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成语熟语测试题

30成语熟语测试题
30成语熟语测试题

正确使用词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17年卧薪尝胆,2 0 0 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的称号。

E、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1998年初,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欧洲

足球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竞选,一时间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

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就社会政治而言,汉末以来儒家思想统治的削弱,魏晋时代的宫廷政治斗

争和政治上的高压,使得魏晋玄学应运而生..。

B.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李宗仁将军不负众望.,率部包围并歼

灭日寇一万余人,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 施蛰存先生近二十年来先后出版的《唐诗百话》《花间新集》《词学名词释义》等著作,正是他积数十年之功,厚积薄发..的成果。

D. 这款多功能的时尚手机,上市不到三个月,其价格从上市价5300元迅速降到4000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汗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北京对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的启示是:只要政府防范措施到位,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与古老的民俗传统,是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的。

B?—些地方政府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对小排量汽车采取莫须有..的交通管

理限制措施,这些规定已经不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C. 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其语言文字使用上的瑕疵和错误,对语言文字本身和社会公众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确不可小觑..。

D. 许多热衷于超前消费的中国人推动了各种名牌商品甚至奢侈品的热销,让西方的商家一次次大跌眼镜.,惊叹中国市场实在是秘不可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冈寸刚开通的可视电话,可以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语音和图像信号,实现

人们打电话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 在国家药监局主持核心业务的医疗器械司的两任司长,在半年时间内,先后都

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刑拘。看到这样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

C. 大城市的居室、办公楼、饭店或娱乐场所的污染程度已经不亚于室外,甚至

有.过.之.无.不.及.。然而许多人对此并不很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D.35 年前,发达国家在联合国做出承诺——富国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0.7% 来援助穷国,但富国一味空谈,口惠.而.实.不.至..,一直未兑现这一承诺。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

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B. 高雅的小区文化有助于小区居民建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消除他们的不安

全感,使小区真正成为现代人的理想家园。

C 尽管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但巴勒斯坦并没有因此而平静,各派别之间开始

明争暗斗,真可谓祸起萧墙。

D 按照去年的约定,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香山植物园,哪知这里已是春意阑珊,

难觅桃花踪影。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释迦牟尼佛指真身舍利,是佛教中的最高圣物,在全世界佛

教徒心目中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B 树立节水意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水办公室纵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单独

承担起这一关乎子孙后代的重任。

C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

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呢?

D 作为新兴项目,女子佩剑于1998 年首次成为世锦赛表演项目,按它的历史,

只能算是击剑家族中的“小字辈”。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刚从乐队领导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团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以后你就大胆地

开展工作,我给你敲边鼓,当参谋。

B. 他首先认真研究史料,再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文章似行云流水..,受到

人们的一致好评。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

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 倘若没有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独木不成林..。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

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B. 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

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

俄译《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B. 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 之利。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

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 .我与王老共事多年,他的为人治学,以及领导才能,的确受 .益匪浅。

C. 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

际效果。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 .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

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

B .真是有意思,小赵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谋.而

合.地站起来。

C .先锋超薄等离子显示器配有多种接口,无论是录像机,光碟机还是电

脑图像均可传神显示。设在室内,一定能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D .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许纯副队长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释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 .鸠止渴。

B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C 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

者必须怎样写。

D 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家商店原来是卖日用百货的,看到医疗制度改革,经销药品有利可图,马上

改换门庭做药品生意了。

B 景物画不追求活灵活现地去描画“实境”,而要画出主人的“胸中丘

壑”,这不能不算是赵孟芾的创造。

C 班主任在周一的班会上要求我们利用自己的生物钟搞好学习,他还说,

生物钟知识在我国的宣传普及工作方兴未艾。

D 这些坚定的人,好比这屹立的岩石。岩石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

过大水和烈火的锻炼,铸就了一身坚强的筋骨,特别经得起狂风巨浪的打击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有些人对骑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

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B ?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该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不能讳疾忌医...。

C ?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

好转。

D .这支野战军的群众工作做得好,与驻地附近的村民相处得水乳交融...。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 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 .巴勒斯但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 ,但“ 9 ? 11 ”事件以后,来这里旅

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 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 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

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 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

不感到羞愧吗?

