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在全球占44%,死亡数占50%,全球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的新发胃癌患者,其中约有50万都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

关于诱发胃癌的因素,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因素(过量摄入高盐、烟熏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和习惯因素(喝酒、抽烟、缺乏运动等)。

在这些因素中,最大的外因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估计,我国有50%以上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总数超过了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布过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该研究使用我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并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癌为92.2%,普通人群为75.6%。

这项研究表明,不管是贲门癌还是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我国人群患胃癌的巨大风险。

我国大约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60%以上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幽门等位置的胃粘膜上,在繁殖生长的时候会产生毒素,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还会激发人体免疫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而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至胃癌,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二、2种食物或加速胃癌进展,少吃为好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摄入下面几种食物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展,最好要少吃。

1、烧烤如果长期大量吃烧烤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的副主任雷敏提到,肉类在经过高温烘烤后,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变性,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胃癌的发生。

2、腌制食物在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韩雪晶;肖烨;张秋月【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与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据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因素。

结果: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未根除率为17.46%。

未根除组与根除组在吸烟、呼气试验DOB(delta over baseline)基线值及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DOB值、吸烟及依从性等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DOB值为Q4是幽门螺杆菌未根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依从性好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加强对吸烟和高DOB值患者的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3页(P149-151)【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根除效果;影响因素【作者】韩雪晶;肖烨;张秋月【作者单位】[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6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证实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生紧密相关[1]。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归入Ⅰ类致癌物。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数量约为44亿,我国总体感染率也高达56.22%[2-3]。

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强,既往常用的三联疗法(两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的根除效果显著降低[4]。

浅析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浅析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16 6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e 下 ekMe i l n s h Mein 2 1 年第 1 dc A dA kT e d ie 0 2 a c 0卷 第 1 期
复黏膜的分泌功能, 对支气管哮喘也有 良好的冶l效果。 序 27 舌下脱敏 舌下脱敏就是将过敏原提取物滴^患者的舌下, . 促使呼吸道
制剂参与了胃黏膜对幽门螺杆菌的 免疫应答及调解多种胃上皮细胞 的功 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转归不同的原因 与其毒力菌株与宿主、 遗传因素作 用的结果有关, 尤其是感染前胃酸分泌水平的高低。 胃酸分泌水平低 , 感染
后易发展为胃癌, 高者, 胃溃疡发生率增高。 众多相关资料显示 , 幽门螺杆 菌感染可使胃癌的发病率比以前增自28 俄 !数患者之所以会发展为胃 口." 6 ! 、
《 求医问药》 月刊 Se M ei l n 下半 ek dc A dAs h Mein 2 1 年第 1 卷 第 1 a kT e d ie 02 c O 期
同作用, 暴露H 感染与胃 P 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 1— 8 7 1]
2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感染后的治疗
21 预 防幽 门螺杆菌感 染意义重大 , 环境与宿主 因素外 , 门螺杆 菌感 . 除外 幽
【 顾乃刚, , 4 】 魏群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激活素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_ A J J
中国老年学杂志,0 15 (2 :2 2 . 2 1 ,11)2 1-2 1 5 6
近年来治疗支气 管哮喘的新药层出不穷, 但在撒 的安全}等方面还是没 生
有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 笔者相信 , 随着医学界对支气管哮喘致病机制的
11 幽 门螺杆 菌与白 细胞介素 .
中释放的氧 自 基 、 维生 含量减少 由 胃内 素c 有关 幽门螺杆菌L 型感染, 对

胃癌术后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胃癌术后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胃癌术后的护理要点有哪些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为改善预后,还需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那么胃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什么?下面带领大家一起探讨。

1.胃癌那些事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每年约有20多万新发胃癌病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7.2%,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列。

与此同时,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癌症死亡的首位。

胃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往往没有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表现,患者通常会自行购买止痛药或者选择到药店买药治疗,而不会选择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这就导致了许多胃癌病例在早期被漏诊或误诊,等到病情恶化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由此可见,一定要努力提供胃癌早期诊断率,这就需要多方面努力,首先,患者需要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次,医生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胃癌的认识和警觉性。

同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加强胃癌筛查工作的开展,通过胃镜、钡餐等手段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同时,遗传因素也在胃癌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研究显示,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后代发生胃癌的概率也会增加。

