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情传奇剧本,也是中国戏曲界的经典之一。
在这部戏剧中,红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柳湘莲和张生之间的媒妁,更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和矛盾的产生者。
红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聪明和慧心,她的机智和善良,都使她成为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媒妁。
她是一个有经验、有智慧的女人,对婚姻和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判断人的性情和喜好,从而为柳湘莲和张生的爱情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她在剧中扮演了促成柳湘莲和张生相识相爱的关键角色,是他们之间的媒妁。
红娘的形象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她对柳湘莲和张生的爱情持着积极的态度,不仅助他们相遇相爱,还帮助他们化解了许多困难和矛盾。
她善于化解矛盾,使得柳湘莲和张生之间的爱情得以顺利发展。
在她的帮助下,他们跨越了种种障碍,最终成功地走到了一起。
在红娘的形象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媒妁的聪明和机智。
她能够居中调和,化解矛盾,让柳湘莲和张生能够顺利相聚,而不至于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她的聪明才智和机智能够使她成为这部戏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她不仅仅是一名媒妁,更是一名智者,她的智慧和机智为剧中的矛盾冲突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红娘的形象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和仁爱。
她对柳湘莲和张生的爱情始终抱持着积极的态度,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她的善良和仁爱为这部戏剧注入了一种温暖的力量,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人情味,更加动人心弦。
她善良的心灵和仁爱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柳湘莲和张生的敬重与感激。
3《西厢记》中的红娘

《西厢记》中的红娘王实甫的《西厢记》向世人展示了张君瑞和崔莺莺相思相爱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令后世痴情男女动容、仿效,而玉成此事的配角红娘更是功不可没,在剧中虽然不是A角,其形象性格光彩照人,胜似主角,给观众(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红娘的形象1、漂亮乖巧,善解人意红娘自幼来到相府扶侍小姐,她出身农家,具有农民身上的所有优点,勤劳质朴,下人的所有活计都要她做,且随叫随到,很响快,老夫人安排她联系给相国做道场,红娘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安排的很周全,还要给小姐和夫人一一回报,可见她会办事。
第一本第一折,“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可以看出小姐的国色天姿,那陪伴在小姐左右的小姐丫鬟又长得怎么样呢?第一本第二折“末背云:好个女子也呵!”“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轻狂。
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得当。
”“小梁州:可喜的庞儿浅浅妆,穿一套缟素衣裳······”“幺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红娘的漂亮乖巧,令张生顿生怜爱之心。
红娘很小就来到崔家与小姐同吃同住,陪伴小姐学习,虽不太识字,但在小姐学习《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也跟着学了不少,她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说话也文绉绉的:“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己事,何故用心?”这些均表明红娘内在的文化素质不俗。
作为小姐的身边人,也自认为是崔家的人,替小姐办事是分内事,责无旁贷,当张生对小姐有那个意思时,红娘觉得这是对小姐的大不敬,且有冒犯之嫌,在不明张生身份的情况下,只见了一面就起下不良意的男子能是个好人吗?所以红娘予以斥责这也合情合理,就是小姐本人也不会贸然应允的,这是何等的善解人意呀!也正是红娘的此举,“末云:这相思索是害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一切都是那么地合情合理。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
红娘是话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不仅是贴身侍女,更是悬线牵连起情感纠葛的重要人物。
她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深得主人公张生与朝廷高官的赏识。
在戏剧性的故事中,她被描绘为一个热心肠、单纯善良、机智灵活的女性形象,深刻表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易。
首先,红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状态,用心关怀着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
在戏剧中,红娘经常扮演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助主角们排忧解难,使得主角们能够成功追求自己的幸福。
红娘的承诺和信守,使得崔莺莺在心灰意冷之时重新点燃了爱情的火焰。
她的母爱与关怀,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和柔情,也表现出女性智慧与勇气。
其次,红娘是一个单纯善良、真诚可爱的女性形象。
她在戏剧中不仅充满了欢乐与幽默,更充满了纯真和可爱。
她的单纯与纯真,使得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形象。
她对崔莺莺和张生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关心和关注,更因为她的单纯善良,成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知己、好友。
最后,红娘是一个机智灵活的女性形象。
她的机智和灵活能力在戏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深谙人情世故以及对崔莺莺、张生两人关系的了解,为两位主角的结合架起了桥梁。
她的机智和灵活,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喜悦。
到了今天,红娘的形象不仅只被赞美和喜欢,更展示了女性在古代从她们自身角度来说以及在整个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她勇敢、聪明地在恶劣的环境中帮助主人公,无愧于其勇气与智慧。
她的纯真、善良和真诚使她得到了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誉。
在整个传统社会的历史中,女性是被家庭限制在狭窄的角色中,但红娘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在赢得尊重和荣誉的同时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总之,《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展现出古代女性的不易处境,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女性自身机智、才智和勇气。
