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光动力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9-08-16T14:53:12.6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8期作者:王鸿健高仕权(通讯作者)高娟蒋艳[导读] 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显著,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相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皮肤整形美容科重庆 408300)【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复发率为4.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复发率为17.07%,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1.93,P<0.05);两组复发率亦存在显著差异(χ2=15.38,P<0.05);两组患者皮下萎缩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19,P>0.05),实验组皮内白色药物沉淀与瘢痕表面色素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56,χ2=9.35,P<0.05)。

结论:综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具有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关键词】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增生性瘢痕;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102-01增生性瘢痕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指患者皮肤受创后,引起组织异常修复,形成一系列的病理表现。

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患者的皮肤受创伤后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密切相关,不仅有损患者的外观,还会出现充血、疼痛、局部瘙痒等不适。

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均符合增生性瘢痕的诊断标准,增生性瘢痕的诊断标准:①皮损已经超过半年,且瘢痕依然增生;②瘢痕局部潮红、灼痛、充血、瘙痒、高于皮面;③组织病检结果显示表皮下胶原纤维增生严重,纵横交错,有与皮肤长轴平行的倾向,有一定数量的小血管和纤维细胞。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 开关ND:YAG 532 nm 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 开关ND:YAG 532 nm 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 开关ND:YAG 532 nm 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疗效观察李燕;闵红梅;柳林【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 :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的疗效。

方法收集、随访并分析该科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 :YAG 532 nm激光治疗67例局灶性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7例(25.37%),好转42例(62.69%),无效8例(11.94%),有效率达88.06%。

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 :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在改善外观及减轻患者痛苦方面有较好效果,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3页(P2268-2270)【关键词】复方倍他米松;注射 ,肌肉内;Q开关激光;瘢痕疙瘩【作者】李燕;闵红梅;柳林【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皮肤科,成都610011;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皮肤科,成都610011;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皮肤科,成都6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正常范围的表现[1]。

瘢痕增生过度,常会出现痒、痛等不适感,同时影响外观,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2-3]。

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激光、压迫疗法、冷冻等[4-6]。

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

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科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面颈部、躯干、四肢局灶性瘢痕疙瘩患者6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2岁,平均34.4岁。

瘢痕分布情况:面颈14例,上胸32例,后背12例,四肢9例。

A型肉毒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A型肉毒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158.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忐202丨年3月第32卷第3期Chin J Aesth Plast Surg, Mar 202丨Vd. 32\u. 3•临床研究论著•A型肉毒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龚慧王杨刘中波于兵孙海峰曹政【摘要】目的探〖寸A型肉毐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9例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 A组:A ®肉毒毐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瘢痕内注射组(13例);B纽:A型肉毐毒素瘢痕内注射组(12例);C组:复方倍他米松瘢 痕内注射组(14例)〖d录治疗的总有效率,参照温哥平搬痕评分M表(vanmuver s c a r s c o r e sh eet,VSS )对3组患者的癒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M瘢痕厚度,并参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 i s u a l ana log ue s c a l e, VAS)评价患者的痛痒觉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92.31%)、VSS值、瘢痕厚度、VAS值评价均明显优于B组(75.00%)和C组(50.00%),其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经3次治疗后,痛痒症状明显缓解,病情趋于稳定。

