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 能准确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归纳过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习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向量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1. 物理学中,两次位移,OA AB u u u r u u u r 的结果与位移OB u u u r 是相同的。

2. 物理学中,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不共线的合力如何求得?

3. 引入:两个向量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出,本节将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 已知向量a,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u u u r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 +b ,即

a +

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这种求作两个向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法则,简记“首尾相连,首是首,尾是尾”。

以同一点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 为邻边作OABC Y ,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OC u u u r 就是a 与b 的和。我们把这种

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规定a +0=0+a =a

例1(课本P81例1) 已知向量a,b ,用两种方法(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向量a+b 。

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u u u r a ,AB =u u u r b ,则OB =u u u r a+b .

作法二: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做OA =u u u r a ,OB =u u u r b ,以OA u u u r 、OB u u u r 为邻边作OBCA Y ,则OC =u u u r a+b 。

变式训练1: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共线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2.归纳:

1. 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 当a,b 不共线时,a+b 的方向与a 、b 都不同向,且|a+b|<|a|+|b|.

3. 当a 与b 共线时,

(1)若a 与b 同向,则a+b 的方向与a 、b 同向,且|a+b|=|a|+|b|.

(2)若a 与b 反向,当|a|>|b|时,a+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b|=|a|-|b|;当|a|<|b|时,a+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b|=|b|-|a|.

3.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探究: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 ∈R ,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 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要求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1) 如图作ABCD Y ,使AB =u u u r a ,AD =u u u r b ,则BC =u u u r b ,DC =u u u r a ,

因为A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AC AD D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所以,a+b=b+a

(2) 如图自平面内任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CD =u u u r c ,

因为()AD AC CD AB 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c ,

()AD AB BD AB 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c ),

所以(a+b)+c=a+(b+c).

例2: 一艘船以23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km/h ,求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

解:如图,设AD u u u r 表示船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的速度,AB u u u r 表示水流的速度,

以AD 、A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AC u u u r 就是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在Rt ?ABC 中,||AB =u u u r 2km/h ,||BC =u u u r 23,所以22||||||4A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因为23tan 3CAB ∠=60CAB ∠=?, 答: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4km/h ,方向与流速间的夹角为60?。

变式训练2:摩托艇是抗洪抢险中的主要交通工具,设它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如果当时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那么该摩托艇向下游航行时,每小时能行________千米,它向上游航行时,每小时能行___________千米.(40、10)

课堂练习1:(课本P84练习NO :1;2;3;4)

例3:(tb0140403)化简+FA BC CD DF +++(答:0)

变式训练3、(tb0140603)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b BC c AC a AB ===,,,则|++|为( )。

(A )0 (B )3 (C )2 (D )22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 在学习向量加法概念时,要结合物理学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

2. 要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线形法则,并能做出已知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3. 要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说出这两个向量运算律的几何意义;

四、课时必记:

1、向量的几何意义。

2、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五、分层作业:

A 组:

1、(课本P91习题2.2 A 组 NO :1)

2、(课本P91习题2.2 A 组 NO :2)

3、(课本P91习题2.2 A 组 NO :6)

B 组:

1、(课本P91习题2.2 B 组 NO :1)

2、(课本P91习题2.2 B 组 NO :2)

3、一艘船从A 点出发以h km /32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h km /4,求水流的速度.

(答:2km/h )

4、一艘船距对岸,以h km /32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到达对岸时,船的实际航程为8km ,求河水的流速.

(答:1km/h)

5、一艘船从A 点出发以1v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v ,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h km /4,方向与水流间的夹角是60 ,求1v 和2v .

(答:v 1;v 2=2km/h )

6、一艘船以5km/h 的速度在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km/h ,则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最大是

km/h ,最小是km/h

(答:7;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详细教案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运算律,并通过空间几何体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探究、研讨、综合自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借助图形理解空间向量加减运算及其运算律的意义。(3)培养学生空间向量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运算律、几何意义。 (3)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在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的应用和理解。 考点: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空间想象能力,向量的应用思想。 易错点: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在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研讨、探究、启发引导。 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新课改精神,体现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探究、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好!首先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物理学中,力、速度和位移是什么量?怎样确定? (学生):矢量,由大小和方向确定 (学生讨论研究)(课件)引入:(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质地均匀的正三角形面的钢板,重500千克,顶点处用与对边成60度角,大小200千克的三个力去拉三角形钢板,问钢板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将如何运动?这三个力至少多大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 (老师):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三个力的问题,力在数学中可以看成是什么? (学生)向量 (老师):这三个向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向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是三个向量不共面 (老师):不共面的向量问题能直接用平面向量来解决么? (学生):不能,得用空间向量 (老师):是的,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空间向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间向量板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老师):实际上空间向量我们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学生)举例 (老师):然后再演示(课件)几种常见的空间向量身影。(常见的高压电线及支架所在向量,长方体中的三个不共线的边上的向量,平行六面体中的不共线向量) (老师):接下来我们我们就来研究空间向量的知识、概念和特点,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将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空间向量,首先我们复习回顾一下平面向量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章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知识网络: 二.考纲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命题走向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章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章的考查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10年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

