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案.doc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绪论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平面结构设计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原型法2.立体结构设计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服装结构的内容服装人体工学规格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庛病与修改第一章服装与人体工学第一节人体的构成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
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
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
7。
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服装专业精品教案: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教案

《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教案【授课时间】2023年6月21日第一节【教学班级】创新服装班【教学内容】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领子不同的结构处理直接影响服装的合体度和美观度,而领子是服装上衣结构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结构设计产生探究的渴望。
●知识目标:1、掌握分体翻折领的定义;2、掌握人体颈部的特征理解分体翻折领的结构设计原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操作分体翻折领的结构设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翻折领转化为分体翻折领的结构设计具体步骤和方法难点:剪切线位置的确定及剪切量的确定【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信息化教学、实操训练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手机、超星学习通APP、PPT、领子实物、微视频、翻折领1:1纸样等。
)学生(手机、超星学习通APP、牛皮纸、制图工具、大剪刀、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新课展示翻折领(已学)和另外一款领子的实物和PPT上的平面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两款领子的不同点翻折领②翻折领②实物图平面图不同点:翻折领上没有分割线而②号领子采用了分割。
采用分割的②号领子称为分体翻折领,它是由翻折领演变而来的,然后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分体翻折领的结构设计》(一)分体翻折领的定义:由领座和翻领分开的翻折领称为分体翻折领(通过PPT展示的款式图和结构图分析推导定义)(二)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原理1.人体颈部与衣领的关系:【播放幻灯片】展示人台颈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颈部上细下粗,颈围与颈根围度不同,体现在衣领上的尺寸是上领口小,下领口大。
2.翻折领和分体翻折领穿前着效果对比翻折领:上口有较多的余量,翻折线过长分体翻折领:翻折线贴近颈部,符合人体体型。
3.结构处理方法:翻折线长度减短(三)分体翻折领结构设计步骤和方法步骤一:在翻折线下面画一条弧形分割线(后中低下0.7~1CM,对肩刀眼向前5~7CM)。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熟悉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
3.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服装结构设计概述a.服装结构设计的定义和作用b.服装结构设计的分类2.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a.剪裁技巧:包括剪裁线的设计和处理方法b.缝制技巧:包括缝线的选择和处理方法c.连接技巧:包括面料和配饰的连接方式和方法3.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a.创意搜集和灵感发掘b.草图和样板裁剪设计c.实际制作和试验d.修改和修饰4.服装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a.面料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b.服装的功能和使用场景c.人体工学和舒适性原则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
3.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意和设计思路。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如《服装结构设计》。
2.工具:纸张、铅笔、剪刀、缝纫机等。
3.示范样品:展示不同款式和风格的服装样品。
六、教学评估1.作业:布置学生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实践作业,并进行评分和点评。
2.考试: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计划本课程一般分为10个教学时段,具体教学计划如下:第一周:1.服装结构设计概述(1小时)2.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2小时)3.实践操作:剪裁线的设计和处理方法(2小时)第二周:1.实践操作:缝制技巧(2小时)2.个案分析:分享不同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2小时)第三周:1.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小时)2.实践操作:草图和样板裁剪设计(2小时)第四周:1.实践操作:实际制作和试验(2小时)2.个案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步骤(2小时)第五周:1.服装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小时)2.实践操作:面料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2小时)第六周:1.实践操作:服装的功能和使用场景(2小时)2.个案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注意事项(2小时)第七周:1.人体工学和舒适性原则的应用(1小时)2.实践操作:基于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2小时)第八周:1.实践操作:基于舒适性原则的服装结构设计(2小时)2.小组讨论:分享创新设计思路(2小时)第九周:1.复习和总结(2小时)2.作业布置和答疑(2小时)第十周:1.期末考试(2小时)2.评审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操作(2小时)。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的定义和意义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服装结构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展示服装结构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的图片和案例1.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款服装的草图,注重服装结构的设计评估学生的设计草图,注重服装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和创新第二章:服装测量与制图2.1 学习目标掌握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服装制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服装制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常见服装款式的制图方法2.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测量和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服装测量和制图的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常见服装款式的制图方法2.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进行服装测量,并绘制服装图纸评估学生的测量和制图是否准确和规范第三章:服装原型设计3.1 学习目标掌握服装原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了解不同类型服装原型的特点和应用3.2 教学内容服装原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不同类型服装原型的特点和应用3.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原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服装原型的设计和制作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服装原型的特点和应用3.