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教材发展

我国数学教材发展
我国数学教材发展

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其间经历了编译、改编苏联教材到独立编写统编教材再到教材“多样化”的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对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继续发展很有意义。

一、教材编写和实验的基本过程

早在1950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小学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的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同时作为编制和修订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联系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在人教社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以加强教材的研究工作。这是“中国特色”,由此决定了我国的数学教学大纲制定和数学教材编写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两者通盘考虑、相互促进、互为所用的特点。在这样的机制下,教学大纲的内容部分往往就是教材的体系结构,这对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教材结构体系的逻辑严谨性和可教可学性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1988年底,为了适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提出了教材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方针,教育部同意多家出版社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编写和出版教材,并鼓励开展不同指导思想下的教材试验,通过审查的教材(分正式使用和实验试用两类)初中8套,高中3套。2000年以后,教育部加大了教材编写权的开放力度,任何出版社只要通过教材编写的资质审核,就可以编写教材。不过,“课标”(即“大纲”)仍然是全国统一的。

1.教材编写的过程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国长期坚持“研究、编写—审阅、试教—修改、出版—再试教、再审阅—再修改—……”的过程控制。这一过程既强调做好文本准备,又注重反复的调查研究、实践检验和修订完善。

在文本准备方面,首先注重总结已有经验,研究国际资料。例如,1963年开始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数学教材之一,这与前期充分的文本研究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在1961年就开始总结自1950年开始的教材编写经验,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国际(主要是前苏联、东德、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比较研究。又如,在1980年代中期,组织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的调查研究”,这一调查涉及机械、电子、冶金、水电、航天、农林、财贸、交通、

地矿、邮电、卫生、化工、船舶、轻工、纺织、城建等16类行业,有692名工程技术或业务管理人员填写问卷,还有60多所高校300多个专业的负责人也填写问卷,总样本数达1000左右;另外还从全部21个类别的期刊中抽样76种,每种各取近半年共413期,对其中出现的数学知识进行统计。由此获得当时各行各业对数学知识需求情况,为新一轮课改做了较充分准备。

教材编写的过程:在编好初稿后,作为“试教本”(非正式出版物),先在几个中学进行小规模试用,同时在较大范围征求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并聘请国内顶级数学家(如华罗庚等)审阅教材。根据试用中发现的问题和专家、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正式出版,逐步推开。这样不仅能切实提高教材质量,而且还能大大降低试验风险和成本,为教材改革的成功提供较充分保证。

2.教材实验和使用的过程控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材实验和使用有一定的过程控制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环节:

跟踪听课(及时记录、师生访谈),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广泛调查,收集意见;

分析、研究收集到的意见,结合意见反思教材编写过程,找出问题所在;

为了确定修改方案,进行理论研究和进一步调研;

确定修改方案,并进行修改;

修改稿试教,再征求意见;

对修改稿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修改稿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一步修改。

这样,我国教材改革形成了边实验边推广、边使用边修订的动态发展格局,教材的实验过程和修订、推广过程是交替统一的。例如,63年“新十二年制课本”初中教材,1962年夏编出第一册初稿起,作为“试教本”在北京景山学校、丰盛中学、二龙路中学等学校和其他省市一些学校试教,同时送给一些省市征求教师的意见;1963年上半年,根据试教中发现的问题和各省市提出的意见修改后正式出版,从1963年秋季起开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每次再版时,都要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专家、教师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修改。这样,教材得到不断修改和完善,而且这样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

二、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

我国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一直在进行,改的理由很多,但有一条是“永恒”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1.结构体系——分科还是综合

在数学教材结构体系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分科直线式好,还是综合递进式好;二是以怎样的思想贯穿始终?

传统上,我国数学教材采用分科为主,即按“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分科。结构体系处理原则是:

(1)注重数与数的内在联系、形与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数与形的联系与区别;

(2)注意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

(3)初、高中分段,各有重点;

(4)注意与物理、化学等相邻学科的配合。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不再分科。结构体系处理原则是:有利于精简课程门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有利于学生学好双基;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内容安排的原则是:(1)综合安排为一门数学课;(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3)加强教材的系统性;(4)初高中分段,各有重点;(5)注意与理化等相邻学科的配合。

2.教材内容的选择标准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是否为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中的最基本的知识;

第二,是否为生活、生产和科技活动中广泛应用的知识;

第三,是否为继续学习所必备的知识;

第四,是否为学生能够学得了的知识。

3.教学内容的变革

上述标准是“普遍适用”的。不过,在具体内容的确定上存在差异性,这是对上述“标准”的理解差异造成的。下面以欧氏几何、微积分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革为例。

