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中的道路选线方法综述_彭振宾
乌长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0引言①贵州省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简称乌长高速公路)为贵阳市的第二环城公路,其设计时速为100km/h 、路线长度128.56km 。
项目位于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域,是规划建设的高速骨干网的组成路段,对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络,加快黔中经济区建设、支撑区域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贵阳都市经济圈、分担过境交通,加快贵安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②乌长高速公路项目由于立项决策时间较早,以至于项目开始实施时,国家和地方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原有路线方案不符合环水保要求;规划开发、地形地貌改变,人为活动影响造成原方案征拆数量增加;工可土地预审方案研究较早,造成用地指标不足;材料上涨,补偿标准提高导致项目投资超出较多。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将上述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施工图选线设计不光要关注“地质选线”“环保选线”还要兼顾“经济选线”“用地选线”[1]。
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保证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一重大工程。
1项目的特点和难点本项目为贵阳绕城公路,具有以下特点和难点:①项目周边环境复杂:位于贵阳及周边县市,沿线经济较为发达,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厂矿建筑等制约因素多。
尤其厂矿和民居密集,电力设施较多,拆迁协调问题突出。
②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岩溶发育,煤系地层和矿产丰富,存在煤层瓦斯、采空区等较多不良地质段,施工期间风险极大。
③土地指标不足:项目为双线六车道,路基断面宽,路线较长。
初步设计阶段弃方达到1755万m 3,主体工程永久用地和弃土场临时用地占压耕地和林地增多,远远超出工可土地预审批复的用地指标。
④环水保要求高:本项目沿线空地植被茂密,局部路段自然景色优美,耕地较多,弃碴场设置困难。
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环,避免水土流失要求迫切。
⑤投资控制要求严:项目采用PPP 模式由社会投资人投资建设,投资控制要求严格。
由于初步设计概算为213亿元,超出社会投资人投标测算8亿元,因此需要通过设计优化将施工图预算控制在205亿以内,满足投资人内部收益要求。
施工道路的选线方案分析

施工道路的选线方案分析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逐渐飘散开来。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个“施工道路的选线方案分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一、项目背景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工地,机械设备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
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条合理的施工道路。
道路选线,就是决定这条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如何穿越地形地貌,避开障碍物,缩短距离,降低成本。
二、选线原则1.安全性:道路选线要考虑安全性,确保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和未来使用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2.经济性:道路选线要考虑成本,尽量缩短道路长度,降低建设成本。
3.可行性:道路选线要考虑地形地貌,确保道路施工的可行性。
4.环保性:道路选线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三、选线方案1.初步踏勘我站在工地上,用脚步去感受这片土地,用眼睛去观察地形地貌。
初步踏勘,就是要对整个项目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
2.制定方案(1)方案一:直线型道路优点:路线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
缺点:可能穿越敏感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大。
(2)方案二:折线型道路优点:避开敏感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小。
缺点:路线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3)方案三:环线型道路优点:连接多个施工区域,提高施工效率。
缺点:可能增加道路长度,提高成本。
3.比选分析将三个方案进行对比,从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和环保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安全性: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安全性相当,方案三的安全性略低。
(2)经济性:方案一的成本最低,方案二次之,方案三最高。
(3)可行性:方案一的可行性最高,方案二次之,方案三的可行性较低。
(4)环保性:方案一的环保性较差,方案二次之,方案三的环保性最好。
四、实施方案1.设计阶段根据选线方案,进行道路设计,包括路线、路基、桥梁、涵洞等。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竣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公路建设中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

公路建设中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公路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公路路线的选择与评价对于建设决策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路建设中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包括地理条件分析、基础设施需求分析以及社会与环境因素的考虑。
同时,本研究还关注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性等评价方法。
通过方法改进与比较研究,我们将探索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路建设;路线选择;评价方法引言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交通状况和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路建设中,路线选择与评价是关键的决策环节。
合理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能够确保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缺乏统一和全面的研究。
因此,对于公路建设中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公路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公路建设中的路线选择与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1.公路路线选择方法1.1地理条件分析在公路路线选择方法中,地理条件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这一分析涉及对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估。
地形地貌的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公路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地势高低、地貌起伏等信息,可以确定公路设计的等级和线路选择。
此外,地理条件分析还需要考虑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范围和季节变化等。
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有助于确定公路材料的选择和维护要求。
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能够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方案,增加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地理条件分析在公路路线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
1.2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基础设施需求分析是公路路线选择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分析涉及对目标地区交通流量和通行能力的预测与评估。