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第一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一、复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二、重难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析类比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最新考纲要求及新课标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积极参与。 学生阅读复资P128页,教师点评,增强目标和参与意识。 (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学生完成复资P128页填空题,教师准对问题讲评)。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 注意:当我们说a 、b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 行直线;当我们说a 、b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a ≠)、b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b =λa (1)对于确定的λ和a ,b =λa 表示空间与a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λa |,当λ>0时与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会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 2.理解并会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的过程; 2.体验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并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代数化,领悟解析几何的思想; 2.培养学生向量的代数运算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及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难点: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和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学生: (1)怎样找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2)能否用代数运算来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二)新课学习 1.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 (1)设12,l l 是两条异面直线,,A B 是1l 上的任意两点,,C D 是直线2l 上的任意 两点,则12,l l . (2)设AB 是平面α的斜线,且,B BC α∈是斜线A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斜线AB 与平面α 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则AB 与平面α .

(3)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的面,αβ 就是二面角的平 面角或补角的余弦值. 例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F 分别是'',BC A D 的中点, (1)求直线' AC DE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求平面'B EDF 与平面ABCD 分析:启发学生找出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AB,AD,AA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根据已知找出相关点的坐标,然后写出相关向量的坐标,并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所求的结果. 解:(1)如图建立坐标系,则'(0,0,),(,,0),(0,,0),(,,0)2 a A a C a a D a E a . ' (,,),(,,0)2 a AC a a a DE a ∴=-=-. '' '15 cos ,AC DE AC DE AC DE ?∴<>= = ?. 故' AC DE 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5 15. (2),ADE ADF ∠=∠所以AD 在平面'B EDF 内的射影在EDF ∠的平分线上,又'B EDF 为菱形,'DB ∴为EDF ∠的平分线,故直线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为'ADB ∠,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则'(0,0,0),(,0,),(0,,0)A B a a D a , '(0,,0),(,,)DA a DB a a a ∴=-=-,'' ' 3 cos ,DA DB DA DB DA DB ?∴<>= = ?. 故AD 与平面'B E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3. x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3、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二、重难点: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求空间的夹角应用。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考热点问题,需要学生做到非常熟练。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该几类问题有所认识,本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空间角度与向量角度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高三复习课,所以从开始直奔主题,从回顾旧知开始直接进入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方法提炼、课堂小结,重点在于提炼解决类型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规律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 (2)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 的小大θ= . 求空间角: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 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①异面直线l1与l2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 = |a·b| |a||b|. ②直线l1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 = |a·n| |a||n|. ③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 |cosθ|= |n·m| |n||m|.、 结合图像,让学生更 直观地了解到二面角与直 线方向向量同平面法向量 之间所成的角存在的区别 与联系,从而找到适当的 方法进行调整 通过之前的对比,分 析清楚空间角与向量角之 间存在的差异后,找寻适 当的方法去解决差异,从 而统一解题方法。

空间向量高中数学教案课程

空间向量 考纲导读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 掌 握 空 间 两 点 间 的距离公式. 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第1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空间向量是平面向量的推广.在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平面向量.因此,空间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运算也是平面向量对应运算的推广. 本节知识点是:

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1) 向量:具有 和 的量. (2) 向量相等:方向 且长度 . (3) 向量加法法则: .(4) 向量减法法则: .(5) 数乘向量法则: .3.共线向量 (1)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2)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等价于存在实数λ,使 . (3) 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设直线l 过定点A 且平行于非零向量a ,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 ,点P 在l 上等价于存在R t ∈,使 .4.共面向量 (1) 共面向量:平行于 的向量. (2) 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y x ,),使P . 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 空间向量的基底: 的三个向量. 2.线性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a +b = .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教学设计 讲课人:宋海阳指导人:韩红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用空间向量解决几何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空间向量的引 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学生将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把平面向量及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 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的第一课时,是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初步体会向量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帮助空间想象能力较弱 的同学顺利解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及规律,并学会了空间向量的几何形式及其运算,数学基础较为扎实,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探究问题的内部联系和内在发展上还有所欠缺.所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 2、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画图能力,图形思维与代数思维可以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推导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的严谨性。 3、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心理 本节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对培养数学思想有推动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算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熟记空间向量长度公式、两向量夹角公式、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共线或垂直; (4)掌握用向量法解决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的比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 比转化的能力; (2)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研究,使学生恰当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定

