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问题,许多地方档案馆进行了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全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总结以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不足和失误,往往不是信息技术支持不够,而是绝大多数都知道搞数字化,但档案数字化目的是利用的主题不突出,忽略档案开放鉴定与数字化档案利用的逻辑关系,对先剔除无用档案后开展数字化的思路不明确,没很好研究档案数字化的整体效果就大张旗鼓地做起来了。进而出现数字化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不对应、找不着或不好用等问题不少,档案数字化的量虽多,但能上网利用或者说能上互联网利用的很少,数字化返工的现象比较突出,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并没有体现在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效益上,这一点已引起档案系统管理和技术高层领导的重视,许多实践工作者已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

面对网络时代公众迫切需要远程、公开、快捷的档案信息,面对馆藏浩瀚如海的案卷,面对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长春市档案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该项目经过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对档案数字化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大家交流和讨论。

一、确定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与原则

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为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保护馆藏档案原件完好,保证数字化档案真实准确,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原则是:遵循重要档案数字化的价值性原则、常用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原则、开放档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原则、褪迹档案数字化的抢救性原则,解密档案数字化的及时性原则,目录数字化与全文数字化分步的时效性原则,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的一致性原则。

二、明确档案数字化策略

(一)需求导向,急用先上策略

1.需求导向策略

社会需求对档案利用的影响应该是档案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用统计数字加以分析。

(1)随着编史修志工作纳入各地工作规划,1986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69%。随着编史修志阶段性高潮过去,2003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28%。下降41个百分点。(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

(2)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长春市档案馆查阅工人调配档案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百分比,由2002年的1%增加到2004年的占利用总卷数的68%。(此数据来自长春市档案馆利用统计数据库)

由此看出,国家、地方新政策的出台和工作部署对档案利用的影响程度。从宏观上讲,档案利用已实现了两个转变,服务重点由政治领域转变为经济领域,服务对象由机关干部扩展到公众百姓,特别是为百姓提供凭证案例急剧上升。用动态观念研究当前与长远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并指导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实践应该是档案部门的必然选择。

2.急用先上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档案都在现实中利用,有相当大一部分多年不用。2004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档案平均利用率仅为1.6%。虽然档案馆众多全宗中当地党委、政府全宗利用率高是一般规律,但其他全宗利用情况往往和政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更大。所以,各级地方档案馆按照近期利用统计情况和发展趋势确定数字化的先后顺序是科学的选择,利用优化理论进行档案数字化筛选,快速反应,突击完成急用档案数字化任务,能够达到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的目的,实现即时投入使用的预期。(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报)

(二)本级为主,分步实施策略

(1)本级为主策略

根据档案馆职能分工和档案来源原则,各级地方档案馆永久档案绝大多数是本级机关形成的,一般都占50%以上,这部分档案自然是当地档案馆数字化的重点。同时,地方档案馆都保管着大量的上级档案文件,馆际之间上级档案文件重复是必要的,这

些纸质文件来源一般都是上级机关统一印制的。进入信息时代,地方档案馆都面临着保管的上级档案文件全文数字化问题,特别是上级档案文件的开放鉴定审查问题,与其各地分头审查上级档案文件开放和进行数字化,不如国家档案局着手进行档案全文数字化和开放鉴定分工、协作,向馆际共建、共享已有鉴定和数字化成果的方向发展。地方档案馆坚持本级为主的原则,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适量地进行利用频繁政策性上级档案文件的全文数字化,以满足当前工作的急需,尽量减少档案馆多层的重复劳动。

(2)分步实施策略

馆藏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档案室进馆范围档案陆续进馆,进馆范围档案实施档案数字化馆室共建、共赢、共享的策略非常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第一位需要建全的,但并一定是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成后再建其它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是根据现实需要而适时建立。全文数据库建设是满足信息检索需要而必须加快建设的数据库。

(三)剔除无用,避免浪费策略

1.剔除无用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现行档案主要来自于机关各个立档单位,其档案文件进馆的决定权掌握在立档单位文档人员手里,加之国家档案保管期限表几经修改和许多条款至今还比较笼统,所以,不该归档的、不该进馆的、文件重复的档案进馆颇多。特别是建国超过50年以后,半数左右长期保管的档案逐年超过保管期的最上限,这些档案实际上绝大多数已失去保存和利用的价值,但它们仍占据着档案管理的各种资源。