2.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主要手术方式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对于进展期胃癌,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和缓解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aeaeo aet wt oiv Pi et n( g g f t ns i p si H co n=9 )w s infat w rh ntoewt eai et n( 4 ) a dpt ns i oi pi h te f n i 3 a g icnll e a s i ngt ei co n= 1 , n aet wt ps s i yo t h h v n i f i h —
p o n si i n f a c fHP i f ci n M eho T e c i ia aa o 3 ai n swi a t c c n e n h ea in h p b t e n HP i e t n r g o t sg i c n e o n e t . t ds c i o h l c ld t f 1 4 p t t t g s r a c ra d t e r l t s i e e n ci n e h i o w f o a d ci i a —p t lg c e t r s o h rb b l y o u rr c re c fe u a ie r s c in we e r to p c ie y a ay e Re u t T e a e - n l c l ahoo ia f au rt e p o a i t f mo e u r n e a trc r tv e e to r er s e t l n z d. s l n l e i t v l s h v r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2 1 1 第 l 卷 0 2年 0恩 1
第2 0期
・1 1 ・ 65
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 与 胃癌 术 后 复 发 的 关 系分 析
蒋红妹 周锦仪 蒋立新 周 继 苏斌 ( 江苏省 江 阴市 中医院普 外科 四病 区 江 苏 江 阴 2 4 0 ) 14 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及组织IL-6、IL-8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及组织IL-6、IL-8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2 0 1 5年 第 2 5 卷 第 7期 C h i n J No s o c o mi o l Vo 1 . 2 5 No . 7 2 0 1 5
d o i : 1 0 . 1 1 8 1 6 / c n . n i . 2 0 1 5 — 1 4 1 2 8 7
胃癌 患 者为 研究 对 象 , 根 据 是 否 发 生 幽 门螺 杆 菌感 染 将 其 分 为感 染 组 ( A组) 4 8例 和 单 纯 胃癌 组 ( B组 ) 5 4例 ,同
时选取 5 5名 体 检 健 康 者 作 为 对 照 组 ; 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法及免 疫组织 化学法 检测各 组受试 者 的 I L - 6 、 I L - 8 的表 达 。结 果 与对照组相 比, A、 B两 组 患 者血 清及 胃液 中 I L - 6 、 I L - 8水 平 均 显 著 升 高 ( P< 0 . 0 5 ) , A、 B两 组 比
( Ha n gz h o u Fi r s t Pe o pl e s Ho s p i t a l ,H a n gz h o u,Z e j i a n g 3 1 0 0 0 6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C TI V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l e v e l s o f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6 ( I L - 6 )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8( I L- 8 )i n t h e s e r -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h e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e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M ET HODS A t o t a l o f 1 0 2 g a s t r i c c a n e —

老年胃癌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胃癌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胃癌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老年胃癌的疾病之一是来自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

胃癌的发生与各种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是研究的重点。

一些调查显示,高盐、高香料食品、烹饪中产生的多环芳烃、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谷物和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作用。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胃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部地区。

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为2:1。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行为和治疗措施有关。

老年胃癌是怎么引起的?简述如下:胃癌发病过程较长且复杂。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被证明是人类胃癌的直接病因。

因此,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饮食因素是研究中的重点,一些调查表明,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谷物与食品添加剂等有致癌作用。

1.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非挥发性亚硝酸胺等化学致癌物是一大类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N-乙基N-亚硝基胍(ENNG)可诱发大鼠、狗胃腺癌,观察胃粘膜肠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天然亚硝基化合物非常少。

其主要来源是体内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

pH较低条件下亦可合成亚硝基化合物,当胃黏膜病变发生如胃腺体萎缩、壁细胞减少、胃液pH当价值上升时,胃中的细菌可以加速硝酸盐还原为亚硝基化合物。

可以看出,人类胃粘膜在正常或损伤条件下可以直接受到亚硝基化合物的攻击。

2.多环芳烃化合物致癌物可污染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形成。

例如,冰岛是一个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

居民大多以渔业和畜牧业为生,有吃熏鱼和熏羊肉的习惯。

通过分析熏鱼和熏羊肉的样品,发现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致癌物,包括34-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包括苯乙烯。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实验动物喂养熏制食品也会导致癌症。

