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51crh高铁论坛_
《铁道概论》课程教案大纲纲领

《铁道概论》课程教课纲领第二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课目的(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经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认识铁道概论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有关专业课供给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够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简要地叙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观点,基来源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经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修业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归纳的认识和认识,特别,要修业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结构、基来源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供给必需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足认识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向、借此开辟眼界和思路,实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感情目标:培育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拥有优秀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术较强实质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课环节的构成采纳讲堂理论讲解的教课方法,运用列举法、发问法、教课课件、教课设计等协助教课,启迪式教课,鼓舞学生剖析问题、剖析、思虑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课内容纲领第二章铁路线路(一)教课目的与要求认识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构成、轨道的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课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课要点是线路的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课要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含桥梁、涵洞、地道等。
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课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结和防爬现象等。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二章铁路线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重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
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学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接和防爬现象等。
高速铁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高速铁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高速铁路工程课程英文名称: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21030060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学时数:32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应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执笔者:路尧审核人:朱成明批准人:郜进海定稿日期:2010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高速铁路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阐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铁路建设新的方向,同时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也成为了交通领域的一个新热点。
而引导学生对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也有益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相关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熟悉高速铁路的技术特征和技术经济优势,认识高速铁路在我国现阶段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章高速铁路线路(4学时)掌握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
第三章高速铁路路基(5学时)了解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熟悉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荷载,并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横断面、基床、路堤以及与桥梁过渡段的设计方法,认识高速铁路路基建设的地基条件要求。
第四章高速铁路轨道(2学时)了解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基本要求、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荷载,熟悉有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结构和高速道岔,以及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
第五章高速铁路桥梁(4学时)介绍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了解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荷载以及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熟悉各种桥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桥梁结构。
第六章高速铁路隧道(3学时)介绍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隧道横断面设计以及降低微压波的技术措施。
第七章高速列车及牵引供电(2学时)了解高速列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熟悉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和牵引供电系统,特别是摇摆式列车技术。
第八章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2学时)了解高速铁路的信号与通信技术。
第九章高速铁路车站、枢纽与运输组织(4学时)了解高速铁路车站的布置形式,熟悉高速列车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动车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在车站的设置,掌握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要点。
高速铁路概论-第四讲-高铁信号控制通信系统PPT课件

2021/7/23
1
高速铁路概论
课程内容安排
• 第一讲:高速铁路概述 • 第二讲: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与车站 • 第三讲: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车辆动力与车辆 • 第四讲:高速列车信号、控制系统、通信系统 • 第五讲: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与高速铁路客运服务 • 第六讲:高速铁路运用安全保障与环保 • 复习 • 考试
GSMR mobile
Train Bus
DMI
EVC
Train interface
STM
JRU
tachometer Generators
RSCCappictka-tuopris RSC
Radars
BTM
ANTENNA
ETCS技术核心设备(3):无线闭塞中心
RBC:Radio Block Centre
5_
1.1 概述
铁路信号和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 发展方向 1)软硬件不断升级换。安全性、可靠性、可用
性和可维护性逐步提高;
2)向综合自动化、人机对话、全面提高运输 质量和路网运输能力方向发展。
6_
1.1 概述 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组成
• 列车运行控制子系统 • 车站联锁子系统 • 调度集中子系统 • 附属子系统(诊断与服务子系统、微机监测子系
• ERTMS/ETCS(欧洲铁路控制系统)
ERTMS ERTMS/ETMS(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 GSM-R (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
11
1.2 中国列控系统发展规划
ETCS系统结构
列车
机车乘务员
输入模块
测速模块入模 块
点式信息接收 模块
输出模块
人机界面 jiemian 口
(完整版)《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51crh高铁论坛_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铁路机车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培养铁路运营管理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2、掌握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设计的特殊性,对维修养护作业的特殊要求。
3、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受电弓、车辆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4、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5、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6、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7、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度指挥、客运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和要求课题一绪论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2、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3、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与建设。
4、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重点: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要求:了解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掌握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
课题二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1、线路平、纵断面。
2、高速铁路的路基与桥梁。
3、高速铁路的轨道。
4、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与维修管理。
5、高速铁路车站的特点、作用与分类。
6、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
7、高速铁路枢纽的布置与设施。
重点:平纵断面技术要求;轨道类型;路基类型;车站技术设备。
要求:掌握曲线超高及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最大限制坡度的规定,道岔的技术要求,轨道技术检测设备的使用;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课题三高速铁路的牵引动力及动车组1、受电弓及传动装置。
2、高速铁路的车体。
3、高速铁路制动技术。
4、高速铁路的制动装置及制动方式。
高速铁路概论-第三讲-高铁牵引供电和车辆

