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水土保持项目的效益评估是确定项目可行性和效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针对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项目效益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决定项目的可行性。

其目的在于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项目效益评估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态效益,以及合理引导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

二、项目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和环境效益评估三个方面。

1. 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果进行评估,如减少工程及维护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等。

评估方法常用的有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水平。

2. 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如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平衡等。

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相关统计数据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项目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3. 环境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如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评估方法常用的有生态足迹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贡献程度。

三、项目效益评估的实施步骤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的实施步骤至关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首先要收集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实施成本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是评估项目效益的基础。

2.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项目效益的前提。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水土保持是一项关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产量。

然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是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测的。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评估进行探讨。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持水能力、水质状况等。

土壤侵蚀强度可以通过计算土壤流失量和流失速度来评估。

土壤持水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可以通过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来评估。

水质状况评估可以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来进行。

二、评估方法和技术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位试验、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等。

定位试验是通过在不同施工区域设置样点,对比观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侵蚀情况来评估效果。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而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模拟不同措施下的土壤侵蚀过程,评估措施的效果。

三、评估结果的解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的结果需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解读。

评估结果应当根据评估指标的变化趋势、量化程度和实际效益来综合分析。

同时,需要注意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可能对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解读结果时需要考虑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综合影响。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评估,可以调整和优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制定农田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并准确解读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的应用将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罗珂2013052120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

其目的是分析措施当前的效益;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

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效益计算的原则1、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20-30年。

2、采用的数据资料要翔实可靠。

3、从措施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有: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②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③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4、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二、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一)蓄水保土效益计算蓄水保土效益包括单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小流域或某区域的蓄水保土总体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有水保和水文法。

(1)水保法指应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来综合计算全流域的蓄水保土效益。

(2)、水文法以水文站或径流站等实测的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蓄水、减沙效率。

(二)经济效益计算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货币定量表示。

各项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每年实际生产效益的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增加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价格,逐年计算,最后累加得到在效益计算期内的总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增加薪材的效益等。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计算转化效益要注意:当地有转化条件,转化多少计算多少;必须扣除转化中的投入;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和投入,而且只限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流失问题,由于水土流失,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退化不仅致使流域生态遭到破坏,更致使下游淤积引发各类自然灾害。

另外由于水流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因而水资源质量日渐下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影响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

随着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的加剧,各地开始加大了治理力度,开始将水土保持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工作,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国也总结出了诸多实效性较强的治理措施,但是由于这里环境不同、治理条件的差异,这些水土保持措施还需要有效的定量描述,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总结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林草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性水土保持三类措施,下面便针对这三类措施展开分析。

1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1.1 生物林草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

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

由于植物根系作用,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從而改善流域生态,并进一步改良土壤。

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山川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的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无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关键词:水土流失,原因,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realizes the green mountains and is very importan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soil is the survival, the soil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most fundamental condition,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basic resources.Key words: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reas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benefit analysis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水蚀面积约150万km2;2002年,水蚀面积已扩大到161.21万km2,加上风蚀面积已经到达356.92万k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7.6%。

平均年土壤侵蚀总量50亿t,相当于140万hm2耕地生产力遭到破坏。

50~70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年增加1560 km2;到90年代,沙漠化土地年增加2460 km2。

水土流失不仅冲走土壤表层沃土,造成土地退化而贫瘠、作物减产,而且造成江河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江河可航路程缩短,湖泊调洪能力降低,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风沙活动形成沙尘暴,良田草场沙化,影响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更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摘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当前大量植被破坏、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严重、土地盐碱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风险隐患和不利局面。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引言水土流失是我国的一大问题,在一些区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地方因为人为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植被资源以及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生态不平衡发展状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国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控制,保护环境,改善民生问题,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难题,才能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目标。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古坡镇由于地处土质疏松地区,开展有计划的综合治理工作较少,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差,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地质量下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像山镇羊须沟沟道上游汇水面积大,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沟道侵蚀严重,影响道路安全,下游泥沙输入量大,严重影响东关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羊须沟片区沟道十分迫切需要。

2当前制约水土保持工作的因素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生态性、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相较于其他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投入产出比低、融资能力差。

尽管国家、省、市、县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在经费投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对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

对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

对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水土保持规模加大同时,其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巨大,当前,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效益的概念及效益监测内容与程序,针对其评价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原则;指标1 水土保持效益的概念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一个治理区域内,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对当地居民及其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获益提高部分的统称。