2.避免浪费策略

面对数字化方法的选择,剔除无用,避免浪费应该是一种长久策略,把大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先剔除,避免把无用档案数字化,再造数字化垃圾。

三、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

档案数字化建设周期长,信息技术又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各个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和条件不同。从本馆实际出发,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特别重要。

(一)计算机新技术与档案数字化业务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数字化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带来深刻的影响,本着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理念,无论是利用哪一种档案管理系统,都要适应档案数字化流程重组和再造需要,适时进行软件升级,通过软件升级固化技术与流程重组与创新,使档案数字化的效果更好。同时,设计符合国家标准与适应自身需要的数据库结构,使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优化,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快捷。

(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

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目的是加快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同步进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工作是发展趋势。这种档案鉴定是以剔除无用档案为前提,以鉴定档案开放为主,按需求筛选全文数字化档案,为适时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打基础的过程。

(三)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

数字化档案分开放与不开放两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在确定档案开放与不开放的同时,开放档案即上互联网。开放与不开放档案数据在局域网中即时使用。

档案数字化及管理流程重组不可

能一次到位,它是一个管理思想不断

地变化的过程,适时把新技术和新理

念纳入进去是非常重要的。

四、细化档案数字化操作方法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档案数字化和利用服务工程以建立流

水作业线,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最

佳方式。

(一)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特别是

建设初期软硬件配置投入较大,建成

后也要保持一定的运行成本。地方档

案馆在具备一定档案数字化条件的基

础上,要按照成本效益最大化理论,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档案专业人员

和数字化技工人员、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合理搭配,优化档案数字化各种资源配置,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构建档案数字化投入小产出大的新模式。

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流水线资源配置案例

(二)首先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满足一般检索和管理的需要,建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目前,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由于没有实现全部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机检,查找档案不快、不准、不全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档案的统计单位主要是卷和延长米,而档案的最小单位是文件的件数,以件为单位的底数不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把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的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档案以件数为基本单位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高度重视文件级目录数据录入的前期处理。档案馆的案卷来自各个立档单位,案卷是由文档人员在档案局业务人员指导下形成的。但是,由于文档人员变动频繁、档案业务指导面多线长,案卷质量难以适应计算机精确管理的需要,加之个别文件形成时的先天不足,给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带来许多麻烦。实践证明,进行文件级目录录入的前期处理,抛开原有的文件目录,按卷内实有文件一一录入,把题名不反映主题、目录与实体不符等一系列问题一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结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包含三方面功能为最佳。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实际情况,文件题名、责任者等满足文件检索需要的字段。二是存毁、开放、扫描等数字化加工阶段利用的字段。三是数据录入、校对、鉴定、审查等标明责任的字段。

3.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的生命。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下,以上网公开利用为根本目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与纸质文件目录有本质的区别。纸质文件目录有问题只有档案馆内部少数人知道,利用者并不清楚。但是,文件级目录数据库进入网络,特别是向社会公开的部分,对数据库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数据质量也是当前制约许多数据上网利用的瓶颈之一。

(三)适时建立专题数据库

满足特殊检索需要,适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馆藏档案仅靠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是不可能解决全部检索问题的。随着客观需要的变化,对某一专题档案有集中利用的需求是经常发生的,突击建立专题数据库,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馆与时俱进的突破口,也是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最佳时机。主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馆藏档案内容确定专题数据库的总体布局。二是按需求分期建立专题数据库。三是根据文件内容和检索需要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结构。

(四)优选建立全文数据库

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重点的、利用频繁的档案首先实现全文数字化的要求,按照“二八”定律,即以20%的努力达到80%的效果,通过多年档案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优先全文数字化档案的全宗、年代。在网络中、在文件级目录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档案存毁、开放、数字化鉴定与筛选,进而形成与文件级目录一一对应的全文数据库,并确保数字化档案的真实、准确。

(五)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为了档案数字化与利用同步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需要,档案数据库分在建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两大类。

1.在建数据库的设立。在建数据库是为了数字化加工所设立的动态库,是数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库。例如,设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录入库,它是每个录入人员都分配给操作权限的动态库,属于在建数据库。而完成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则是成果库。但是,在鉴定及全文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它又成为全文数字化加工在建数据库。