治疗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未再复发,B组复发2例3组中冇极个別患者在治疗后偶发针孔周围皮肤红 肿,于1〜2d自行缓解,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A 肉毒毐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大面积增生件瘢痕安全有效,能提高单次治疗的冇效面积及效果并减少激素用量及其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位用:【关键词】A塑肉毐毒素;复方倍他米松;大而积增生性瘢痕;安全性Clinical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combined with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rea of hyper­trophic scarGONG Hid, WANG Yang, IJU Zlwng-bo, YU Bing, SUI\' Hai-feng, CAO Zheng. (Department o f Burn and PI(Lstic Surgery.General Hospital o f Northern Theater Command, Shenyang 110016. China)Corresponding emthor: WANG Yang. Email: ywang850@sincucom[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combined with compound betamel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rea of hypertrophic scar. 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9. 39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of hypeilrophir scar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 group A, 1 f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ho- tulinum toxin type A (.onihined with (.()mpmin(l betaniHhasone injerti(m. In groupjection. In group C, 14 patients were treated hy compouncl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recorded. The color, vascu­lar distribution and softness of hypeilrophic scar in 3 group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Vancouver Scar Score Scale ( \ SS). I'he thickness of s(*ar was measur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pain and itch was evaluaterl arrorrling to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2.31% ), VSS value, thickness of scar and V A AS vahif1in group A were signifir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75.00% ) and group C (50.00%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3 groups ( /^O.O.^ ). A fte M- treatment for 3 times, the symptoms of pain and itch were obviously relieved. Fhere was no recurrenc e in gi'oup A and 2 cases of rerunenre in group B at 6 months. Orrasional redness and swelling arounrl the injection orrurred in 3 groups and relieved after 1lo 2 tlays. No sever adverse reartinns ocruiTed. Conclusion The botulinum toxin type A combined with compouncl betamethasone is safe and effertive in ihe treatment of large area of hyp^rtrophir scar.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fTiracy of single treatment, reduce the dosage of hormone and oocurrenre nf complirations. Il shoulrl he considerable for (•lini- 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Botulinum toxin type A; Compound hetamethasone: l^arge area of hypertmphir srar; Safety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 院烧伤整形科对39例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D O I:10.3969/j.issn. 1673-7040.2021.03.009作者单位: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辽宁沈阳110016通信作者:不杨,Kmail: y\**************〇m 时,将100 f_m2作为增生性瘢痕的单位治疗面积,对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提出 新的治疗方案,提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临床上治 疗超过100 cm2的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提供新的药物 联合使用及参考剂量。

艾拉光动力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艾拉光动力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艾拉光动力治疗采用特定波长的光线 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化学反应破坏 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 治疗目的。
治疗原理
艾拉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线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 的物质,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从而达到杀菌作用。
光动力治疗还可以刺激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促进病变部位的愈合,减少疤痕的 形成。
艾拉光动力治疗对正常皮肤组织损伤小,不影响皮肤的外观和功能,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治疗步骤
清洁面部皮肤并消毒,将光敏剂涂抹在 病变部位,避光静置一段时间,使光敏
剂充分吸收。
采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病变部位,根 据病变程度和部位调整照射时间和能量 密度,确保光线能够充分穿透皮肤并作
用于痤疮丙酸杆菌。
皮损计数变化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变化
疼痛程度评分变化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结节、囊肿数量 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评 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程 度较轻,VAS评分较低 。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 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对接受艾拉光动力治疗的患者进行长 期随访观察,以评估治疗的远期疗效 和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轻度红肿、瘙痒 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 受,未影响治疗进程。
05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
红肿、疼痛
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红肿、 疼痛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可自行消退。若症状较重,可 局部冷敷或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

倍他米松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倍他米松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倍他米松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方法:采用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60例。

结果:经1年随访,总有效率达88.33%。

结论:通过讨论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作用机理、优点、不良反应等,作者认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于中小面积瘢痕疙瘩的治疗。

[关键词]瘢痕疙瘩病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瘢痕疙瘩是一种以皮肤真皮层胶原过度沉积为病理特征的皮肤病,可视为皮肤良性肿瘤,影响美观且常有痒感。

为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3月~1999年6月采用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注射液病损内注射瘢痕疙瘩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

年龄5岁~46岁,平均年龄23±3.5岁。

病程0.5~12年,平均4.2年。

分布部位:耳垂13例(21.67%),面部5例(8.33%),颈部4例(6.67%),肩胛部12例(20.00%),胸部21例(35.00%),会阴部2例(3.33%),四肢3例(5.00%)。

病灶最小0.5cm×0.6cm×0.3cm,最大3cm×4.5cm×2cm。

1.2药物来源及方法采用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美国先灵葆雅药厂生产,商品名得宝松(Diprospan),进口批准文号X-960460)包装:1ml/瓶,内含2mg倍他米松磷酸酯钠和5mg二丙酸倍他米松。

用1%利多卡因与该溶液按0.5~1∶1比例混合(体积不足0.5cm×0.5cm×0.5cm,可不加麻药而直接注射),用药量根据年龄、瘢痕大小不同而异,通常为每1cm3瘢痕体积1ml稀释液/次。

严格无菌操作。

从瘢痕边缘斜行进针剌入瘢痕内,注射到瘢痕表面肿胀苍白为度,迅速拔针,并压迫针孔数分钟,以防药液外渗。

瘢痕疙瘩的新型疗法之一:光动力治疗(上)

