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合集下载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味精是现代餐饮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但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味精掺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学会鉴别掺假味精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简易小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味精的外观来判断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颗粒应该是白色或微黄的,且颗粒大小均匀,没有酸味或苦味。

如果看到味精颜色过于鲜艳或颗粒大小不一,可以怀疑味精掺假。

其次,可以通过嗅闻味精的气味来鉴别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应该没有异味,气味较淡。

如果闻到味精有异味,如腐臭味、焦味或甜味,那么很有可能是假的味精。

接下来,可以通过品尝味精来鉴别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应该是有明显鲜味的,且不会有苦味或酸味。

如果味精有明显的苦味或酸味,那么很有可能是掺假的味精。

此外,还可以通过烧烤圆珠笔芯的方法来鉴别掺假味精。

将圆珠笔芯放在燃烧的炭火上,燃烧后钳子夹起后放在味精上,如果味精有刺鼻气味或味道明显变化,那么说明味精掺假,不应选购。

最后,购买味精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要注意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尽量不要购买价格过低的味精,一般低廉的价格都代表着低质量的产品。

总之,鉴别掺假味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方法之间也会有一些重复和交叉。

如果有怀疑味精的情况,可以多用几种方法进行确认,并避免食用掺假味精,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也要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做到"从我做起,关
爱食品安全"。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食醋在我国是重要的调味品,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味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按照现行国标,食醋可以划分为酿造醋、配制醋两大类。

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配制食醋是用冰醋酸和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而食醋现行标准GB18187-2000《酿造食醋》、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及SB10337-2012《配制食醋》,仅可以判定食醋的质量指标示否合格,却难以从本质上加以鉴别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

在固态发酵中,糖化和酒精发酵是同时进行的。

经过发酵,酿造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经过微生物产生酶所引起的生化作用,转变为醋酸和其它复杂的有机物,除醋酸外还有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在贮存过程中,有机酸能与醇结合,生成各种酯,增加食醋的风味,食醋中的总酸,总酯、还原糖、不挥发酸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本文就人工合成醋与酿造食醋的一些理化指标上进行分析,提出鉴别检验方法以供参考。

1 特征性理化指标食醋的质量因原料的种类、比例、制作方法不同,在一些理化指标上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有一定的共性。

现将临夏地区市售的27 种食醋的特征性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表1 所示:1.1 总酸总酸是食醋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它是消费者反映“醋酸不酸”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食醋检验中最常见的不合格项目之一。

如表1所示,就有3 种规格型号的食醋总酸达不到国家要求3.5g/100ml ,可能是掺水食醋,但是并不能证明这些醋不是酿造食醋。

1.2 氨基酸态氮酿造食醋中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分,而人工合成醋中几乎不含氨基酸态氮,可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分析来鉴别酿造食醋和人工合成醋,在《老陈醋质量标准》( SB/T10303-1999 )、《镇江香醋》(GB18623-2002)、《原产地域产品独流(老)醋》(GB19461-2004)标准中,均对酿造食醋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做了规定,提示具有一定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酿造食醋所具有的总要特点之一。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样品中氨基氮含量=(V1-V2)c×0.0145×20100×100(g/100mL) 式中
c—NaOH标准液浓度,mol/L;0.014—N2的毫摩尔质量,g/mmol
②劣质酱油的简易检验 a.原理:根据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加入蛋白质的水溶液中能使蛋 白质变性沉淀的原理。 酱油中氨态氮含量越高,无水乙醇用量越大,形成沉淀的速度 越快,且沉淀性状由不明显的沉淀到明显的絮状、细末状、块状 ,以致结成坚实的大块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析出的速率及沉淀的性状,30min内可当场判定酱 油品质。 如果氨态氮含量低,则无明显沉淀析出,其沉淀形成速率很慢 。据此,加入无水乙醇后,立即观察。无明显沉淀析出的酱油, 是三级品以下,即为不合格品。 b.检验方法:用移液管分别移取酱油样品4mL,分别放入3个 25mL具刻度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mL,摇匀后立即观察 。
项目二 酱油掺伪的鉴别检验
一、酱油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1. 酱油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
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2)按食用方法分,有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烹调酱油是不
指标 ≥ 97
≤0.4
≤0.1