按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水土保持效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指采取防治措施后所产出的可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如坡耕地修梯田后比原坡耕地增产的粮食,栽果树后生产的果品比原坡耕地传统种植方式收益增加的部分,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所增加的木材蓄积等。

二是生态效益,指采取防治措施后使生态环境因子由劣到优的变化,如土壤抗旱力增强、昼夜温差变小、空气湿度增大、土壤侵蚀量减小、大风日数减少等。

三是社会效益,即水土保持不仅使实施者或实施区收益,而且对实施者或实施区以外的社会区域及其成员都有益处,如防止交通中断、流域下游免遭洪水危害、减少水库淤积、增大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降低风沙旱灾等。

水土保持这三大效益,生态效益是基础,经济效益是核心,社会效益是目的。

2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的内容与程序2.1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的内容2.1.1 土壤侵蚀因子监测:主要包括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因子以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因子的监测。

2.1.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分布、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以及对下游和周边地区河湖库塘泥沙淤积以及洪涝、干旱、水污染等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2.1.3 生态修复工程执行情况监测: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区各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实施进度及实施质量,主要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水电及沼气池等生态能源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补植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等。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种草等。

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从而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水土保持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一,水土保持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通过修建梯田、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

比如在山区,合理的梯田建设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农作物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供应,从而降低粮食进口成本,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其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水土流失往往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植树造林可以稳固山体,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当灾害减少,人们用于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费用就会降低,这无疑是一种间接的经济效益。

其三,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就带动了建筑、材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其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土保持有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对于依赖水资源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水土保持措施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效益评价
罗珂2013052120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

其目的是分析措施当前的效益;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

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效益计算的原则
1、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20-30年。

2、采用的数据资料要翔实可靠。

3、从措施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有: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②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③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4、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
二、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
(一)蓄水保土效益计算
蓄水保土效益包括单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小流域或某区域的蓄水保土总体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有水保和水文法。

(1)水保法
指应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来综合计算全流域的蓄水保土效益。

(2)、水文法
以水文站或径流站等实测的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蓄水、减沙效率。

(二)经济效益计算
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
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货币定量表示。

各项治理措施的经
济效益,应根据每年实际生产效益的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增加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价格,逐年计算,最后累加得到在效益计算期内的总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增加薪材的效益等。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
计算转化效益要注意:当地有转化条件,转化多少计算多少;必须扣除转化中的投入;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和投入,而且只限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

(1)坡地的间接效益
果园的间接效益如节约化肥用量和节约劳动力等带来的效益。

(2)种草的间接经济效益
如以草养畜:增产的饲草养畜带来的效益;
(3)造林的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产品有:花与叶、枝条、果品、木材。

加工转化提供间接经济效益有:编织;加工;药用。

(三)社会效益的计算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带来的效益。

1、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
①保护耕地的效益
主要比较治理前后耕地的损失量变化。

②防洪效益计算
林草措施的防洪效益,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即对等措施替代法和淹没损失替代法。

对等措施替代法是以其他防洪措施(水库等)替代林草的防洪效能,而以此替代措施的投资定额计算其效益。

淹没损失替代法为有无林草措施的洪水淹没损失差。

③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社会效益计算
2、促进社会进步的调查分析
促进社会进步包括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环境容量等。

(四)生态效益计算
生态效益可分为农田防护林效益和林草措施改善水质的效益,农田防护林效益体现在农作物的增产和减少土壤风蚀的价值上。

三、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是指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定性描述、定量分析时所用的变量,指由若干指标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补充、相对独立地组成的群体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综合治理的效果;各项指标均应有明确的概念,且要避免指标内涵的重叠;各项指标都要无量纲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

下图为评价四大效益的一套成熟合理的水保效益指标体系。

四、评价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为根据评价目的要求,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效益的高低变化。

(1)从内容上分为单项比较分析和综合比较分析。

单项比较分析:以单一指标来分析管理效果;
综合比较分析:以多项指标来分析管理效果。

(2)从方法分为相对评价法和绝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对若干待评事物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并排出次序;
绝对评价法:根据对事物本身的要求,评价其达到的水平。

2、模拟评价法
模拟评价法分为数学模拟和实验模拟
数学模拟:把不同方案涉及的问题、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数据,按其内在的联系及总体规划的要求,相应地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从而计算各种方案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实验模拟:设置实验,获取数据,进行评价。

用于生态效益的评价。

3、其他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投资分析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