2.成果数据库的使用。成果数据库只分配使用权限,只有特殊需要时经批准才分配数据改变的操作权限。

3.数据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技术负责人、超级管理员、数据管理员连锁责任制,实行审批者没有数据操作权,超级管理员只允许分配权限不允许使用数据操作权,数据管理员只有需要时经批准使用数据操作权,用后即刻收回。给予单位领导和相关中层干部全部数据的查看权,每天24小时可以时时对数据质量进行监督,形成数据管理监督新机制。

(六)数字化档案利用服务工程

数字化档案利用服务工程是以搞活数字化档案利用的目的,以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和具有法律责任的网管、数据管理员、数字化加工人员、提供利用人员连锁责任制,环环相扣,从措施上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准确。通过防火墙、CA认证、数字水印、电子签章、权限控制等计算机新技术,从技术上保证数据的安全,利用网络实现档案的法律效力,实现远程为利用者提供快捷、准确数字化档案的目标。

1.在局域网上应用

在局域网内,档案在建和成果数据库所有接待人员都有检索权限,对只进行目录数字化的档案实行现用现扫描全文的方法使之达到已全文数字化的档案一样效果,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利用替代档案原件利用、计算机打印件替代复印机复印件、电子签章替代手工盖章、接待人员和利用者不接触档案原件的目标。从而起到了运用数字档案高效利用、保护原件的作用。并

积累了利用者凭加盖电子签章的数字档案打印件办理社会保险的成功案例,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为档案馆参与电子政务开辟了新途径。

2.在互联网上应用

利用档案网站,通过CA证书等安全手段,不但实现了领导远程数据上传的审批,主要是开展开放档案远程查询、下载、打印。特别是把CA证书发给立档单位或使用单位档案室,为CA用户远程提供档案证明和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体现,减少异地现场查询的不便,使档案馆参与电子政务成为现实。

五、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行政管理

档案数字化涉及档案馆内部许多部门,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同样适合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各个档案馆涉及档案数字化加工和利用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但应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在计算机环境下,把数据录入、鉴定、数字化加工、整理、数字化档案利用形成一个流水线,打破内部行政分工界限是发展趋势。无论是采取那种组织形式,优化人员组合重新分工在所难免,各个档案馆在组织实施方面有所不同是必然的。

1.加强计划管理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针对实际的调研和论证,运用科学方法预测,制定科学配置各种资源进行档案数字化的总体规划和年度专项计划,通过计划谋求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目标三者在动态上的平衡,实现管理决策所制定的各项目标。

2.强化组织实施

实施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档案数字化建设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技术含量高,涉及到许多因素,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实施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及时性。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实施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激励工作,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增强管理的技术含量

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过程贵在控制,重在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数字化,任何一个逻辑错误,都会给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带来麻烦或隐患。在互联网上公开不真实、不准确的档案,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流水作业,上一道工序一定要为下一道工序负责,各道工序工作量的对等与匹配同样重要,这必然要求行政、技术、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实践证明,建立数字化进度数据库、数字化质量反馈库、档案利用登记数据库,给局馆领导和相关人员分配使用权限,通过技术手段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全程管理、适时控制,达到强化数字化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

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

数字档案室及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内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内容 (2) 四、建设方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方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方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示范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1.1资源为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室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新都建设局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 实施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档案内容及数量(现场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档案数字化环节及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档案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档案安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实施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备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人员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实施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人员岗位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项目实施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档案借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档案整理排序分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档案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整理环节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室、档案馆 馆藏档案扫描、数字化加工 整体解决方案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节质数字化加工作业前期准备 (1) 一、数字化工作人员准备 (1) 二、数字化工作软件、硬件准备 (4) 三、确定数字化内容、数量及用户需求 (5)

第二节数字化加工流程及主要技术方案 (6) 一、入库提卷、拆卷 (6) 二、标引著录 (7) 三、档案扫描 (8) 四、图像处理 (11) 五、全文OCR、生成双层pdf、板式还原及格式 (12) 六、总质检 (14) 七、批量挂接 (15) 八、还卷及数据备份提交 (15)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案和保证措施 (17) 一、加工质量保障措施 (17) 二、多环节,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 (17) 三、阶段性验收与终验相结合的严格验收程序是质量控制的终级保障 (19) 第四节安全保密控制 (21) 保密协议 (22) 第五节售后服务 (24) 项目背景 ——————————————————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起动,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电子文献、

