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论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须涉及政治、伦理、文学、艺术、语言、哲学等领域。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对于中国有重大的意义。

佛教以其特有的宗教性质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语言等各个方面。

一、佛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因果报应,用禅悟和净土信仰引导人们走上非现实的解脱之路,这就给严酷的社会现实注入了温凉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

因此历代统治者大多都懂得利用佛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另一方面,佛教寺院的过度发展造成了国家人口发展缓慢、赋税减少、政府直接控制的应服兵役徭役人员的减少,所以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武一宗灭佛。

•此外佛教在维系政权与少数民族如蒙藏的关系的作用也受到重视。

二、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从产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禅宗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在此过程中,儒佛道三家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

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明清之际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可以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教经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并曾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影响。

佛教经典《法华》、《维摩诘》、《百喻》等影响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的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不少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某些写意画,又与禅宗思想有关。

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二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

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在东方世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佛教对中国人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乃至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词汇、名称概念等都源自佛教经文。

比如:烦恼、利益、因缘、境界、实际、傲慢、执著、勇猛精进、极乐、慈悲、忏悔、不可思议等等词语均出自佛教经典。

包括现在的日常用语,如果脱离了佛教,简直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

又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内容源自佛教,如盂兰盆会、腊八粥等民俗活动,就直接源自佛教节日。

可以这样说,不理解佛教,我们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也正因为佛教有机的融入了中国文化,我们都通常依靠中国的语境来理解佛教,这反而让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从而导致很多不明究竟的人对佛教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佛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了伦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另外还充实了思想,弥补了我国在精神世界某些方面存在的空白,并且起到了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佛教善于以事物喻人的精神世界。

若以一条河流作为比喻,印度是佛教须弥山的左岸,中亚西域是佛教的中岸,中日韩是佛教的右岸。

要知道中国佛教是什么样,就必须回到源头中国的道教中去。

就像中国人千百年来锲而不舍寻找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一样。

佛教修行者都知道,东方人对佛陀所说“此岸”和“彼岸”的理解认知,并不是完全指一个地方、一种境界,也不是完全指人生最终的归宿,而更主要的是强调破除“执著”这个“此岸”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无漏智慧”——解脱这个彼岸。

这样讲的意思是更进一步说明此岸不一定是原地,“彼岸”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会心当处即是。

所谓善恶一念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即在此。

比如在《坛经》中,六祖惠能所讲之净地,并不是具有八万四千里之遥,而是当下便是,即:“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是佛”。

从某种意义上讲,净土也是彼岸,除去心中烦恼达到内心宁静也是彼岸,又如《心经》中所讲之“波罗蜜”,也是“彼岸”之意。

佛教的重大当代现实意义

佛教的重大当代现实意义

佛教的贡献与现实意义刘长乐说:“一朵生命的花朝着天空绽放,雨露折射出它素面的笑颜。

佛陀用一枝花朵,一个微笑赢得了世界的注目与尊敬。

佛教从创立那天起,就直指人性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无知、贪欲和憎恨,为我们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带来了智慧的光芒。

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播中,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以下重要贡献:1、非暴力。

佛教十善,以不杀为首,佛教五戒,列戒杀第一。

和平只能从非暴力和不相信武力而来。

2、平等心。

佛祖的教训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怜天下万物。

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慈悲、仁恕与谅解,这种开阔的平等主义正是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基石。

3、生死观。

佛教是一种全面关注生命内在真实和内在超越的学说和教育,它改变了近三十亿东方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认识。

4、包容性。

佛教的平等心决定了其包容性,它大度地接纳别人,也深刻地改变自己,它坚信,包容无法改变过去,却能改变未来。

5、和谐论。

和尚和尚,以和为尚。

佛教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和谐。

作为世界和东方主要的哲学与智慧,佛教的这些理念应该跨越文化、地域和民族,向西方和世界传播,以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理解和共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嫌不够,从总体上看,西方文化对佛教尚缺乏理解的兴趣,甚至存有一些偏见和误解。

以史为鉴,佛教的跨文化传播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究。

一是包容他人与他人包容(信心)。

佛教是个有严密体系、深刻内涵的宗教,它像药引一样可以治疗社会的疾病。

例如佛教的思想与孔子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使中国进入了长期的文化繁荣。

主动、灵活或被迫地改变自己,以获得他民族、他文化的理解,获得生根、开花、发展的权利,这是佛教在千年的传承中非常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众所周知,各民族自觉不自觉的文化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而佛教却在非主流状态下自信、沉着地寻求其它文化的包容,在不失原则、不流血的前提下几乎传遍了整个亚洲,对西方也有相当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一、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传入佛教是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的,当时中国正在经历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时期。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二、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基于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倡导人们心存慈悲、追求智慧,尊重生命,避免伤害他人。

这种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佛教强调无我、舍己为人、消除烦恼,崇尚和谐与平静。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佛教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减少争端和冲突的作用。

佛教教义中的“戒杀”、与众相处的修养等观念,对于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传播文化与智慧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积极推崇知识和智慧。

