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叙利亚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叙利亚危机:一国国内政治问题?

叙利亚危机:一国国内政治问题?作者:苏长和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08期【摘要】叙利亚问题不简单是一国国内问题,大国对其持有的态度,反映了它们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态度;同时,叙利亚问题不是西方媒体报道的自由—专制和民主—独裁的问题,而是公道与否的问题。
要避免更多大国欺负小国的现象的发生,不仅需要大国抛弃“保护”的思维,也需要小国反思如何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
叙利亚危机中的国际舆论场揭示了国际新闻报道历来是有价值观的。
新兴国家应认识到,客观公正的国际舆论场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力争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在向中国所理解的正确方向演变,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捍卫国际公道的基本价值观的责任。
【关键词】叙利亚危机新型国际关系公道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中图分类号】D55 【文献标识码】A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思考未来世界秩序问题时,需要认真反思西方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遗产。
如果许多理论问题没想清楚,或者不能独立自主地从中走出来,就必定成为我们探索更好的世界秩序的思想负担。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叙利亚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关系反思样本。
这个问题不仅是叙利亚内部问题和地区问题,也不简单就是“保护的责任”①的分歧问题;由小观大、小中见大,可以看到它其实涉及到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许多基本问题,考验着人们看待建设良好国际关系的态度。
对叙利亚问题的反思:“大国不欺负小国”的可能性国际关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战争问题,另外一个是大国不欺负小国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自西方的“国际关系”扩张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西方特色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这也为我们展开对未来世界秩序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理论空间。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一个多世纪前曾反思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一个良好的国际关系必须要解决大国不欺负小国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目睹帝国主义内部战争和对外战争给弱小国家带来的灾难,感叹国际关系是列强“吃人的”、“灭人的”关系,没有仁义道德可言。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

叙利亚问题以及中国的立场分析一、叙利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众所周知,中东是我们这个世界地理位置的中心,而叙利亚则位于中东的心脏。
可以说具有很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位于亚洲的西部,地中海的东岸,北面和土耳其接壤,东面同伊拉克交界,南面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为邻,西面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
叙利亚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旅游业和加工业。
它曾经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在1940年随着法国向德国投降,叙利亚沦为德国纳粹的统治地。
叙利亚1943年成立了自己的政府,1946年正式宣布成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71年,阿萨德当选为叙利亚的总统,并且任期长达30年之久,直到2000年6月去世。
阿萨德去世之后,他的次子巴沙尔—阿萨德当选为叙利亚的总统。
二、叙利亚问题的现状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之后,“阿拉伯之春”的火苗又烧到了叙利亚。
很多叙利亚的民众认为国家的政治权利受到了阿萨德家族的垄断,所以不断的有游行示威以及武装暴乱事件的发生。
以及随着叙利亚国家的经济的衰退,政府又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很好的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加剧了叙利亚国内的动乱,但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叙利亚国内什叶派和逊尼派两个部族的纷争。
阿盟已经对叙利亚采取了制裁的措施,像冻结叙利亚政府在阿拉伯国家的资金,停止同叙利亚政府间的贸易,停止飞往叙利亚的航班,停止与叙利亚中央银行的往来等等制裁措施。
在这种情形下,叙利亚国家内部继续抗议不断,外部又遭到最严厉的制裁,成为了当前“阿拉伯之春”面临重压的多国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孤岛。
但是这个结局难以维持很久,随着反对派的不断壮大,外部势力的不断介入,这一僵局迟早都会被打破,可以说随时都存在爆发战争的可能。
三、美国对于叙利亚问题的态度美国曾经列出了世界上最无赖的七个国家,叙利亚就是其中的一个。
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一个独裁世袭专制的国家。
作为全球的老大,于是打着“人权”的幌子,意图介入叙利亚的问题。
叙利亚为什么对中国人很好

叙利亚为什么对中国人很好
两国的交往具有政治层面的互通性,它超越了一般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巴沙尔政府而言,中企若能批量进入,不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国家的元气快速恢复。
而且可以此为据,抵御美欧的轮番制裁和封锁。
它对叙利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说,中国扶持叙利亚,对于两国都有现实性的利好,这引起了西方的忌惮和猜忌也就在情理之中。
中方支持叙利亚民众为抵制战乱,战胜饥饿而付诸的努力。
众所周知,叙利亚内乱已历十年之久,在这场人道主义危机中,约有数十万人沦为战争的炮灰,数百人万无家可归,其给国家造成了难以修补的创伤。
现在中方秉承国际道义,将在政治、经济等层面予以叙利亚无私的援助。
比如力挺巴沙尔,制止美欧对叙利亚的封锁,并向前者提供新冠疫苗等急需物资。
中方的介入,必然会让叙利亚混乱的情形得到彻底改观,并增强其反制侵略的信心和勇气。
这说明中方的到来将给叙利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点毋庸置疑。
