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外升内贬

合集下载

人民币何以形成“外升内贬”趋势

人民币何以形成“外升内贬”趋势

人民币何以形成“外升内贬”趋势陈光磊【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1页(P15)【作者】陈光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要从根本上改变时而通胀、时而通缩的局面,则既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也要改革汇率制度。

受到全球制造业泡沫破裂,美国制造业回流等实际因素的影响,作为承接全球化低端制造业的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和人口结构都处于比较不利阶段,未来两三年内,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压力巨大。

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持续贬值,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

这个调整过程的特点是,人民币对外贬值,同时对内升值,即名义汇率进入下降通道,而同时国内出现通货紧缩。

这种局面正好与过去几年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立。

归结起来,当前影响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实际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美国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链处在再平衡的过程中。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以避免,这也代表全球化方向的逆转,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大大削弱。

近几年来,中美制造业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持续缩小,考虑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工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其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1.78万亿美元,其中政府部门的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非政府部门对外净负债1.5 万亿美元。

中国对外资产绝大部分集中在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分别占70%和11%,其他部门只占19%。

而中国对外负债绝大多数集中在其他部门,占75%,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分别只占3%和22%。

尽管国家整体上对外净资产,民间部门还是对外净负债。

在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会是单边的。

历史上,每次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杆化,都会加大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风险。

有人将上半年外汇占款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居民企业持有更多外汇,而非“热钱”流出境内,居民而非海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算是资本流出。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教学内容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教学内容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比率;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其货币会贬值。

直观上,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一个铜钱的两面,应该是一致变化才对。

然而中国长期出现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

自2005年7月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升值,至今已逾30%。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也随着汇率扶摇直上,在2008年4月甚至高达8%,汇率升值的同时伴随着明显的通货膨胀。

购买力评价理论不会错,但是中国货币“内贬外升”也确实存在。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一定是经济现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不吻合。

众所周知,购买力平价不考虑资产市场。

因此,人民币“内贬外升”一定是资产市场发生了什么,要从资产市场去获得解释。

资产与一般商品不同。

人们需要一般商品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这种需求是有极限的。

资产是能够给人带来收入的东西。

人们需要资产不是用它来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希望它能够增值。

因此资产价格受预期影响明显。

资产市场存在明显的“追涨效应”:价格上涨,预期价格上涨,更多的资金进入和进一步价格上涨,进而形成一种预期自我实现的价格泡沫。

货币之水不会均匀流向经济的每个领域,而是首先流向资产市场。

货币超发,那些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就会资产化。

当资产价格连续攀升,并且提供了比投资实体经济更高的回报时,将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资产。

在世界性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资产泡沫化还吸引世界热钱流入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中国因为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大涨。

资产涨价,吸引热钱流入。

热钱流入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资产进一步涨价,同时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在政治等各种压力下升值,升值也导致热钱流入,热钱流入再推高资产价格。

两种因素累进叠加,就形成了一方面本币升值,另一方面国内货币宽松通货膨胀的局面。

这个解释是否成立?我们需要观察,那些和中国一样国内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的国家是不是也出现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本币升值的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现象?事实上,并不只有中国存在着汇率升值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引言人民币的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多次变动。

最近的一些数据显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趋势日益明显。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内贬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主要是由国内经济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导致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下降。

此时,人民币购买力减弱,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2.经济增长放缓:如果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的需求可能下降。

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价值可能会下降,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3.贸易逆差扩大:如果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表示中国进口的货物和服务超过出口,这可能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贸易逆差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使得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外升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主要是由国际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增加:如果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可能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2.外国政策的影响:外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可能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外国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本国货币的价值,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3.外国经济的影响:如果外国经济增长放缓或遇到困难,外国货币可能会贬值,相对来说人民币的汇率可能会升值。

结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内经济因素,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人民币对内贬值。

而外部因素,如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和外国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人民币对外升值。

理解这些因素对于了解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本文所提供的分析仅仅是一种解释汇率变动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完整地解释实际情况。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和研究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人民币的汇率动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

对内贬值原因分析1. 政府货币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引导人民币的汇率变化。

若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下降。

2.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趋势下降,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减少,外部经济交易减少,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发对内贬值压力。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另一个因素。

如果物价上涨速度大于人民币汇率上升速度,那么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引发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和出口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升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逐渐增强,需求量上升,人民币也会随之升值。

对外升值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2. 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和投资也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产生兴趣时,他们需要将资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这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对外升值。

3. 政府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实现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目标。

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人民币对外升值。

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资本流动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都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影响。

对内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对内贬值还会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对外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国内消费。

此外,对外升值还会提高国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货币价值的变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人民币在内部和外部市场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