浅析城市扩改建道路选线技术

浅析城市扩改建道路选线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旧路改扩建工程也不断上马,本文介绍了城市改扩建道路的一些基本要求和针对各种具体情况的选线、定线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扩建;道路选线;平纵面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城市的交通需求随之急速上升。
而由于城市建设理念的改变或是规划的不尽完善,一些旧城区的道路交通问题凸显出来。
由此,城市道路的改扩建被提上日常议题。
1.改扩建道路定线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其一,对于脱离旧路的路段,若其总里程很大,则定线方法和新线的定线方法完全一样。
其二,对于平、纵坡线形好,且只要加宽路基的旧路段,定线要有利于现行改善、保证路基稳定、争取尽量小的工程量,此外,还必须考虑的是,注意绕避居民区,尽量减少线路的拆迁量。
路基加宽有两种方式,两侧加宽和单侧加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宽方式和比例。
加宽方式确定后,线路的中线也就确定了。
最后,对于无需改扩建,满足交通需求的路段,按该线路中线定线。
按照以点定线、以线定点的方法得出交点;线路交点处曲线半径由实地测量获得的偏角、外矢距或切线长按反算法求得。
2.依附城市交通网布设新线城市交通网通常有方格网式、放射网式、混合式和自由式四种布设方式。
城市规划的新线依附于整个城市交通网,要与原有线路互相协调,使城市交通网布置合理有序,方便出行。
同样,道路改扩建时,也必须使得线路与城市交通网协调一致。
对于地势平坦的城市,宜选用方格网式路网。
方格网式路网的特点在于可整齐划分工民建筑物,大大利于建筑的布置。
这种路网交通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很方便。
其次,方格网式路网交叉口多,密度大,且一般道路狭窄,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交通不便的问题,可在对角上增加线路,形成方格对角路网系统。
放射环式路网适合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它是由若干条城市中心引出的放射状干道和若干条环城干道组成。
公路勘测设计第五章公路选线

公路勘测设计第五章公路选线公路选线是公路勘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首要步骤。
公路选线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运输效益和安全性。
在进行公路选线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经济因素、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因素,以确定最佳的公路线路路径。
本文将从选线相关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公路选线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公路选线是在确定公路基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结合勘测地形图和地物图,确定公路线路走向和位置的过程。
选线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宏观选线和微观选线。
宏观选线是指确定公路线路走向大致位置的阶段,一般以地形和经济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微观选线则是在宏观选线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地形测量和经济评价,确定具体的公路线路。
公路选线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研究区域背景分析、地形地貌调查、设计原则确定、候选线路选定、线路比选和最终选定。
首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是确定选线目标和范围的基础。
对区域的自然地理、市场经济、交通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选线依据。
然后,进行地形地貌调查,了解地形的起伏、沟谷、河流、山脉等情况,以及土壤、水流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线路的走向和位置非常重要。
接下来,通过制定设计原则,明确选线的基本要求和约束条件,如最短路径、最小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尽量避免河流等。
然后,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结果,确定一定数量的候选线路。
候选线路的确定要兼顾地形条件和经济效益,确保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候选线路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线路比选。
通过综合分析候选线路的地形、地质、交通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各个因素,进行线路评价和比较,确定最佳的线路。
最后,根据线路比选的结果,进行最终选定。
最终选定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确保选定线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公路选线的方法主要包括定仪法、勾贯法、影像解译法和GIS等技术手段。
定仪法是利用地理仪器,根据地形地貌特点进行实地勘测,确定选线线路。
勾贯法是通过勾勒地形地貌信息,进行线路选定。
道路工程-选线 PPT课件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 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
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 方针的体现。 ▪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 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 (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 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等。
1. 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
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12
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根据线路所在位置,山岭区选线布局分为三种:沿河 线、越岭线、山脊线
13
一、沿河(溪)线
14
(一)路线布局 1.河岸选择 1)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
20
▪ 高线的优点: ▪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 曲,线形差,工程大; 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 或其他构造物; 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综合评价: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15
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 下,尽可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
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除国防公路外,一般路线应 尽可能选择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其他如对革命史迹、 历史文物、风景区等要创造便于联系的条件。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1. 引言在建设公路过程中,公路选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通行效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
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公路选线方案,能够提高公路的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方法和步骤。
2.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方法2.1. 政策和法律依据分析在进行公路选线方案择优之前,需要首先进行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分析。
这可以确保选线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具体的方法包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交通规划和法律法规,包括土地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方面的要求。
•分析政策与法律在选线方案中的限制和要求。
•确定选线方案需要满足的政策和法律要求。
2.2. 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估公路选线方案的优劣不仅仅在于交通效益,还包括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方面的考虑。