D. 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

心裁,匪.夷.所.思.。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 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 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 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 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 加入世贸组织(WTO )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 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 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 光明的前途。

B ?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 不愿去起赃。

C.

多数学生表示,老师处理学生问题应该作到公平公正,丁是丁卯是卯

,不 能有

偏有向 D. 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 达成协议呢?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 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 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 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

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

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 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

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B.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河?清海晏.,各项政策开明,广大知识分子终于可以一

展鸿图。

C. 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 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日本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其它国家人民的反对,三番五次参拜靖国神

社,真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家伙。

B.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

皮.”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C. 政府十分关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那些拖欠农

民工工资的企业主来说又多了道紧箍..咒.。

D. 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 红.

脸.,一.个.唱.白.脸.,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2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地,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

是五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B. 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

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C?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是为难。若不答应你,不合人情;若答应了你,又

不合原则。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

D.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振聋发聩.的爆竹,人们感到,在首都,春节这

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

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母亲病了的王兰除了照顾妹妹上学外,还要洗衣做饭,给母亲熬药,

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昨晚那小偷胆可真大,乘王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现

钱和金项链给偷走了。

C .最近,发现少数学生有赌博行为。请政教处老师认真研究一下,调查清楚,作

出处理,以防微杜渐.。

D .平常咱俩下棋,都是在你家吃饭,今天难得到我家下棋,当然该由我尽地主之谊.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

禁.地笑起来。

B ?在全世界畅销的这部小说,情节引人人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C .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学部分负责任,书籍中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

成语中的熟语_文学常识

成语中的熟语成语中的熟语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2、一不做,二不休 3、一失足成千古恨 4、一动不如一静 5、一物降一物 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一蟹不如一蟹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9、一棍子打死 10、一鼻孔出气 1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3、丁是丁,卯是卯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5、人怕出名猪怕壮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7、三折肱为良医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3、上梁不正下梁歪 24、山雨欲来风满楼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7、千里送鹅毛 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小不忍则乱大谋 31、井水不犯河水 32、天下乌鸦一般黑 33、天有不测风云 34、无风不起浪 35、无可无不可 36、无事不登三宝殿 37、五十步笑百步 38、不以一眚(shěng过错)掩大德 39、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0、不能越雷池一步 41、不能赞一辞

43、不寒不流,不止不行 44、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45、牛头不对马嘴 4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7、勿谓言之不预也 48、风马牛不相及 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50、心有余而力不及 51、心有灵犀一点通 5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4、书生气十足 55、可望而不可即 56、平地一声雷 57、打肿脸充胖子 58、东风压倒西风 59、只见数目,不见森林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6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熟语

高考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就意味着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妥当运用。考查是往往将熟语运用中正误选项相杂,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给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辨析熟语运用中主要出现的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意义。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命题者故意让考生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二、误用褒贬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是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词,用于批评、贬斥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使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者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三、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很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固定的规则不能违背,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本身不能带宾语等等。 四、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和“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故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以及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五、重复赘余 重复赘余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语境中的一些词语的含义与成语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复啰嗦的毛病,如果不加仔细辨解,就会发生误判。【例如】浑身…………遍体鳞伤人民…………生灵涂炭居室…………蓬荜生辉 六、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如果辩词不准,就会导致词语谦敬错位。 【例如】我们…………不耻下问我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我们要杜绝在公共场合信笔涂鸦的问题 七、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使它的意义与句子的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矛盾。 【例如】1、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2、他不置可否,发表了批评意见。 第一类、望文生义误用字面意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意义。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命题者故意让考生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熟语成语分类复习集锦学生用 (2)

