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各种社会角色
的特点和性格特征。

以下是对《西厢记》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浅析。

第一,杜丽娘。

杜丽娘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有着独
立思考和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追求真爱,并且勇敢地与权贵抗争。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智
慧和才能,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和聪慧。

第二,张生。

张生是一位帅气而有才华的男子,在他的心中,真爱是最重要的。

他有
着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且勇敢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男性的勇敢和坚定。

西门庆。

西门庆是一个贪婪、色欲旺盛、善于权谋的人物形象。

他是权贵世家的代表,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势和金钱追求欲望。

他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主动的、强势的,同时也展现
了他对于权力的渴望。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权贵人物的贪婪和欲望。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展现了社会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元朝时期社会人物的特定性格和价值观念。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增
加了戏剧性和情节的张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明代崔祥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小说以西厢赵盾,牡丹亭柳娘之恋为主线,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的幸福追求。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塑造得非常深刻。

其中,主角柳娘是一个独立、自信、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柳娘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细腻,她娇柔的性格和男扮女装、冷静应对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她对感情非常忠诚,不因外界的阻力而放弃爱情,并且以自己的坚守和努力,最终赢得了幸福。

同时,柳娘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女子,她精通诗词歌赋,还会弹琴、画画,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备的梦中情人。

可以说,柳娘的形象塑造不仅将女性赋予了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新角色,也呈现出了女性的多重魅力和综合素养。

男主角张生则是一个富有朝气和主动性的男性形象。

在小说中,张生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完整,他才华横溢,善于诗词歌赋,且富有领袖魅力。

他追求真爱的坚定决心,和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此外,张生还是一个热心助人、乐于奉献的人物形象,他借助自己的才华和义气,在牡丹亭误打误撞中化险为夷,使之成为千古佳话,从而反映了一个真诚善良、有担当的男性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也非常到位。

赵盾是一个重情重义、慷慨大方的官员形象,他对红娘的恩情不忘,为了不让柳娘吃亏,不惜以身试法;红娘则是一个阴差阳错、嬉笑怒骂、灵活机智的“媒人”形象,是整个故事的调度者,穿梭在各个角色间,处理复杂关系。

总之,《西厢记》通过对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人物形象更加深入。

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原著作者的艺术造诣,也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闪亮明珠。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__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__、智勇双全。

在这场__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__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__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__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杂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

该剧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故事。

在该剧中,王实甫巧妙地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使得他们栩栩如生,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梁山伯是该剧的男主角,是一个才华出众、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的青年才子。

他聪明能干、机智过人,在剧中通过设计赢得祝英台的芳心,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的能力。

他又是一个忠诚懿旨的人,对朝廷忧国忧民的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投入。

梁山伯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让人们为他的遭遇和悲剧不禁感到心痛。

祝英台则是该剧的女主角,是一个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的少女。

她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面临婚姻问题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而不是权力和金钱。

祝英台的形象给人一种勇敢和坚持自己信念的印象,使得她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除了主角,王实甫还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次要角色。

比如西施、王仲卿等人。

西施是一个美貌、聪明的女子,以自己的智慧和姿色吸引了王昭君,并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

她的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智慧与美貌兼备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标准。

而王仲卿则是一个颠倒众生、机关算尽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博取祝英台的芳心。

他的形象给人一种弄巧成拙、不择手段的印象,使人们对他既爱又恨。

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西厢记》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

这些形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表达方式,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形象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使得整个剧作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表达,也是该剧成功的关键之一。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元曲创作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它如同我国文坛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观众与读者,震撼着他们的心弦。

在《西厢记》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的非常明显,才华出众痴情的男主张生,美丽多彩大胆的女主崔莺莺在我们视线中来回涌动,而聪明伶俐的丫鬟红娘也让我们无法忽视。

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这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又对爱情充满向往。

她与张生在寺庙后院相见,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对唱,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这个典型封建家长的管束,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

于是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

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

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爱慕张生。

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

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的书信是在戏弄她。

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

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

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

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且专情的痴情种。

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在当时社会显得非常热烈、大胆的方式,来获取莺莺的爱情。

他不管人家小姐是否对他有意,先对莺莺的丫鬟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取妻。

他继续问红娘:“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就更不得体了。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杂剧,主要描写宫廷内外的爱情故事。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该剧紧密联系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刻画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命运。

玉娘是该剧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个以智慧和聪慧著称的女子。

她聪明机智,独立思考,善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她懂得巧妙应对周围人的心思,比如她在与贾宝玉见面时,能够准确地理解他的喜好,并通过诗词和书画的送礼来取悦他。

