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升内贬分析

合集下载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分析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分析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分析作者:姚殿睿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脠】蜠章分析了目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成因:对外,巨额国际资本涌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

对内,人民币发行量居高不下,输入性通货膨胀。

指出,人民币的对外升值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直以来被低估的修复。

要辩证地看待我国面临着的对外汇率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贬值;成因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成因汇改八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升值,至今已逾30%。

造成人民币如此之快的升值速度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巨额国际资本涌入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为扭转国内经济颓势,先后进行了四轮量化宽松,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这些货币通过投资等渠道流向世界各个角落,大量的热钱涌入并不发达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我国因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大涨,吸引了巨额热钱流入。

在世界性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现实情况下,国际大量热钱的流入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相应增加,资产进一步涨价,产生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此外,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也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这种升值也导致热钱流入,热钱流入再次推高资产价格。

这两种因素的累进叠加,对人民币的升值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压力。

2、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汇改以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令世界各国惊叹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一直高于美国。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较低的国家货币的实际汇率理论上会升值。

这就意味着在中长期内,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我国货币相对于美国货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就可以通过我国货币相对于美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升值体现出来。

因此,从巴萨效应视角来看,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实际上是在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美国,从而导致人民币面临持续的实际汇率升值压力的结果。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引言人民币的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多次变动。

最近的一些数据显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趋势日益明显。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内贬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主要是由国内经济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导致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下降。

此时,人民币购买力减弱,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2.经济增长放缓:如果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的需求可能下降。

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价值可能会下降,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3.贸易逆差扩大:如果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表示中国进口的货物和服务超过出口,这可能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贸易逆差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使得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外升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主要是由国际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增加:如果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可能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2.外国政策的影响:外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可能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外国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本国货币的价值,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3.外国经济的影响:如果外国经济增长放缓或遇到困难,外国货币可能会贬值,相对来说人民币的汇率可能会升值。

结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内经济因素,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人民币对内贬值。

而外部因素,如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和外国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人民币对外升值。

理解这些因素对于了解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本文所提供的分析仅仅是一种解释汇率变动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完整地解释实际情况。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和研究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人民币的汇率动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

对内贬值原因分析1. 政府货币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引导人民币的汇率变化。

若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下降。

2.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趋势下降,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减少,外部经济交易减少,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发对内贬值压力。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另一个因素。

如果物价上涨速度大于人民币汇率上升速度,那么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引发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和出口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升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逐渐增强,需求量上升,人民币也会随之升值。

对外升值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2. 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和投资也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产生兴趣时,他们需要将资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这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对外升值。

3. 政府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实现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目标。

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人民币对外升值。

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资本流动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都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影响。

对内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对内贬值还会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对外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国内消费。

此外,对外升值还会提高国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货币价值的变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人民币在内部和外部市场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

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以期对理解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汇率走势以及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进行简要描述,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

接着,从国内外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导致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内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内贸易、对外贸易、资本流动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货币价值变化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货币价值管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描述与分析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价值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我们来看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贬值情况。

这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两个方面。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人们需要用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却表现出了升值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收支的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8.11元/美元,人民币升值了2%。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7.0752元/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总说1、内因(1)国际收支顺差。

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

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

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

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

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

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对内贬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对内贬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摘要: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

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在理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

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其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与美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落差,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

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物价水平,资产价格,金融资产,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

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

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56%, 2006年升值3. 35%,2007年升值6.9%。

到今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己经突破7.0的关口, 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1. 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

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一月份CPI同比上涨7.1%,二月份则同比上涨8.7%,三月份上涨8.3%,一季度CPI上涨8%,上涨势头令人担忧。

人民币汇率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则是体现了人民币对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2004年的8.276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不断升值至2011年8月的6.387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且升值态势不减。

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让居民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对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一、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意。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007年7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595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6.35%。

人民币对外持续不断升值,且升值态势不减。

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水平,人们却明显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也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

从2000年至2010年,贸易顺差由241亿美元增至183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81降至6.6227。

201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3.3%,而200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十分明显。

为何人民币会有如此现象,下面本文将阐述其产生原因。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一)外因1.国际收支失衡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由于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国际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且由于我国出口量庞大,使得人民币在国外市场上供小于求,因此,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

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

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

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2005年7月起,为提高汇率的市场化水平,我国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整体上的升值状态。

与此同时,自2007年起近一年多时间,我国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逐月攀升,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走势日益明显。

本文在剖析2005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外升内贬”根源的基础上,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的走势做出预判。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外升内贬” 金融危机走势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的形成人民币”外升内贬”简单来讲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和国内通货膨胀背景下对内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本文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作为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代表,用物价总水平来界定其对内价值,其中,物价总水平通常用CPI来表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经济基础。

特别是在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人民币在升值的外在压力下,其对美元月平均增速高达0.46%。

