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深圳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_001

附件1深圳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科学合理确定2023年度本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下称“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规范有序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工作,推动本市碳交易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配额总量根据“十四五”时期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经济增长趋势、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减排潜力、历史配额供需情况等因素,坚持“稳中求进、奖优惩劣、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原则,确定2023年度本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配额总量约为2600万吨。
年度配额总量由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和政府储备配额构成,其中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占比96%、新建项目储备配额占比2%、价格平抑储备配额占比2%。
二、配额分配2023年度配额分配采用行业基准强度法、历史产量强度法、历史增加值强度法。
(一)行业基准强度法对于供电、供水、供气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采用行业基准强度法。
1供电行业根据供电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供电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电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供电量2.供水行业根据供水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供水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水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供水量3,供气行业根据供气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天然气处理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气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天然气处理量2023年度供电、供水、供气行业基准碳强度设定详见附件1。
(二)历史产量强度法对于公交、地铁、危险废物处理、污泥处理、污水处理、港口码头、平板显示、信息化学品及其他专用化学品等主要产品可归为单一类型且产品类型稳定、产量计量完善的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采用历史产量强度法。
1.公交行业根据公交重点排放单位营运系统年度目标碳强度、年度载客里程、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二营运系统年度目标碳强度X年度载客里程X1.07+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XO.995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是指公交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营运系统以外的附属系统(包括办公楼、机修车间及其他车辆等)碳排放量。
22.各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制定原则

产值
西药制造
产值
中成药生产
产值
饮料制造
产值
纸制品制造
产值
火力发电
产量
热力生产和供应
Hale Waihona Puke 产量整车制造业产量
水泥制造业
产量
啤酒制造业
产量
物业管理类
面积
高校和工程技术研发类
面积
银行业
面积
大型医院类
面积
信息传输业
业务总量或面积
其他服务业
面积
批发零售业
面积
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将在 2013 年碳排放报告报送及核查工作完成后另行公布。
四、第一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活动水平 本市第一批共对 23 个行业的先进值进行研究,其中 16 个工业行业,7 个服务业。
行业名称
活动水平
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产值
非金属矿物制品
产值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产值
金属制品制造
产值
农副食品加工
产值
汽车、铁路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产值
食品制造
二、我们搜集的网络资料仅为资源共享、学习参考之目的,很难对其可用性、准确性或可靠性做出任 何承诺与保证。无法对任何由于使用或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材料所造成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三、搜集的这些资料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任何人不得擅作他用!您可以复制、 转载和传播本内容的任何信息,但务必在转载时注明来源,尊重其知识产权,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的先进碳排放水平,结合本市相关行业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以行业内平均碳排放强度前 10%数据作为行业碳排放强度先 进值的上限,以行业内平均碳排放强度前 20%数据作为行业 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下限,经本市最新各行业地方能耗限额 先进值,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校验后,最终确定行 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碳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3.大于最新行业先进值10%以上。
60
2
碳排放强度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行业先进值
1.达到能耗先进值;
100
100
2.达到能耗准入值;
80
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量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续)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细则
得分
满分分值
3.达到能耗限额值。
60
3
碳排放强度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先进值和无能耗限额值
北京市和全国同行业碳排放强度数据或能耗数据进行比较,优先采用碳排放强度指标,优先采用北京市数据,若查找无相关数据,取历史法,企业最优年度指标值下降一定幅度。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10%以上
100
100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5%-10%
80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5%以下
**
1
2
2.碳排放单位应考虑审核合理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
1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1.碳排放单位应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如评审、原因、确定、评估、制定和保留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
2
4
2.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碳排放绩效结果相适应;
**
1
3.碳排放单位应确保在必要时对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
1
记录控制
1.碳排放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碳排放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碳排放绩效成果;
**
北京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注:1、办公楼宇为租用的不评价该指标。
2、污染治理技术:未发布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3、污染物排放管理: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评价,并辅之证明材料。
4、污染物监测监控水平:对于其它行业企业,列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的企业,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开展监测监控;未列入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5、通勤车辆:指企业用于接送职工上下班、企业内运输人员和机要的车辆。
(下同)
6、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不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7、碳市场履约:未纳入碳市场管理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8、环境信息披露:不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环境信息披露范围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1
2、绿色建筑:近一年未竣工新建建筑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3、污染物排放管理: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评价,并辅之
证明材料。
4、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不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5、碳市场履约:未纳入碳市场管理的企业不评价该指标。
1.1汽车整车制造业(361)企业绿色绩效评价细则
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3、64、65)企业评价细则
1
2、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据指标2进行评价
3、物业管理企业依据指标3进行评价
3.绿色项目综合评定总则。
配额核定方法

附件3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配额核定方法(试行)为科学合理地核定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满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需要,推动实现北京市“十二五”低碳发展目标,制定本方法。
一、基本定义1.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下简称“配额”),是指排放单位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可以合法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限额,代表的是各企业(单位)在相应履约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利,是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
以吨为单位,精确到个位。
2.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系数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系数(以下简称“控排系数”),是市主管部门依据全市“十二五”GDP平均增速目标、各相关行业碳强度下降目标、各行业碳排放历史平均水平和年均增幅,综合测算确定的,用于核定企业(单位)既有设施排放配额的参数。
既有设施是指2013年1月1日之前投入运行的固定设施。
3.新增二氧化碳排放2013年1月1日之后新成立且符合重点排放单位条件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有法人单位因新增固定设施而成为重点排放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有供热、火力发电企业(单位)在2013年1月1日之后新投运的供热或热电联产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的制造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单位新增固定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4.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是市主管部门在参照国内外同一行业、同类产品的先进碳排放水平,结合本市相关行业实际情况下综合确定的。
用于核定企业(单位)新增固定设施排放配额的参数。
如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5.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核定年份本办法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核定年份是2013年、2014年和2015年。
二、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企业(单位)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包括既有设施配额、新增设施配额、配额调整量三部分。
计算公式为:T = A + N + ∆式中:T为企业(单位)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为企业(单位)既有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N为企业(单位)新增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为企业(单位)配额调整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指南-2023标准