浅谈叙利亚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叙利亚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叙利亚局势动荡持续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而它虽然远在中东,可是对中国却又颇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态,也是明确表示,坚决支持叙利亚现政府恢复国内稳定的基础上,并明确在联合国有可能通过对叙利亚任何制裁决议时,坚决投反对票的立场。
关键词:原因、影响、中叙关系、地理位置、经济来往、盟友(一)从叙利亚问题的原因说起叙利亚是个多宗教、多民族的国家,而叙利亚问题也牵扯到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的问题。
而且叙利亚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三分之一人口每天收入只有不到2美元。
总之,叙利亚问题即是精英与穷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产生。
(二)从中叙关系看影响1、影响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叙利亚是中国“西出”的通道,东起新疆喀什,经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是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陆上的一条要道,而其中叙利亚恰恰是这条要道的欧洲桥头堡,所以说叙利亚也是中国的不可丢失伙伴!近代以来,因为中国的衰落,中东被亚洲遗忘了,亚洲就没有过那样的紧密,中国只有拥有亚洲才能拥有世界,由此可见叙利亚对于中国的重要程度,它是中国无法退让的。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无可替代的。
2、叙利亚与中国的经济来往由于中国是叙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亿美元,其大部分贸易额都来自中国对叙利亚的出口,而叙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石油。
目前,中国在叙利亚的中资企业有20多家,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材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
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5%的中国来说,能源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3、它是中国在中东的主要盟友回顾近十年来,当中国在国际上受到西方批评时,叙利亚均站在中国一边。
例如2008年春,西藏发生示威活动时,叙利亚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表示声援。
阿萨德政权也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更早便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曾热情赞扬叙中友谊,高度评价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一再表示愿为推动叙中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
叙利亚难民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叙利亚战争持续不断,许多叙利亚民众背井离乡,成为了难民。
在这场战争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丑恶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名关注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援助难民的工作,亲眼见证了难民的生活,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以下是我对叙利亚难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战争的残酷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它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在叙利亚,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数儿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我曾亲眼见到一位叙利亚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满脸泪水地讲述着战争给她们带来的痛苦。
战争不仅夺走了人们的生命,更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亲情和希望。
二、难民的生活叙利亚难民的生活十分艰难。
他们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能依靠国际援助和志愿者的帮助。
我曾去过难民营,看到难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每天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的威胁。
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回到自己的家园,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难民中,我见到了许多坚强、乐观的人。
他们面对困境,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寻找生存的出路。
有的难民通过学习技能,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有的难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其他难民提供帮助。
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人性的伟大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伸出援手,为叙利亚难民提供援助。
我国政府也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同时,许多志愿者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投身于难民援助事业。
在援助难民的过程中,我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位志愿者,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于购买药品和食品,分发给难民;有一位医生,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救治难民;还有一位教师,她用所学知识为难民孩子们传授知识,让他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四、对和平的渴望叙利亚难民对和平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
他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和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为难民们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2020年编辑)浅谈叙利亚危机

