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各种社会角色
的特点和性格特征。

以下是对《西厢记》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浅析。

第一,杜丽娘。

杜丽娘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有着独
立思考和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追求真爱,并且勇敢地与权贵抗争。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智
慧和才能,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和聪慧。

第二,张生。

张生是一位帅气而有才华的男子,在他的心中,真爱是最重要的。

他有
着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且勇敢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男性的勇敢和坚定。

西门庆。

西门庆是一个贪婪、色欲旺盛、善于权谋的人物形象。

他是权贵世家的代表,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势和金钱追求欲望。

他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主动的、强势的,同时也展现
了他对于权力的渴望。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权贵人物的贪婪和欲望。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展现了社会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元朝时期社会人物的特定性格和价值观念。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增
加了戏剧性和情节的张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明代崔祥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小说以西厢赵盾,牡丹亭柳娘之恋为主线,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的幸福追求。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塑造得非常深刻。

其中,主角柳娘是一个独立、自信、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柳娘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细腻,她娇柔的性格和男扮女装、冷静应对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她对感情非常忠诚,不因外界的阻力而放弃爱情,并且以自己的坚守和努力,最终赢得了幸福。

同时,柳娘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女子,她精通诗词歌赋,还会弹琴、画画,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备的梦中情人。

可以说,柳娘的形象塑造不仅将女性赋予了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新角色,也呈现出了女性的多重魅力和综合素养。

男主角张生则是一个富有朝气和主动性的男性形象。

在小说中,张生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完整,他才华横溢,善于诗词歌赋,且富有领袖魅力。

他追求真爱的坚定决心,和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此外,张生还是一个热心助人、乐于奉献的人物形象,他借助自己的才华和义气,在牡丹亭误打误撞中化险为夷,使之成为千古佳话,从而反映了一个真诚善良、有担当的男性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也非常到位。

赵盾是一个重情重义、慷慨大方的官员形象,他对红娘的恩情不忘,为了不让柳娘吃亏,不惜以身试法;红娘则是一个阴差阳错、嬉笑怒骂、灵活机智的“媒人”形象,是整个故事的调度者,穿梭在各个角色间,处理复杂关系。

总之,《西厢记》通过对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人物形象更加深入。

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原著作者的艺术造诣,也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闪亮明珠。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__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__、智勇双全。

在这场__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__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__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__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杂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

该剧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故事。

在该剧中,王实甫巧妙地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使得他们栩栩如生,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梁山伯是该剧的男主角,是一个才华出众、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的青年才子。

他聪明能干、机智过人,在剧中通过设计赢得祝英台的芳心,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的能力。

他又是一个忠诚懿旨的人,对朝廷忧国忧民的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投入。

梁山伯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让人们为他的遭遇和悲剧不禁感到心痛。

祝英台则是该剧的女主角,是一个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的少女。

她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面临婚姻问题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而不是权力和金钱。

祝英台的形象给人一种勇敢和坚持自己信念的印象,使得她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除了主角,王实甫还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次要角色。

比如西施、王仲卿等人。

西施是一个美貌、聪明的女子,以自己的智慧和姿色吸引了王昭君,并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

她的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智慧与美貌兼备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标准。

而王仲卿则是一个颠倒众生、机关算尽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博取祝英台的芳心。

他的形象给人一种弄巧成拙、不择手段的印象,使人们对他既爱又恨。

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西厢记》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

这些形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表达方式,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形象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使得整个剧作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表达,也是该剧成功的关键之一。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元曲创作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它如同我国文坛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观众与读者,震撼着他们的心弦。

在《西厢记》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的非常明显,才华出众痴情的男主张生,美丽多彩大胆的女主崔莺莺在我们视线中来回涌动,而聪明伶俐的丫鬟红娘也让我们无法忽视。

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这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又对爱情充满向往。

她与张生在寺庙后院相见,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对唱,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这个典型封建家长的管束,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

于是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

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

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爱慕张生。

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

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的书信是在戏弄她。

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

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

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

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且专情的痴情种。

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在当时社会显得非常热烈、大胆的方式,来获取莺莺的爱情。

他不管人家小姐是否对他有意,先对莺莺的丫鬟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取妻。

他继续问红娘:“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就更不得体了。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

简介: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

老夫人身份:崔相国夫人
性格:虚伪、但又脆弱、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礼教维护者简介: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共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

身份:崔莺莺的丫鬟
性格: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

简介: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

身份:书生
性格:善良、聪慧、痴情、轻贱名利,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志诚种”,软弱。

简介: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张君第一次见到红娘就自报家门,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

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
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头”。