1.3 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
(1)带负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F T
Us
I
R
电流从牵引变电所馈线通过接触网流向动车组,从动车组下到 钢轨上,回流分为三部分:一部门直接沿钢轨流回变电所,约 占40%;一部门从钢轨通过吸上线流向负馈线,通过负馈线返 回变电所,约占30%;剩余电流从钢轨漏泄至大地,沿大地流 向牵引变电所,在变电所附近,返回钢轨或变电所地网。
接触网
牵引网
钢轨
额定电压25kV,正常工作范围20~29kV。
7
一. 牵引供电系统
牵引变电所(Traction Substation, SS)
从公用电力系统(Public Electric Power Systems)接受电能,通过 变压器将电能从三相110kV或220kV变换成单相27.5kV(对AT系统为 55kV或2×27.5kV),并向铁路上、下行两个方向的牵引网供电。 变电所两侧的牵引网区段被称作供电臂。 变电所的主要设备:
11
1.1 电力系统向电气化铁道的供电
国外高速铁路普遍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电源供电,绝 大多数都采用220kV或以上电压等级,个别采用132kV或 154kV时,则要求其由较大的系统短路容量。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500k V线路为骨架、省间220kV为 主干通道的四通八达的输变电网络。这为客运专线采用 220kV电源电压创造了条件。 220kV电网的短路容量较之同一系统的110kV电网显著 增大,一般为3-4倍以上,牵引变电所采用220kV进线将 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三相电压 不平衡度和电压波动百 分数等电能质量指标明显降低,助于减轻牵引负荷对电 力系统的不良影响。
12
1.2 牵引变电所向牵引网的供电
高速铁路概论教案12.10终版

教案2019 ~2020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部)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高速铁路概论》专业、年级、班级乘务1901~1902主讲教师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
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单位(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授课类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授课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和手段。
6、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
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8、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部)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编号:1备注: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编号:2备注: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编号:3备注: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编号:4编号:5编号:6编号:7编号:8编号:9编号:10编号:11编号:12编号:13编号:14编号:15编号:16。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高速铁路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高铁订单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铁路运营管理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任务《高速铁路概论》全面介绍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输组织等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高速铁路车站、高速铁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车辆、高速铁路列车信号与控制系统、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高速铁路运用安全保障和磁悬浮铁路。
本课程从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铁道部颁发的最新技术标准、规范和试验规程为依据,吸收近年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改成果,以职业岗位工作目标为切入点,紧密围绕高速铁路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的施工来编写,采用了许多在建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资料,力求深入浅出地介绍高速铁路施工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突出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认知规律。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3.素质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三)参考学时:64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的技能列项及检测标准(六)课程内容和要求(七)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和学生训练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铁路机车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培养铁路运营管理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2、掌握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设计的特殊性,对维修养护作业的特殊要求。
3、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受电弓、车辆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4、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5、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6、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7、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
度指挥、客运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绪论
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2、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3、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与建设。
4、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重点: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要求:了解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掌握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
课题二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
1、线路平、纵断面。
2、高速铁路的路基与桥梁。
3、高速铁路的轨道。
4、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与维修管理。
5、高速铁路车站的特点、作用与分类。
6、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
7、高速铁路枢纽的布置与设施。
重点:平纵断面技术要求;轨道类型;路基类型;车站技术设备。
要求:掌握曲线超高及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最大限制坡度的规定,道岔的技术要求,轨道技术检测设备的使用;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课题三高速铁路的牵引动力及动车组
1、受电弓及传动装置。
2、高速铁路的车体。
3、高速铁路制动技术。
4、高速铁路的制动装置及制动方式。
5、动车组的构成。
6、动车组的运用与维修。
7、国产动车组及维修基地。
重点:牵引动力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制动方式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动车组的基本类型;基本构造。
要求:了解和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动力、车辆的基础装置和配置要求;掌握牵引动力的配置类型及其优缺点、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优缺点;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课题四高速铁路的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1、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发展。
2、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4、计算机连锁。
5、调度集中CTC。
6、铁路数字调度通信基本原理。
7、铁路调度通信系统与组网。
8、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重点:信号控制系统基本组成;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特点;调度集中CTC;铁路数字调度通信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课题五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与客运服务
1、高速铁路运输计划(开行方案、运行图、动车计划、乘务计划)。
2、高速铁路车站作业组织。
3、高速铁路通过能力。
4、调度指挥。
5、票务系统。
6、旅客服务。
7、市场营销。
重点:高速铁路运输计划;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客票;旅客服务。
要求: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了解调度指挥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过程。
五、大纲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2008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
2、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作风方面的教育。
(2)注意改革学习成绩的考核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3、建议书目:《高速铁路概论》,李学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