浅谈叙利亚危机现在的叙利亚,在我看来,真的是危机四伏啊。
政局动荡,烟火弥漫,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血流成河。
无数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叙利亚危机的原因。
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中东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
石油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影响力非常大。
因此中东地区也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地区,所以中东地区矛盾冲突不断,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
经济原因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是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经垂涎已久,这次叙利亚国内反对派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给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石油等资源。
政治原因:首先,叙利亚问题其实也是以美国为首和俄罗斯为首的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背后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而俄罗斯力挺叙利亚现政府以维护自身利益。
然后,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巴以冲突不断,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一直是反美的中坚力量。
而美国与以色列一直抨击巴沙尔领导下的叙利亚是真主党等恐怖军事组织的真正后台和支持者。
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政府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
事实上,叙利亚危机的冲突根源远不仅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所谓巴沙尔政权的专制、不民主、不自由、不人道问题,而是西方“十字军远征”的宗教征伐历史演绎和“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民主”强力输出问题,以及中东地区伊斯兰教长期形成的种族之间和教派之间的冲突问题。
归根结底,是西方基督教图谋征服东方伊斯兰教的又一场现代版的“十字军东征”,是一场伊斯兰教逊尼派专权的海湾国家打着阿盟旗号要击垮叙利亚什叶派巴沙尔政权,欲以逊尼派取而代之的教派战争。
当然,无论是美国、西方国家,还是阿盟灭掉巴沙尔政权都并非最终目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旨在灭掉叙利亚的后台,什叶派专权的伊朗。
显然,美国和西方国家灭掉伊朗也并非最终目的,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征服伊斯兰国家,消灭伊斯兰文明,以及所有的非基督教的异教世界,非西方文明的“野蛮”文明,才是其终极目的。
浅谈叙利亚局势背后的深层问题

浅谈叙利亚局势背后的深层问题近期,北非及中东地区政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利比亚然后是叙利亚(此外还有一些局势比较平静,动静不大的国家,如巴林,沙特阿拉伯等国),阿拉伯国家人权运动风起云涌,而且大有向周边国家蔓延的态势。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其中必然是有其深刻内涵的。
在此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最近,在卡扎菲身死人手之后,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叙利亚内乱了,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成“叙利亚内战”了。
在欧美施压.局势高度紧张的时候,俄海军赶赴叙利亚沿海,大有全力保卫巴沙尔政权的架势。
原因其实很简单,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相继倒台,融入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刺激很大,而叙利亚作为俄罗斯在中东的最后一个战略支点,自然对俄意义重大,即使为此得罪西方,也得拉出来显示保卫叙利亚的决心。
美俄在叙利亚的较劲并不是重大问题,原因也不深,真正应该引起关注的,是为什么整个北非中东都发生了这些事件,即民主运动。
简单看一下,发生动乱的几个国家都有明显的共同点。
第一,自然都是阿拉伯国家。
第二,民主运动发生前,这些国家政权长期掌握在一党乃至一人手中。
而且这种情况没有丝毫变化的迹象。
第三,国家贫富差距很大,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物价持续高涨。
等等。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个人认为的这几个方面发生的原因。
第一。
我个人认为,此次运动之所以发生在阿拉伯国家,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
阿拉伯国家普遍独立于二战之后,国家本身因为历史上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和竭力压制殖民地发展的政策,造成了各国的落后与国内宗派势力的对立。
举个例子来说。
苏丹由于殖民地时期的南北分治造成了南北对立,内战长达20 多年,并于近期分裂为两个国家。
利比亚国内分为数十个部落,相互之间矛盾很深。
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在国家独立后没有得到有力的解决,是一大重大问题。
阿拉伯国家独立通过的方式大多为反殖民斗争,国家领导人或者领导党派来自军队,该地长期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之下,缺少民主思想与传统,造成革命领导人或者领导党派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引起了国内不同政见者与民众的不满。
浅谈叙利亚问题

浅谈叙利亚问题自2011年三月份以来,中东叙利亚局势由初见涟漪演变为今日的巨浪滔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这个位于中东咽喉之地的小国。
然而,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似乎并没有为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提供非常明朗的途径,反而使得本身相对简单的内政问题上升为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无法对叙利亚的未来下明确的结论。
追溯这场风暴的起因,也许正如蝴蝶效应描述的那样,叙利亚南部德拉市的十五位学生因为在墙上书写反政府标语而被捕,就在不久以后引起波及叙利亚的一场抗议风潮。
引发巨变的因素总是可以这么微不足道,远如近百年前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如近在去年一场赔偿谈判的破裂引发了利比亚的政权更迭。
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当社会走在了即将巨变的风口浪尖上,任何偶然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一场风暴。