西厢记人物分析

西厢记人物分析
Suitable for 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西厢记人物分析
王西厢人物形象分析
老夫人: 体现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束缚,暴露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残酷。 莺莺: 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和谐统一的光辉形象。 张生: 是个志诚的情种。 红娘: 机智勇敢、坦率泼辣和见义勇为。 红娘已成为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共名。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在寺警的生死关头,不得不接受莺莺提出的最后的办法,当众宣布: 但有退兵之策的,例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但是,当大难已过,家人平安,在新的形势下,自食其言, 拒不履行危难时刻的诺言。
从许婚到赖婚,这个老夫人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老练毒 辣,严酷无情。
3 拷红以后
崔莺莺与张生私下结合以后,经过拷红, 老夫人部被迫承认了他们的关系。接着,她马上命令张生, 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因为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老夫人为了维护门第的荣誉,事实上是立刻就拆散了已经结为夫妻的莺莺与张生。另一场景中,郑恒造谣诬陷张生时,这位老夫人则完全相信,并断然决定让郑恒拣个吉日良辰,依着姑父的言语,依旧入来做女婿者。这说明,在老夫人心目中,张生本来就是个不中抬举的秀才。
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赖婚,拷红,逼试。
一 老夫人
老夫人的性格从三个具体场景 来看:
1 寺警前
西厢记在寺警以前也通过别人的叙述介绍了老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的性格。
顽固坚持门阀观念,一切从门第的利益 出发
2 从寺警到赖婚
二 张生
书生 轻狂 志诚种 傻角 风魔汉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我死也。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 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一直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西厢记》中,许多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深刻细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部曲艺作品的精髓。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西厢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看看他们是如何被塑造的。

1. 穆桂英穆桂英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女子。

在戏剧中,穆桂英是一个有着坚韧意志和坚定信念的女性形象。

她对爱情充满信仰和执着,为了和张生相会,她不惜冒着风险私奔,展现了她的胆识和果断。

与此穆桂英也是一个有着女性柔情和婉转的形象。

在与张生相会的过程中,她展现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张生的深情。

她的形象不但展现了女性的坚毅和果敢,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柔情和温柔。

穆桂英的形象兼具勇敢和柔情两方面的特点,使得她成为《西厢记》中极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2. 张生张生是《西厢记》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有着才华和风度的青年学子。

他对诗书翰墨有着深厚的造诣,但与此他也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和浪漫的男子。

在《西厢记》中,张生是一个有着极大魅力的男性形象。

他对穆桂英的深情款款,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真诚和执着;他的聪颖才智和豪迈风度,也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天赋。

张生的形象充满了年轻青年的朝气和活力,充分诠释了他作为男主角的魅力和魄力。

张生的形象也有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他的作为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也表现出一些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富和饱满,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

3. 紫钗紫钗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她是一个聪明灵巧,性情温柔的女子。

在剧中,紫钗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理性的女性形象。

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充满了才思和悟性,对穆桂英和张生的爱情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紫钗也是一个有着自己坚定信念和原则的女性形象。

她对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的主张与态度,展现了她的坚强和果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生性格,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其身上有关、王这类元初书会文人的痕迹。他是位聪慧而痴情的书生,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他“银样蜡枪头”的个性,增加了戏剧的喜剧色彩,使之显得轻佻。
红娘是《西厢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21折戏,由红娘唱的有7折之多,充分展示这一人物的内心。她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心直口快,活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在关键时刻如此坚持正义,深得观众的赞赏,红娘真不愧为崔张爱情的“擎天柱”。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 日期:

课件《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少女青春苦闷,莫名惆怅)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荐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老夫人: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棺材)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饱含势去人冷之叹,故再兴之)
因而,老夫人严加防犯女儿,将之嫁于其侄,是从其维护其封建门第利益出发,戏剧正是通过这一矛盾表现的反封建的主题。
崔莺莺:是个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出身相门,身受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但由于她的身世,教养,从而使她走向反封建的步履显得尤为艰难,剧作家正是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丰满。另外,戏曲展示了性格中尤为可贵的是她淡泊功名,看重夫妻恩爱,此使之更有光彩。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对他有意,先自报家门: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取妻。
他继续问红娘:“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就更不得体了。接着在夜吟、请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疴的过程中,都展示了他对莺莺的痴心,以及忠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也不管是否有诈,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在“赖婚”一场,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持赖婚,坚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老夫人:是封建卫道者形象。“寺警”使之陷入困境,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答应将莺莺许张生。兵退赖婚,表现封建卫道者的狡猾,虚伪的性格,正当她充满自信,以己谋得逞时却弄巧成拙,女儿一气之下投入张生怀抱,事发后,她暴跳如雷,手持根棒拷打红娘,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应允此门婚事,但她又不甘失败,又逼张生上京应试,企图趁张生不得官,把婚再赖掉。没想到,当她正要叫郑恒做女婿时张生考中归来,她落得可卑而又可笑的下场。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老夫人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这里老夫人的虚伪、狡猾暴露无遗。她的“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实又很脆弱,在《拷红》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不得不认识到:“这小贱人也道的是,我不合养了这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吧!”一个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被小小的红娘轻易地攻克了,这不是充分说明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吗?当然,封建家长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