数学选修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教案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请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⒈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 ⒉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它们的运算律; ⒊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及运算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师:在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一些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不要翻书) (在黑板或背投上呈现或边说边写) 1、在平面中,我们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量叫做平面向量; 2、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几何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字母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向量手写体一定要带箭头) 3、平面向量的模表示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4、一些特殊的平面向量: ①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零向量的方向具有任意性) ②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都只限制了大小,不确定方向) ③相等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平面向量的加法: 6、平面向量的减法: 7、平面向量的数乘: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其长度和 方向规定如下: (1)|λa|=|λ||a| (2)当λ>0时,λa与a同向; 当λ<0时,λa与a反向; 当λ=0时,λa=0. 8、向量加法和数乘向量满足以下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结合律:λ(aμ)=a) (λμ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平面向量,那空间向量会是怎样,与平面向量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书P84-P86.(5分钟) [师]:对比平面向量,我们得到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在刚复习的黑板或幻灯片上,只需将平面改成空间) [师]: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有什么联系? [生]:向量在空间中是可以平移的.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表示.因此我们说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是共面的.所以凡涉及 空间两个向量的问题,平面向量中有关结论仍适用于它们。

空间向量的应用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的应用教学设计 钟山中学徐玉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引入空间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中图形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等问题的一种理想的代数工具,使我们能用代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用精确计算代替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用数的规范性代替形的直观性,具体、可操作性强,从而大大降低了立体几何的求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对空间向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课堂上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教学,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应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的途径。但是由于学生对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的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多加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公式; 2.理解运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运用空间向量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公式的过程; 2.体验运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立体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优越性。 2.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代数运算能力。

a B O 'B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难点:1.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2.转化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学策略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建构起空间距离与空间向量的联系,达到利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θ>=

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教案)

课 题: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1.运用类比方法,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3.理解空间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蚂蚁爬行的问题引入为什么要研究空间向量. 2、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二、建构数学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⑴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⑵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⑶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2.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如图) b a AB OA OB +=+= b a -=-= )(R a ∈=λλ 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λλλ+=+)( 3.平行六面体: 平行四边形ABCD 平移向量a 到D C B A ''''的轨迹所形成的几何体,叫做平行六面体,并记作:ABCD -D C B A '''',它的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个面的边叫做平行六面体的棱。 4.共线向量 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 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 当我们说向量a 、b 共线(或a //b )时,表示a 、b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同 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5.共线向量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学 法: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 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 一、设置情景: 1、 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情景设置: (1)某人从A 到B ,再从B 按原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AC BC AB =+ (2)若上题改为从A 到B ,再从B 按反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AC BC AB =+ (3)某车从A 到B ,再从B 改变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AC BC AB =+ (4)船速为AB ,水速为BC ,则两速度和:AC BC AB =+ A B C C A B A B C A B C

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课题 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知识点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二)探究学习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 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 B (终点) a

高中数学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教案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高考导航】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考查中多作为解题的方法进行考查,主要是解题的方法上因引入向量得以扩展.例如2001上海5分,2002上海5分. 【学法点拨】 本节共有4个知识点: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空间向量的分解定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这一节是空间向量的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与平面向量的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研究的范围已由平面扩大到空间.一个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平移,两个不平行向量确定的是一个平行平面集,在此基础上,把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推广到空间,得出空间直线与平面的表达式,有了这两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空间的共线和共面问题.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是空间几何研究代数化的基础,有了这个定理,整个空间被3个不共面的基向量所确定,空间一个点或一个向量和实数组(x ,y ,z )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一节中,由于空间任一向量都可以转化为共面向量,所以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取值范围、两个向量垂直的定义和表示符号及向量的模的概念和表示符号等,都与平面向量相同. 【基础知识必备】 一、必记知识精选 1.空间向量的定义 (1)向量: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 (2)向量的表示有三种形式:a ,AB ,有向线段. 2.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1)空间向量的加法.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简记为:首尾相连,由首到尾.求空间若干个向量之和时,可通过平移将它们转化为首尾相接的向量.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0,即21A A +32A A +…1A A n =0. (2)空间向量的减法.减法满足三角形法则,让减数向量与被减数向量的起点相同,差向量由减数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数向量的终点,可简记为“起点相同,指向一定”,另外要注意 -=的逆应用.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注意其结果仍为一向量. 3.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的定义.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 ?a=λb ,若A 、B 、P 三点共线,则对空间任意一点O ,存在实数t,使得OP =(1-t)OA +t OB ,当t=2 1 时,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中点公式为OP = 2 1 (OA +). (2)如果向量a 所在直线O A 平行于平面α或a 在α内,则记为a ∥α,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知识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 和,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 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向量的定义以及相等向量的定义是什么? 1、什么叫向量? 2、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的方向具有性。 3、长度等于一个单位的向量叫做。 4、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也叫。 5、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