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简单的把叙利亚的这场风暴归结为处理学生措施不当上呢?就他们本身的行为而言,动机或许是简单的:恰逢“阿拉伯之春”的思潮波及叙利亚,这十五位青年学生追求时髦在墙上书写那句突尼斯和埃及抗议活动中的著名口号:“人民要政府垮台”。
当然,上面的所谓理由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但是事实是政府逮捕学生的行为被民众视为不尊重民权的表现。
当地的民众随即进行集会要求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并且呼吁进一步的民主。
发展到这个时候,事态还并没有达到政府不可控制的地步,至少民众并没有打出要求总统下台的旗号。
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确实是令人遗憾的。
在2011年3月18日的和平游行示威中,安保部队开火枪杀4人,并在第二天的死者葬礼上再次射杀一名哀悼者。
流血事件的发生显然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短短数日,局势动荡加剧,超过了政府的控制范围。
反抗的运动也开始从德拉市向全国各地蔓延,反对派乘机领导愤怒的民众更加有组织地进行反抗政府的活动,其中包括建立反政府武装,叙利亚动荡的局势已然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那十五名学生不过是激发民众反抗政府的导火索,真正导致了今天的动荡局面的原因没那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叙利亚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安生
(信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2 114104233)
摘要:叙利亚局势动荡持续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而它虽然远在中东,可是对中国却又颇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态,也是明确表示,坚决支持叙利亚现政府恢复国内稳定的基础上,并明确在联合国有可能通过对叙利亚任何制裁决议时,坚决投反对票的立场。
关键词:原因、影响、中叙关系、地理位置、经济来往、盟友
(一)从叙利亚问题的原因说起
叙利亚是个多宗教、多民族的国家,而叙利亚问题也牵扯到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的问题。
而且叙利亚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三分之一人口每天收入只有不到2美元。
总之,叙利亚问题即是精英与穷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产生。
(二)从中叙关系看影响
1、影响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
叙利亚是中国“西出”的通道,东起新疆喀什,经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是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陆上的一条要道,而其中叙利亚恰恰是这条要道的欧洲桥头堡,所以说叙利亚也是中国的不可丢失伙伴!近代以来,因为中国的衰落,中东被亚洲遗忘了,亚洲就没有过那样的紧密,中国只有拥有亚洲才能拥有世界,由此可见叙利亚对于中国的重要程度,它是中国无法退让的。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无可替代的。
2、叙利亚与中国的经济来往
由于中国是叙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亿美元,其大部分贸易额都来自中国对叙利亚的出口,而叙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石油。
目前,中国在叙利亚的中资企业有20多家,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材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
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5%的中国来说,能源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3、它是中国在中东的主要盟友
回顾近十年来,当中国在国际上受到西方批评时,叙利亚均站在中国一边。
例如2008年春,西藏发生示威活动时,叙利亚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表示声援。
阿萨德政权也支持中国在台湾问
题上的立场。
更早便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曾热情赞扬叙中友谊,高度评价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一再表示愿为推动叙中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
中国领导人也非常重视与叙利亚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000年10月,江泽民主席致信巴沙尔总统,强调中国愿进一步巩固同叙利亚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向他发出了访华邀请。
巴沙尔总统对此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2004年6月下旬,巴沙尔总统携夫人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首次访华,也是叙利亚首位总统访华,因此还被称为历史性访问。
(二)从叙利亚问题的外部原因看影响
叙利亚的问题,说起来复杂,归结起来两句话:一是国内执政层有问题,二是外部干涉的结果。
外部原因就是:欧美国家,唆使叙利亚国内所谓的“反对派”,和叙政府搞对抗,企图推翻叙现政府,并给这些“反对派”提供武器和帮助训练人员,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在国际上大力丑化和打压叙政府,久而久之,一个好好端端的、本来没有问题的叙利亚就成了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形成了所谓的“叙利亚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侵略南联盟开始,先后入侵阿富汗、推翻伊拉克政府,到欺负利比亚卡扎菲,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他眼中的所谓另类国家和政府,一天也没有忘记颠覆、制裁、打压。
现在美国和西方除了和伊朗、叙利亚过不去,现在美国又跟中国过不去,暗中支持和鼓动日本、南朝鲜、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掠夺中国的岛屿和领海,变本加厉的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妄图把中国变成当年的苏联,甚至现在的伊朗、叙利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支持叙利亚,让其在中东地区牵制了美国的战略资源和精力,无法回过头全力对付中国。
当然,如果西方国家不善罢甘休,他们像对待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一样,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对其实施军事打击。
那么,可以设想,叙利亚战后,一个亲西方的政权上台,叙利亚将很可能效仿利比亚现政府,对中国采取不冷不热的外交政策,并对中国企业进入叙利亚开发与投资设置重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