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以期对理解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汇率走势以及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进行简要描述,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

接着,从国内外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导致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内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内贸易、对外贸易、资本流动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货币价值变化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货币价值管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描述与分析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价值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我们来看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贬值情况。

这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两个方面。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人们需要用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却表现出了升值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收支的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8.11元/美元,人民币升值了2%。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7.0752元/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总说1、内因(1)国际收支顺差。

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

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

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

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

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

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对内贬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对内贬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摘要: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

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在理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

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其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与美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落差,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

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物价水平,资产价格,金融资产,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

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

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56%, 2006年升值3. 35%,2007年升值6.9%。

到今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己经突破7.0的关口, 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1. 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

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一月份CPI同比上涨7.1%,二月份则同比上涨8.7%,三月份上涨8.3%,一季度CPI上涨8%,上涨势头令人担忧。

人民币汇率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则是体现了人民币对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2004年的8.276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不断升值至2011年8月的6.387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且升值态势不减。

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让居民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对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一、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意。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007年7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595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6.35%。

人民币对外持续不断升值,且升值态势不减。

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水平,人们却明显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也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

从2000年至2010年,贸易顺差由241亿美元增至183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81降至6.6227。

201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3.3%,而200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十分明显。

为何人民币会有如此现象,下面本文将阐述其产生原因。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一)外因1.国际收支失衡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由于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国际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且由于我国出口量庞大,使得人民币在国外市场上供小于求,因此,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为什么外升内贬
对于这个问题,到现在我只能浅显的用学过的知识以及阅读过的材料稍解一下,因为有些方面跟自己学的理论相悖,无法用其解释。

人民币对外升值我认为主要受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相对利率水平、市场的心理预期、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一国国际收支是影响该国货币汇率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从供求关系来看我国国际收入远远大于支出,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下,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需求下降,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

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

而人民币的升值一定会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上面已经提到国际收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以及我国外汇储备基本情况——巨额外汇储备。

为什么我国形成巨额的外汇储备,原因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
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加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不是很完善,大量国际游资,绕过资本管制进入我国,而想获得升值之利,并导致了外汇储备增加。

巨额的国际储备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的压力,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纷纷对美元贬值,只有中国保持着与美元的汇率,近十年也没有巨大的变化,外汇储备年年攀升,人民币被低估,升值压力巨大。

而且我国现行出口结售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和个人外汇的储蓄,限制了外汇需求和有效利用,导致外汇储备持续、被动的增加。

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直接决定着借贷资金的成本与收益。

由于国内通胀压力,从2010年10月到现在央行进行4次加息,而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则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就一年存款利率而言,中国一年期为3.25%,而美国一年期为1%,欧洲(欧元区)一年期为1.1,日本一年期为仅仅为0.01%……中国利率远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一会引起短期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在外汇市场上引起对人民币成本上升,在外汇市场上需求较大,会有更多外币资金拥进高利率的中国以曲高的回报,从而影响汇率水平,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市场的心理预期,就我国境况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愈加强烈。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中央银行将进一步上调利率。

加上受资产价格上涨的吸引,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的速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提高,外汇供过于求,使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而且大量有自
流入我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加大这些市场的经济泡沫,将来一旦撤资将给外汇市场、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快速,并且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8.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已经达到11.4%,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增长接近10%,三十年是9.8%。

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地位也增强,国际上赌人民币作为储蓄货币的需求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上升。

我国经济增长快,平均利润也比较高,外汇资本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本币汇率上升。

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储蓄风险,政治风险,且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外汇管制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外汇制度规定,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

近年来,我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抛出本币,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名义货币大于实际货币,国内货币供过于求,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物及上升,纸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影响中央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投入和廉价劳动力,能源资源又依赖国际市场,但虽然中国是能源资源的主要买家,并没有掌握定
价权。

国际市场上铁矿石、原油等能源资源价格的疯狂上涨,挤压着我国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增加了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增长也有些趋向悲惨整张;另一方面钢铁、水泥、建筑与建材等资源价格的上涨,也助长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加剧。

国内,人们对于投资渠道,趋向于房地产、股票等虚拟经济,房地产价格节节攀上,货币流动性性过剩,市场制度不完善,岑在很多弊端。

对老百姓生活又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损害人民的利益。

而国际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加之了通货膨胀。

我国国内通货膨胀也是货币的问题,不可仅仅打压价格等行政手段来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从本国经济,本质上的货币政策i上入手:减少货币供应;遏制楼市股票泡沫;完善金融股票市场;完善统计监管体系等。

人民币内贬外升,给本国带来很大的弊端。

国家要从根本上着手,解决货币问题上的缺陷和不足,稳定局面,维护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