2

2

0.5≤Βιβλιοθήκη 2≤2≤
0.5

0.1
≤ 15
≤ 2.5
二、食盐的掺伪鉴别检验
1.食盐的感官检验 检验方法具体见实训一 食盐的感官检验。
2. 食盐质量优劣的感官检验 (1)良质食盐:色泽洁白,有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气味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十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

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调味品最早的国家之一,是多种香辛料,如花椒、茴香、陈皮、桂皮、甘草、砂仁等的故乡,具有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

三千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努力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生产了多种名牌醋、酱油、腐乳、面酱等发酵调味品,开发出了许多粉末、颗粒、液体、膏状、油状的传统名牌调味品,如四川的麻辣豆瓣酱、芝麻花椒粉,广东的鱼卤、沙茶粉,江苏的糟油等,还有许多民间风味小吃的调料配方,如内蒙古风味的烤羊肉串调料、山西的炒灌肠汤料、德州烧鸡汁、中华红烧肉汁、鲜辣虾汁等。

我国的菜肴烹调技术闻名世界,调味品的搭配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清香诱人,许多名菜都是辅之以多种调味料炒制而成的。

现在又不断从外国引进物种,逐渐丰富我国的调味品种类,使我国成为世界调味品的聚宝盆和天然调味料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需求日趋增长,不仅希望做出颇具风味的菜肴和高营养食品,而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迫切希望能够简化调理手续从而节省时间,这就促进了调味品市场向营养型、系列化、复合型、方便化发展。

所以,调味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问。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调味品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开发高档调味品,发展调味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调味品是人们长期以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一种副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调味品的质量和品种的选用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在对农贸市场检查中发现调味料中有掺假(杂)现象,如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生产酱油时添加酱色;酱油中兑水、掺尿素;配制化学酱油;用味精废液生产味精酱油;味精、味素(粉)中掺入食盐、石膏粉、醋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硼酸盐、蔗糖等杂物。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调味品掺假的常见形式和常用于检验调味品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调味品掺假检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调味品;检验技术;掺假1引言调味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食品赋予更好的色、香、味。

但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调味品中进行掺假,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的矿酸、味精中掺入食盐等,这样不仅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

所以,对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常见调味品掺假的方式1.1掺兑主要是指在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物质来代替调味品中某些成分的做法。

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1.2混入是指在固体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者虽然为相同组织,但其质量低劣。

如在味精中加入食盐等。

1.3抽取是指将调味品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抽取之后仍然冒充其成分完整。

如将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抽取,加入芝麻香精进行冒充。

1.4假冒通过不符合实际的标签或者漂亮的、精致的包装来对内装调味品的品质、成分等进行说明的做法称作假冒。

例市场上流通的假香油等。

1.5粉饰主要是指通过使用色素等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所含营养成分低或者质量低劣的调味品进行调色、调味等处理后,从而充当正常食品的行为。

如利用水、食盐、酱色、味精所配制成的假香油等。

2常用的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调味品的种类有很多,现在以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酱油、食盐为例来对检验技术进行介绍。

2.1试纸法试纸法在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中主要用于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

其原理是硝酸等游离矿酸存在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应也会增大,可把指示剂变色。

在我国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中所规定食醋中严禁掺加矿酸,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用盐酸等矿酸来进行食醋的制作,因为它们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产生喘息、喉痛和胃、食道粘膜刺激。