(1)几何内容的改革

我国长期以来是比较单一的“欧氏几何”,认为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最好载体。例如,在“新数运动”席卷全球、提出“欧几里得滚蛋”的1960年代,我国平面几何教材仍然比较系统地介绍欧氏几何,学时也较多(237课时)。在1990年代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平面几何内容仍然基本保持了欧氏几何的结构,总学时为204课时。在2001年开始使用的教材中,几何课程被大幅度修改:论证几何内容大量削减,例如对于相似形、圆的性质及其证明不再提出要求;增加了实验几何、几何变换的内容。

(2)微积分内容的改革

在1960年代后期曾争论过微积分是否进入中学的问题,有的还写入了试验教材。但考虑到学习内容已很多,师资也有困难,所以还是未正式列入课程。

1980年代前后,微积分开始进入高中,而且课时量在70—80课时,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导数的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反函数的导数、隐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换元积分、分步积分、旋转体的体积等都要学。由于操之过急,教学中无法实施,所以很快改为“选学”,实际上则不学(高考不考)。到1996年,微积分再次纳入高中课程,不过内容和课时都减了。微积分教材强调了数学的严谨性,即先讲极限,再讲导数,从导数到原函数到不定积分再到定积分,其中,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连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等都讲,这是出于数学的严谨性,但学生理解有困难,而且实际应用也不要求如此严格。在最新一轮课改中,改变了这一做法,以“瞬时变化率”描述导数,从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把重点放在用导数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上。

微积分真正进入我国高中课程才10年左右,开始阶段有“大学教材下放高中”之嫌,目前朝“理解导数思想,强调导数的实际应用”努力。

(3)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变革

统计与概率内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概率长期被列入代数中,重点放在“古典概型”的计算。90年代后期才把统计和概率作为必修内容。强调概率作为统计的理论基础,强调平

均数、众数、方差等的计算,用计数原理(排列、组合)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统计与概率在处理随机现象中的作用不突出。

目前,统计与概率得到很大重视,课时从40左右增加到80左右。指导思想上,强调统计作为“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在为人们制定决策上的作用,强调概率作为“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统计的理论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统计思想”,了解随机现象,能用统计与概率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

总之,内容的变革朝精简、有用、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尝试增加微积分、概率、统计、向量、行列式、逻辑代数等初步知识,把集合与对应、映射等的最基本内容渗透到教材中。

三、我国数学教材的传统特点

1.讲究知识的逻辑顺序

这是一种公理化思想指导下的教材编写方式。强调根据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组织教材内容顺序。例如,代数教材,初中先讲有理数、实数、代数式、一次二次方程,为代数式恒等变形和列方程解方程打好基础,然后讲函数的初步知识;高中先把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拓宽加深,再讲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数列,最后讲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微积分初步。

另外,概念的逻辑顺序也非常强调,“没有严格定义过的数学概念不能使用,当前要用的概念前面一定定义过”是安排教材内容的一个不成文的准则。例如,为了讲勾股定理,就在此之前安排“数的开方”和“实数”的概念,以使“开方”运算能够通行。

2.讲清概念

教材编者认为,弄清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讲清概念”是中国数学教材编者最看重的,并想了许多办法。例如:从学生能理解的实例引入,或在引入概念后用实例说明;采用对比的方法,指出有联系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等。

例如,“无理数”概念的讲解过程如下:先指出“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并举例;再用,,π等说明存在“无限不循环小数”;给出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要求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无理数?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都是无理数吗?”最后,将无理数进行分类。

上述过程中,用与有理数“对比”、并通过“举例”的方法给出无理数的定义;在例子中有意用π,以说明无理数不只是“方根数”,避免引起误会;通过“想一想”,让学生知道“带根号的不一定是无理数”。这样几个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讲清概念”的思想。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课本中的内容虽然都重要,但有些对后续学习作用更大,教材编者把这些叫做“重点”,注意用更多的时间和力量讲解这些内容。例如,初中代数中,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等是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是平面几何的重点;等。

“关键”是指那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们,其他知识就比较容易了。这些内容,强调“集中力量,讲深讲透”。例如,“代数式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关键,教材在例题的类型、练习题的数量和要求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强调“熟练”“灵活”“迅速”。

“难点”是指那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处理方法是:适当分散、多举实例、加强直观、预作准备、逐步训练等。例如,平面几何的逻辑论证是一个难点,教材编者采取“预作准备、逐步训练”的方法:

