地铁车辆的组成部分
地铁车体基本结构组成

地铁车体基本结构组成
地铁车体基本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车体骨架:车体骨架是地铁车体的主要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车体骨架由车头、车体侧壁、车底、车顶等部分组成。
2. 车体外壳:车体外壳是地铁车体的外部覆盖物,通常由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车体外壳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用性,同时也起到美观的作用。
3. 车门系统:地铁车体上设有多个车门,用于乘客进出车厢。
车门系统由车门、门控系统、安全系统等组成,车门通常分为内侧车门和外侧车门。
4. 窗户和车窗系统:地铁车体上设有多个窗户,用于通风和提供光线。
车窗系统由窗户、窗户密封系统、窗户开启机构等组成。
5. 室内装饰:地铁车体内部设有座椅、扶手、车厢灯光等装饰物,以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6. 制动系统:地铁车体上设有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制动系统通常包括制动盘、制动片、制动电气设备等。
7. 排水系统:地铁车体内设有排水系统,用于排除车厢内的雨水和清洗水。
8. 车体附件:地铁车体还设有各种附件,如警示灯、车辆识别系统、监控系统等。
这些附件用于提高地铁车辆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3轨道交通车辆

B-A) 其中,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广州地铁一号线,深圳
地铁一号线均采用此种编组方式。 当采用8辆编组时:Tc-Mp-M-Mp-M-Mp-M-Tc (A-
B-C-B-C-B-C-A) 上海地铁8辆编组时,采用此种方式。 多节编组时,无论采用8节、6节和4节编组,带驾驶室的
Page 14
五、地铁车辆的标识
4、车门、座椅的编号 根据建设部负责制定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
标准(试行本)》,我国地铁车辆A型车每侧车门数量为 5个,B型车每侧车门数量为4个。 由于我国地铁车辆采用对开滑动门,车辆每扇门有两片门 页,故车门编号定义为:自Ⅰ位端到Ⅱ位端,左侧为由小 到大的连续奇数,即1/3、5/7、9/11、13/15、 (17/19);右侧为由小到大的连续偶数,即2/4、6/8、 10/12、14/16、(18/20)。
一组能独立运行的列车编组,至少应该包含:满足客流的 运载空间、足够的运行动力、驾驶控制室、列车受流器、 制动系统等单元。
根据列车编组中动车数量,车辆编组有:全动车编组和动 拖结合两类。以地铁列车为例,地铁车辆在运营时一般采 用“动拖结合、固定编组“,形成电动列车组。
Page 10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编组
Page 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四、制动装置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方式:电制动、机械制动和 磁轨制动。
1、电制动——动能通过牵引电机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从车上转
移出去。
可分为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 再生制动是将列车的动能经牵引电机及控制转换为 电能,反馈到供电线路上。 电阻制动是将列车的动能经牵引电机及控制转换为 电能,消耗在电阻上。
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1.城轨车辆类型
依据是所选用列车的规格。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 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 组列车。
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除 外),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 和站台长度。
63
抗侧滚装置
地铁车辆还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设置抗侧滚装 置,每个转向架设有一套抗侧滚装置。
其功能是限制车体由于通过曲线时的离心力或 侧向风产生的侧滚运动,严格控制车体相对于 转向架构架的侧滚,使车辆运行在包络线的允 许范围内,提高车辆的倾覆安全性。
64
65
电气牵引系统
66
67
受流装置
城轨车辆受流装置分为受电弓和集电靴两种;
68
受电弓与集电靴的技术参数比较
69
70
71
电气辅助系统
72
辅助系统包括逆变器及充电机箱(低压电源)、辅助高 压箱、扩展供电箱、接地开关箱等设备。
辅助逆变器是将母线DC1500V网压逆变成三相AC380V的 电压输出的设备,提供地铁列车上的AC220V用电设备及 AC380V用电设备使用。
噪音,衰减垂向振动 二系悬挂系统须保证车辆的平稳性、舒适性和曲线通
过能力,减小车辆的横向振动和垂向振动 两系悬挂系统的综合匹配,必须确保车辆运行平稳,
减小车辆运行中的振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曲线通 过能力
58
59
一系悬挂及轴箱
60
二系悬挂
61
62
牵引装置
牵引装置负责 车体和转向架 之间的纵向作 用力的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非常重要。
车体结构不仅影响车辆的外观和舒适性,还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能。
本文将从车体整体结构、车体材料、车体重量和车体附属设备四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车体整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主要由车体壳体、车体底盘和车体屋盖三部分组成。
车体壳体是车体的主体结构,承担着车辆的荷载和保护乘客的功能。
车体底盘是承载轮对和悬挂系统的基础部件,其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车体屋盖则是覆盖在车体顶部,旨在提供乘客休息和储物的空间。
二、车体材料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材料决定了车体的强度、重量和耐久性。
目前常用的车体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部件,如车体壳体和底盘。
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形性,适用于车体屋盖等外壳部件。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量化的特点,适用于提高车辆整体的耐久性和乘坐舒适度。
三、车体重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重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车体重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运行效能。
因此,车体结构的设计需要在强度和重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使车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车体重量。
四、车体附属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还包括一些附属设备,如车门、窗户、灯光和通风系统等。
