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珠算的申遗历程

珠算的申遗历程

珠算的申遗历程珠算的申遗历程一、申遗前的珠算发展概述二、珠算的申遗背景三、珠算的申遗过程1.准备工作2.资料收集和整理3.专家论证和修订4.国内审批和公示5.国际审批和公示四、珠算申遗成功的意义和影响一、申遗前的珠算发展概述珠算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之一,起源于中国南方,已有数百年历史。

它是用小木棒或竹棒做成的计算器,通过移动小球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珠算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商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珠算的申遗背景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世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加入该公约。

随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将其列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珠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三、珠算的申遗过程1.准备工作中国政府在决定申报珠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珠算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

2.资料收集和整理在准备阶段,政府部门还向社会各界征集有关珠算的资料和信息。

这些资料包括珠算历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政府还邀请专家学者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并对申报材料进行修订和完善。

3.专家论证和修订在收集整理资料后,政府部门还邀请了一批权威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和修订。

这些专家来自文化、历史、数学等多个领域,他们通过研究珠算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珠算的认识。

4.国内审批和公示在申报材料完善后,政府部门将其提交给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政府还向社会各界公示了申报材料,并征求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申报材料被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通过,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国际审批和公示中国政府还将珠算的申遗材料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审批。

珠算申遗,成功又如何

珠算申遗,成功又如何

珠算申遗,成功又如何
12月5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而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自新华网)
乍看到这则新闻,很是惊喜,不禁又勾起儿时抱着算盘上小学的回忆,噼里啪啦,打出来的是知识的声音,童年的脚步。

继而是忧,忧的不是至今自己尚未记熟算盘四则口诀,当然“三下五除二”这一条除外,真正忧的是:珠算申遗,成功又如何?
“珠算”昔日的实用性—方便、快捷的数学计算—早已被如今的计算机比的没有任何优点。

已经淡历史舞台的珠算是否还符合“文化”一词的定义,又或者已脱离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珠算”是否还可以称得上文化?而它是古老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有一套完整的计算体系,千百年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所以对于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笔精神财富及其他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刻意的去保护,耗费国家财力去寻找传承人,宣扬其昔日如何辉煌,以期在少数人之间得以苟延残喘,不如对其加以创新,使其顺应现代人民生活需要,重归人民视野。

这才是对非遗文化真正的继承与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
2019年12月4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

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

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1珠。

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

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

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
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算盘被提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被提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被提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并与其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竞争。

最终结果将于下月初揭晓。

这项古老的发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一些人呼吁我们应将它保留下去。

中央电视台记者吴国秀报道:“在计算机时代到来之前,中国人正是根据法则拨动算珠,使用算盘算数。

算盘上排每一颗算珠代表5,下层代表1。

例如,我们算5+1,得出6,再加上12,我们就算出了18.”
珠算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项中国发明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的副会长苏金秀说道:“珠算可以算加减乘除,平方根、立方根和方程式。


几百年来,算盘是主要的计算工具。

甚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还被用于计算。

但如今,只有一些银行和商店把算盘作为计算机的辅助工具。

苏金秀说:“现在很少人知道如何使用算盘。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算盘列入小学必修课程,之后成为选修课,再后来这门课程被完全撤销。

然而,珠算发展成了心算,一些孩子把学习心算当作一种兴趣,学习者在心中用算盘算出结果,并且举办了一些国际性的心算比赛。

心算提倡者认为心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智力。

当今,算盘仍然是智慧与财富的美好象征。

在2008年,珠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协会的成员希望这一宝贵遗产不会遗失。

中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昆曲
2、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4、蒙古族长调民歌
5、中国篆刻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7、中国书法
8、中国剪纸
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11、端午节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13、妈祖信俗
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15、南音
16、热贡艺术
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西安鼓乐
21、粤剧
22、花儿
23、玛纳斯
24、格萨尔
25、侗族大歌
26、藏戏
27、中医针灸
28、京剧
29、中国皮影戏
30、中国珠算
31、二十四节气
32、藏医药浴法
33、太极拳
34、送王船
35、羌年
36、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37、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38、麦西热甫
39、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40、中国活字印刷术
41、赫哲族伊玛堪
42、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 的历史。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 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如何保护和发扬 这一民族瑰宝是我们当今的重要思考。
学校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好,锻炼同学们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特开设剪纸特色课程。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 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 2005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 年命名了七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中国涉及30项。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剪纸分为折叠剪纸和刻纸,最初学习都是需要 画稿的,剪的时候需要右手持剪刀,左手捏着 纸,最好使用尖头剪刀剪里面的花纹,最后剪 外形,刻纸的顺序也是先里后外,最初学习可 以模仿别人的作品,一般的剪纸艺人都是独出 心裁,大胆利用剪纸符号(剪纸语言)进行创作, 高深的剪纸需要有一定的绘画构图基础,首先 设计外形,然后添加里面的花纹,注意里面的 花纹一定是首尾相连的镂空的,这样才能保持 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来说,北方剪纸比较粗犷, 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剪的时候要刀刀相透,线 线相连。
中国的十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端午节 2009 2.活字印刷 2010 3.京剧2010 4.书法2009 5.针灸2011 6.二十四节气2016 7.珠算2013 8.古琴2008 9.剪纸2009 10.皮影2011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锦绣中国:计算机之母——珠算