因此,在进行选线方案择优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估。
具体的方法包括:•调查和评估选线方案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农田等。
•考虑选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体、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等方面。
•评估选线方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与相关政策和法律进行对比。
2.3. 技术和经济评估在公路选线方案择优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和经济评估。
这可以帮助确定选线方案的施工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情况。
具体的方法包括:•调查和评估选线方案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技术条件。
•评估选线方案的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
•比较多个选线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择优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步骤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与公路选线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地形图、交通流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环境保护数据、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数据等。
3.2. 数据分析和处理接下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GIS技术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了解各个选线方案在不同方面的情况和优劣。
道路勘测——选线

一、定义: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符合要求、经济上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二、原则: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在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配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占地: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地还田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
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严禁损坏重要的历史文物。
工程水文地质: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对于高填深挖路基地段,应做好路基边坡岩土情况的勘测工作,查清边坡及基底情况,据此进行填挖边坡稳定性计算,必要时采取切实可行及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路桥关系:大中桥位应在服从路线总方向的原则下综合考虑,不要因桥位而过多地增长路线,桥位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并注意方便群众。
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在不降低路线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也应适当照顾小桥涵位置的合理。
高等级公路: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布线。
环境保护:● 平原微丘区公路选线:1)填方、取土、弃土对农业资源、土壤耕作条件的影响;2)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影响;3)路面径流对养殖业水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交通标准化》2010年5月下半月刊·总第221期TRANSPORT ST ANDARDIZA TION.2 HALF OF MA Y ., 2010(No.221)彭振宾(保定市交通局公路勘测设计院,河北 保定 071051)摘要:在道路选线模型中,新建道路方案的空间线形自动化几何设计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实现完全满足道路设计规范限制要求的线形,是未来道路选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新建道路往往涉及众多因素的影响,准确考虑并量化这些因素也是道路选线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道路设计;道路选线;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U41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5-0090-02Summary of Road L ine Selection Methods in ConstructionPEGN Zhen-bin(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in Baoding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Baoding 071051, China)Abstract :Automation geometric d esign of space linear in new road scheme is a d ifficult spot in route selection mod el, how to achieve better road d esign specifications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inear constraint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 irectionof future road line selection. In ad d ition, new road s often involves many factors, how to accurately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is also a research d irection of the road line selection.Key words :road d esign ; route selection ; method s ; overview工程建设中的道路选线方法综述0 引言无论是国外所言的道路线形优化问题,还是国内谈及的道路选线问题,实际上都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在给定的起、终点之间,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的基础上,寻找一条经济上最优的道路空间线形。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两点之间存在的道路空间走向方案是无穷多的,另外,比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可谓错综复杂。
道路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是逐步具体化、补充修改和提高的过程。
道路工程中的选线主要考虑的是新建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工程造价。
选线是选择、确定路线方案的全过程,面对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才能确定最合理的路线。
本文旨在提升交通规划理论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价值,为道路设计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使在道路选线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准确地找寻到最优的新建道路空间线形方案。
1 道路选线概述1.1 道路选线的概念道路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同时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城镇或地点,通常是道路网规划所规定的,这些指定的点称为“据点”。
道路选线主要是在据点之间选择、确定道路的空间走向。
1.2 选线的原则1.2.1 符合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路线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持线形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
道路选线和定线与路线形设计有密切的关系,线形设计是对道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应根据任务书指定的路线总方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考虑道路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作用。