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问题2: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元旦假期将到,某人计划外出去三亚旅游,从重 庆(记作A )到昆明(记作B ),再从B 到三亚(记作 C ),这两次的位移和可以用哪个向量表示? 形成概念: 1. 向量加法的定义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 向量加法的法则 (1)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如图3,已知非零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 ,=b ,则向量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 +b ,即a +b =+=.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2)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4,以同一点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 为 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a 与b 的和.把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4: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 ,我们规定:a +0=0+a =a . 总结: 三角形法则 : 图 4

第八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空间向量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教学设计(陈巴尔)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p 浙江省温州中学陈巴尔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的数学教师陈巴尔.有机会参加本次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并向全国的专家和老师们学习,我深感荣幸. 我的课题是《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下面我就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特点及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一个说明.希望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对我的这节课例,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3.1.4节《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属于新授课. 本章知识结构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属于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部分中的第四节内容,位置处于在空间向量加减运算、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之后,坐标运算之前,意义十分明显,就是借助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建立,从而得出空间向量坐 标的定义,从而完成从向量到坐标的转化 .........,进而为后面的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服务. 但同时,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必修4中学习过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

因此,按照教学参考的教学建议,“宜多引导学生与平面向量及其运算作类比..,引导学生体会与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经历向量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与归纳.....,体验数学在结.构.上的和谐性...与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维度..增加..所带 来的影响.” “又因为教材在本章专门安排了 一个‘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 与应用’,把二维向量,三维向量, 推广.. 为高维向量,并说明了其应用.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 个阅读材料,将空间向量的有关性质 向多维推广.... .” 而事实上,之前学生所学习的向 量共线定理,本质也是一样的,因此, 仔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 ,我们会发现这节课在整个高中向量课程教学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 的作用,即:完成了从必修4到选修2-1中的向量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对比与统一.....,同时通过教材的阅读与思考.....

(完整)空间向量__新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空间向量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 理解空 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 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 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第1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空间向量是平面向量的推广.在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平面向量.因此,空间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运算也是平面向量对应运算的推广.本节知识点是: 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1) 向量:具有 和 的量.(2) 向量相等:方向 且长度 .(3) 向量加法法则: .(4) 向量减法法则: .(5) 数乘向量法则: .3.共线向量 (1)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 (2)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等价于存在实数λ,使 . (3) 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设直线l 过定点A 且平行于非零向量a ,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 ,点P 在l 上等价于存在R t ∈,使 .4.共面向量 (1) 共面向量:平行于 的向量. 基础过关 考纲导读 高考导航 空间向量 定义、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数量积 坐标表示:夹角和距离公式 求距离 求空间角 证明平行与垂直 2.线性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a +b = . (2) 加法结合律:(a +b )+c = .(3) 数乘分配律:λ(a +b )= .

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一、教材分析 高考考纲有明确说明,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向量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②向量作为工具的应用。另外,在今后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与向量形式时,还要用到向量的有关知识及思想方法,向量也是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以及力学、电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第2.1节通过物理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模、相等的向量、负向量、零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等基本概念。而本节课是继向量基本概念的第一节课。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是学习向量其他运算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正如第二章的引言中所说: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一个“路标”,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等知识时,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而物理学中的矢量相当于数学中的向量,这为学生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实际背景。 三、设计理念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精练、系统、生动地讲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题,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更应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及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矢量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掌握向量加法的几何表示法,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2、理解和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和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普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第二章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89--94页)。《向量》这一章是前一轮教材中新增的内容。高考考纲有明确说明,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向量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②向量作为工具的应用。另外,在今后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与向量形式时,还要用到向量的有关知识及思想方法,向量也是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以及力学、电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第2.1节通过物理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模、相等的向量、负向量、零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等基本概念。而本节课是继向量基本概念的第一节课。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是学习向量其他运算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正如第二章的引言中所说: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一个“路标”,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等知识时,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而物理学中的矢量相当于数学中的向量,这为学生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实际背景。 三、设计理念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精练、系统、生动地讲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四、教学目标