这些设备主要用于提供乘客进出车辆的通道,保证车内的采光和通风,以及提供车辆行驶时的灯光照明。
车辆的附属设备需要与车体的结构相适应,确保设备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同时,附属设备的设计还需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铁车厢底盘的结构分析与优化

地铁车厢底盘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在城市交通中,地铁作为快速交通工具广泛应用。
地铁车厢的底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乘客乘坐舒适度,增强地铁行驶安全性。
因此,对地铁车厢底盘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对于提升城市地铁的应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铁车厢底盘的组成部分地铁车厢底盘结构主要由钢材构件、弹簧悬挂系统、轴箱、轮轴、轮轮对、电机和制动系统等构成。
钢材构件负责车身承重、地铁行驶时的稳定性,弹簧悬挂系统可以减少车体对乘客所产生的震动,同时也承担着车身的重量,在地铁运行时保持稳定。
轮轴负责传递车轮所受的载荷,车轮是直接接触铁轨的部分,在地铁行驶过程中起到了支撑车身和运动的作用,轮轮对则用于连接轴箱和电机,实现电机的运转。
制动系统可以对车轮进行控制,使得车厢在行驶和停止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
二、地铁车厢底盘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地铁车厢底盘都采用钢结构,车体重量较重,地铁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噪音,乘客乘坐体验较差。
此外,一些地铁车厢运行过程中的制动力与车轮的磨损、牵引系统的不稳定等问题,也给地铁的正常行驶带来了困难。
三、对地铁车厢底盘的结构进行优化1.材料的改进钢材作为地铁车厢底盘的主要构件,其材质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车体的强度并减轻车重,减少乘客在地铁行驶过程中所感受的震动和噪音。
2.载荷的优化地铁车厢底盘的载荷是指所承受的重量,通过对地铁车厢总重量的计算,可以确定车厢底盘的承重能力,从而实现载荷的优化。
在轴箱、轮轴和轮轮对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承受的载荷大小进行优化,保证地铁车厢底盘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3.制动系统的改进制动系统对于地铁车厢的行驶和停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一些地铁车厢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通过电子阀门等设备,提高了制动力的可控性和精度,同时减少了车轮的磨损。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地铁车厢底盘的结构,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4.悬挂系统的改进现在一些地铁车厢采用了气垫悬挂系统,可以减少车身震动并提高乘坐舒适度。
地铁转向架工作原理

地铁转向架工作原理一、转向架概述转向架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车辆的全部重量,确保车辆在轨道上安全、稳定地运行。
转向架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件组成,称为“转向架单元”。
二、地铁车辆基本构造地铁车辆主要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转向架是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轨道接触,负责车辆的导向和支撑。
三、转向架功能1.导向作用:转向架通过轮对和轴箱装置使车辆沿着轨道运行,确保车辆在曲线和直线轨道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支撑作用:转向架承载着车辆的全部重量,通过弹簧装置分散和缓冲来自轨道的冲击和振动,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3.减振作用:转向架的减振装置可以吸收和消耗来自轨道的振动和冲击,减少车辆内部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四、转向架结构1.轮对和轴箱装置:轮对是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它直接与轨道接触,负责车辆的导向和支撑。
轴箱装置连接轮对和车体,通过轴承和轴箱将轮对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体。
2.弹簧装置:弹簧装置是转向架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分散和缓冲来自轨道的冲击和振动。
通常采用钢板弹簧、橡胶弹簧或空气弹簧等弹性元件来实现这一功能。
3.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可以吸收和消耗来自轨道的振动和冲击,减少车辆内部的噪音和振动。
常用的减振装置包括横向减振器、纵向减振器和复合减振器等。
4.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是确保地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
它通常采用电动制动或空气制动等方式,实现车辆的制动和停车功能。
五、转向架工作原理1.轮对和轴箱装置工作原理:当车辆运行时,轮对在轨道上滚动,通过轴承和轴箱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车体。
同时,轮对还承载着车辆的全部重量,通过轴箱传递到车体。
2.弹簧装置工作原理:弹簧装置分散和缓冲来自轨道的冲击和振动。
当车辆受到来自轨道的冲击时,弹簧装置将冲击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起来,然后逐渐释放出来,减少车辆内部的振动和噪音。
3.减振装置工作原理:减振装置可以吸收和消耗来自轨道的振动和冲击。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车门系统、车体连接装置、制动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组成。
1、车体。
车体即容纳乘客的部分,也是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的基础。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由大断面铝型材或不锈钢制成,其组成部分有底架、侧墙(车窗、车门)、端墙、车顶等。
2、转向架。
转向架又叫走行部,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它安装于车体和轨道之间,用于支撑车体,同时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荷载,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
转向架一般由构架、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轮对轴箱装置、基础制动(闸瓦制动或盘形制动)装置等组成。
动力转向架还装有牵引电动机和传动装置。
3、车门系统。
车门系统包括客室车门、司机室侧门、客室与司机室通道门、司机室前端疏散门。
