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简介及思想内容、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剧本。
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述

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述《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所著的一部折子戏,该剧原名为《红色娘子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该剧以唐代诗人王之涣与杜牧的《琵琶行》为题材,通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女性封建观念束缚下的无奈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全剧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西厢记》主要描写了李娘子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张生是一个读书人,为了进士而来到娘家的庄子做客,偶然遇见了美丽聪慧的李娘子。
在共同的兴趣和志向下,二人逐渐相互吸引。
然而,由于李娘子的身份地位差异,以及封建家庭的束缚,他们的爱情并不被社会所接受。
张生在李娘子的妹妹许乐儿的帮助下,秘密与李娘子书信往来,进行暗中约会。
但是,二人的爱情在封建礼教面前依然困难重重。
他们面临着李娘子的强迫嫁人和张生的窘境,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情节,最终他们顺利通过策略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婚姻。
剧中李娘子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她具有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敢于冒险,不受红尘所累。
而张生则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尽管他来自封建社会,但他对于个人幸福有着坚定的追求。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让人为之动容,展现了人性的追求和智慧的力量。
《西厢记》通过反映人性和爱情对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极权的不满。
剧中很多具体情节和对白,如李娘子劝懒许乐儿努力的话语、婚姻和父母媒人之间的矛盾等,都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启示性的讽刺。
该剧中对于女性的关注也是独特的,它展现了女性从被动到主动的历程,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寻求声音和尊重的努力。
此外,《西厢记》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该剧使用了成熟完善的对白形式,情节发展自然,剧情曲折动人。
它不仅注重情节的衔接和角色的心理刻画,还注重舞台上的艺术效果。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和精心的舞台设置,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西厢记故事解读

西厢记故事解读第一章西厢记故事背景介绍 (2)1.1 故事来源及背景 (2)1.2 主要人物介绍 (2)1.3 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第二章张生与崔莺莺的相识 (2)2.1 张生求学途中 (2)2.2 崔莺莺守孝西厢 (3)2.3 意外的相遇 (3)2.4 诗笺传情 (3)第三章红娘的助推 (3)3.1 红娘的出现 (3)3.2 红娘的巧妙安排 (3)3.3 红娘的劝解 (3)3.4 红娘的机智应对 (3)第四章爱情的曲折发展 (4)4.1 崔莺莺的犹豫 (4)4.2 张生的坚持 (4)4.3 爱情的困境 (4)4.4 爱情的曙光 (4)第五章爱情的考验 (4)5.1 老夫人的阻挠 (5)5.2 张生的应试 (5)5.3 崔莺莺的担忧 (5)5.4 爱情的坚守 (5)第六章荣耀与困境 (5)6.1 张生应试及第 (5)6.2 荣耀背后的困境 (6)6.3 崔莺莺的抉择 (6)6.4 爱情的终结 (6)第七章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6)7.1 语言艺术 (6)7.2 人物塑造 (7)7.3 剧情结构 (7)7.4 舞台表现 (7)第八章西厢记的传承与影响 (8)8.1 西厢记的流传 (8)8.2 西厢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8)8.3 西厢记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8)8.4 西厢记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8)第一章西厢记故事背景介绍1.1 故事来源及背景《西厢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其故事源于唐代传奇《会真记》。
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以当时的长安城为舞台,描绘了一段充满曲折与激情的爱情故事。
《会真记》的作者元稹,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后来经过宋代文人的整理与演绎,逐渐演变成为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西厢记》。
1.2 主要人物介绍《西厢记》的主要人物有四位:张生、崔莺莺、红娘和崔老夫人。
张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才子佳人,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他在长安城邂逅了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展开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赏析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赏析《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以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描绘人物性格、情感冲突、社会背景等,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以下是对《西厢记》的赏析,具体如下:一、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西厢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讲述了一个书生张生与相国千金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赴京赶考,途中路过普救寺,偶遇美丽聪慧的莺莺,两人一见钟情。
然而,莺莺的母亲崔夫人却将她许配给郑恒,张生为了爱情,历经磨难,终于与莺莺结为夫妻。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张生是一个聪明才智、风度翩翩的书生,他对爱情执着追求,不畏艰难险阻。