2.2滴定分析法2.2.1酱、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衡量酱和酱油的质量的指标离不开测定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蛋白质发酵分解后形成的产物,是酱和酱油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一节、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 状调味品。 一、食盐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 涩味,无异臭。 2、理化指标(参见GB5461-2000)
二、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检验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一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 般成人食用0.3~ 即可中毒, 即可致人亡。 般成人食用 ~0.5g即可中毒,食用 即可致人亡。误食亚硝酸盐一般 即可中毒 食用3g即可致人亡 发病, 在10min发病,出现中毒症状。 发病 出现中毒症状。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色泽
三、酱油的掺伪及判别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加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加酱色增色。 加酱色增色。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一、酱油的质量标准 1.酱油感官指标 1.酱油感官指标 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具有酱香 或酯香气味,无异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味醇厚、柔 和、稍甜,无苦、酸、涩等异味,无霉味;体态澄清,浓 度适中,无沉淀,无浑浊,无霉花,无浮膜。 2.酱油的理化指标 见表8-4 表8-4 酱油的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三、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农用盐中杂质多、异味大,并含有大量苦硝、铅、氯化镁等 对人体有害物质。食用这种劣质盐,会引起慢性中毒。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见表4-5 : 表4-5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如何识别真假调味料

如何识别真假调味料

如何识别真假调味料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自本期起,“有滋有味”栏目将介绍不同的传统调味品的选购、使用方法。

对目前市场上新出现的调味品的种类、特色、在烹饪中如何应用,也将组织相关的调查与整理,以便为读者提供一手的鲜活信息。

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把有关调味的独家心得奉献出来,通过我们的栏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多滋多味。

当然,我们还欢迎各类调味品企业“自卖自夸”,有什么新、特产品尽管也拿来,我们可组织部分厨师、读者对其品评。

调味料在每个家庭的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人们从市场上买回了调味品,却发现是假的,让人很是恼火。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怎样识别呢?八角茴香正品:果实多由8个骨朵果组成,放射性排列于中轴上。

骨朵果长1~2厘米,宽~厘米,高~1厘米。

外表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啄状,上侧多开裂。

内表面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芳香,味辛、甜。

伪品:果实常由7~8个较瘦小的骨朵果呈轮状排列聚合而成。

单一的骨朵果长约厘米,宽~厘米,前端渐尖,略变曲,果皮较薄。

具特异香气,味先微酸而后甜。

花椒正品: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朵果集生于小果梗上,每一个骨朵果沿腹缝线开裂,直径~厘米,外表面紫色或棕红色,并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

内表面淡黄色,光滑。

内果与外果皮常与基部分离。

气香,味麻辣而持久。

伪品:为5个小骨朵果并生,呈放射状排列,状似梅花。

每一骨朵果从顶开裂,外表呈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有少数圆点状突起的小油点。

香气较淡,味辣微麻。

桂皮正品:外表呈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细皱纹和突起物,内表红棕色、平滑,有细纹路,划之显油痕,断面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一条淡黄棕色环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伪品:外表呈灰褐色或灰棕色,略粗糙,可见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细纹理。

内表面红棕色,平滑。

气微香,味辛辣。

小茴香正品:双悬果呈圆柱形,两端略尖、微弯曲,长~厘米,宽~厘米。

表面黄绿色或绿黄色。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5条隆起的纵肋,腹面稍平坦。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调味品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市面上却出现了假的调味品,那么该怎么鉴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1、八角茴香正品:果实多由8个骨朵果组成,放射性排列于中轴上。

骨朵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

外表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啄状,上侧多开裂。

内表面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芳香,味辛、甜。

伪品:果实常由7~8个较瘦小的骨朵果呈轮状排列聚合而成。

单一的骨朵果长约1.5厘米,宽0.4~0.7厘米,前端渐尖,略变曲,果皮较薄。

具特异香气,味先微酸而后甜。

2、花椒正品: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朵果集生于小果梗上,每一个骨朵果沿腹缝线开裂,直径0.4~0.5厘米,外表面紫色或棕红色,并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