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款服装原型评估学生的服装原型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并注重其创新性第四章: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法4.1 学习目标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法学会运用不同的技法进行服装结构设计4.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法不同技法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不同的技法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技法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4.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技法设计一款服装的结构评估学生的设计是否合理,并注重其创新性第五章: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5.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5.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5.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款具有创新的服装结构,并注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评估学生的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并注重其可行性第六章:服装结构设计的实战应用6.1 学习目标学会将服装结构设计应用于实际生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注意事项6.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流程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注意事项6.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流程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6.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款服装,并将结构设计应用于实际生产评估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并注重其创新性第七章:服装结构设计在各类服装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了解服装结构设计在不同类型服装中的应用掌握各类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和技巧7.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和技巧各类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各类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在不同类型服装中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各类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和技巧7.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款特定类型的服装,并注重结构设计在该类型服装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特定类型服装的结构设计要求,并注重其创新性第八章:服装结构设计的趋势与发展8.1 学习目标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最新趋势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8.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的最新趋势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8.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前景8.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调查和分析当前服装结构设计的最新趋势评估学生的分析是否准确,并注重其对服装结构设计发展方向的见解第九章:服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9.1 学习目标学会分析服装结构设计案例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评估方法9.2 教学内容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典型服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9.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典型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9.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选择一款服装结构设计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学生的分析是否全面,并注重其对服装结构设计案例的见解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学习目标总结服装结构设计的学习内容展望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服装结构设计的学习内容探讨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前景10.3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服装结构设计的总结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前景分享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见解和感悟10.4 作业与评估评估学生的报告是否全面,并注重其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前景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在各类服装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服装结构教案

服装结构教案一、教案名称:服装结构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服装结构类型和特点;3. 了解服装结构与服装设计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服装结构分析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服装结构的概念和分类a. 服装结构的定义和作用;b. 服装结构的分类:平面结构、立体结构、组合结构等;c. 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服装结构的基本元素a. 衣领、袖口、裤脚等基本元素的功能和设计原则;b. 不同元素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对服装结构的影响。
3. 服装结构的设计原则a. 平衡原则: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关系;b. 对称与不对称:不同结构类型的对称与不对称设计;c. 秩序与节奏:元素的排列顺序和重复规律。
4. 服装结构的创新与实践a. 基于现有结构的变异和改进;b. 结合不同结构类型的组合设计;c. 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结构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服装结构实例,让学生理解其特点和应用。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
4.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体会,促进互动交流。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服装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服装结构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授:a. 介绍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解释服装结构的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c. 分析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a. 展示不同类型服装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b. 让学生从实例中找出不同结构类型的元素和设计原则。