她的形象成为当代读者认识中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和代表。
(完整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摘要:古典名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具有识人之明、善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懂得以礼反礼,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细细研读文本,我们也能够挖掘出红娘这一形象复杂的另一面。
本文旨在对红娘形象进行立体化的全方位分析,探讨其形象的双重内涵。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形象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遗产中一颗光芒四射、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它以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风靡当时的剧坛。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这一对有情人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追求幸福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主题。
剧中,王实甫以最真挚动人的笔墨描写了相国府中地位至微至贱的奴婢红娘,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她正直热情、聪明伶俐、机智勇敢、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形象。
历代学者大都对红娘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同时,在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红娘性格中复杂的一面也渐渐为学者所关注。
本文兼顾红娘性格的不同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丰富红娘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可信。
红娘作为众多读者心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优秀品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聪慧、细心、有识人之明红娘的识人之明是促成崔张爱情的基础,并且这一素质贯穿文本始终。
戏剧一开始,红娘便随着莺莺的出场而初露形象,十分可爱。
老夫人让她问长老何时与老相公做好事,她到了长老处,先是问“长老万福”,举止端详,没有半点轻狂,语言得当,且在张生观察中她“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眼望,眼挫里抹张郎”,她与张生曾有一眼之交,而此时见了张生,却用机灵的眼睛偷偷斜视张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红娘此举,可知她外表伶俐,心又细,她想从其中发现点什么。
当与长老说完话时,要长老亲自带她到佛殿看看准备的情况,这一行为老夫人并未嘱咐她,灵慧的她正是因为办事稳妥深得老夫人的信任。
在红娘办完事返回的途中,遇到张生拦路自报家门,却遭红娘抢白,她搬弄孔孟之道嘲谑张生,用老夫人的“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人莫敢犯”来告诫张生,整整一个话语尖刻、聪明伶俐的可爱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其中红娘作为女主角之一,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少女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红娘的性格特点、形象描写、行为举止等方面来剖析《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形象。
我们来看红娘的性格特点。
红娘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少女,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见识。
她不仅善解人意,机智灵活,更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冷静应对,处处表现出超凡的智慧。
在与张生私奔的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危险,但她始终沉着冷静,善于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红娘还是一个善良、仁慈的人。
她对待周围的人都以善良的心态,对待张生更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
她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张生可以不顾一切,展现出了她的高尚情操和仁爱之心。
红娘的性格特点是聪明、善良、勇敢。
我们来看红娘的形象描写。
在《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立体。
她的容貌端庄美丽,有着一双聪颖的眼睛和一张甜美的嘴唇,给人一种温柔和善良的感觉。
她的举止优雅,言谈举止得体,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在描写红娘的服饰时,更是有着精心的刻画,她的服饰是典雅大方的,给人一种端庄华贵的印象。
红娘的形象描写的是美丽、高贵、善良。
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描写非常立体,既有美丽高贵的外表,又有善良聪明的内在品质。
她的行为举止展现出了她的善良、聪明和勇敢。
这样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精彩角色。
通过对红娘形象的剖析,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一形象,也更好地感受了《西厢记》这部经典之作。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红娘形象更是广为人知,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典型的丫鬟形象之一。
红娘在戏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聪明、机智和善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所具有的特点和魅力。
红娘是一位聪明伶俐的丫鬟。
在《西厢记》中,红娘一开始就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
她在曹文轩来访时,以巧妙的方式把掌柜的带到了曹文轩的面前,使两人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红娘的机智和周到的安排为之后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她还在后来的剧情中多次出谋划策,为主角们排忧解难。
红娘的聪明和伶俐使她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推动者,她的智慧为故事增添了无限魅力。
红娘是一位善良体贴的女子。
在《西厢记》中,红娘不仅懂得机智处事,更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子。
她对于崔莺莺的死感到十分悲痛,并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张生和莺莺重逢。