她对爱情充满憧憬,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在面对种种考验时,坚持自我,坚守原则,不向世俗的偏见和束缚低头,最终实现了与贾宝玉的美满婚姻。

贾宝玉是本剧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年轻公子哥儿。

他有一颗纯真热情的心,并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憧憬和追求,他推崇自由和真实的感情。

他是一个游戏人生的人,对婚姻家事并不感兴趣,追求的是灵魂的契合和精神的共鸣。

他和玉娘一见如故,彼此互相吸引,最终走到了一起。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以及对青春和爱情的热衷,代表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傻僧智通是一个反差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在外表上是一个羞涩、傻气的僧人,但内心却有着深刻的触动。

他对玉娘一见钟情,为了能与她见面,他模仿相貌搞笑,令人啼笑皆非。

“傻”与“聪明”之间的对比,既体现了他与其他人物的差异,也展示了爱情对人性的奇妙影响。

傻僧不但表达了一种爱情的纯真,也勾勒出了一种僧人对尘世之爱的不得善终。

金玉良缘是剧中主要男女主角的结合。

贾宝玉和玉娘最终走到一起,两人的爱情是与命运抗争的结果。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走到一起,成就了金玉良缘。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爱情,也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挑战。

《西厢记》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丰富多样的人性和情感,并且将他们置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使人物生动鲜活、富有戏剧张力。

通过对女主角和男主角、傻僧智通以及金玉良缘的塑造,该剧不仅表达了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人物在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压力下,追求自由和真实的艰辛和努力。

西厢记人物分析

西厢记人物分析
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 热心 • 娘,在崔张恋爱故事中虽 然不是当事者,但却是绝对不 可缺少的人物;在贯穿作品始 终的矛盾冲突中,她是具有关 键性作用的人物。红娘的任务 是对莺莺实行“行监坐守”。
红娘的全部活动,概括起 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和 成全张生莺莺的爱情婚姻,二 是同老夫人以及郑恒进行斗争。 她的性格特征在这两个方面的 活动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 红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少女,在“惊艳”、“借厢”、 “联吟”、“闹斋”一系列情节发展中,她已感觉到 张生与莺莺实际上已经是一对“有情人”。
• 帮助莺莺及张生传书递简。红娘是一个热心的人,她 积极为促成张生与崔莺莺的美好姻缘奔走努力,为两 人喜而喜,忧而忧。
• 在拷红一场中,紧紧抓住老夫人的致命弱点,大胆接 露了老夫人的虚伪、自私,抨击礼教的罪恶和腐朽。
这里特别能表现红娘性格的, 是她反击老夫人所采取的巧妙的手 法。她抓住了老夫人性格中的两个 特点:一是维护礼教,一是维护家 谱。于是,她以信义之道,明之以 理;以家谱之辱,晓之以利。结果 老夫人被迫承认“这小贱人也道得 是”。
红娘在“拷红”中的言行,集中 地表现了她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使这一人物性格特征得到了最明亮的 表现。
这样的身世和地位,要求 她应该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 安度深闺小姐的岁月,静候尚 书之子的迎娶。如果在这样的 环境中而另有所爱,那就既触 犯了相府小姐的家规,又违背 了尚书媳妇的妇道实在是罪莫 大焉。正是这双重的枷锁,造 成了莺莺无穷的苦痛和哀怨。 然而也正是这双重的枷锁迫使 她反抗,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 者。
2、主动追求爱情。
崔莺莺,把礼教的束缚看作是裹身的罗帏, 遮月的重云。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对书剑飘零 的书生如此倾慕,真心相爱,这在封建社会中是 极其难能可贵的。这正是她们不为门阀观念约束 的进步性. 而这一点正与张生一致,成为他们建 立爱情的思想基础。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

简介: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

老夫人身份:崔相国夫人
性格:虚伪、但又脆弱、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礼教维护者简介: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共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

身份:崔莺莺的丫鬟
性格: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

简介: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

身份:书生
性格:善良、聪慧、痴情、轻贱名利,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志诚种”,软弱。

简介: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张君第一次见到红娘就自报家门,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

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
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也许还可以说,它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按说,《西厢记》不过是一部才子佳人爱情戏,所写内容,古今中外并非罕见,反抗封建礼教,亦非从王实甫开始,何以蜚声中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几个性格鲜明、丰满,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歌颂了敢于向封建势力进行突击的青年一代,从而较好地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六百多年来,这些艺术形象一直鼓舞着封建社会的千百万青年男女,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自己的美满生活而奋斗。