内表面淡黄色,光滑。

内果与外果皮常与基部分离。

气香,味麻辣而持久。

伪品:为5个小骨朵果并生,呈放射状排列,状似梅花。

每一骨朵果从顶开裂,外表呈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有少数圆点状突起的小油点。

香气较淡,味辣微麻。

3、桂皮正品:外表呈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细皱纹和突起物,内表红棕色、平滑,有细纹路,划之显油痕,断面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一条淡黄棕色环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伪品:外表呈灰褐色或灰棕色,略粗糙,可见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细纹理。

内表面红棕色,平滑。

气微香,味辛辣。

4、小茴香正品:双悬果呈圆柱形,两端略尖、微弯曲,长0.4~0.7厘米,宽0.2~0.3厘米。

表面黄绿色或绿黄色。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5条隆起的纵肋,腹面稍平坦。

气芳香,味甜、辛。

伪品:分果呈扁平椭圆形,长0.3-0.5厘米,宽0.2-0.3厘米。

表面棕色或深棕色,背面有3条微隆起的肋线,边缘肋线浅棕色延展或翅状,气芳香,味辛。

5、姜正品:呈圆柱形,多弯,有分枝。

长5~8厘米,直径0.5厘米。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一半节,每节长0.2~1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味剂 酸味剂
黄酒
食品添加剂
苦味剂
第二节
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一、食盐的感官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状 调味品。
食 盐
“百味之王” “淡而无味”
“走尽天下娘好,吃尽天下盐好” 按产地分 海盐 湖盐 井盐 矿盐
按加工程度分 大盐 加工盐 精盐(加碘)
2.理化检验 碘化钾定性检验:KI与NaNO2反应生成碘,碘遇 淀粉呈蓝紫色。 混合试剂:取0.5%淀粉溶液20mL,滴入8滴0.5% 亚硝酸钠和4滴硫酸(1+3),摇匀,应在临用 前现配。 测定:取约2g待检盐置于白瓷板上,向盐上 滴2~3滴混合试剂。如显蓝紫色,表示有碘化 钾存在。证明样品是加碘盐。
配制法是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方 法配制而成。配制酱油是以50%酿造酱油为 主体,添加助鲜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 酿造法是以蛋白质和淀粉为原料进行 微生物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有天然的 棕红色,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配制酱油利用酸水解植物蛋白,氨基酸
转化率高,味道新鲜,营养价值并不比 酿造酱油低。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调味品的分类
(1)酱油 (2)食醋 (3)酱 (4)酱腌菜 (5)腐乳 (6)料酒 (7)复合调味品 (8)香辛料 (9)鲜味剂和助鲜剂
第一节
一、调味品的范畴
概述
调味品主要包括糖类、食盐、味精、酱 油、酱、食醋、以及辛辣料。辛辣料是采用 植物果实种子及外皮等粉碎而配制成的天然 植物香料,如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咖 喱粉、芥末粉等。香辛料的主要原料有八角、 花椒、辣椒等。
食 糖
食糖是由甘蔗、甜菜等含糖作物中提取出 来的一种甜味物质。 绵白糖 红糖 白砂糖 冰糖 赤砂糖 方糖
第三节 酱油质量的鉴别检验
酱油是我国的传统的调味品,营养丰富,是 一种复合的调味品。 酱油的物理概念
酱油—是以豆、麦等粮食为原料配以盐等辅料,在一定 温度下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分解,加上微生物自溶 生成的呈味、生香的营养物质,其中提取出来的汁液 就叫做酱油。
碘酸钾定性检验: 碘酸钾为氧化剂,检测试剂一般是淀粉碘化钾溶液,食盐中的碘酸钾能把碘试剂中 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呈现 蓝色。 5I- + IO3- + 6H+ = 3I2 + 3H2O