1.2.2 正确运用和掌握技术标准选线、定线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进行,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并节省营运费,从而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1.2.3 合理布设直线、弯道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1.2.4 注意与农业配合选线、定线时应与农田基本建设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如胶林、茶林、果园)等。
1.2.5 应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1.2.6 重视水文、地质条件道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堪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路线方案。
1.2.7 应综合考虑路线与桥位的关系1.2.8 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重视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选线和定线时应综合考虑由于道路修建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1.2.9 其他因素在选择城市道路路线的方位时,要考虑风向和日照的影响;考虑为城市交通安全、绿化、排水、煤气、地下管线等提供有利的条件;给城市或其所在地区的发展留有余地。
2 常用选线方法探索2.1 选线方法归纳2.1.1 实地选线和定线实地选线和定线是指选线、定线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深入现场进行勘察测量,直接选定道路中线位置。
其特点是简便、切合实际,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因为面对实地地形、地质和地物,做出的方案比较可靠。
但是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同时由于地形复杂,视野受限,使路线的选定在利用地形上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平面、纵面线形配合问题也难以彻底解决。
实地选线和定线一般适用于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道路。
当实地选定出的路线有个别路段线位不恰当时,可采取纸上移线的方法对其加以修改(而不必实际修改),使之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实地选线和定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选线、定线方法,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也仍将是地方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选线、定线方法。
2.1.2 纸上选线和定线纸上选线和定线是在已测得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可人工测量和航测),进行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选并逐段安排路线,从而在图纸上确定线位,其一般步骤是:a)实地敷设导线;b)实测地形图;c)纸上选定路线;d)实地放线。
其特点是野外工作量较小、测设速度快、测设和定线受自然因素干扰小,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
但纸上选线和定线必须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工作量较大,并应具备一定的设备。
纸上选线和定线在选线、定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对于高等级道路和地形、地质及路线方案十分复杂的道路更为适用。
随着航测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成图可显著缩短地形图的成图时间,并减少大量测量工作,纸上选线和定线方法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2.1.3 自动化选线和定线随着航测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将航测和电算相结合的自动化选线、定线方法己研制成功。
自动化选线和定线的基本做法是:先用航测方法测得航测图片,再根据地形信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即数字化的地形资料),把选线和定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和定线,并进行分析、比较、优化,最后通过自动绘图仪和打印机将全部设计图表、文件输出。
自动化选线和定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来完成大量繁重的计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能够使路线方案更为合理、更省工省时,已成为今后道路选线和定线工作的发展方向。
2.2 选线步骤总结道路选线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整个道路选线工作必须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具体,按照测设程序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经比较分析后,选定最合理的路线。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和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
2.2.1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就是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即在“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主要控制点。
全面布局是关系到道路“命运”的根本问题。
如果全面布局不恰当,即使局部路线选得再好,技术指标确定得再恰当,也仍然是一条不理想的路线。
因此在选、定线中,首先应着眼于全面布局,解决好基本走向问题。
全面布局一般在现场视察的基础上,经过方案比选后确定。
2.2.2 逐段安排逐段安排是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的工作,即在主要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逐段定出具体的小控制点。
逐段安排路线的工作应在踏勘测量或详测前分段察看中进行。
2.2.3 具体定线具体定线是在逐段安排路线后确定的小控制点间,根据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具·91·《交通标准化》2010年5月下半月刊·总第221期TRANSPORT ST ANDARDIZA TION.2 HALF OF MA Y., 2010(No.221)·92·《交通标准化》2010年5月下半月刊·总第221期TRANSPORT ST ANDARDIZA TION.2 HALF OF MA Y ., 2010(No.221)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
3 影响因素分析在道路选线的过程中,路线方案的比选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各种因素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a)工程因素 主要是考虑路线方案的工程造价,包括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面工程等相关的经济费用;b)环境因素 主要是考虑道路方案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和破坏;c)社会因素 主要是考虑道路方案在路网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4 结论与建议在道路选线模型中,新建道路方案的空间线形自动化几何设计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实现完全满足道路设计规范限制要求的线形,是未来道路选线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另外,新建道路往往涉及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考虑并量化这些因素也是道路选线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 李清波,符锌砂. 道路规划与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 尤晓瞳.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 裴玉龙. 道路勘测设计[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军刚,吴培林. 公路选线研究方法与实践[J]. 东北公路,1996,(3):46-48,77.[5] 高传东,崔鹏,陈晓清. 山区道路选线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1): 59-64.作者简介:彭振宾(1967-),男,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机械专业,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及桥梁工程勘察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