4.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实践;b.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所学知识,制作服装结构样品。
5. 讨论交流:a. 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和体会;b.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某品牌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服装的测量、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服装板式绘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服装结构图的绘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服装结构的理解和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
重点:服装测量方法的掌握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材、示范服装。
学具:测量工具(软尺)、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图纸、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件精美的服装,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件服装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产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一件简单的服装为例,现场演示服装结构图的绘制过程,讲解每一步的绘制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学生作品展示(5分钟):每组选出一件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板书设计(10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5分钟):(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件服装的结构图。
(2)分析一件自己喜欢的服装的结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一):原型知识和女装原型制图重点:女装原型制图难点:女装原型制图的要点及胸腰差的处理一、复习与引入1.比例裁剪法的原理是什么?2.女衣身基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服装原型知识1.服装原型的概念服装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裁剪方法。
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体按平面展开后加入基本放松量制成服装基本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如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某些部位作收省、褶裥、分割、拼接等处理,按季节和穿着的需要增减放松量等。
服装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裁剪图。
服装原型的特点1)准确可靠。
原型来自人体,是人体各部位的平面分解。
2)简便易学。
原型不是服装裁剪图,而是服装裁剪的基础图,裁剪制图时只要按照各部位所注的尺寸,就能画成裁剪图,不必计算,也没有任何计算公式。
3)可以长期使用。
服装原型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体型不变,可以长期使用,而且适用于单、夹、棉等各类服装品种及各种服装式样。
2.原型的分类1)按其性别年龄分:可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少女原型和儿童原型等。
2)按其人体各部位分: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及裙子原型等。
正常人体左右两边对称,制图时只需作半身图。
按照女装习惯和女装成衣的一般要求,右半身为门襟,故制前衣片原型图时,只画右半身,而男装只画左半身。
也就是说在制图时,女装后中线在图纸的左方,前中心线在图纸的右方。
我国人体原型与日本较接近,国内出版的时装书刊广泛应用日本的原型裁剪法,常见的有文化式原型和登丽美式原型。
特别是日本文化式原型的裁剪法,简单易学,传播最广,影响较大。
登丽美式在国内应用也较广。
文化式又称胸度法,需要净胸围、背长两个尺寸就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10cm,童装为14cm,男装为18~20cm)。
登丽美式又称短寸法,需要净胸围、背长、胸宽、背宽、小肩、颈围、乳间、袖长八个参数才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8cm,男装为16cm)。
服装结构教案范文

服装结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的基本结构;2.掌握服装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3.能够描述一件服装的结构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1.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2.服装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描述和区分不同服装结构;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服装分析。
四、教学准备:1.PPT或者教学画板;2.各种类型的服装样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服装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功能?Step 2:讲解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1.展示PPT,介绍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服装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领口、袖口、腰带、裙腰和下摆。
2.逐个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领口:用于装饰,使服装更有层次感和设计感;-袖口:包裹手臂,保暖和装饰作用,也能体现服装的风格;-腰带:用于固定上下衣的连接,也能改变服装的线条和形状;-裙腰:用于固定裙子的连接,也能改变裙子的形状和延展;-下摆:用于固定服装的形状和长度。
Step 3:案例分析1.选择一件服装样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其结构和特点;2.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3.引导学生关注服装的细节,如纽扣、拉链等细节构造。
Step 4:拓展练习1.随机分发几种不同类型的服装样品给学生;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服装的结构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3.学生互相交换样品,进行对比和分享。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服装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掌握了描述和区分不同服装结构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服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服装结构的认识和分析,更好地欣赏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同时,也为今后的服装设计和制作奠定了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服装的结构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一些细节构造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进行示范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平面结构设计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
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原型法2.立体结构设计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
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服装结构的内容服装人体工学规格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庛病与修改第一章服装与人体工学第一节人体的构成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
7.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
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10.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心点。