成语归类复习 1.AABC式成语 济济一堂津津有味欣欣向荣斤斤计较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滔滔不绝恋恋不舍咄咄逼人喋喋不休夸夸其谈 2.AABB式成语 隐隐约约冷冷清清慌慌张张三三两两高高兴兴地地道道干干净净 拖拖拉拉拉拉扯扯摇摇摆摆推推搡搡摇摇晃晃马马虎虎来来往往 平平稳稳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日日夜夜原原本本浩浩荡荡曲曲折折 朝朝暮暮口口声声支支吾吾 3.ABCC式成语 生机勃勃衣冠楚楚喜气洋洋生气勃勃千里迢迢神采奕奕得意洋洋 千里迢迢小心翼翼怒气冲冲伤痕累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人才济济 大名鼎鼎风尘仆仆文质彬彬衣冠楚楚奄奄一息念念不忘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振振有辞窃窃私语息息相关 4.ABAB式词语 打探打探整理整理考虑考虑打扫打扫 5.ABAC式成语 无忧无虑无法无天无边无际无声无息自作自受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欺欺人 不知不觉不声不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尽职尽责以毒攻毒以讹传讹任劳任怨 蹑手蹑脚 6.十二属相 胆小如鼠对牛弹琴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如狼似虎(狼吞虎咽) 人仰马翻顺手牵羊杀鸡吓猴呆若木鸡狗急跳墙一龙一猪(人怕出名猪怕壮)7.动物成语 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蟠虎踞龙潭虎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骧虎步 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跃凤鸣车水马龙叶公好龙降龙伏虎活龙活现 群龙无首藏龙卧虎攀龙附凤乘龙快婿画龙点睛狐假虎威如狼似虎 坐山观虎斗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8.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欢天喜地甜言蜜语漫山遍野丰衣足食兴国安邦呼风唤雨改头换面 改朝换代粉身碎骨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长吁短叹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眼疾手快 9.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大公无私承前启后表里如一弄假成真舍近求远化难为易扬长避短 去粗取精若明若暗善始善终优胜劣汰弃旧图新上行下效古往今来 生离死别此起彼伏长吁短叹出神入化先人后己冷嘲热讽苦尽甜来 喜新厌旧深入浅出避重就轻天南地北翻天覆地文武双全内外交困 生死相依纵横驰骋背井离乡狐朋狗友悲欢离合轻重缓急喜怒哀乐 阴晴圆缺上窜下跳外强中干里应外合内忧外患先礼后兵 东奔西走东拉西扯东倒西歪东张西望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南辕北辙南来北往左邻右舍左思右想左顾右盼左推右挡 前赴后继前因后果前呼后拥前俯后仰前倨后恭 10.与人物有关的成语 描写人的品质(褒义的):

专题五成语及熟语的使用

一、日常生活中望文生义的成语: 鸢飞鱼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箪食壶浆:欢迎犒劳军队。 宵衣旰食:形容勤劳,忠于公务。 厝火积薪:把柴火放到离火很近的地方。形容十分危险。 曲尽其妙:形容委婉含蓄的表达其中的妙处。 烘云托月:从侧面突出整体。 得鱼忘筌:形容成功后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见兔顾犬:看见兔子才想起放狗,形容事情还来得及,等于“亡羊补牢” 尸位素餐:形容公务人员占着位置不干事儿。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金瓯无缺:形容国土完整。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人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抄袭前人,另辟新路。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A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鸣的大雁。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B [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也作荜路蓝缕。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 [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也说不亢不卑。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郎不秀] 不像郎也不像秀,形容不成材或没有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1/ 12

成语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成语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Q吧)常考的。如: 例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全国卷Ⅰ) 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 例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安徽卷)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例2的成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例3也因为望文生义而致误了,“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二、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如: 例4: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安徽卷) 例5: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广东卷) 例6: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重庆卷) 例7: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江苏卷) “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情色彩刚好相反了。“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和句中的“关心”感情色彩刚相反。“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 三、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8: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山东卷) 例9: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湖北卷) 例10: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辽宁卷) 例: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江苏卷) “潜移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绘声绘色”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而该句却用于话剧表演,

巩固练习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巩固练习 1、(2016年山东济南高三一模)下列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 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 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2、(2016年江西南昌高三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__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②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______,印象深刻。 ③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______。 A.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 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3、(2015济南高三二模)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剧《猎豹》中,面对苏联已攻占德国柏林,日寇关东军头目河野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指日可待 ....,我们必须用细菌武器对付苏联。” B.流行文化泥沙俱下 ....,总有真金子,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宋词在其繁盛的时代,却被文学家们认为“词为小道”,如今与唐诗双峰并峙。 C.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 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 ....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D.遍寻文明史,国家阅读风气的兴衰总与其文明程度休戚相关 ....。凡读书蔚然成风之时,也必为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世。 4、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