莺莺则是一个美丽聪慧、温柔贤淑的女子,她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崔夫人则是一个守旧、势利眼的女性,她为了家族利益,将女儿许配给郑恒。
郑恒则是一个无才无德、贪婪好色的男子,他为了得到莺莺,不择手段。
二、情节结构与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情节结构紧凑,戏剧冲突激烈。
故事中穿插了许多误会、巧合、误会消除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例如,张生误以为莺莺已经许配给郑恒,而郑恒则误以为莺莺已经和张生私奔,这些误会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同时,《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也十分丰富。
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但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情节,如崔夫人与郑恒之间的矛盾、红娘与张生之间的误会等。
这些情节相互交织,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三、艺术手法与语言特点《西厢记》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特点鲜明。
王实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西厢记》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
王实甫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得语言更加工整、优美。
四、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爱情与婚姻的自由。
它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西厢记》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弊端和不合理性。
它通过崔夫人将女儿许配给郑恒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的束缚和无奈。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唯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上。
剧中的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贫穷学子和一个有高尚家庭背景的贵族女子,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社会阶级的差异。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婚姻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张生和崔莺莺不顾这些禁止和限制,坚守自己的爱情,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独立、开放和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剧中还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内容。
崔莺莺是一个聪明、勇敢、有主见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愿随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和张生私奔。
《西厢记》中塑造的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具有非常先锋的意义。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宣扬了女性独立自主的观念,呼唤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
在艺术特色方面,《西厢记》采用了明快、流畅、富有韵律感的曲调和唱词。
唱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非常适合大众传唱。
剧中角色性格鲜明,塑造细致入微,对话幽默风趣,让观众忍俊不禁。
剧情设置紧凑,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剧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舞蹈和音乐,丰富了舞台表现形式,增加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西厢记》成为了元曲中一部极富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是一部思想内容独特、艺术特色鲜明的戏曲作品。
它通过爱情故事展示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角色形象,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曲调和唱词,以及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西厢记》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通过艺术手法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元曲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戏剧家王实甫所著。
故事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唐朝,祝英台是一个有才貌的女子,她在家乡祝家读书,与梁山伯在祝家相识并相爱。
但由于祝家的门第和梁家的贫寒,两人的爱情遭到了祝家的反对。
祝英台被迫与梁山伯分离,被送到远方的梁家为儿媳。
在梁家,祝英台过着苦命的日子,但她始终忠贞不渝地等待着梁山伯。
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祝英台在梁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她与梁山伯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
后来,祝英台终于不堪忍受,决定逃回家乡与梁山伯相会。
在一次狂风暴雨的夜晚,祝英台骑着马,穿越风雨,终于来到了梁山伯的坟墓前。
她的真挚爱情感动了上天,风雨停歇,梁山伯的坟墓裂开,两人终于相会在一起。
然而,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却以悲剧收场,因为祝英台的父亲得知了她私奔的事情,将她软禁在家中,最终祝英台因思念梁山伯而病故。
西厢记以其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追求。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表现了爱情的伟大、纯洁和坚贞,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部作品也影响了中国戏曲、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了浪漫与悲剧的爱情故事,它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部作品以其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厢记简介及思想内容人物分析