各类数据库、网络资源、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等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很大的一个需求是将现有的纸介质印刷品数字化,使之成为能够用计算机阅读、理解、查询、检索的电子文件,最终将其应用于数据库存储,或通过CD-ROM、Internet网进行出版,或上传数字档案馆供用户使用。 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保存方式,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需要特殊的环境,而且不方便查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面临着腐蚀、老化等问题。而将纸介质文件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保存到光盘上,具有存储、管理、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减少文件库房占地,节省保管设备和人员方面开支,又方便统计和进行远程查询。 因此,将档案、期刊、文件等资料通过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再通过处理转换成电子文档,建立目录和索引,制作成电子文件,已是当务之急。 公司简介——————————————————————————————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湖北华新职业学院数字科研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为推进建设国家“211工程”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根据。。约定,为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保障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规划工作流程,尽快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工作机构 成立档案数字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档案扫描的各项具体工作。 组 长: (职责: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协调扫描工作开展) 副组长: (职责:系统安装部署) 成 员: (职责:对系统硬件、网络环境进行部署,确保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系统) (职责:具体负责扫描工作开展,要求每周进行档案扫描工作汇报) 其他人员: 三、档案数字化数量 扫描后的图像页数总计4.6万页,单面A4幅面按1页计算,双面A4按2页计算,大幅A3单面按2页A4幅面计算,大幅A3双面按4页A4幅面计算。 四、工作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系统环境部署:在新购的服务器上安装档案管理系统(下称档案系统),并进行系统网络调试,确保系统使用正常。 (二)档案交接 1、办理交接手续:由业主整理需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统计档案份数后移交至我方,我方根据业主统计出的信息进行档案清点数量,并核对文件是否有缺号或跳号、附件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双方人员签字。 2、档案运输:双方各派专人共同运输档案至扫描地点,并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次与档案扫描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详情确认。 (三)档案整理 1、档案页数清点: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档案目录标注的档案页数与实际档案页数进行清点,数量不符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档案预处理:扫描之前,应在保护文件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拆除装订物,对折皱不平等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确保扫描图像清晰。 (四)档案数字化 1、文件扫描:扫描分辨率规定为200DPI。档案扫描工作人员核对扫描的条目与实体相符后,逐份对文件进行扫描,扫描时根据文件幅面大小和纸张状况,可采取连续进纸扫描或平板扫描,扫描过程中不得损坏纸质文件,扫描完成后,纸质文件应按顺序存放。 2、质量自检及数据提交: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扫描文件质量及挂接情况逐份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处理,确认质量合格后

档案数字化项目投标技术方案设计

一、项目实施案 (一)项目实施的依据 1、《人民国档案法》 2、《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档案局第8号令) 3、档案局《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 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 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 6、《纸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DAT-31-2017) 7、《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GB/T18894—2002 (二)项目实施前准备 1、人员准备 (1)甲人员 职务:现场交接管理人员 职责:①负责与乙的档案提卷和还卷等交接工作,协同甲人员作好交接清单记录并签字。②负责监督乙规化加工。③随时把握乙加工进度并进行协调。④及时关注并抽查乙加工质量。⑤代表甲与乙进行及时的沟通及问题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2)乙人员 2.1 管理人员:主要为熟悉现场加工管理,熟悉数字化整体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现场管理及沟通能力的乙负责人。 2.2 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了解档案数据库标准和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乙技术支持工程师。 2.3 数据采集作业员:主要为了解档案数据库数据标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乙数字化制作工作人员

2、项目设备设施准备 (1)主要加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

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加工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主要应用工具,也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关键技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必须具有扫描、图像处理、著录、校对、质检、自动挂接、查询检索、数据转换、数据上传、数据统计、打印传输等功能,能够满足档案数字化加工全流程各业务环节的需要,以及对加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需要。 (3)其他辅助加工设备 除上述主要加工设备外,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还需要配备以下辅助设备:办公桌椅、档案存储柜、储物柜、装订机、电熨斗、切纸机、抽湿机、碎纸机以及纸、档案卷皮、档案盒、装订线、胶水等消耗材料。具体参照招标文件要求或合同约定配置。 3、场地部署准备 (1)各单位应配备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档案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一般设在档案部门独立、可封闭的建筑。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设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一部分:要求和指南 GB/T 17235.2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二部分:一致性测试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纸质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3 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 黑白二值图像binary image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案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 案