第一步,在“相交线、对顶角”中,先通过“说理”得出“对顶角相等”:如图,∠2与∠1互补,∠3与∠1互补,就是说,∠2与∠3同是∠1的补角,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到∠2=∠3;同样有∠1=∠4。

再引进符号,用“论证格式”书写:

∵∠2与∠1互补,∠3与∠1互补(邻补角的定义),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然后在“平行线”中反复演示、练习上述“说理——论证”过程,以达到强化规范的目的。

第二步,安排“命题、定理、证明”,给出命题、命题的真与假、公理、定理及其证明等概念,并作出证明书写过程(“已知——求证——分析——证明”)的示范。

第三步,在“三角形”一章中,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全等”等,对几何证明进行强化训练。

4.强调“便于教学”

随着学习内容抽象程度的提高,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使学生在算术到代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定性几何到定量几何、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的转折上过渡得容易些,教材编者在了解教学实情基础上不断改进教材。例如:

(1)把较难接受的内容适当后移,使内容的深浅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2)在每一节教材的开头先列出“目的要求”,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13.2函数”列出的目的要求是“1.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2.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求出函数值。”

(3)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分成更细致的台阶,让学生“小步快进”。学习难度下降了,但思考力度也随之下降,有利于掌握知识,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

例如,二次根式是一个难学的内容,教材[6]先安排具体数字的计算;再安排“字母都是正数”的运算,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作出限制(如已知a>b,化简);在上述运算

达到熟练后,再安排讨论:而且对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详细讨论。

(4)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明易懂。例如,二次根式的定义,原来是“文字语言”,叙述为“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改为“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就更简明些。

5.强调基本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例题、习题的配置中。具体的做法是:讲例题时,强调对解题思路的分析,使学生既知道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讲完几个例题后再总结出解题步骤,使学生能“按

部就班”;在例题之后一定配有对应的“基本训练题”,以巩固概念和方法。例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有这样的安排:

例1解方程组

分析:方程(1)说明可以把y看作1-x,那么方程(2)中的y也可以看作1-x,于是方程(2)就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了。……

例2解方程组

分析:要考虑将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方程(2)中x的系数是1,因此,可以先将方程(2)变形,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1)求解。……

上面通过几个例子介绍了……代入法。这种解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达到消元(即消去一个未知数)的目的……它的一般步骤是:

(1)从方程组中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例如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也就是化成y=ax+b的形式;

(2)将y=ax+b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

(4)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y=ax+b中,求出y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得解。

例3(系数更复杂的方程组)。

练习分为4类:

第一类,把2x+y=3,5x-2y+12=0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

第二类,解方程组的习题;

第三类,简单应用题;

第四类,综合题,如“已知方程组的解是x=5,y=3。求a,b的值。”

可以发现,例题的讲解按照“系数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递进,解题步骤总结得很细致。习题相应配套,而且数量较多,前后共有40多题。

6.强调数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数学教材历来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且以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核心。教材编者认为能力的培养是在双基的积累、解题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对几何图形中辅助线的不同添加方法、思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等,不断提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水平,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得到发展的。另外,在不同知识的联系中,如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用几何知识研究函数图象等,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教材的习题安排在这方面是狠下功夫的。

7.以统一性为主

由于“教学大纲”是全国统一的,而且高考也采用“全国统考”方式,所以教材也是以“共同要求”为主。当然,也适当考虑了“弹性”,而且初中强调“普及”,以达到“共同要求”为主,“弹性”少些;高中“文理分科”,“弹性”稍大。在处理方式上,主要采用“设置选学内容”的形式。例如,初中有:

“读一读”,用于拓宽知识。如“用配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繁分式”“为什么

不是有理数?”等。

“想一想”,用于拓广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王老师让甲、乙两名学生解同一个形如x2+px+q=0的一元二次方程。甲看错了常数项,所求出来的根是1,4;乙看错了一次项的系数,所求出来的根是―2,―3。想一想,原方程的根是多少?”

“做一做”,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几何的兴趣。例如“在一张纸上划一条直线l,在l上任取一点P,在l外任取一点Q,通过折纸折出直线l的垂线l1,使l1(1)经过点P;(2)经过点Q。这样的折线能折出几条?”