2018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复习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空间向量作准备 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究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 向量、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二)、基本运算 1、向量的运算及其性质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 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a = ; 注意)(2 1 OB OA OP += ,OA OA OP )1(λλ-+=的几何意义 3、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 ⑵ 若),(),,(2211y x b y x a == ,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 4、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⑴ a b ⊥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 ⑵ 若),(),,(2211y x b y x a == ,则a b ⊥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 (三)、课堂练习 1.O 为平面上的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若( -)·(+-2)=0,则?ABC 是( ) A .以A 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B .以B 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 .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D .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 是△ABC 的( ) A .外心B .内心 C .重心D .垂心 3.在四边形ABCD 中,?→ ?AB =?→?DC ,且?→?AC ·?→ ?BD =0,则四边形ABCD 是( ) A . 矩形 B . 菱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 4.已知||p = ||3q = ,p 、q 的夹角为45?,则以52a p q =+ ,3b p q =- 为邻边的 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精选、)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能准确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归纳过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习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向量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1.物理学中,两次位移, OA AB的结果与位移OB是相同的。 2.物理学中,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不共线的合力如何求得? 3.引入:两个向量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出,本节将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 BC AC +=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这种求作两个向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法则,简记“首尾相连,首是首,尾是尾”。 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BC,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规定a+0=0+a=a 例1(课本P81例1)已知向量a,b,用两种方法(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向量a+b。 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a,AB=b,则OB=a+b. 作法二: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做OA=a,OB=b,以OA、OB为邻边作OBCA,则OC=a+b。 变式训练1: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共线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2.归纳: 1.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a,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与a、b都不同向,且|a+b|<|a|+|b|. 3.当a与b共线时, (1)若a与b同向,则a+b的方向与a、b同向,且|a+b|=|a|+|b|. (2)若a与b反向,当|a|>|b|时,a+b的方向与a相同,且|a+b|=|a|-|b|;当|a|<|b|时,a+b的方向与b相同,且|a+b|=|b|-|a|. 3.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探究: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要求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1)如图作ABCD,使AB=a,AD=b,则BC=b,DC=a,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教案讲课教案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运算律,并通过空间几何 体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探 究、研讨、综合自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借助图形理解空间向量加减运 算及其运算律的意义。 (3)培养学生空间向量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运算律、几何意义; (3)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在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的应用和理解。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研讨、探究、启发引导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以前我们学过平面向量,请问所有的向量都是平面向量吗?比如:长 方体中的过同一点的三条边上的向量 (老师):这三个向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向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是三个向量不共面 (老师):不共面的向量问题能直接用平面向量来解决么? (学生):不能,得用空间向量 (老师):是的,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空间向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间向量

板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老师):实际上空间向量我们随处可见,常见的高压电线及支架所在向量。二、讲授新课 (老师):接下来我们我们就来研究空间向量的知识、概念和特点,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将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空间向量,首先我们复习回顾一下平面向量的知识。 (一)复习回顾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1.向量概念:在平面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2.画法:用有向线段画出来; 3.表示方式:或a(用小写的字母表示); 4零向量:在平面中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单位向量:在平面中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6.相反向量:在平面中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互称为相反向量; 7.相等向量:在平面中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二)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 (老师):其实空间向量就是把向量放到空间中了,请同学们给空间向量下个定义, (学生)在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老师):非常好,请大家类比平面向量得到空间向量的其他相关定义(提问学生) (学生)回答向量概念、画法、.表示方式及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单位向量、相反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 (老师):得到空间向量的相关定义,我们做几个题巩固一下(见课件) (三)复习回顾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 (老师):在数学中引入一种量以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研究它们的运算,空间向量的运算我们也采用与平面向量类比的方法,那么我们首先来复习回顾一下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课件) 复习回顾:(找学生回答) (学生):1.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称为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记为+; 几何意义:如图为+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或三角形ABO中边。口诀是首尾相连或相同起点。 2.减法法则:记为-; 几何意义:如图中-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指向被减向量。口诀是:减向量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终点。 3平面向量运算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