就是在今天,这些形象也仍有其普遍的意义。

特别是红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誉为穿针引线、成全婚姻的媒人的代名词,成为乐于成全他人好事者的象征。

文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多才、性格叛逆的莺莺和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张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贱,却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红娘,也看到了一位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的封建家长制代表。

关键词:西厢记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目录摘要 (1)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 (1)二、红娘 (5)三、老夫人 (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一个是相国小姐,一个是封建知识分子。

他们强烈的不满现实生活,渴望挣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但在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根本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合法的婚姻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双方家庭都把新的联姻看成是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考虑的都是家世利益和经济财产,完全排斥了青年个人的愿望,剥夺了他们选择配偶的正当权利。

莺莺和张生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里显然是不合法的,是“大逆不道”的,必然要遭到封建家长的反对。

这样,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和行动就与封建礼教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西厢记》就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来刻划这二个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的。

莺莺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叛逆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被刻划得很完整,从她身上,不但体现了封建社会中我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而且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思想觉醒、敢于起来同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反抗精神。

莺莺的叛逆性格首先表现在她对“高门”家世利益的蔑视。

她是一位相国之女,从小生活在礼法森严的封建家庭里,受到老夫人的严厉管束,不可能有接近男青年的机会。

她的父亲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这就决定了她的命运:等父丧满期后,去做郑恒的夫人。

因而在遇见张生之前,她的青春和生命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昏睡着,没有觉醒。

但封建家长的严厉管束,并不能禁锢这位相国小姐渴望爱情的心灵。

同张生的佛殿相遇,警醒了她的青春和生命,请看她自己的一段自白:“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

从见了那人,兜的变亲!”因而“坐又不安,睡又不稳,登临也不快,闲行又闷。

镇日价情思睡昏昏。

”从此,她便开始向封建礼教挑战,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

张生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书生,和崔家的相国门第显然是很不相称的。

但从佛殿相遇到私自给合,莺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张生的门户和财产,她爱的是张生的“才貌双全”和纯朴诚实。

特别是张生借兵解围,救了她们全家性命后,一种正义的感激和崇敬,更增加了她对张生的爱慕。

这以后,她更热烈地追求着,一步一步地向背叛、反抗其本阶级的道路走去。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封建家长虚伪的母爱和包办婚姻的行径十分反感,以致诅咒、反抗。

老夫人为了把她的女儿造就成一个忠于其阶级利益和阶级教养的人物,对莺莺从思想、行动、生活,一直到潜意识的活动,都严加管束,平时除了自己留心监视外,还派了侍女红娘去“行监坐守”。

张生形容老夫人是“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莺莺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埋怨道:“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惫般提防著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则伯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她和张生爱的愈热烈,对她母亲的怨恨和诅咒也愈多。

“赖婚”一折,集中表现了莺莺和老夫人尖锐的冲突,充分地刻划了莺莺的反抗精神。

当老夫人突然变卦,要她以兄妹之礼拜见张生时,她心里愤怒地骂道:“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著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赤腾腾点著沃庙火。

碧澄澄清波,扑刺刺把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托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而居然不拜。

老夫人叫她敬哥哥酒,她内心诅咒道:“这席面儿畅好乌合!”结果当母亲的面把杯子掷给红娘,表示不承认老夫人给他们安排的兄妹关系。

莺莺的这种怨恨、诅咒和反抗,不能只看作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诅咒和反抗,而是标志着封建社会的青年女子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怨恨、诅咒和反抗。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三个表现是对功名表示极大的厌恶。

当老夫人发觉了她已与张生私自结合,不得不默认时,还迫着张生上京考试,以考取状元作为娶莺莺的条件。

莺莺意识到这是对他们自由婚姻的严重威胁,因而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功名利禄表示极大的鄙视。

这在“长亭送别”一折表现得相当强烈: “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建里青莺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她甚至把考取状元斥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否定功名,实际上就是否定科举制度,也否定整个封建社会,一个相国小姐表示出这样的观点,不能不算是十分可贵的。

当然,作家在刻划莺莺的性格时,并没有把她写得十全十美。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物形象反而不真实,剧本也会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辉。