数字化房产档案建设方案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房产档案的形成会越来越多,类别越来越细,而传统手工作业方法已经呈现出了许多弊端:效能低、错误多、易损毁、易丢失。因此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对于我局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制定批次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对数字化处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的档案按照类别进行批次安排,确保在数字化过程中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处理 1、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数字化加工批次计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对经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档案出库单》,确保交接中档案数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目录制定及档案整理 按照文件数据库目录结构及目录著录要求,规范需要目录补录的档案目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度长度等规范要求。 对出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前,需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对影响扫描的非成册档案装

订进行拆除装订物,对破损严重,无法进行扫描的文件应进行技术处理,如纸张褶皱无法扫描的应进行压平等处理。对于档案内的资料应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并详细记录,确保档案内的资料不乱不丢。扫描完成后按照档案馆的要求进行装订,保证每卷档案不掉页,边缘整齐。 3、档案扫描 根据文件数据库要求的规格进行档案扫描,保证扫描件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扫描仪或者小扫描仪扫描后进行图片拼接。核对每份文件的扫描页码、页数与实际的文件页码、页数是否一致。对扫描图像进行命名时一定要正确,不能出现图片颠倒、错乱等现象,扫描时要保证档案原件不被损坏。 4、图像处理 对颠倒、偏斜的图像进行纠偏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对页面中影响阅读的污点、黑线、黑边等杂质进行去污处理。对颜色深浅度进行调整,确保图像字迹清晰,对大幅面扫描所形成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合并为一个完整图像,以保证数字化图像的完整性。 5、文件录入 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文件数据库的要求,将扫描后的图像按照档案编码进行录入,在录入过程中要做到不漏页、不乱页,对录入的文件要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文件的完整。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丄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做为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LI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业务流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1.制订批次计划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数字化处 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分批次进行。2.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档案数字化加工批次讣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 性检查。 对通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资料出库单》。 确保资料的交接过程中的数量正确性,完整性; 3.目录著作

按照文件数据库LI录结构与LI录著录要求以及《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标准,规范需要LI录补录的档案口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LI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等,规范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 4.档案整理 对出库待加工的档案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 拆除装订 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 资料及档案内的成册资料严禁拆除。 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 区分同一案卷(卷、件)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页面修整 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先期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压平和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确保较薄纸张(如信纸、便笺纸)、破损纸张、底灰较深(如草浆纸、油印纸)、字迹较浅(如铅笔字迹)等纸张的状况较较差的档案扫描图像清晰。 档案整理登记 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止页号和页数等情况。装订 扫描完成后,档案按原档案保管单位要求进行重新装订,保持每页档案原有的排列顺序不变、案卷不掉页、右边和底边整齐。 5.档案扫描 黑白扫描采用(300dpi) TIFF格式,彩色扫描采用(300dpi) JPG格式。 照片以原色彩为准(600dpi) TIFF格式扫描。 保证扫描图像效果原原件吻合。 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匸程扫描仪或小幅面扫描后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需要进行OCR文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300dpio对资料等成册材料不宜拆卷

档案数字化项目投标技术方案设计

一、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 3、国家档案局《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 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 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 6、《纸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17) 7、《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二)项目实施前准备 1、人员准备 (1)甲方人员 职务:现场交接管理人员 职责:①负责与乙方的档案提卷和还卷等交接工作,协同甲方人员作好交接清单记录并签字。②负责监督乙方规范化加工。③随时把握乙方加工进度并进行协调。④及时关注并抽查乙方加工质量。⑤代表甲方与乙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及问题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工。(2)乙方人员 2.1 管理人员:主要为熟悉现场加工管理,熟悉数字化整体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现场管理及沟通能力的乙方负责人。 2.2 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了解档案数据库标准和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乙方技术支持工程师。 2.3 数据采集作业员:主要为了解档案数据库数据标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乙方数字化制作工作人员