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故事演变 5本20折答:1.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张生是薄情书生,莺莺是悲剧人物;文章肯定张生善能补过的行为,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恋花没有新内容,但是作者态度为谴责张生同情莺莺,注入新思想;3.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增加阻挠、创作红娘人物等内容,并肯定崔张之爱是正当合理的追求,赞美他们的反叛精神,把结局改为才子佳人的团圆结局;4.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摒弃不合理的情节改善人物,把这题材推向高峰;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高扬爱情自由主旋律的里程碑式作品;西厢记的故事梗概西厢记全剧由五本20折戏组成: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二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张生借口读书得住寺中,伺机向莺莺求情;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写二人爱情发展并与老夫人构成矛盾冲突,孙飞虎围夺莺莺,老夫人以许莺莺为妻求退兵之策,张请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事后赖婚反悔;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张生因老夫人赖婚而抑郁相思成病,红娘从中撮合二人以柬相约幽会;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二人私下成亲,老夫人发觉拷红,红娘以正义和智慧,迫使老夫人允婚,老夫人逼张赴试,张生分离后于草桥店夜思莺莺;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写张生中状元做官,揭穿郑恒骗婚谎言,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主题思想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不足:以“郎才女貌”为前提,结局没跳出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俗套●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刻画答:1.崔莺莺——一个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少女;紧扣她的出身和教养,逼真的描写她青春觉醒和如何冲脱封建枷锁的束缚,突出了莺莺的聪慧机灵、温柔多情的性格,又反映封建贵族家庭长期教养在她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表现为追求爱情过程,不时流露的苦闷、犹豫和怯弱任性; 面对主客观双重阻力,大胆向婚姻自由挪动脚步的叛逆者,“有情人”补充: a、莺莺生于相国名门,生活于礼教家规的重重禁锢之中,但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和礼教的束缚;b、老夫人的负义赖婚,激起了莺莺的不满,开始了内心的反抗,但又碍于礼教的影响,顾虑重重;c、老夫人从门第观念出发逼张生应试,莺莺则蔑视功名富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这是莺鸳叛逆性格的继续发展;2.张生——是一个典型的热衷功名的封建世子,也是执着的风流才子;“痴情种”3.红娘——是西厢记中刻画最有光彩的人物,善良机灵,她的正直、勇敢和机智表现的最为突出;“赖婚”前后对张生和莺莺的帮助“拷红”时反拷老夫人取胜“擎天柱”4.老夫人——封建礼法的卫道者,封建贵族家庭的贤妻良母;疼爱女儿;阻挠女儿爱情时也表现出虚伪、刻毒和冷酷的性格;“狠毒娘”;补充崔莺莺莺莺是作品中作者热情讴歌的女主人公,是西厢记反封建主题的主要体现者;金圣叹赞扬莺莺“至高贵,至灵慧,至多情,至多才”;她还具有内在美的心灵:孙飞虎围寺中,她愿以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换得全寺僧俗人众的安全,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外貌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首先,作者突出这个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其次,作者突出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第三,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莺莺内外兼美的形象;总之,莺莺是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子,她的性格是在与封建礼教、与自己身上的软弱性、动摇性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而最后成熟的;张生剧中男主人公张生是个志诚的情种,在追求爱情过程中,他执着专一而有些书呆子气,志成而近乎痴傻,加上他生性惆傥,满腹才学,构成一个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人物;红娘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形象,是王实甫的杰出创造,没有红娘便没有西厢记,这一形象的存在不仅使西高出于其他才子佳人戏曲,更重要的是他在崔张自由结合中的重大作用,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远比剧中所有人物广泛和深刻;其形象的特征在于:她纯朴善良,机智勇敢,见义勇为,坦率泼辣;她本是奉老夫人之命“监视”莺莺的;但在“白马解围”和“赖婚”以后,她看出正义在崔张一边,鄙弃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勇敢地站在了崔张一边;她热心侠义,三番五次为他们传书递柬,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牵线搭桥,促成二人的婚事,而全然不顾自己将来会遭到什么样的后果;她的性格的光辉之处,集中表现在“拷红”一折,她与老夫人的冲突上;面对老夫人的拷打追问,她理直气壮,有胆有谋,索性把事实真相全盘托出,并反守为攻,尖锐地指出造成这一事件“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老夫人宣扬的孔孟之道来制服老夫人,谴责了老夫人的言而无信和对待张生不公平;“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尔后抓住对方弱点,分析利害,提出建议:一是“若不息其事”,“将辱没相国家谱”,二是如果打了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祥,亦知老夫人背义忘恩,岂得为贤哉”“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有理有据的一席话,不得不使这个威严的封建家长在奴才面前折服,也就等于屈服于红娘的智勇面前;总之,在红娘身上强烈地体现着一种与封建道德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道德品质——下层人民的道德品质;红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牵线搭桥,成全婚姻的代名词,已经成为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共名;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和影响答:1.