瘢痕疙瘩的新型疗法之一:光动力治疗(上)
图5 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A、B、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只有ALA药物处 理组及单照光组均未见细胞形态与正常血管内皮 细胞有明显变化,(D)而发生光动力学反应的 ALA照光组,血管内皮细胞发现明显皱缩、破碎、 折光性增强,呈现明显凋亡细胞形态。
对信号传 导通路的 影响
PDT治疗后的细胞凋亡是由JNK和 p38MARK 通路的激活和对ERK信号通路 的抑制引起的。
附:光动力疗法治疗瘢痕的机制简述
缺点:
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活 性的影响
光动力治疗对成纤维细胞具有 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图4 光动力疗法对瘢痕成纤维 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PDT 对增生瘢痕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起 到损伤作用。目前认为,PDT可以通过阻断毛细 血管网,减少局部血供起到抑制瘢痕的增生作用。
02
瘢痕疙瘩对现有常规的治疗 方式反应欠佳,低于患者的 期望值,如手术治疗、激光 治疗、加压治疗、放射治疗、
药 物 治 疗 及 磨2削 治 疗 等 。 并
且即使在联合治疗下皮损亦 常常复发。
03
现在介绍一种瘢痕疙瘩的新 型治疗方法,即二氧化碳激 光联合吲哚菁绿(ICG)介 导的光动力(PDT)成功治 愈顽固性瘢痕疙瘩的案例, 具体如下:
此疗法疼痛较少, 并且能应用于大面
积的皮损;
ICG联合PDT是目 前价格最低的光动 力疗法,可大大减 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疗法无需进行光 防护,因其吸收光 谱为600-900nm, 与红外线接近,对 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优点:
吲哚菁绿光动力疗法是目前治疗瘢痕疙 瘩的一项新方法,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关案例报道较少,还需要临床大样本 对照试验来确证此疗法的有效性及其潜 在的副作用。瘢痕疙瘩重在预防,影响 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内分泌、饮食、 生活习惯、伤口的处理等。因此,控制 瘢痕的形成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增生性皮肤病”6例疗效观察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增生性皮肤病”6例疗效观察
9 6
・ 临床研 究 ・
皮肤病与性病
21 0 2年 4月第 3 4卷第 2期
JD r a l yadV nr lg , p 0 2 V 13 。 O 2 em to n eee o A r 1 , o 4 N . og oy 2 .
者使 用银 和 含 银 敷 料 , 而根 据 中 国药 品生 物 制 品 然 检定 所 医疗 器 械 检 验 中心 的报 道 . 到抗 菌 效 果 的 达
固化 , 成一层 结 构为 复式 叠 加 的 隐形 抗 菌膜 : 联 形 胶
层 和正 电荷层 , 联层 成 分 为高 分 子有 机 硅 , 胶 以化 学
键 方式 与体 表 牢 固连 接 , 因此 胶 联 层 具 长 效 抗 菌 的 功 效 。正 电荷 层 成 分 为 阳离 子 活 性 剂 。 皮 肤 或 黏 在
皮损 内注射 为有创 性治疗 , 需获得 患者理解配合 。
以上 6例患者 治疗前 均被 告 知可 能存 在继发 感染 、 皮
[ ]隋红艳 , 2 彭绍清 , 江林红 , .局部封 闭治疗 瘢痕疙瘩 3 例 疗效 等 8 观察 [ ] J .中国实用药学杂志 , 0 ,( 7 : 一 1 2 9 4 1 )9 9 . 0 O
肤色素减退 、 下组织萎缩等风 险 , 皮 患者表示 了解并 同
意后再行治疗 。治疗 前严 格 消毒 , 治疗 中注 意注射 部
[] 3 黄靖 . 宝松治疗 结节性 痒疹 8 例 临床观察 [ ] 得 2 J .中 国医师杂
志 ,0 13 1 6 . 2 0 , ( ):9
[ ]赵辨. 4 临床皮肤病学 [ . 3版 , M] 第 南京 : 苏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江
[] 7 周冼苡 . 皮损 内注射得宝松治疗疥疮结节 [ ] 哈尔滨 医科大学 J. 学报 , 0 , ( ) 22 2 3 2 23 4 : —9. 0 6 9 [] 8 殷华荣 , 劳力民 , 王雪浩 . 多发性 甲周纤维瘤 1 [ ] 临床皮肤 例 J. 科杂志 。 0 , ( )4 — 4 2 53 1 : 4. 0 4 3 [] 9 张华 , 李秉煦 , 王增寿 . 阿维 A联 合糖皮 质激素治疗 指甲扁平 苔