2、项目设备设施准备 (1)主要加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

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加工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主要应用工具,也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关键技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必须具有扫描、图像处理、著录、校对、质检、自动挂接、查询检索、数据转换、数据上传、数据统计、打印传输等功能,能够满足档案数字化加工全流程各业务环节的需要,以及对加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需要。 (3)其他辅助加工设备 除上述主要加工设备外,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还需要配备以下辅助设备:办公桌椅、档案存储柜、储物柜、装订机、电熨斗、切纸机、抽湿机、碎纸机以及纸张、档案卷皮、档案盒、装订线、胶水等消耗材料。具体参照招标文件要求或合同约定配置。 3、场地部署准备 (1)各单位应配备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档案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一般设在档案部门独立、可封闭的建筑内。 (2)数字化加工场地应符合防盗、防火、防尘、防水、防潮、防高温、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管理要求。场地内应配备可覆盖全部场地的报警、防火等应急设施设备。 (3)数字化加工场地应配备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视频监控设备,确保档案暂存处、数字化加工工位、服务器、数据导出端及门窗等无监控死角;视频监控数据自产生之日起保存不少于6个月,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监控录像要保存到项目完工数据移交1个月后;档案部门应定期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回放检查,在删除视频监控数据之前,要留存视频回放安全检查记录。 (4)数字化加工场地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工作需要的档案装具,用于分别存放待数字化处理和已数字化处理的档案。 (5)各单位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合理规划、配备和管理档案数字化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先进,能够满足数字化工作的需要。 (6)数字化加工场地须封断所有档案数字化加工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以及非必要的各终端接口,各单位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如有必要,应由县档案局构建数字化加工专用局域网和视频监控专用网。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和投标书

1 项目建设内容 ................................................ 2 历史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 2.1. ............................. 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2.2. ................................. 照片档案数字化标准 2.3. ................................. 声音档案数字化标准 2.4. ................................. 影像档案数字化标准 2.5. ................................. 实物档案数字化标准 3 数字化加工环节 .............................................. 3.1. ........................................... 档案接收 3.2. ....................... 标准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夹的建立 3.3. ..................................... 建立目录数据库 3.4. ................................. 档案着录的工作细节 3.5. ........................................... 档案整理 3.6. ........................................... 档案扫描 3.7. ........................................... 图像处理 3.8. ............... 质检岗位:图像初检和复检(一检、二检) 3.9. ......................... 着录标记一稿双录、人机校验 3.10. .......................................... 数据挂接 3.11. .............. 数据成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终检) 3.12. .......................................... 光盘制作 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02月

国土资源局档案数字化项目解决方案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

1立项背景 在市县级政府各部门中,国土资源局是设立较晚的一个部门,然而国土资源部门目前承担的管理职能,使其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档案需要管理。传统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采取手工方式,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工作都主要以手工为主,这中间包括建立全引目录本、索引卡等。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国土资源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部分国土资源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采用了一般的条目管理方式的方案,这种方式对于纯粹的档案管理来说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但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大量的档案是通过办事流程产生的,与以档案馆档案管理模式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不同。 另外现有的地籍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交易系统的数据分散三个独立的系统中,数据格式多样,给土地归档工作带来了不便,急需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同一归档管理。 所以建立优质、高效、具有国土资源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室,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土地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还为今后逐步建立国土电子政务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核心任务和根本目的 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一方面将现有档案,包括各种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这种收集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并将档案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办公业务相关联,同时实现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自动监测。 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虚拟化的网络优势、智能化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GIS技术,将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档案和图形的相互查询,

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设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1998 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一部分:要求和指南 GB/T 17235.2-1998 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二部分:一致性测试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纸质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3 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 黑白二值图像binary image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3.5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continuous-tone still image 以多于两级灰度的不同浓淡层次或以不同颜色通道组合成的静态 数字图像。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灰度扫描和彩色扫描两种模式。 3.6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计划

(三)数字化加工部分 (2) 6.1.需求分析与总结 (2) 6.2.参考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 6.3.数字化加工实施细则 (3) 6.9.1.本项的扫描加工流程 (3) 6.9.2.生产流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组成: (4) 6.9.3.档案整理 (5) 6.9.4.著录标引 (6) 6.9.5.纸件扫描 (7) 6.9.6.图像处理 (8) 6.9.7.质量检验 (10) 6.9.8.档案还原装订 (10) 6.9.9.数据存储与备份 (12) 6.9.10.档案电子数据与XXXXXX烟草档案系统的无缝挂接 (12) 6.4.项目所采用的OCR处理技术介绍 (12) 6.10.1.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12) 6.10.2.所采用的OCR及双层PDF生产流程 (13) 6.10.3.生产流程逻辑示意图 (14) 6.5.XXXXXX档案数字化服务特点 (15) 6.11.1.自动化程度高 (15) 6.11.2.标准化程度高 (15) 6.11.3.严格的质量控制 (15) 6.11.4.文档安全性高 (15) 6.11.5.标准的格式 (15) 6.11.6.方便存储与管理 (16)