佛教寺庙成为文化中心,通过经书的翻译和传播,激发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佛教文化中的艺术创作、雕刻技艺以及印刷术等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影响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佛教所宣扬的禅宗、修行等观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僧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佛教寺庙成为边远地区的文化中心,对于地方政治和社会组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佛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在现代社会,佛教文化对于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如冥想、静心的修炼方法,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疗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佛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来缓解压力和寻求内心的平静。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关爱佛教文化中所倡导的慈悲和关爱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教义中的“众生平等”观念可以激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关爱。

3. 丰富文化多样性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的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佛教的厚重文化底蕴、经文的阐释、佛教艺术等都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

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教义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1. 去世俗追求内心净土佛教教义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隐居山水”为乐,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与佛教的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2. 和谐与平衡佛教主张“中道”和“无我”,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3. 慈悲与仁爱佛教强调慈悲与仁爱,倡导以悲心为本的情感伦理,这种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和谐相处。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1. 诗词创作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诗人们以其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题材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2. 绘画与雕塑艺术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造像和壁画多以佛陀和菩萨为题材,它们以其精巧的技艺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1. 法律与道德观念佛教教义强调世间法的制约和反思,对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的价值观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慈悲、善良和谦逊。

2. 葬礼与丧葬制度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葬礼和丧葬制度产生了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生死观的变化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和丧葬习俗。

浅谈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

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中国艺术,语言文物和佛教胜迹都产生了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十分广泛,其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传入时间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是通过航海传入的。

后来的东汉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逐渐得到传播,受到了当时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唐朝的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信仰和文化,佛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二、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对语言的影响。

佛教在传播中,重视用汉语进行传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与中国民众进行沟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佛教术语及相关翻译,包括“佛教名词”,“佛教典籍”,“佛经”。

这些术语、典籍对汉语的发展与丰富也产生而极大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思想中,强调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修养,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禅宗,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还强调“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中国的道德观念、法制建设和社会文化中也有良性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佛教对中国的绘画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建筑既有大型庙宇,也有普及化的妙相塔和石窟寺等传统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与建造中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同时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教艺术还深入到中国的绘画领域,佛教造像、佛教壁画、佛教石刻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艺术财富。

三、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在现代中国,佛教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有很多人都是佛教徒。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保护佛教的遗产。

与此同时,中国的佛教道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现代以来,创设了一些佛教团体和佛教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四、结语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在宗教信仰领域,还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关注佛教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1. 初期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商人和僧侣的来往,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立在西北地区,如敦煌莫高窟等。

2. 官方推广: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得到皇室的支持和推广。

曹操、曹丕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佛教持有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 翻译经典: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

4. 地方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还逐渐传播到南方和西南地区。

南方地区的佛教以禅宗为主,强调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西南地区的佛教则融合了当地的土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如佛像、壁画等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

2. 社会影响: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僧侣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了帮助和救助。

佛教的教义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3. 宗教融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如道教、儒教等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摘要: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虽曾经历三武一宗的法难,但直至今日,佛教依然相当兴盛。

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佛教中国影响现实意义
正文: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诞生在印度次大陆,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冲突和融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辅的文化格局。

这种文化格局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时代。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中国所发生的影响,对中国是深远而广泛的,一直到今天还在发生作用。

本文就文化艺术以及道德这两方面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解析,并结合自身观点谈谈佛教对中国的现代意义。

一、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影响
佛教的一大影响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

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带来大量的外来词汇,如般若,意识,禅那,摩诃,三摩地,丰富了我国汉字词汇。

唐代诗人中如王维深受大乘维摩诘经的影响,田园诗富有禅意。

宋朝的三苏他们的词赋洋溢着禅的味道。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

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

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

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影响外,对社会风尚习惯亦有潜移默化之功。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

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个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

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

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

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除恶。

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孝道为本。

佛教之传入,益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因为儒家论孝,不过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佛教孝道之提倡,确可令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而人心之向善,前途之幸福,亦可指日可待。

所以说,佛教之孝,不止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抑亦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之发扬。

三、佛教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意义
根据佛教界的说法,佛教是关切人生、以人为本、帮助他人获得心灵拯救的宗教。

尤其中国佛教更是具有积极入世,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他通过教育和引导人自修、自悟、自证、从而在精神上得到自我解放,因此,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是啊,走遍天下,哪儿找得到长角的兔子呢?这正是中国佛教的积极入世精神。

人间佛教,就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为人间净土。

人生佛教内涵的核心,就是重在做一个好人,成就人格,并进到成佛的境地。

正因为中国佛教具有这种强烈的入世精神,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如能吸取其积极入世、普济苍生的精神,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幸福、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中国前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认为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建立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建立起彼此互助、人际和谐的乐园。

总结:
综上可知,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变革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

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则佛教之传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经过了磨合已经使之中国化。

佛教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互相融合,这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佛教在古代对中国起到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现代社会,佛教对中国依旧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其倡导的“无缘慈悲”的思想,对于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有利于平息人们心中的贪念、邪念,起到了促进人们豁达的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