碘盐中碘的定量测定(GB规定的方法) 测定原理:食盐中加入的碘化物在酸性条件 下用饱和溴水氧化成碘酸钾,再于酸性条件 中氧化碘化钾而游离出碘,以淀粉作指示剂 用硫代硫酸样品于250mL 的锥形瓶中,加水100mL溶解,向其中加入 磷酸1mL,摇匀,滴加饱和溴水5~6滴(溴 水不要过多,以免以后除去难),在室温下 放置15 min。在放置期内,如发现黄色褪去, 应再滴加溴水至淡黄色。然后,向锥形瓶中
加3~5个玻璃珠,加热煮沸溶液,以除去过 量溴水。待溴水的浅黄色褪尽后,再加热5 min,以保证溴水除尽。 立即冷却,向其中加入5%碘化钾溶液 2mL,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 定至浅黄色,加入0.5%的淀粉指示剂1mL,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滴定终点。
除去烹饪食品的腥臊异味,调和并 突出正常的口味。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加菜肴的 色泽光彩。
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提高食品的 营养价值。 杀菌消毒,保护营养。 诱人食欲,促进消化。 防止疾病,增强健康。
咸、甜味调料 天然调味品 香味调料 辛辣味调料
其他天然味调料
酱油 酿造调味品 酱类
食醋
香味调料
芳香类调料 蔬菜类调料 花卉类调料
茴香、八角、 桂皮、丁香、 陈皮、花椒
香菜、香椿 菊花、桂花、玫瑰花
辛辣味调料
葱、蒜、葱头、辣椒 生姜、胡椒、咖喱粉、芥末等 香菇、芝麻油、西红柿
其他天然味调料
二、国内外调味品状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人们更注意 饮食营养与风味的多样化,这为调味品行业 营造出一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目前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 美元,占到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 的“小产品、大市场。”
酱油的种类
你所知道的酱油有多少种? 他们都有哪些不同呢? 好好想想,我们几乎是每天都吃呦!
酱油的分类
按地域分:南方酱油、北方酱油、日本酱油等 按工艺分:高盐稀态酱油、低盐固态酱油、无 盐固态酱油、配制酱油等
按用途分:上色酱油、增鲜酱油、强化酱油、 忌盐酱油等
目前酱油按产品、质量等级、食用方法等来 划分。 以产品分类: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按食用方法分:烹调酱油、餐桌酱油。 以发酵方式分:高盐稀态发酵法、低盐固态 发酵法、无盐固态保温发酵法。第三种用的 较少。
我国酱油酿造源远流长,从周朝开始就
用纯粮酿制,天然发酵,酿造出酱油有 特殊的酱香味。
酿造类调味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选料 → 蒸料 → 制曲→ 发酵 → 提取→ 配兑 →高温灭菌→成品
食盐的感官检验主要包括色泽、气味、滋味、 形态等几个方面。
二、食盐的质量标准
食盐的质量标准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1.食盐的感官指标:白色,味咸,无异味, 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异物。 2.食盐的理化指标见相关国家标准。
三、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检验 1. 色泽 :食盐为白色不透明的结晶粉末, 无挥发性气味。亚硝酸钠为黄色或浅黄色的 透明结晶体。

三、调味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1.多样化:酸、甜、咸、辣、麻、海鲜味。 2.高档化:大蒜粉、黑胡椒粉、桂皮粉。 3.方便化 4.复合化:新型调料。几种味道复合在一起。 5.营养化:多维酱油、醋蛋液。
四、调味品定义和作用
调味品是指烹饪过程中调和食品口味的辅佐原 料、具有酸、甜、苦、辣、咸等味和芳香味。
2.水验: 原理:亚硝酸钠溶解时吸收热量 比食盐大,而且吸热速度快。方法:水溶解, 水温急剧下降的为亚硝酸钠。
3.化学检验:原理:亚硝酸钠与高锰酸钾 反应,使其紫色退去。食盐则不变。
四、碘盐的鉴别 1.感官检验 观色 假碘盐外观呈淡黄色或杂色,容易 受潮。 手感 用手抓捏假碘盐呈团状,不易分散。 鼻闻 假碘盐有一股氨味。 口尝 假碘盐咸中带苦涩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