西厢记艺术上的第一大特色,是运用“寓庄于谐”的手法,刻画各个面目不相同的喜剧是典型,如莺莺的“假意儿”需要借助红娘的帮助,又假装斥责;主动约会张生,见面却又要怒斥一番;、张生的以丑显美爱情热情大胆,近于痴狂;长期书斋禁锢,相当迂腐,关键时期,依靠红娘从中帮助、红娘的机智幽默月下烧香,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心意;拷红,假装帮老夫人出谋献策,反拷取胜;老夫人看似满口仁义,实质虚伪、狡诈;动机与效果背离;内外矛盾、因果相违;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大型结构紧凑,波澜起伏,百转千回惊艳—借厢—酬韵—闹斋—“孙飞虎事件”—婚事在望—老夫人懒婚—“赖简”—“拷红”—“逼试”—郑恒—大团圆3.文辞优美,诗意浓郁;如开篇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及“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种以景传情,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佳句比比皆是;a、把古典诗词含蓄凝炼的语言与民间通俗流畅的口语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优美典雅又生动活泼的独特的语言风格;b、诗剧般浓郁的抒情意味;c、个性化的特点很突出,人物语言都切合身份和性格;如张生的语言坦直而含稚气,常带夸张,显出痴狂的个性;莺莺的语言含蓄而矜持,常带感伤情调;红娘的语言则俚俗率直,爽朗泼辣,妙语连珠,俏皮可爱:老夫人的口吻则常露冷酷专横;补充两点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a.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b.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5.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
简介: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
老夫人身份:崔相国夫人
性格:虚伪、但又脆弱、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礼教维护者简介: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共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
身份:崔莺莺的丫鬟
性格: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
简介: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
身份:书生
性格:善良、聪慧、痴情、轻贱名利,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志诚种”,软弱。
简介: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张君第一次见到红娘就自报家门,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
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
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和《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演变(5本20折)
答:1.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张生是薄情书生,莺莺是悲剧人物。
文章肯定张生善能补过的行为,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
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恋花》没有新内容,但是作者态度为谴责张生同情莺莺,注入新思想。
3.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增加阻挠、创作红娘人物等内容,并肯定崔张之爱是正当合理的追求,赞美他们的反叛精神,把结局改为才子佳人的团圆结局。
4.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摒弃不合理的情节改善人物,把这题材推向高峰。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高扬爱情自由主旋律的里程碑式作品。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西厢记》全剧由五本20折戏组成:
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
写崔张二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张生借口读书得住寺中,伺机向莺莺求情。
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写二人爱情发展并与老夫人构成矛盾冲突,孙飞虎围夺莺莺,老夫人以许莺莺为妻求退兵之策,张请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事后赖婚反悔。
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张生因老夫人赖婚而抑郁相思成病,红娘从中撮合二人以柬相约幽会。
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二人私下成亲,老夫人发觉拷红,红娘以正义和智慧,迫使老夫人允婚,老夫人逼张赴试,张生分离后于草桥店夜思莺莺。
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写张生中状元做官,揭穿郑恒骗婚谎言,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主题思想
《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不足:以“郎才女貌”为前提,结局没跳出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俗套
●《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刻画
答:1.崔莺莺——一个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少女。
紧扣她的出身和教养,逼真的描写她青春觉醒和如何冲脱封建枷锁的束缚,突出了莺莺的聪慧机灵、温柔多情的性格,又反映封建贵族家庭长期教养在她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表现为追求爱情过程,不时流露的苦闷、犹豫和怯弱任性。
面对主客观双重阻力,大胆向婚姻自由挪动脚步的叛逆者,“有情人”(补充: a、莺莺生于相国名门,生活于礼教家规的重重禁锢之中,但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和礼教的束缚。
b、老夫人的负义赖婚,激起了莺莺的不满,开始了内心的反抗,但又碍于礼教的影响,顾虑重重。
c、老夫人从门第观念出发逼张生应试,莺莺则蔑视功名富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这是莺鸳叛逆性格的继续发展。
)2.