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莺莺还有软弱的一面。

她有一般妇女的羞涩端静,也有着封建道德意识。

作者从现实出发,依据莺莺的身份教养和生活环境,严格遵循这个贵族少女性格发展的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刻划,深入、细腻地描写了她从倾慕张生到私奔这一过程中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例如她要利用红娘传递书简,但又怕红娘知道她在传递书简,因而使了许多“假意儿”。

第一次看到张生托红娘带来的书简时,心里十分高兴,而表面上却装出小姐派头责骂红娘: “小贱人。

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儿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赖简”一折,她暗约张生来花园幽会,当张生践约而来的时候,她又临时变卦,发起脾气来: “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她的临时变卦,并不是故意捉弄张生,而是因为有红娘在旁“坐监行守。

”她本来是想避开红娘的,没想到张生这个“傻角”把信的内容全部告诉了红娘,而她对红娘是否支持她的爱情又还不清楚,因此只好临时变卦。

归根结底,迫使莺莺变卦的还是那没有出场的老夫人。

这场戏,既表现了莺莺的深沉和机警,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深化了主题。

莺莺的软弱,在红娘的帮助下,逐渐得到克服。

她终于突破了她的阶级限制,坚持反抗直到获得胜利。

作者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为我们刻划了莺莺这样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女子的榜样。

男主角张生,是一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而又轻视功名的青年书生典型。

他诚恳、热情,忠于爱情。

他一见到莺莺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并想尽一切办法,如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请兵解围等,进行热烈的追求。

作为一个书生,他深知自己和相国的门第是很不相称的,他和莺莺的自由恋爱必然要受到封建家长的干涉,但他毫不放松,只是热烈追求。

为了爱情,他不顾自己的‘功名、前途和一切障碍。

“赖简”以后,他身染重病,但对莺莺仍是毫无怨言。

金钱也不能动摇他对莺莺的爱情。

他请兵解围后,老夫人狡猾地赖婚,企图用几个小钱把他打发开去,但张生却气愤地说:“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这种忠于爱情而拒纳金帛的行为,在被地位和金钱支配的封建社会是颇为高尚的。

后来他考取了状元,当了官,还是思念着回去和莺莺团聚。

这种真挚的感情,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很可贵的。

由于封建知识分子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因而张生的反抗又是动摇和软弱的。

红娘讽刺他是“银样锐枪头”(即中看不中用),这是最恰当的评价。

老夫人赖婚时,他不但无力反抗,甚至要在红娘面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

”老夫人逼他上京应试,以考取状元为娶莺莺的条件,他只得向封建势力妥协,别离莺莺赴京应试。

这一妥协实质上满足了封建家长对于“家世利益”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之间的自主婚姻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二、红娘剧本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人物是红娘。

她是一个支持封建贵族青年叛逆者的正义力量的代表。

她天真、泼辣、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爽朗而热情。

她的身份是丫环,但她的聪明才智不仅胜过受过多年诗书教养的张生和莺莺,而且还能够制服封建家长老夫人。

她在剧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帮助莺莺、张生克服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性格的显著特点,首先在于她的正义性。

在“兵围普救”之前,她对张生是毫不在意的,甚至还当面捉弄过这个“傻角”。

但到张生请兵解围,特别是在“赖婚”之后,她逐渐认识到张生的纯真和才华,并对老夫人无理的言行愤愤不平,这才正义的挺身而出,冒着危险为崔张传递书简,牵情拉线,给他们以热情的帮助。

她这样做的动机,完全出于对封建势力受害者的同情,丝毫没有个人目的。

张生看她这么热情,曾答应“久后多以金帛相酬”,谁知反被她骂了一顿: “这个馋穷酸徕没意思,卖弄有家私。

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

先生钱物,做红娘赏赐,—我爱了你的金货!就是在她被张生误解、被夫人毒打的时候,她的热情并无降低,还是正义在胸,百折不挠: “你休呆里撒奸,你待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她手执着棍儿摩婆看,我粗麻线怎过针关。

直待我柱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她是准备柱着拐帮闲的。

只有劳动人民,才能如此高尚的品德。

红娘的机智和勇敢,集中表现“拷红”一折。

她的地位和处境,使她熟知老夫人、莺莺和张生的教养和习性。

因而当老夫人发现了崔张结合的事、崔张爱情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她立即挺身而出,同老夫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请看这段对话: “小贱人,为什么不跪下!你知罪么? “红娘不知罪。

“你故自口强哩。

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直打死你个小贱人! “他们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

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红娘之所以敢把“知情的犯由”一下子兜出来,是因为她深知老夫人最怕这样的“丑事”,决不敢张扬出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