另外,习题配备上设置“B组题”,用于加强双基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题量需求。

五、一点思考

从上面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到,我国中学数学教材具有很好的传统,应当作为宝贵财富继承下来。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我国教材建设中历来把结构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联系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结构功能良好的教材,才能为学生提供建立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结构松散、逻辑混乱、缺乏联系的教材,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很难使知

识转化为能力。按照这样的标准,目前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亟需修补断裂的知识纽带以加强系统性,而这又有赖于“课标”的修订与完善(例如,代数中应补充三元一次方程组、因式分解、判别式等必备知识,加强根式、分式、二次函数等;几何不仅应补充相似三角形、圆等的必备知识,而且应加强推理论证训练);高中数学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框架结构,由于每一模块有课时限制,因而不利于教材的系统性,应当在后续的修订中得到改进,只要规定好内容和学习要求,在教材结构体系构建上要给编写者放权。

当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不足。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例如要树立“课本是写给学生看的”观念,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心理,使之成为“学材”;克服过分拘泥于“严谨表述”而带来的“匠气”,使教材更生动活泼,使学生因为喜欢课本而喜欢数学;等。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当前最需加强的是数学课程蕴含的价值观资源的挖掘,为数学知识教学与价值观影响的融合提供“物质”基础。为此,应在“克服‘讲逻辑而不讲思想’的倾向,提高‘思想性’进而提升教材‘品味’”上作出切实的努力。这是因为“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理解数学知识、构建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所在,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培育理性精神实现数学育人的土壤。另外,数学教育应为高水平创新人才打好坚实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把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精神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已经在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进而逐步学会提问、善于提问等方面做出努力,但这才是起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①魏群,张月先编.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61~173

②肖敬若主编. 普通教育改革.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97~112

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二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4~155

④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⑤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四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

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3~212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因数与倍数 数a能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1:15的因数有哪几个?15是哪些数的倍数? 例2:一个数既是56的因数,又是2,4,7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例3:一个数是18的因数,又有因数2和3,同时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章2、5、3的倍数的特征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35130241003321206015 74521106679087628099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例2:奶奶买了14个苹果,小明想平均分给三个人,他至少要吃掉几个才能正好分完? 例3:一些珍珠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3颗多3颗,每人分5颗少5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珍珠?

第三章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例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3222717415761235376 879733477799118360 5 质数 合数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例3:从下面的数字中任取两个,按要求组成两位数。(各写4个)75320 质数: 合数: 奇数: 偶数: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Igcse 数学 历年真题 2

4400/4H Edexcel IGCSE Mathematics Paper 4H Higher Tier Friday 11 June 2010 – Afternoon Time: 2 hours Materials required for examination Items included with question papers Ruler graduated in centimetres and Nil millimetres, protractor, compasses, pen, HB pencil, eraser, calculator. Tracing paper may be used. Instructions to Candidates In the boxes above, write your centre number, candidate number, your surname, initials and signature. Check that you have the correct question paper.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spaces provided in this question paper. You must NOT write on the formulae page. Anything you write on the formulae page will gain NO credit. If you need more space to complete your answer to any question, use additional answer sheets. Information for Candidates The marks for individual questions and the parts of questions are shown in round brackets: e.g. (2). There are 22 questions in this question paper. The total mark for this paper is 100. You may use a calculator. Advice to Candidates Write your answers neatly and in good English.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Edexcel Limited copyright policy. ?2010 Edexcel Limited. Printer’s Log. No. N36905A

人教A版高中数学同步辅导与检测必修1全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IGCSE数学试卷pastpape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 8 6 8 1 7 5 4 8*ADDITIONAL MATHEMATICS 0606/12Paper 1 October/November 2012 2 hours Candidates answer on the Question Paper.Additional Materials: Electronic calculator.READ THESE INSTRUCTIONS FIRST Write your Centre number, candidate number and name on all the work you hand in. Write in dark blue or black pen. Y ou may use a pencil for any diagrams or graphs. Do not use staples, paper clips, highlighters, glue or correction fluid.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Give non-exact numerical answers correct to 3 significant figures, or 1 decimal place in the case of angles in degrees, unless a different level of accuracy is specified in the question. The use of an electronic calculator is expected, where appropriate. Y ou are reminded of the need for clear presentation in your answers. At the end of the examination, fasten all your work securely together. The number of marks is given in brackets [ ] at the end of each question or part ques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marks for this paper is 80.For Examiner’s U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otal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数乘法 例1:看图写算式。 (1) +( )+( )=( ) (2)+( )=( ) ×( )=( ) ×( )=( )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下面各题。 ×3 ×6 2× ×9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3:计算下面各题 × × × ×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4: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3×38 157×715 5×5 1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3的倒数是35,a 1的倒数是a ,a 的倒数是a 1(a ≠0),3的倒数是31,0.4的倒数是2 5。