(三)数字化加工部分 6.1.需求分析与总结 此次项目是将中国烟草总公司XXXXXX省公司及所属11个市烟草公司的约183万页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将成品数据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纸质档案的折分整理、扫描与图像处理、数据的挂接与光盘备份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相关标准及XXXXXX省档案局相关规定,结合XXXXXX烟草档案现状定制加工技术规范与生产加工流程。 。据上述现状,具体人员安排,项目实施周期,采用标准及实施细则如下。 6.2. 参考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及编码》(GB/T 17235.1-1998)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 《中央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标准》 《XXXXXX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相关规定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档案著录规则》(DA/T 18-1999) 《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DA/T 24-2000)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 25-2000) 《XXXXXXXXXXXX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XXXXXX烟草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替代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A/T 3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题进行了修改; ——增强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完善数字化工作中管理相关要求; ——增强数字化前处理部分的内容,包括对实体档案保护和档案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增加数字化过程中元数据采集的要求; ——修改了档案扫描部分参数要求; ——修改了图像处理部分内容,更加强调保持档案原貌的要求; ——细化了数字化成果验收的内容; ——删除原标准数据备份和数字化成果管理相关内容。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档案局信息管理中心、国家档案局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城、马淑桂、郝晨辉、程春雨、杜琳琳、蔡伟、宋涌、王大众、田军、曹燕、李华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A/T 31—2005。

引言 DA/T 31-2005的发布实施,从技术标准方面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要求,很好的促进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所依赖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经过10年的时间,数字化设备、存储、网络等技术条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等都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及时对本标准进行修订,适时调整相关要求,从档案行业层面科学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准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自身的特点,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提出适用于档案行业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数字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容 (2) 四、建设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档案局局长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级数字档案馆(室)示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效。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plan of archives digitiza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进一步加强黄冈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档 案局、中央档案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建设档案信息网络,促进公共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档案接收电子化、档案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项目带动、稳步实施;需求导向、典型示范;多措并举、安 全可控”的原则,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 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稳步实施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建立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开展已经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设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 三、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档案馆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 到20xx年完成馆藏17完卷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对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 位的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做好1996年建市前市直机关单位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 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 3.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站内容,有 计划地上传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

DAT 31-2017《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目录 前言 (4) 引言 (6)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7) 1 范围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 3 术语和定义 (7) 4 总则 (8) 5.组织与管理 (9) 5.1 机构及人员 (9) 5.2 基础设施 (10) 5.3 工作方案 (10) 5.4 管理制度 (11) 5.5 工作流程控制 (12) 5.6 工作文件管理 (12) 5.7 档案数字化外包 (13) 6 档案出库 (14) 7 数字化前处理 (14) 7.1 确定扫描页 (14) 7.2 编制页号 (14) 7.3 目录数据准备 (15) 7.4 拆除装订 (15)

8 目录数据库建立 (15) 9 档案扫描 (16) 9.1 基本要求 (16) 9.2 扫描设备 (17) 9.3 扫描色彩模式 (17) 9.4 扫描分辨率 (18) 9.5 存储格式 (18) 9.6 图像命名 (19) 10 图像处理 (19) 10.1 图像拼接 (19) 10.2 旋转及纠偏 (19) 10.3 裁边 (20) 10.4 去污 (20) 10.5 图像质量检查 (20) 11 数据挂接 (20) 12 数字化成果验收与移交 (21) 12.1 验收方式 (21) 12.2 验收内容 (21) 12.3 验收指标 (22) 12.4 验收结论 (22) 12.5 移交 (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A/T 3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题进行了修改; ——增强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完善数字化工作中管理相关要求; ——增强数字化前处理部分的内容,包括对实体档案保护和档案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增加数字化过程中元数据采集的要求; ——修改了档案扫描部分参数要求; ——修改了图像处理部分内容,更加强调保持档案原貌的要求; ——细化了数字化成果验收的内容; ——删除原标准数据备份和数字化成果管理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档案局信息管理中心、国家档案局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城、马淑桂、郝晨辉、程春雨、杜琳琳、蔡伟、宋涌、王大众、田军、曹燕、李华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动数

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 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l)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 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