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摘要】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使用光动力法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后以临床总有效率、瘢痕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作为判定疗效指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部位、瘢痕增生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结束后1年的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 (P<0.05),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ocal block therapy of hypertrophic scar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sca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r experimental group,36 case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only accepted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s,scar scale,adverseevent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8.9% vs 55.6%,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 of Vancouver scar rating scale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car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4, 6, 12 months respectively (allP<0.05).The rate of recurrence was small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for the local block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It is worth of widely clinical use.【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8(027)002【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光动力疗法;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复发【作者】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作者单位】株洲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湖南株洲 412007;株洲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湖南株洲 412007;株洲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湖南株洲 412007;株洲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湖南株洲 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6增生性瘢痕呈暗红色或深紫色,质硬,局部常伴有灼痛和瘙痒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才逐渐发生退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不良反应:观察组光动力治疗造成患者局部的疼痛、红肿,我们采用冰敷缓解疼痛,卤米松乳膏外用,2次/d。对照组有5例未绝 经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提前,停药后自然恢复。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月经紊乱、皮下组织萎缩、色素沉着或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3讨论 瘢痕疙瘩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伤口局部出现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的过度分泌[2]。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角质形成细胞以及细胞凋亡等有关,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等[3]。虽然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之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是通过光敏剂进入体内受到适当波 长光的激发产生一系列光化学毒性效应,生成中间活性物质,与相应靶组织结合,导致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的一种治疗方法。ALA为第
艾时间:2014-03-19T10:22:36.530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作者: 李晓燕1丁红炜1王彦芬2张莉1马国安1
[导读] 瘢痕疙瘩属皮肤的结缔组织病变,瘢痕疙瘩难以自愈
李晓燕1丁红炜1王彦芬2张莉1马国安1 (1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河北衡水053000; 2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财务科053000) 【摘要】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 例)。观察组采用外敷5-氨基酮戊酸后氦氖激光照射,两次照射期间选用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结 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1);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激素外用治疗 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瘢痕疙瘩 【中图分类号】R749 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55-01 瘢痕疙瘩属皮肤的结缔组织病变,瘢痕疙瘩难以自愈,临床较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以求尽快解除临床症状,但是临床资料证明,采 用单纯的手术治疗极易发生复发,且患者复发后出现的瘢痕疙瘩范围常有明显扩大。目前,人们对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说法, 这可能也是临床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诊断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100例,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获得 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将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报道,供同行互相参考,以期为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200例。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将上述 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中,男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 1±5 3)岁,瘢痕体积 2×1×1cm3~0 5×0 3×0 5cm3,颜色红润(萎缩变白者除外)。观察组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2 6±5 6)岁,瘢痕体积 2 2×1×1cm3~0 5×0 3×0 6cm3,颜色红润(萎缩变白者除外)。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瘢痕疙瘩皮损面积等方面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1 1入选标准:患者均按照《现代皮肤病学》所规定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瘢痕疙瘩。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所有患者均了解参 加该试验的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本次研究工作。 1 1 2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排除患有应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的疾病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排除有神经病史 者。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LA-PDT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及复发率并比较。 1 2 1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皮损局部消毒后,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局部注射,整个操作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对 使用的注射器、护理人员的手套、环境空气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不污染微生物。进针方向应从瘢痕边缘开始,沿着皮肤 平行紧入瘢痕内,在进针的同时推注药物,推注速度应放缓,在推注过程中,观察瘢痕疙瘩的颜色及形态,待其苍白肿胀,说明药物已达 到最佳位置,停止推注。复方倍他米松的用量每次应在1ml以内,每四周注射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 行评价。 1 2 2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ALA-PDT治疗,将20%的盐酸氨基酮戊酸光敏剂(ALA,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浸 湿的纱布敷在增生性瘢痕疙瘩的表面,湿敷3h,其间每隔30min滴一次药液于纱布上。湿敷结束,用XD-635AB型氦氖激光仪,波长为 632 8nm(西安激光仪器厂生产)照射30min。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每次照射期间避免刺激反应外用卤米松乳膏,每日两次。4次 治疗结束后停止使用。 1 3观察指标 1 3 1疗效判定:痊愈:超过90%的瘢痕萎缩吸收;显效:超过80%的皮损变软;有效:30%以上皮损变平变软;无效:皮损变平变 软≤30%。复发:曾达到治疗显效标准,半年后瘢痕增生高出皮面自觉瘙痒。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 3 2复发判断标准:半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一年后随访统计复发率。 1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 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