练习一 一、乐想巧填。 1. 6×表示(),×表示()。 2. 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 3. 3米的等于( )米的。 4.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 5.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 二、判断。 1.一个数乘分数,积一定比它本身小。()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7千克的与1千克的相等地。() 4.和,是倒数,也是倒数。() 5.4个相加,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三、计算大本营 1、 42× 11×× ×× 2、小时=()分米=()厘米吨=()千克 四、列式计算我最棒。

1. 5的是多少? 2. 4个是多少? 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4. 4.小时的是多少小时? 五、快来显身手(比较大小)。 ○×○ ×○○ 六、实践乐园。 ①一瓶果汁重千克,20瓶果汁重多少千克? ②一只水箱可以容水500千克,箱水重多少千克?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米,高是底的倍,高是多少? ④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高一数学教程视频 全集

高一数学教程视频全集 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2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5 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6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7教材指导高 一数学08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9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0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2教材指导高一 数学1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5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6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7教材指导高一数 学18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9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0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2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5教材指导 高一数学26高一数学教程视频内容简介:这部高一数 学教学总结就在星火视频高一数学教程视频是由特级教师 主讲的精品数学教程,老师在教程里不仅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扩展数学知识,教授学生答题方法,而且为老师的高一数学教学总结提供参考。所以观看高一数学教学总结就在星火视频高一数学教程视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定会受益匪 浅的。高一数学教学总是老师对所进行的高一学期教学工作、教学方法、教学疑难以及教学成果的总结是老师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工作经验积累的良方。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一点。根据教材内容

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二点。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他们强调让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 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三点。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四点。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

IGCSE 教学大纲

NAEI(IGCSE)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 1.数、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语言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整理数的分类,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质数、公因数、公倍数、平方数及立方数的概念;掌握重要数学符号的英文表达;会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数的基本运算。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并会求几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要求会画文氏图。 2.平方数和立方数 (1)掌握平方数、立方数的概念。 (2)能够计算一个数的平方、平方根;立方、立方根。 3.整数 (1)了解数的概念及负数的引入。 (2)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整数的概念(如温度的变话等)。 4.小数、分数、百分数 深入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及等量关系。 5.排序 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排序。 6 科学计数法 能够正确表达整数和小数的科学计数法形式。 7. 四则运算法则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带分数之间的运算。 8. 估算 能够估算数、长度、精确一个数到有效数字及小数位。 9. 精确值 要求学生会求已知数据的近似上限及下限并运用上限及下限计算一些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近似顺序)。 10. 比、比例及比率 理解掌握比例的定义及符号、正比例及反比例、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平均速度等)。

11. 百分数 (1)要求学生会计算一个给定量的百分比,表达一个量占另一个量的百分比,计算百分比的增加或减少量。 (2)计算相关的百分比,例如销售问题中求售价与成本的价钱与获利百分比。 12.科学计算器的应用 (1)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器。 (2)运用计算器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13. 测量 掌握质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单位,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转化。 14.时间 计算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会24小时制及12小时制之间的区别与转化,认识时钟以及时间表。 15. 钱 能够掌握和钱有关的计算并能熟练的进行货币的转换。 16.个人理财 (1)能够运用已知数据去解决个人及家庭理财问题,包括工资、简单利率和复利率问题(复利率的公式不需要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导)、折扣问题、盈利、亏损问题。 (2)能够通过表格和图形筛选相应的数据。 17. 实际问题中函数图象的应用 (1)了解笛卡尔坐标系有关概念。 (2)理解并能准确读出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所展示信息,如行程问题(老师一定要分析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分析加速度、减速度,通过速度时间的图像计算行程距离。 18. 函数图像 (1)学会利用表格构造函数图像。 (2)掌握求直线斜率的方法。 (3)用图像法解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 (4)学会求曲线的斜率。 (5) 能够用图像法解相应的方程。 19.直线 (1)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y=mx+c。 (2)会求一条平行于已知直线的直线方程。 (3)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的斜率。 (4)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已知线段的终点坐标求中点坐标及线段长度。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函数的性质 1、若函数m x y -= 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m ≥41 (B)m ≤41 (C)m ≥0 (D)m ≤0 2、函数y=x 2+2x(x <-1)的反函数是 ( ) (A)y= 1+x -1(x <-1 ) (B)y=1+x -1(x >-1) (C)y=-1+x -1(x <-1) (D)y=-1+x -1(x >-1) 3、若函数f(x)=m x x +-2 的反函数f -1 (x)=f(x),则m 的值是 ( ) (A)1 (B)-1 (C)2 (D)-2 4、设f(x)= 3412++x x (x ∈R,且x ≠-43),则f -1(2)的值等于 ( ) (A)65 - (B)52- (C)52 (D)115 5、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其图象与x 轴有四个交点,则方程f(x)=0的所有实数根之和为 ( ) (A)4 (B)2 (C)1 (D)0 6、奇函数y=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 ) (A)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是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7、当21 ≤x ≤2时,函数y=x+ x 1的值域为 ( ) (A)[2,+∞] (B)[2 21 ,+∞] (C)[2,221 ] (D)(0,+∞) 8、若x x x f 1 )(-=,则对任意不为零的实数x 恒成立的是 ( ) (A)f(x)=f(-x) (B)??? ??=x f x f 1)( (C)??? ??-=x f x f 1)( (D)f(x)·01=??? ??x f 9、若函数y=f(x)是函数)10(222≤≤--=x x y 的反函数,则y=f(x)的图象是( ) 10、给定如下四个命题: (1)奇函数必有反函数; (2)由于函数 y = f (x )和其反函数y =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所以y =f (x )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导教材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 导教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因数与倍数 数a能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1:15的因数有哪几个15是哪些数的倍数 例2:一个数既是56的因数,又是2,4,7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例3:一个数是18的因数,又有因数2和3,同时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章2、5、3的倍数的特征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5130241003321206015 74521106679087628099 2的倍数:

3的倍数: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例2:奶奶买了14个苹果,小明想平均分给三个人,他至少要吃掉几个才能正好分完 例3:一些珍珠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3颗多3颗,每人分5颗少5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珍珠 第三章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例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322271741576123537687 9733477799118360 5 质数 合数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例3:从下面的数字中任取两个,按要求组成两位数。(各写4个)75320 质数: 合数: 奇数: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整理]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一、本讲教学进度 1.5(P23-24) 二、本讲内容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3.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 三、重点、难点选讲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⑴因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故有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⑵引用上述结论时,必须注意不等式右边为零,两个括号中的系数为1的条件. 例1解不等式: ⑴≤; ⑵>; ⑶≤. 解:⑴原不等式即≤, 整理得≥, ≥.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⑵∵≥, ∴由,得不是原不等式的解. 当,得>, 即<,<<.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且.

⑶∵>, ∴原不等式与≤同解,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评析第⑵题中,因≥,故只需考虑是否满足不等式,就可以在原不等式中将 除去. 例2解关于的不等式:>(,R).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 ⑴>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⑵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⑶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⑷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⑸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⑹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⑴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同解;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 <同解.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不等式 ≤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 例3解不等式: ⑴≥;⑵≥.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 (2)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评析:对带有等号的不等式求解,可以在相应的不含等号的不等式的解集中,增加使分子等于零的值,就得到所求解集. 例4:求不等式的解集. ①等价. 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② 由①,, ∴

高一数学上同步辅导讲与练-数列电子教案

数列等差数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 2、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3、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4、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5、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及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 第一阶段 [例1]根据下面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2)a =n(n+2); n =-2n+3 (4) a n 思路分析:根据数列定义的进行思考。 解:(1)

(2)a 7 =7×(7+2)=63, a 10 =10×(10+2)=120; (3) (4)a 7 =-27+3=-125, a 10 =-210m+3=-1021 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实就是项数n的函数。 [例2]己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a n =n(14-n),考察这个数列的单调性,并求它 的最值。 思路分析:要考察{a n }的单调性,只需判断a n -a n-1 的符号,这与判断函数 单调性相似: 解:a n -a n-1 =-2n+15,因为n N*所以当1≤n≤7时递增,当n>7时递减。 又a n =-n2+14n=-(n-7)2+49,故最大值为a 7 =49。 说明:在解题过程中,渗透了函数思想。 [例3]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思路分析: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加以考虑。 解法一:设这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为 {a n } ,由己知a 1 =-1,a 5 =7,

∴7=-1+(5-1)d。 解得d=2,所求数列为-1,1,3,5,7。 解法二: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 ∵-1,a,b,c,7成等差数列,∴b是-1,7的等差中项,a是-1,b的等差中项,c 是b, 7的等差中项。 ∴ 所求数列为-1,1,3,5,7。 说明:数列解题方法灵活,应多加思考,开扩视野,培养自己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阶段[例4] 设{a n}是等差数列, 思路分析: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题。 解:设等差数列{a n } 的公差为d,则a n =a 1 +(n-1)d,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 ≠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关于对数式log a N 的符号问题,既受a 的制约又受N 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 ,N 同侧时,log a N>0;当a ,N 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在同一坐标系内,当a>1时,随a 的增大,对数函数的图像愈靠近x 轴;当00,a≠1,N>0,c>0,c≠1,这个公式称为对 数的换底公式. 要点四、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