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

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 熟语源远流长、形式精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惯用语。它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从电台、报刊对熟语使用的情况看来,用错的地方很多。综合分析一下,熟语误用主要包括以下八种类型: 一、割离整体,望文生义。熟语结构固定,其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更不能断章取义。例如: 1、丹霞餐厅明天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2、最近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3、销售商当初承诺若有质量问题,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起退堂鼓,死不认帐。 4、20XX年以前是7月份才高考,“七月流火”,热得要命,对考生不利。 5、两位选手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 例1中“口耳相传”好像是“互相传递消息”,其实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代保留下来的”。例2中“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并不是“另类”的意思。例3中“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句中应改为“出尔反尔”。例4中“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天气热,多年来报刊上早已这样错用,习非成是。但实际上指夏天

秋初,名叫“火”的红星西移下坠,天气渐渐凉了。“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名叫“火”的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例5中,“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用于句中属望文生义。 此外,常用的“文不加点”、“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噤若寒蝉”、“惨淡经营”、“耳提面命”、“首当其冲”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不辨色彩,褒贬失当。熟语也有褒中贬三性,运用熟语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例如: 6、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7、侯宝林与马季的相声艺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9、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10、敌人疲惫了,我们就要骚扰,来他个“树欲静而风不止”。毛主席的这一战术,在如今的商战中依然奏效。 11、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作几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由守转攻。 12、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燕的英雄;拔出萝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A 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B 八竿子打不着(zháo):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竿”也作杆。 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八字没一撇(piě):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党的领导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如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 彼(bǐ)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兵来将挡(dǎng),水来土掩(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对付办法。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不经(jīng)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不期然而然:设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也说不期而然。 不入虎穴(xué),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C 差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

高考语文鲁人版专题复习指导5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含答案) (1)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五)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金题透视】 1.(2012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 解析: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贬义,感情色彩不当。瓜田李下: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与句意不符。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后亦指迷途不知返。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2、(2010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_词语_成语熟语练习(30)含答案

成语熟语 (30);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事情一起涌来,而且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完成,巨大的压力让王经理寝不安席。B.前来写生的画协会员,用他们的丹青妙手把九;华山的优美风景和内在意蕴准确地表达出来了,真是曲尽其妙。 C.登上山峰,放眼望去,一片开阔,天空霞光万丈,半山腰云雾弥漫,给人一种如坐云雾的感觉。 D.乾隆皇帝即位之时的清帝国,已经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近百年的治理,四海升平,人民生活富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工人”作为群体人物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榜,这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霎时传遍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地的人们惊叹不已。 B.为了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火情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该校防患未然,于近日进行了学生消防应急逃生和灭火实战演练。 C.对江苏省计划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有人认为政府这是越俎代庖,毕竟,民营企业家的“富二代”和政府有什么关系呢? ;D.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当发现用一种方法无法消除障碍、加快速度时,还可以“迂回绕道”,采取另一种方法,以求殊途同归,切勿“一条道走到黑;;”。 3.找出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贪官要牢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教训,一时忍不住贪心,收取了别人的贿赂,最终是要东窗事发的。 B.投影机和背投电视,原本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两类大屏幕显示工具,如今却在家用大屏幕显示市场上一争高低;;。 C.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 D.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说到李书记,总是称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不计较个人恩怨。B.有的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居心叵测。 C.责任编辑说:“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版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D.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从自己的责任心入手检讨一番呢?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成语中的熟语

成语中的熟语 本文是关于成语中的熟语,感谢您的阅读!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2、一不做,二不休 3、一失足成千古恨 4、一动不如一静 5、一物降一物 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一蟹不如一蟹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9、一棍子打死 10、一鼻孔出气 1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3、丁是丁,卯是卯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5、人怕出名猪怕壮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7、三折肱为良医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万变不离其宗