在书院中,她对待张生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巧妙地解决了语文考试中的难题。
红娘的善良体贴使得她深受观众喜爱,她所展现出的美德也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娘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丫鬟通常是被动的角色,受主人摆布,无法自主。
然而在《西厢记》中,红娘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她不愿意沦为权贵们的玩物,而是积极地为自己的幸福奋斗。
她与门子宋朝宗积极地合作,策划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相会,最终帮助他们圆满了美好的爱情。
红娘的坚强意志给了很多观众以力量和鼓舞,她成为了一个具有榜样意义的女性形象。
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是一个智慧、善良和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丫鬟的另一面,不再是被动服侍主人,而是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
红娘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她的出现让戏剧故事更加生动、丰富,也使得《西厢记》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红娘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特点和魅力,也更加深入地欣赏了王实甫的经典之作。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而其中的红娘更是一位经典的形象。
作为男女主角的媒人,红娘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从红娘的外貌形象、性格特征、语言表达和社会地位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首先是红娘的外貌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红娘为一个“红扑扑”、“面如银盆”的女子。
她头戴花翎,身穿红袄,绣花鞋子,“步履轻盈,举止妩媚”。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红娘的青春美貌和灵动可爱的气质。
其次是红娘的性格特征。
在小说中,红娘是一个温柔善良、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非常有耐心和毅力,在促成唐伯虎和文丑的婚姻过程中,她竭尽全力,不断设法化解各种困难。
红娘还有一颗热心的大爱之心,她尽力为每一个有缘人谋求幸福,为他们搭建爱情的桥梁。
第三是红娘的语言表达。
在小说中,红娘是一个口才超群的女子,她的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轻松幽默。
她善于化解尴尬和冷场,适时调节气氛,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是红娘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古代,媒婆是一个重要的职业,有着诸多的文化内涵。
媒婆在传统社会中扮演着促进婚姻和家庭和谐的重要角色。
婚姻问题是古代社会中最为关键的议题之一,因为古代社会中,婚姻是一个家族的重要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红娘是一个十分经典的形象。
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生命力、形象有鲜明、流传有广泛。
红娘不仅仅是一个媒人,更是一个聪明、热情、耐心、有大爱的女子形象。
她的形象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和精神的内涵。
浅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

E G
H
G
浅 谈 《 西 厢记 》 中红 娘形 象
文 一 张丽娟
摘要
:
王 实 甫的 《 西 厢记 》 是我 国文 学 艺 术 宝库
,
虽 然如 此
,
作 者仍 用 心思 挖掘 红 娘 的优 秀之 处
,
,
陪 嫁品
,
当做 小姐 的嫁 妆 随小 姐 一起 嫁过 去
。
如
,
中一颗 璀 璨夺 目 的 明珠 葩
、
而 患 上 了 无 药可 就 的 为 知 己 者死
,
“
相 思病
”
”
。
士
避 免地 透 露 了 红 娘 的宿 命 观
。
这 种观 念 在封 建 社
,
老 夫人 在 发现 莺 莺
。
,
女为 悦 己 者 容
。
张 生 的行 动 表 明他
“
会 占有统 治地 位
,
,
不仅 红 娘 有
哪 怕 是 作为 作 者
。
气 势汹 汹将 地将 红 娘 叫去 生 没有 错
“ ”
。
临走 时
,
,
她 还 大声 对莺
中 对 儒家 当属 于
了
,
义
”
,
”
与
“
利
”
的 看法
,
红 娘 的行 为
“
《 西 厢 记 》 中 王 实 甫 把 红 娘 这 一形 象塑 造
姐 姐你 这 里 听
我瞧 夫人 一会 便
“
义
如 果 她 为 自己 着想 的话便 是
利
”
得 非 常饱 满 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斗争、智勇双全。
在这场自由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斗争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是个罪魁祸首,是辱没夫人家谱、败坏小姐闺范、坏张生行止的"蟊贼"。
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
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被老夫人责打的危险,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在作品中,老夫人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终日将女儿紧闭闺房中,不得见生人,在婚姻上是极力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这个封建的顽石,却遭到了奴仆红娘当面的顶撞,不留一丝情面。
在"拷红"一折中,红娘以理驳之:"信者,人之根本......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
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短短一段话,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言善辩、通晓大义、机智过人、富正义感。
同时,在主仆地位悬殊、礼教严谨的封建家庭中,红娘不畏老夫人的"打下下半截"的威吓,而拒不知罪,镇静自若地晓之以理,实在是非有十分的胆量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所不然的。
在最后一本中,红娘痛骂郑桓,语言锋利,咄咄逼人。
当郑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骂张生"穷酸饿醋"时,红娘说到:"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荧火焉能比月轮?"当郑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时,红娘义正词严,剔肤见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
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
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
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地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