igcse数学词汇chapter1

IGCSE-Mathematics Chapter1:Reviewing number concepts 一:Glossary&Expressions 1.1Different types of numbers 1.natural number[数]自然数(5星) 2.whole number整数(5星) 3.even number[数]偶数(5星) 4.odd number[数]奇数(5星) 5.integer['intid]n.[数]整数;整体;完整的事物(5星) 6.prime number[数]素数(5星) 7.prime[praim]adj.主要的;最好的;基本的(4星) 8.square[skwε]n.平方;正方形adj.平方的;正方形的;直角的;正直的vt.使成方形;vi.成方形adv.成直角地(5星) 9.square number[数]平方数(5星) 10.fraction['fr k n]n.分数;部分;小部分;(5星) 11.negative['neɡtiv]n.负数;adj.[数]负的;(5星) 12.negative integers负整数(5星) 13.consecutive[k n'sekjutiv]adj.连贯的;连续不断的(5星)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25380.html,mon fraction[数]普通分数;[数]简分数(5星)

15.decimal['desim?l]n.小数adj.小数的;十进位的(5星) 16.is equal to等于(5星) 17.equal['i:kw?l]n.相等的事物adj.平等的;相等的;vt.等于;比得上(5星) 18.is not equal to不等于(5星) 19.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约等于(4星) 20.approximately[?'pr?ksimitli]adv.大约,近似地;近于(4星) 21.is less than小于(5星) 22.is less than or equal to小于等于(5星) 23.is greater than大于(5星) 24.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大于等于(5星) 25.therefore['eε?f?:]adv.因此;所以(4星) 26.square root of的算术平方根(5星) 27.add[?d]n.加法,加法运算vi.加;增加;加起来;做加法vt.增加,添加;计算…总和(5星) 28.addition[?'di??n]n.添加;[数]加法;增加物(5星) 29.minus['main?s]prep.减,减去n.负号,减号;不足;负数adj.减的;负的(5星) 30.subtract[s?b'tr?kt]vt.减去;(5星) 31.subtraction[s?b'tr?k??n]n.[数]减法;减少;差集(5星)

高一数学必修1辅导教材

必修一 第1章 集 合 §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重难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区别元素与集合等概念及其符 号表示;用集合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考纲要求: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经典例题:若x ∈R ,则{3,x ,x 2 -2x }中的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 当堂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 .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 .长寿的人 C D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2.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 .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 .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C .方程2 210x x -+=的解集是{1,1} D .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3. 下面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 -a ?Z ,则a ∈Z ; (3)所有的正实数组成集合R + ;(4)由很小的数可组成集合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 .1 B .2 C .3 D .4 4.下面四个命题: (1)零属于空集; (2)方程x 2 -3x+5=0的解集是空集; (3)方程x 2 -6x+9=0的解集是单元集; (4)不等式 2 x-6>0的解集是无限集;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 .1 B .2 C .3 D .4 5.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 {x,y 且0,0x y <>} B . {(x,y)0,0x y <>} C. {(x,y) 0,0x y <>} D. {x,y 且0,0x y <>} 6.用符号∈或?填空: 0__________{0}, a __________{a }, π __________Q , 2 1 __________Z ,-1__________R , 0__________N , 0 Φ.

英国IGCSE剑桥初中剑桥高中考试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英国IGCSE剑桥初中剑桥高中考试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IGCSE 数学中英对照词汇 代数部分 1.基础 add,plus 加 subtract 减 difference 差 multiply times 乘 product 积 divide 除 divisible 可被整除的 divided evenly 被整除 dividend 被除数 divisor 因子,除数 quotient 商 remainder 余数 factorial 阶乘 power 乘方 radical sign, root sign 根号 round to 四舍五入 to the nearest 四舍五入 2.有关集合 union 并集 proper subset 真子集 solution set 解集 3.有关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 algebraic term 代数项 like terms, similar terms 同类项 5.基本数学概念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值 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值 geometric mean 几何平均数 exponent 指数,幂 base 乘幂的底数,底边 cube 立方数,立方体 square root 平方根 cube root 立方根 common logarithm 常用对数 digit 数字