与此同时,国内CPI单月环比增速从1.3%上升至7.7%,超过了5%的临界值。

根据这两个统计数据可以判断,自2007年8月起,人民币就形成了“外升内贬”的走势,而这恰好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时点大致吻合(见图1)。

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的原因剖析(一)引发人民币内外购买力偏离的直接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05年7月之后的两年里,人民币在保持对美元升值的同时,国内始终保持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而2007年7月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而且CPI增速也从7月末的5.6%飙升至2008年2月的8.7%。

可见,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和国内通胀水平的高起,是人民币内外购买力发生明显偏离的催化剂。

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元大幅贬值,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月—2011年2月中国的CPI当月同比变化图
索罗斯
对冲基金界教父级人物
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将是明智之举,而避免热钱 流入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让人民币一次性升值, 然后再以渐进式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调整。
允许人民币升值,除了可以把中国的通胀输出给 美国之外,也是中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举 措。
大 量 外钱涌外钱 入涌 入
印 刷 大量人大量 民人 币民 币


内 市内 市 场
民 币 供
场货

货币

币供

供 应应 量 增
需 求
量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 人民币目前不能自由兑换,一方面使得 人民币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汇率机制, 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另一方面在外部 资金不断流入的情况下,人民币不能自 由兑换会导致外部资金短期内只进不出, 加剧了国内市场流动性泛滥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问题
人民币外升内贬是否是悖论?
• 对立性:货币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 • 统一性: –通货膨胀带来的对内贬值构成了对外贬
值的动力之一,但这并不是构成人民币对外汇率这 一“双边货币比价”币值变化的唯一动力。 –“人 民币对美元走强,对欧元走弱,同时欧元对美元走 强”的汇率结构 • 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具有趋向同一的发展方向。 (均衡汇率本身就是“内外均衡同时实现时的汇率 水平”
麦克斯·考登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帮助美国减少失业。 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应该容忍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如果人民币的升值伴随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中国可以避免陷于经济停滞。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
现在,中国的经济回升还不稳固,人民币升 值对中国经济的回升是没有好处 的。很多企 业适应不了这个变化。 其次,美国越给压力越不应升值,因为人民 币升值不升值是以中国为主的。
探究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问题的原因
对外升值
1.国内经济发展增势强劲
2.内需不足,对外需依赖过高 3.世界需求不足与结构不平衡 4.本外币利差的扩大 5.国际政治因素
对内贬值
1.成本推动
2.结构性问题 3.货币流动性过剩 4.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及财富效应
1.经济发展增势强劲
2.内需不足,对外需依赖过高
两者关系
人民币
对外 升值
对内 贬值
资产价 格上涨
通货膨胀
汇率体现
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
Thanks!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问题
现象及各方观点 原因
两者关系 措施及总结
现象及各方观点
现象
对外升值——汇率变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图表(wind数据库表) 对内贬值——通货膨胀——老师和同学对于通胀的感受(音频访谈录)
对外升值 各方观点
对内贬值
索罗斯
麦克斯·考登
黄益平
张维迎
厉以宁 厉以宁
2009年11月6日—2011年3月2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每日报价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厉以宁
当代中国经济学 界泰斗级的人物
对待通货膨胀紧缩政策不是万能的,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可以松紧搭配,不必一定“双紧”。
中国经济刹车容易启动难,所以最怕的不是通货膨 胀,而是滞胀。外国经济增长率到1%甚至0,“滞” 就出现了,而中国只要增长率降到6%以下就滞胀了, 因为降到6%时失业就会大量出现。我们防止通货膨 胀到来的同时,更应该防止滞胀的发生。
3.世界经济需求不足与结构不平衡
生产能力的相对过 剩与不平衡的结构
缩小世界了经济的 政策空间
人民币升值
贸易摩擦不断,保 护主义抬头
4、本外币利差的扩大
4、本外币利差的扩大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Text in
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价格高涨 here
大量热钱涌入中国
美国双赤字、次贷危机 美联储降息,美元汇率指数急挫
当代中国经济学 界泰斗级的人物
黄益平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超发导致通货 膨胀。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来看,钱多了 总归是要爆发出来的,也可能通过CPI爆发, 也可能通过资产泡沫爆发出来。物价上涨不 能怪炒家,它只是货币超发的自然反应。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维迎
通货膨胀是财富的转移。那些能先得到货币 的人,实际上掠夺了他人的财富。 在危机发生后,政府抵制不住通货膨胀的诱 惑,这相当于是抓着老虎的尾巴在跑,很危 险。
发达国家为资本寻找出路 选择中国投资
人民币 升值
5.国际政治因素
5.国际政治因素
1.成本推动
石油 涨 价 电力
劳动力
人民币对内贬值 产品价格上涨 上游产品成本增加
2.结构性问题
2.结构性问题
农产品主产国产量减少 粮食供应商垄断定价 房产投资过热
物价升高
人民币对内贬值
3.货币流动性过剩
国 际 贸 易 顺 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