在《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其真实性,并非理想化的一味地崇高。
红娘的热心肠,也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
如,当张生一提到跟莺莺的姻缘是,她就说:"姻缘非人力所为,天意尔"。
这句话一则表现了红娘对崔张婚姻的成功不抱绝对的希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面临重重困难,红娘是务实的。
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透露了红娘的宿命观。
这种观念在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不仅红娘有,哪怕是作为作者的王实甫,也不可能不为这种思想所侵染。
然而,正因为红娘有这种想法,才体现了她的时代真实性,脱俗的红娘就不可能成为活生生的人。
红娘的形象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性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红娘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她的形象在文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她成了美好婚姻的牵线人,从历史故事中走出,随着人类的步伐,将不会泯灭。
分析红娘形象及成因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列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之所以久盛不衰,历久常新,甚至享誉中外,除了感人至深的爱情、华丽优美的曲文外,与其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就也是密不可分的,其具有惊世骇俗的思想内容,戏剧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通过《西厢记》的文本、作者、及人民大众等角度来分析红娘形象及成因一、《西厢记》文本中的“完美”红娘元杂剧中的多数作者都擅长于描写景物来烘托气氛塑造典型人物,特别是“文采派”的王实甫善于以抒情诗人的手法来描摹景物、酝酿气氛、烘托人物的活动,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红娘与正义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地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首先,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
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被老夫人责打的危险,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其次她是正义的象征。
老夫人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终日将女儿紧闭闺房中,不得见生人,在婚姻上是极力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这个封建的顽石,却遭到了奴仆红娘当面的顶撞,不留一丝情面。
在"拷红"一折中,红娘以理驳之:"信者,人之根本......”短短一段话,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言善辩、通晓大义、机智过人、富正义感另外是她是智慧的。
在最后一本中,红娘痛骂郑桓,语言锋利,咄咄逼人。
当郑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骂张生"穷酸饿醋"时,红娘说到:"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荧火焉能比月轮?"当郑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时,红娘义正词严,剔肤见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
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
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
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二)红娘与利益红娘在崔张的爱清中并不是一个纯粹外部的支持者,而是有着对其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事人。
她是在企图脱离奴婢的地位!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社会,红娘为自己的小姐觅得一位美满的伴侣,同时也就意味着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主人,她之所以热心成全崔张的好事,不完全是出于利他主义的义务感,而在于她认定张生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例如,红娘曾坚决地拒绝过张生的贿赂:在第三本第一折中,张生央求红娘帮他将简贴传给莺莺,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
她责问道:“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又如,在月夜焚香祝祷的场景中,红娘将莺莺的心愿明白无误的表露出来,也隐晦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姐姐不祝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
”但是红娘并不是一个狡诈的阴谋家,红娘代表着一种不加矫饰的人性。
她的聪明机智,她的泼辣直率,她的善良和强烈的正义感都足以体现她的纯真。
也正因为她的不加矫饰和纯真让我们觉得她为自身利益考虑是完全正当的,更觉得她是一位真实的人物。
二、作者与红娘红娘可以说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但不能把这个等同于“希勒式”即马克思曾反对的把人物作为作者思想的“传声筒”的写作方法。
王实甫塑造的红娘是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虽然是一个丫鬟,但她机智泼辣而又心直口快、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在崔莺莺和张生二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中张生和莺莺可谓才子佳人,在作者的眼里,两人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自由爱情的基础上,作者希望达到构建美满婚姻,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与封建卫道士斗争取得胜利的美满结局。
作为知识分子最高层的张生和仅次于他的莺莺,都缺少知识分子所必不可少的理性,因而是极不完整的人。
而处于非知识分子阶层的红娘,却是极其理智和最正常的人。
她在封建家族秩序中催开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相思之花,这株文弱的花经过红娘的培育,突破封建秩序的风暴,勇敢的打破以崔夫人为代表的旧制度,通过三个典型形象的互相补充,从而获得了自由恋爱的成功。
可见作者完成“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了眷属”必须要塑造一位红娘这样的形象三、中国人民大众与红娘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是中国人害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
作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的《西厢记》也是如此。
来迎合长期形成的中国人民大众的期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