张生——是一个典型的热衷功名的封建世子,也是执着的风流才子。
“痴情种”3.红娘——是西厢记中刻画最有光彩的人物,善良机灵,她的正直、勇敢和机智表现的最为突出。
“赖婚”前后对张生和莺莺的帮助“拷红”时反拷老夫人取胜“擎天柱”4.老夫人——封建礼法的卫道者,封建贵族家庭的贤妻良母。
疼爱女儿。
阻挠女儿爱情时也表现出虚伪、刻毒和冷酷的性格。
“狠毒娘”。
(补充)崔莺莺莺莺是作品中作者热情讴歌的女主人公,是《西厢记》反封建主题的主要体现者。
金圣叹赞扬莺莺“至高贵,至灵慧,至多情,至多才”。
她还具有内在美的心灵:孙飞虎围寺中,她愿以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换得全寺僧俗人众的安全,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外貌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首先,作者突出这个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
其次,作者突出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
第三,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莺莺内外兼美的形象。
总之,莺莺是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子,她的性格是在与封建礼教、与自己身上的软弱性、动摇性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而最后成熟的。
张生剧中男主人公张生是个志诚的情种,在追求爱情过程中,他执着专一而有些书呆子气,志成而近乎痴傻,加上他生性惆傥,满腹才学,构成一个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人物。
红娘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形象,是王实甫的杰出创造,没有红娘便没有《西厢记》,这一形象的存在不仅使《西》高出于其他才子佳人戏曲,更重要的是他在崔张自由结合中的重大作用,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远比剧中所有人物广泛和深刻。
其形象的特征在于:
她纯朴善良,机智勇敢,见义勇为,坦率泼辣。
她本是奉老夫人之命“监视”莺莺的。
但在“白马解围”和“赖婚”以后,她看出正义在崔张一边,鄙弃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勇敢地站在了崔张一边。
她热心侠义,三番五次为他们传书递柬,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牵线搭桥,促成二人的婚事,而全然不顾自己将来会遭到什么样的后果。
她的性格的光辉之处,集中表现在“拷红”一折,她与老夫人的冲突上。
面对老夫人的拷打追问,她理直气壮,有胆有谋,索性把事实真相全盘托出,并反守为攻,尖锐地指出造成这一事件“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
”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老夫人宣扬的孔孟之道来制服老夫人,谴责了老夫人的言而无信和对待张生不公平。
“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
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
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
尔后抓住对方弱点,分析利害,提出建议:一是“若不息其事”,“将辱没相国家谱”,二是如果打了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祥,亦知老夫人背义忘恩,岂得为贤哉?”
“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
有理有据的一席话,不得不使这个威严的封建家长在奴才面前折服,也就等于屈服于红娘的智勇面前。
总之,在红娘身上强烈地体现着一种与封建道德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道德品质——下层人民的道德品质。
红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牵线搭桥,成全婚姻的代名词,已经成为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共名。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答:1.《西厢记》艺术上的第一大特色,是运用“寓庄于谐”的手法,刻画各个面目不相同的喜剧是典型,如莺莺的“假意儿”(需要借助红娘的帮助,又假装斥责;主动约会张生,见面却又要怒斥一番;)、张生的以丑显美(爱情热情大胆,近于痴狂;长期书斋禁锢,相当迂腐,关键时期,依靠红娘从中帮助)、红娘的机智幽默(月下烧香,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心意;拷红,假装帮老夫人出谋献策,反拷取胜)。
老夫人看似满口仁义,实质虚伪、狡诈。
动机与效果背离。
内外矛盾、因果相违。
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大型结构紧凑,波澜起伏,百转千回)惊艳—借厢—酬
韵—闹斋—“孙飞虎事件”—婚事在望—老夫人懒婚—“赖简”—“拷红”—“逼试”—郑恒—大团圆
3.文辞优美,诗意浓郁。
如开篇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及“碧云
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种以景传情,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佳句比比皆是。
a、把古典诗词含蓄凝炼的语言与民间通俗流畅的口语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优美典雅又生动
活泼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b、诗剧般浓郁的抒情意味。
c、个性化的特点很突出,人物语言都切合身份和性格。
如张生的语言坦直而含稚气,常带夸
张,显出痴狂的个性;莺莺的语言含蓄而矜持,常带感伤情调;红娘的语言则俚俗率直,爽朗泼辣,妙语连珠,俏皮可爱:老夫人的口吻则常露冷酷专横。
(补充两点)
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a.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b.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5.《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