11.大转子点:大腿股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12.颈围后中心点(颈椎点):颈后第6-7颈椎的突出点,是背长测量的基准点。
13.后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后面形成绉纹的起点。
14.腰围线后中心点:腰围线与后中心线之交点。
由于人体型的关系腰围后中心点往往比腰围线前中心点稍低。
15.肘点:上肢弯曲时肘关节向外最突出点。
16.臀部后突点:臀部向后最突出点。
17.手根点:位于手腕部后外侧最突出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8.外踝点:踝关节向外侧突出点。
三、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人体基准线是结构设计的根基,也是理解人体形体结构的基础。
1.颈根围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
此基准线通过颈部前、后中心点、颈侧点。
颈部前中心点略低颈部后中心点1cm左右。
2.臂根围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
3.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
4.胸围线:经过两乳头点的水平围线。
5.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
6.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
7.袖肘线:通过肘关节的水平线。
8.膝盖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四、人体主要体表形态的构成: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第二节人体的体型特征一、人体的比例我国正常成人男女的人体比例为七头至七头半高。
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不同的年龄段,人体比例各不相同。
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三、男、女、童体型差异1、儿童体型特征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1)下肢与身长比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2)和小腿比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
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如下图所示(4)8 岁前的孩子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
(7) B 类体型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肪,向前方挺出。
下肢中的大腿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
2、男女体型差异胸部差异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肩部差异女体﹤3 个头宽男体=3个头宽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B﹡﹣W﹡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H﹡﹣B﹡男体为2~4㎝前后腰节差男(前腰节-后腰节)=﹣1.5㎝女(前腰节-后腰节)=1㎝第三节人体测量一、测量工具1.人体测高仪:主要由一杆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垂直安装的尺及一把可活动的尺臂(游标)组成。
2.直脚规:用于测量人体短而不规则部位的直线距离。
3.弯脚规:用于人体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
如肩宽,胸厚等部位的尺寸。
4.软尺:最常见、最简易的人体测量工具之一,一般以厘米(cm)为单位。
5.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与垂直横截面尺寸的仪器。
6.现代化测量工具:如电子激光扫描,摄影仪等。
二、测量注意事项被测者挺胸直立,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自然呼吸,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保持立正姿势,裤带放松,软尺轻紧适宜。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2、测量方法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3、常用测量方法和项目: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 的垂直长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胸围——通过左右BP 的水平围长领围——沿BNP、SNP、FNP 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肩宽——左右SP 通过BNP 的横长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四节服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一、放松量确定的原则1.体形适合原则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调整体形的缺陷。
2.款式适合原则决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装的造型,服装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状,它是忽略了服装各局部的细节特征的大效果,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首先是其轮廓外型。
体现服装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底摆的尺寸。
3.合体程度原则真实地表现人体,尽量使服装与人体形态吻合的紧身型服装,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现人体,宽松、休闲、随意性的服装,放松量则大些。
4.板型适合原则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装造型也千差万别,简洁贴体的制板,严谨的服装、有胸衬造型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
5.面料厚薄原则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轻薄类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
二、放松量与空隙度的关系三、各部位放松量大小第五节制图基本知识一、基本术语1.基本线:构成服装结构制图的框架的线条;2.结构线:客观反映服装内部结构的线条;3.轮廓线:适合人体体型、款式特点,表示服装外形的线条;4.尺寸标注线:标注服装结构计算公式及细部尺寸的辅助线条。
二、制图规则符号(一)制图规则1.服装结构制图顺序:先前衣片,后后衣片;先长度线,后围度线;先基本线,后结构线,再轮廓线。
2.服装结构制图(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律以厘米为单位。
3.服装结构制图部位、部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结构制图所用线条(基础线、结构线、轮廓线、尺寸线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5.服装主要部位的尺寸标注应尽量采用比例分配方式表示,以适合不同规格尺寸计算要求。
(二)制图符号1.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胸围——B 腰围——W 臀围——H 领围——N胸围线——BL 腰围线——WL 臀围线——HL 领围线——NL肘线——EL 膝盖线——KL 胸高点——BP 颈肩点——NP袖窿长——AH 长度——L 中腹围——MH 肩宽——SW背宽——BW 前胸宽——FW 领宽——NW 领深——NH前中线——FCL 后中线——BCL 颈前点——FNP 颈后点——BNP 颈侧点——SNP 袖山高——ST2.结构制图符号三、制图工具1.直尺:以公制为计量单位的尺子,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2.角尺:两边成直角90°的尺子。
3.弯尺:两侧分别为弧线状的尺子,主要用于绘制侧缝线,袖缝线等弧线。
4.自由曲线尺:可以任意弯曲的尺,一般用来测量直尺不能测量的弧线长度的尺子,也可用来绘制弧线。
5.比例尺:用来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绘制结构图的尺子。
常见的有三棱比例尺,6种不同的有比例。
6.曲线板:服装专用的曲线板用来绘制袖笼、袖山、侧缝、裆缝等部位的曲线。
7.针管笔:绘图专用水笔,其常用的规格有0.3、0.6、0.9mm等几种,一般用来分别绘制结构线、轮廓线等。
四、服装结构线的名称1.上衣前、后衣片结构线的名称2.袖子结构线的名称3.裤(裙)前片、后片结构线的名称4.中式服装的结构线的名称第六节成衣号型标准与成衣规格设计一、GB服装号型1.号型定义"号"是人体的身高,以CM为单位,是服装结构设计和选用服装长短的依据。
"型"指人体的上体胸围或下体腰围,以CM为单位,是服装结构设计和选用服装肥瘦的依据。
2.体形分类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体型,并将人体体型分为四类,体型分类代号分别为Y、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