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碳效分析,碳信用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企业各排放主体开展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4064-1:2018《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2:2019《温室气体第2部分:项目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3:2019《温室气体第3部分:温室气体声明核查与审定的规范及指南》GB/T475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7354-2018》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3术语和定义3.1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GHG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
3.2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 gas 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3温室气体汇greenhouse gas sink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4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 gas emission在特定的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5温室气体清除greenhouse gas removal在特定时段内从大气中清除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能源及碳排放法律法规和标准清单

生产经营部 二、十三、十六、二十四、三十 各单位 八、三十九
37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12-16 、 18 、 22 、 24 、 31 、 32 、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 生产经营部 2012.04.27 2012.07.01 35 、 38 、 40 、 46 、 48-51 、 61 、 155号 各单位 64、66、69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 生产经营部 2006.06.20 2006.07.20 全文 174号 各单位 京政办发47号 京政发[2007]3号 京政发[2011]43号 京政发[2014]14号 京发改[2007]286号 1988.05.14 1988.06.01 2007.01.18 2007.01.18 2011.08.22 2011.08.22 2014.05.28 2014.05.28 2007.02.17 2007.04.01 生产经营部 全文 各单位 生产经营部 三-九 各单位 生产经营部 全文 各单位 生产经营部 2、3、6-8、10、13-15、17、18 各单位 、22 生产经营部 2-12、14 各单位
26
27 28 29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2000.12.29 2000.12.29
发改环资[2004]2505 生产经营部 2004.05.01 2004.05.01 三(三)、四、五 号 各单位 发改环资[2007]2429 生产经营部 2007.09.17 2007.09.17 全文 号 各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 4 5 6 7 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行业碳排放强度

行业碳排放强度摘要:一、引言二、什么是行业碳排放强度三、行业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四、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五、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措施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行业碳排放强度作为一个衡量各行业碳排放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和推动各行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降低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什么是行业碳排放强度行业碳排放强度是指某一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它反映了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衡量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行业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行业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为:碳排放强度(吨/万元)= 总碳排放量(吨)/ 行业总产值(万元)其中,总碳排放量是指某一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行业总产值是指某一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总价值。
四、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产生不同影响。
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会导致碳排放强度较高。
2.资源禀赋: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会影响行业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强度。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火力发电等高碳排放行业较为发达,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3.技术水平:行业技术水平对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技术先进、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行业,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
4.政策制度:政府对碳排放的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
严格的碳排放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
五、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措施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绿色的产业,逐步淘汰高碳排放、高污染的产业。
2.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高碳能源。
3.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银行业
kgCO2/m2
52.60
12
住宿餐饮业
住宿业
kgCO2/m2
49.05
餐饮业
kgCO2/m2
285.50
13
电力行业
供热
kgCO2/GJ
59.78
供电E级<=0.3
kgCO2/MWh
368.30
供电E级>0.3
kgCO2/MWh
341.15
供电F级<=0.3
kgCO2/MWh
345.49
1094.02
不含生产发动机,发动机生产碳排放强度先进值为整车生产的18.46%
中、重型载货车
kgCO2/辆
881.18
多功能车
kgCO2/辆
410.53
9
零售业、政府办公机构
政府办公机构
kgCO2/m2
42.28
百货零售业
kgCO2/m2
79.24
超市零售业
kgCO2/m2
60.70
10
热力行业
kgCO2/GJ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序号
行业
子类
先进值单位
先进值
备注
1
啤酒行业
kgCO2/ kL
162.56
2
纸制品制造
kgCO2/万元
88.39
3
饮料制造
kgCO2/万元
110.06
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品
kgCO2/万元
46.97
非金属材料
kgCO2/万元
261.77
5
高校和工程技术研发类
理工及综合类
kgCO2/m2
kgCO2/万元
569.31
22
农副食品加工业
kgCO2/万元
116.21
23
物业管理类
kgCO2/万元
484.73
供电F级>0.3
kgCO2/MWh
312.37
14
其他服务业
房地产业及商务服务业
kgCO2/m2
29.13
文化体育
kgCO2/m2
57.88
15
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
kgCO2/万元
267.93
电子元器件及组件制造
kgCO2/万元
319.20
其他电子电气产品
33.42
文史财经师范及政法类
kgCO2/m2
33.32
高职及专业院校类
kgCO2/m2
24.38
工程技术类
kgCO2/m2
46.94
6
金属制品业
kgCO2/万元
101.87
7
汽车、铁路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kgCO2/万元
10.22
8汽车行业普通轿车来自kgCO2/辆410.91
高级轿车及运动型
kgCO2/辆
kgCO2/万元
182.49
16
大型医院类
kgCO2/m2
73.47
17
信息传输业
通信行业
kgCO2/万元
137.93
其他企业
kgCO2/m2
55.46
18
食品制造业
kgCO2/万元
73.35
19
中成药生产
kgCO2/万元
131.95
20
西药制造业
kgCO2/万元
109.22
2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