constant 常数 variable 变量 inverse function 反函数 complementary function 余函数 6 / 1 英国IGCSE剑桥初中剑桥高中考试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linear 一次的,线性的 factorization 因式分解 absolute value 绝对值 round off 四舍五入 6.有关数论 natural number 自然数 positive number 正数 negative number 负数 odd integer 奇整数, odd number 奇数 even integer, even number 偶数 integer, whole number 整数 4.有关分数和小数 proper fraction真分数 improper fraction假分数 mixed number带分数 vulgar fraction,common fraction普通分数 simple fraction简分数 complex fraction繁分数 numerator分子 denominator分母 (least)common denominator(最小)公分母 quarter四分之一 decimal fraction纯小数 infinite decimal无穷小数 recurring decimal循环小数 tenths unit十分位 irrational(number)无理数 inverse倒数 composite number合数 reciprocal倒数 common divisor公约数 multiple倍数 (least)common multiple(最小)公倍数 (prime)factor(质)因子 common factor公因子

IGCSE math 数学试卷0580_s17_qp_43

This document consists of 19 printed pages and 1 blank page. DC (NH/JG) 130218/2? UCLES 2017 [Turn over *0731247115 * MATHEMATICS 0580/43 Paper 4 (Extended) May/June 2017 2 hours 30 minutes Candidates answer on the Question Paper.Additional Materials: Electronic calculator Geometrical instruments Tracing paper (optional). READ THESE INSTRUCTIONS FIRST Write your Centre number, candidate number and name on all the work you hand in.Write in dark blue or black pen. You may use an HB pencil for any diagrams or graphs.Do not use staples, paper clips, glue or correction fluid.DO NOT WRITE IN ANY BARCODES. Answer all questions. If working is needed for any question it must be shown below that question.Electronic calculators should be used. If the degree of accuracy is not specified in the question, and if the answer is not exact, give the answer to three significant figures. Give answers in degrees to one decimal place.For π, use either your calculator value or 3.142. At the end of the examination, fasten all your work securely together. The number of marks is given in brackets [ ] at the end of each question or part question.The total of the marks for this paper is 130.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1]

第一章分数乘法 例1:看图写算式。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下面各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3:计算下面各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 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4: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3×38 157×715 5×51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 母调换位置。 53的倒数是35,a 1的倒数是a ,a 的倒数是a 1(a ≠0),3的倒数是3 1,0.4的倒数是2 5。

练习一 一、乐想巧填。 1.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表示()。 2. 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 3. 3米的等于( )米的。 4.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倒数是(),()的倒数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互为倒数。 二、判断。 1.一个数乘分数,积一定比它本身小。()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7千克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1千克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等地。()

高三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8讲)

进入虚拟课堂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程(第18讲) 一、本讲内容 不等式的解法 本讲进度 整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二、学习指导 “≥”是不等“>”与方程“=”的联合体,故相应解集是不等式解集与方程解集的并集..。 (1)对ax>b 形式的不等式,当a>0时解集为?? ? ??+∞,a b 当a<0时解集为。当a=0且b<0时解集为R 当a=0且b ≥0时,解集为Φ; 因未限制a 的符号,故ax-b 不必另行列出。 (2)一元二次不等式我们总可化为x 2+bx+c>0和x 2+bx+c+<0两形式之一,记△=b 2-4c 。 (3(4)分式不等式,一般先移项,使一边为零,另一边通分后分解因式,类似高次不等式,用序根法求出。 (5)无理不等式,要注意两条:一是有意义的范围(偶次方根下设开方数非负)二是式子两边偶次方的前提是两边非负。不能保证两边非负,就要进行讨论。 (6)指数、对数不等式,要注意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有大于零且不等于1,对数式中真数大于零),还要特别注意底是大于1还是在(0,1)中,它们决定了不等号是否变向。 (3)三角不等式,要注意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关于绝对值不等式,应首先理解绝对值(此处是指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当a>0时| a|=a ;当a=0时;当a<0时|a|=-a 。 对|x|0时,-aa ,当a>0时,x>a 或x<-a ;当a=0时,x ≠0; 当a<0时,x ∈R 熟悉下面的绝对值不等式,并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b a b a b a b a a b +≤±=-≤--;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不等式:2x x x 24 x x 32 2-≥-+-- 按照解分式不等式的程序去解:先移项通分: 0x x 2x x 2 3≥-+- 分解因式: 0) 1x )(x 2() 1x (x 2≥+--,出现了相同因式;x 2怎么办?先单独考虑它:当x=0时,左边为0,满足原式;当x ≠0时,x 2>0,原式同解于 0) 1x )(x 2(1 x ≥+--。此时采用序根法式时,要注意两点:(1)由于有等号,故分子相应的根标实点,分母相应的根用空圈,(2)当x 此最大根2大时,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