客室车门关系到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目前客室车门主要有内藏门、外挂门、塞拉门三种结构形式。
客室车门在列车运行中必须可靠锁闭,并具有防挤压保护功能,以防在关门时夹伤乘客;在设计上要通过监测装置将车门状态与列车牵引指令电路联锁。
同时,为了应对故障或突发的紧急情况,每个车门都配置了可现场操作的故障隔离装置和紧急开门装置。
4、车体连接装置。
车体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和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
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和缓冲器两部分组成,安装于车体底架的两端,用于车辆间的连接与分解,其作用包括:使多节车辆编组成一列车,传递车辆间的牵引力、制动力和其他纵向冲击力,缓和及衰减车辆间的冲击力。
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位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是两车的通道连接部分,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防尘、隔声、隔热功能,能使乘客安全地穿行于车厢之间。
5、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制动力,保证运行中的列车按需要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安全停车及防止停放的车辆溜走,确保行车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成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建设。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进行分析和介绍。
1. 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轨道交通车辆一般可以分为地铁车辆和有轨电车两大类。
地铁车辆多用于城市的地下或高架轨道交通系统中,而有轨电车则在市区主要街道上运行。
两者在车辆构成上有一些共性,但也有一些差异。
2. 地铁车辆的构成地铁车辆一般由车头、车体和车尾三部分构成。
2.1 车头车头是地铁车辆的前部,一般包括司机室、通风设备、乘客信息显示屏等设施。
车头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机在车头的操控下完成列车的开门、关门、加速、减速等操作。
2.2 车体车体是地铁车辆的主要结构部分,承担着乘客载重和车辆运行的功能。
车体由车厢、车轮、地铁照明设备、座椅等组成。
车体通常采用防火、环保和抗震设计,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2.3 车尾车尾是地铁车辆的后部,一般包括紧急通道、疏散通道、紧急制动装置等设施。
车尾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3. 有轨电车的构成有轨电车一般由车头、车体和车尾三部分构成,与地铁车辆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异。
3.1 车头有轨电车的车头包括司机室、控制设备、警报器等。
与地铁车辆不同的是,有轨电车通常使用无人驾驶或半无人驾驶技术,司机的作用主要是监控车辆运行情况。
3.2 车体有轨电车的车体类似于地铁车辆的车体,承担着乘客载重和车辆运行的功能。
车体的设计一般采用轻量化、低噪音和低震动的原则,以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3.3 车尾有轨电车的车尾通常包括紧急通道、紧急制动装置等设施。
与地铁车辆类似,车尾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和紧急疏散需求。
4. 车辆构成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和构成也在不断创新。
以下是一些新技术在车辆构成中的应用:•轻量化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提高能耗效率和运营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辆的组成部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铁车辆的组成部分
地铁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
地铁车辆应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应满足容量大、安全、快速、美观和节能的要求。
地铁车辆有动车(M,Motor)和拖车(T,Trailer)、带司机室车和不带司机室车等多种形式。
动车本身带有动力牵引装置,拖车本身无动力牵引装置;动车又分为带有受电弓的动车和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地铁车辆在运营时一般采用动拖结合、固定编组,形成电动列车组。
由于它本身带有动力牵引装置,兼有牵引和载客两大功能,因此和铁路列车不同,不需要再连挂单独的机车。
一般地铁车辆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1) 车体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驾驶(对于有司机室的车辆)的地方,又是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的基础。
一般有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等。
(2) 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
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装置位于车体和轨道之间,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并缓冲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位。
一般由构架、弹簧悬挂装置、轮对轴箱装置和制动装置等组成。
(3) 牵引缓冲连接装置
车辆编组成列安全运行必须借助于连接装置。
为了改善列车纵向平稳性,一般在车钩的后部装设缓冲装置,以缓和列车的冲动。
(4) 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不可少的装置。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装置除常规的空气制动装置外,还有再生制动、电阻制动和磁轨制动等。
(5) 受流装置
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三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称为受流装置或受流器。
受流装置按其受流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a、杆形受流器;b、弓形受流器;c、侧面受流器;d、轨道式受流器;e、受电弓受流器。
(6) 车辆内部设备
车辆内部设备包括服务于乘客的车体内的固定附属装置和服务于车辆运行的设备装置。
属于前者的有车电、通风、取暖、空调、座椅、拉手等。
服务于车辆运行的设备装置大多吊挂于车底架,如蓄电池箱、继电器箱、主控制箱、电动空气压缩机组、总风缸、电源变压器、各种电气开关和接触器箱等。
(7) 车辆电气系统
车辆电气包括车辆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电路。
按其作用和功能可分为主电路系统、辅助电路系统和控制电路系统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