2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3、上梁不正下梁歪 24、山雨欲来风满楼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7、千里送鹅毛 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小不忍则乱大谋 31、井水不犯河水 32、天下乌鸦一般黑 33、天有不测风云 34、无风不起浪 35、无可无不可 36、无事不登三宝殿 37、五十步笑百步 38、不以一眚(shěng过错)掩大德 39、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0、不能越雷池一步 41、不能赞一辞 42、不登大雅之堂

43、不寒不流,不止不行 44、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45、牛头不对马嘴 4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7、勿谓言之不预也 48、风马牛不相及 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50、心有余而力不及 51、心有灵犀一点通 5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4、书生气十足 55、可望而不可即 56、平地一声雷 57、打肿脸充胖子 58、东风压倒西风 59、只见数目,不见森林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6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4、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成语(熟语)综合运用考前提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201174.html, 成语(熟语)综合运用考前提示 作者:李建芳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0期 成语(熟语)的综合运用是近几年来的必考题型之一,并且有“题型多样、综合程度较高、考查范围扩大”的特点。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和历年试卷中成语误用的实例,现归纳一些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弄清成语来源,明了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①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解析】“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句中的意思显然是说“ 赶不上”“ 比不上”,与“ 望其项背” 的意思正好相反。 ②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解析】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而句中的意思是消费者利用厂家商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显然与这个成语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③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解析】“ 安步当车” 意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这里用“ 安步当车” 显然违背了文句的原意。 二、明确成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不可随意套用 ①自从国家实行对农民购买家用电器予以补贴的优惠政策以来,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解析】“炙手可热”指手一靠近就感觉到热,比喻某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商品的“热销”显然是不恰当的。 ②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隋燕 一、考点阐释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 (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

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 三考试形式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成语谚语俗语

成语故事 一、含有历史故事或人物的成语 1、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锅,渡江后凿破船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在巨鹿大败秦。 2、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春秋时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受屈辱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才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所以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越国强大了起来,灭了吴国。 3、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典出自史记。讲的是廉颇觉得自己身为赵国第一武将,出生入死,战功显赫,见蔺相如并没有任何功劳,却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就总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但是蔺相如知道后故意躲着他。别人问他是不是害怕廉颇。蔺相如就说自己面对秦王都毫不惧怕,又怎么会怕廉颇。只是担心将相失和,会影响到国家,所以才躲着走。后来廉颇知道了,觉得羞愧。就赤裸上身,背负荆条去请求蔺相如的原谅。结果自然是两人化敌为友,共同辅佐赵王,为赵国赢得几十年的安定,成为一段佳话。 4、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问各位大臣。不敢违背赵高意愿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5、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指比喻熟练有把握,心中有数。北宋时候,有一个着名的画家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他为了画好竹子,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正是因为对竹子形态等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和认识,所以画竹子的时候不用草图,可以直接画好。 6、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代的祖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K1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分析: 能力层级:D 赋分值:6—9分 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 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 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 XX年考纲开始把“成语”改为了“熟语”,扩大了考查范围,格言、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主要侧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

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 、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 更好的问题。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 分三个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2、虚词的使用 3、熟语的使用

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2教时。 教学设计: 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 教学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09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 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 二、教师总结: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33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解析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时间:35分钟分值:36分) 角度1近义混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________,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________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的眼光要比诗人们更为深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到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

________,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意气用事,________,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A.闭门造车东山再起一筹莫展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东山再起未雨绸缪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宦海沉浮一筹莫展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宦海沉浮未雨绸缪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根据语境,此处应填“韬光养晦”。宦海沉浮:指官场的升迁贬黜,荣显沉沦。多指置身于浮沉不定的官场之中。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宦海沉浮”。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根据语境,此处应填“一筹莫展”。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根据语境,此处应填“自暴自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________。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实________。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引人深思。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________的去处……清华园中的

成语俗语的运用

成语俗语的运用 ★《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相关要求 1. 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词汇的语文知识。 2. 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一、中考例题 1.(10年中考)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①,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②。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 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 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2.(12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 ....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 ....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 .....,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13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 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 ....,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 ......,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

常用成语、熟语分析

常考32个成语、29个俗语 【32个常考成语】 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