3.饮食因素我国胃癌病例配对研究结果表明,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三餐不规律、进食速度快、吃得太饱、热食等增加了胃癌发病率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相当高。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关系密切,然而这种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和未知。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 直接的炎症反应:当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胃部后,会引起胃部的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其他细胞的调节等等。

长期的炎症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和修复,而修复过程中会形成许多细胞异常,如结节状胃病和肠化现象等,这些都是胃癌可能的前期病变。

2. 菌素作用: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细菌菌素CagA是其致癌作用的关键因素。

CagA可以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途径,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基本生理过程。

此外,CagA在诱导恶性细胞增殖上有着独特的角色,它可以触发胃黏膜细胞生长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3. 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包括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等。

然而,幽门螺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深度免疫抑制,这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风险。

总之,以上三个机制都与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进程有关。

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化现象存在紧密联系,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表明通过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肠道炎症可能是预防或延
缓胃癌的有效策略,此外,对CagA和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精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供以后参考所用。

方法:对我院6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CR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借助Excel和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有37例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比重为61.7%,临床分期III- IV、生存时间在3年以下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人数均高于临床分期I-II、生存时间在3年以上和淋巴结转移患者没有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人数,两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患者预后有联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可改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患者;预后;影响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都是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排名中均靠前。

胃癌患者一经发现多数都到了晚期,对其进彻底治愈存在困难。

其中导致胃癌患者的一致病因子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资料显示 90%以上胃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均和幽门螺杆菌有密切联系,而彻底治愈该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风险较低,但胃癌患者预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还处于争议中,为了更好的了解胃癌患者预后和幽门螺杆菌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院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6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5例、25例,所占比重分别为:58.33%、41.67%,年龄居于40-69岁段,采用13C 检查出来有657例是阳性,肿瘤长度在2.2cm到7.8cm之间,平均为(5.20±1.01)cm,纳入标准:经诊断均为胃腺癌患者,保守和根治手术患者均在内;顺从性较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有其他感染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维能力缺失者。

1.2方法
此次研究选用PCR法明确患者体内幽门杆菌感染情况,在提取患者体内癌细胞DNA时使用微量法,将其复制一份作为模板,在次基础上对幽门杆菌做扩增处理,所用仪器为梯度PCR扩增仪,之后借助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基因片段主要为118bp[1]。

1.3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胃癌预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幽门杆菌感染率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分析和统计,用T和X2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幽门杆菌感染率情况
60例胃癌患者中有37例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比重为61.7%。

3.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临床治
疗中导致该病出现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2]。

另外一些资料表明
幽门螺杆菌对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会使患者出现癌变反应,还会损伤胃黏膜,产生严重的炎症,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临床分期、生存期和淋巴结转移和幽门杆菌的
感染之间联系紧密,而细胞的单纯转移则和感染之间有关,但总体联系并不密切,不能作为
预后的独立因素。

在此次研究中,60例胃癌患者中有37例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
比重为61.7%,临床分期III- IV、生存时间在3年以下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
人数均高于临床分期I-II、生存时间在3年以上和淋巴结转移患者没有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人数,两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预后和幽门螺杆
菌感染之间有一定联系,但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实验和判断[3]。

由于胃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受到了受到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另外在患病过程中,多种因素在整个过程中都会起作用,而发生病变部位清理的是否干净,
淋巴结是够有转移和胃癌预后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其他因素是
否可以作为独立因素目前还处在争议中。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13C检查出来有657例是阳性,且感染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染会引发炎症,损伤
胃肠道相关组织,进而引发病变,最终导致癌症[4]。

另外一些学者对微卫星不稳定请客和感
染之间的联系。

若胃癌不断变化和发展,会使患者胃黏膜壁细胞遭到严重破坏,使波动范围
更为狭窄,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导致胃内环境遭到变化。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患者预后有联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可改善生存
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宇,肖高芳,高双全,等.粤北地区贲门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研
究[J].海南医学,2017,28(12):1917-1920.
[2]牟海军,陈小燕,化伟利,等.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16,26(16):3643-3644.
[3]帕提玛&#;阿布力米提,节阳华,谢新梅,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
相关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5):546-549.
[4]李红敏.HP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2016(4):00147-00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