锦绣中国:计算机之母——珠算

040计算机之母—— 算Abacus,The Mother of Computer“古人留下一座桥,这边多来那边少,少的倒比多的多,多的倒比少的少”。

这是在影视剧里,算盘可以说是完完全全被计算机所取代。

2020年5月26日,南京宝缘斋博物馆,30多件清代和民国的算盘集中呈现,大小不一、蝴蝶状、琵琶状、鱼状等各种奇异造型的算盘,就是一部珠算的近代发展史,让观者大开眼界。

041关于计数的方法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远古时期,人类开始以结绳计数的方法,来纪录和计算数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式各样的计数方法也相继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算筹被广泛使用。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而算筹所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这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而算盘就是在筹码计数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关于算盘的画面记载,由此可见珠算技术在我国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2019年5月18日,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内的“中华珠算博物馆”,游客在“珠算墙”前欣赏珠算。

042043SPLENDID CHINA 锦绣中国 编辑/晨风 图片均据视觉中国当时,珠算不仅在中国盛行,也进一步传到了海外。

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名叫毛利重能的日本人,奉当时日本朝廷之命,来中国学算术。

他在认真学习了中国的历代算经算法之后,被当时盛行在市井贸易上的珠算所吸引,他下大功夫学习和掌握了中国的珠算算法,又努力地研究了明朝珠算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后来,毛利重能携中国的算经、《算法统宗》和算盘回到日本,此后又著书《割算法》,系统讲解除法。

珠算申遗:拨响算盘收藏市场

珠算申遗:拨响算盘收藏市场

珠算申遗:拨响算盘收藏市场作者:暂无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6年第5期文_刘善文编辑_曹纯纯“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这是多少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珠算口诀。

然而,在计算机普及使用的今天,这首口诀与它的载体——算盘一起,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申遗成功后,一些年代久远的算盘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拨”响了算盘收藏市场,成为收藏品的新宠。

目前发现最早的算珠是西周的陶算珠。

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中已有明确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滞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

”由此可见,这种算板已经具备了算盘的雏形。

到了唐代,算盘已出现在诗、词、歌、赋之中。

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最左端,描绘有一家“赵太丞家”的药铺,桌子上就放着一架算盘,这是算盘最早的图形资料。

从明代中期以后,算盘开始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那么,在收藏过程中,如何辨别算盘的收藏价值,哪些算盘值得收藏呢?一是收藏年代久远的算盘。

明代的算盘,横梁上面开了木榫、圆角,并配有抽屉底板;清朝的算盘一般多为红木材质,横梁上的铁质挂壁提梁也是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到了民国时,各种各样材质的算盘就多了起来,而且工艺也日趋精致。

现在,清代以前的算盘非常罕见,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产品。

二是收藏特殊材质的算盘。

按算珠和边框材料,算盘可分为金、银、铜、铁、锡、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档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藤、牛筋、铁、红木、银、铜、铝、红珊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而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在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当时申遗并未成功,中国珠算协会曾数次修改申报材料,直至昨晚传来捷报。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在珠算申遗成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珠算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现状
珠算十年前清出小学教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

此外,珠算曾一度是会计学习的必修科目,然而这样的情形已经不再。

“以前是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现在政策变了。

所以在大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少学习珠算了,”上海珠算协会的张女士表示。

据张女士介绍,从去年开始,一些全国性的会计比赛也取消珠算项目。

“在基层的不管是大中专的老师,还是社会上对珠算的认识还是支持的。

”她表示,由于行政命令和政策导向,比如会计电算化可以取代珠算了,珠算教学遇到一些阻力。

■ 应用
推广珠算可提高老幼智力
据介绍,目前有珠算推广的对象主要为四类群体:幼儿,智力缺陷儿童,老年人以及大中专院校学生。

中国珠算协会会长丁先觉说,目前已可以将珠算技巧运用到儿童的珠心算的教学上。

“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大量的科学数据可以证明,珠算可以开发儿童智力。

珠算不是一个简单计算的工具,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丁先觉表示。

张女士介绍,上海珠算协会已经在一家康健学校进行了16年的珠算实验教育。

“珠算可以开发智力缺陷儿童的左脑,提高逻辑思维。

”张女士介绍,由于孩子们的病情不一样,效果并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老年人比较喜欢珠算,对老年人健脑很有帮助,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张女士表示,目前上海珠算协会专为老年人开了双手打算盘的课程,借助教材为老年人上课。

(文字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