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历程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随堂练习
一,选择 1.明确了宪法至上的原则的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7年
2.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是
在党的
上
A.十三大 B.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 大
“穷人的的寒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 不能进”。这则经典宪政寓言,强调的 是社会对于公民财产的保护,尊重乃至 敬畏。2004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 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是私有财产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 法权利,引起会内外的热烈反响。
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1982年的宪法背景
首先让同学们认真阅读,从课文中 找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由<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代宪法。1954年秋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 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宪法除了序言外,还包括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共106条。
“世纪贼王”张子强罪 大恶极被判处死刑
张子强犯罪集团受审
张 君 伏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建国以来, 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 就呢?
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 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
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

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作者:万建云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08年第12期知识梳理一、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1.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为特点。
为近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并且仅限于男性公民。
2.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的阶段。
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美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1.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性,反对神性;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教权主义,主张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法制和三权分立。
2.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1)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内阁制和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2)美国:《独立宣言》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则阐述独立的理由;《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为总统共和制国家。
(3)法国:《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三、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中国的民主法制1.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民主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平等、民主、自由。
2.中国近代的民主法制进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封建的斗争。
《资政新篇》要求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摧毁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2020年中考历史 非选择题专练(五) 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

非选择题专练(五)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1.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央政府各机关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国古代文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写出该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
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3)材料中1688年后议会与国王确立了怎样的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意味着英国开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什么说“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
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领导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4)他领导的“革命”指什么?从政治制度演进谈谈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郡县制。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科举制。
使平民可以凭才学做官,有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
(3)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初中历史民主与法制建设

初中历史民主与法制建设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多次波折和尝试,特别是在20世纪初以来的百年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实现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
实基础。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化运动兴起,各种思想流派相继涌现。
孙
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在国共内战胜利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困难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着手进行法制建设。
1954年颁布《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957年颁布《刑法》,规定了罪刑相当原则和犯罪责任年龄等内容。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推进步伐。
1982年,中国颁布新宪法,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宪法至上原则。
1996年,《刑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加强了对经济犯罪的打击。
2004年,《物权法》正式颁布实施,保护公民和组织的财产权益。
2012年,《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大修改,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司法参与。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但是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能够实现更加完善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专题 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历程

专题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历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一)理论思想基础1.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等,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思想解放。
(二)演变进程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不仅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采用了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
这些法律文献的颁布,对以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比较民主的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法国颁布《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充分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度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进行改革,也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这期间,资产阶级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法制工作发展历程简述

法制工作发展历程简述法制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建设。
下面将简要叙述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律体系仍然比较薄弱,法治观念不够深入人心,法律实施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政府开始着手加强法制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为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法律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人民维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律保障。
2018年,中国实施了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了司法独立和审判权的保障,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也成为法制工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法》等,加强了对互联网空间的管理和监管,维护了网络安全和公共秩序。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和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提高了公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和透明度。
法制工作发展历程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的努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法制工作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法律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对互联网空间和新兴领域的法治管理,推动法治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深入的扎根。
综上所述,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篇章。
中国依法治国历程 -回复

中国依法治国历程-回复中国依法治国历程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教育以及推动法治文化,逐步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
下面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中国依法治国的历程。
第一阶段:恢复和加强法律体系(1978-1999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早期的法律体系几乎被废弃,而且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破坏。
为了恢复和加强法律体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1978年之后,中国政府开始恢复法律的地位和权威,并开始审议和立法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地实践法治,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推行"立法必须合宪、法定办事、民主立法、严格法律程序、法律解释和适用、法定审判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立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在1982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法律,保护了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例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使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完善法律体系和推动刑事司法改革(2000-2012年)在2000年之后,中国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开始完善法律体系,推动刑事司法改革。
首先,中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针,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加大了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普及力度,提高了公众对法律的意识和尊重。
此外,还加强了法治文化建设,通过组织法治宣传活动和推动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了公民的法治素养。
其次,中国政府在这一阶段加大了刑事司法改革的力度,目的是加强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平稳。
为此,中国提出了“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思想,全面推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强了司法独立与审判公正。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公安、检察、法院“三权分立”制度,明确了各个司法机关的职责和权力。
第三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013年至今)自2013年以来,中国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大全五篇)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大全五篇)第一篇: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62年,弹指一挥间,但缔造了一段辉煌的法治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提出:“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国民党旧法统的灭亡。
国民党旧法统的废除,宣告了国民政府政权的彻底终结,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排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
195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奠定了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础,也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历经曲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确立法律的地位和权威。
1982年宪法作出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通过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与保障,并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现行基本法律相继出台。
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还制定颁布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历程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理论思想基础
1.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等,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思想解放。
(二)演变进程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不仅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采用了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
这些法律文献的颁布,对以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比较民主的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法国颁布《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充分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度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进行改革,也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这期间,资产阶级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美国内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了南北战争的进程。
6.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为功固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法令》,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力求建立起先进的民主政治体制。
1.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用改良的方式改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
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制推进历程
1919 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一个新的革命时代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来临。
从此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用革命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政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一)民主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
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4.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
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二)民主建国时期
1.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曲折发展
1966年,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世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给我们的启示
五、民主法制启示(认识)
民主与法治同专制与人治进行了殊死的博斗,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较量,最终确立了现代社会民主与法制的雏形。
直至今日,民主与法制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之奋斗的目标。
因此,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不但是一种历史进步意识的体现,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要求,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附:重要的历史文献
(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马关条约》 3.《辛丑条约》
(二)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法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三)资产阶级法律文献
1.英国:《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
2.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
3.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4.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
5.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无产阶级革命文献:《共产党宣言》
不同的文献,产生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1.产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时期的文献:《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废奴法令。
以上这些文献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民众的要求,为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2.反映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文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以上这些文献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定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定《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反映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历程的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以上这些法律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长历程,同时这些法律文献的颁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