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主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云法是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绘画技巧,通过云的描绘,表现出了山水的空灵、深邃和变幻无穷的特点。

下面将对中国山水画云法进行简要分析。

云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给作品增添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

在山水画中,云常常被描绘成起伏、卷曲的形状,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和生气。

云法通过表现云的形态、色彩、线条和笔墨的变化,营造出画面中的云景,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云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千山翠绕,万水蓝澄”的描绘方式。

在此种描绘方式下,云常被描绘成气势磅礴、绵延不绝的景象,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云法也可以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层次的呈现来表现出山水画中的“穿雪行,过雨天”的情境,使画面更具有意境和韵味。

云法在中国山水画中也有具有象征意义的作用。

云常常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神秘与超越。

山水画中的云法能够通过变化多样的形状和色彩来表现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幻,给人一种超乎常规的感觉。

云法还可以利用虚实、浓淡、韵律等手法来突显自然景观的特点,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还需要注重笔墨的运用。

云法的描绘常常使用写意的笔墨表现方式,通过笔墨的粗细和墨色的深浅来表现云的形态和质感。

墨色可以根据云的不同形态和光影效果来进行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致。

还可以运用干笔、湿笔、点画等技巧来表现不同种类的云,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趣味性。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以山水为背景,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而云法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特殊绘画技法,它是通过绘画云朵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表现力。

下面将对中国山水画云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一、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的壁画和丝织画,经过唐代、宋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山水画主要以山水风景为主题,兼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观念。

在绘画技法上,山水画主要注重“写意”、“意境”和“气韵”,追求画面的虚实结合和笔墨的丰富变化,因此常常采用泼墨、湿笔和点染等技法来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神秘。

二、云法的特点和作用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它主要是通过绘画云朵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表现力。

在中国山水画中,云朵通常是景物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画面的空间感和变化感,还可以提升画面的氛围和神秘感,因此在山水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云法的运用上,中国山水画家往往采用浓淡、明暗、虚实等对比手法来表现云朵的轻重和远近,使得云朵在画面中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三、经典山水画中的云法运用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中,云法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南宋时期的画家米芾擅长运用浓淡混合的笔墨来描绘云朵,他的作品《江山多娇》中的云朵被描绘的生动丰富,既有轻盈的意境,又有厚重的氛围。

而元代的画家黄公望则善于利用点染的技法来表现云朵的变化和变幻,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中的云朵变化万千,时而轻柔飘逸,时而翻腾汹涌,表现出了丰富的变化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的变革,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云法的表现手法。

他们通过融合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对云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实践。

现代画家张大千擅长利用泼墨和湿笔来表现云朵的变化和情感,他的作品《红楼梦图》中的云朵浓淡相间,形态万千,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可以追溯至汉代。

它以山水为主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和深邃意境。

在山水画中,云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常常被绘制在画面中,以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和诗意。

中国山水画的云法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巧,用于描绘云彩的形态和气势。

山水画中的云被视为自然界的精神象征,具有变化多样的形态和动态。

云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绘画技巧来表现出云的丰满感、轻盈感和流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云法的演变与山水画的发展紧密相关。

在唐代,云的描绘主要采用线条的方法,以表现出云的流动感和轻盈感。

这种线条的运用非常熟练,可以通过简洁的笔触来描绘出云的丰满感和层次感。

这种线条的运用,使云具有一种变化无穷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和意境。

到了宋代,云法的运用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山水画家主张描绘云的形态和气势,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将云的层次感和质感表现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他们也注重云的空灵感和飘逸感,通过淡墨和不规则的笔触来表现出云的变化和流动感。

这种云法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中国山水画的云法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巧,通过绘画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表现出云的形态和气势。

云法的演变与山水画的发展紧密相关,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和意境。

通过对云法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内涵。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山水画以山、水、云、石等自然元素为主题,通过运用独特的云法表现云的形态、质感和氛围。

下面将简析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主要体现在对云的形态的描绘上。

云在山水画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可以是卷云、堆云、朵云、带雨云等各种形态。

艺术家通常运用鱼眼、串珠、铅丝、半球等笔墨手法,细致描绘云的形状和层次感。

云的纹理是中国山水画中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带有纹理感的云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使观赏者感受到云的自然和变化的美。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还体现了云的质感。

云通常被描绘为轻盈、柔软、飘逸的状态,通过线条的纵横交错、渐变浓淡、疏密有致等手法,表现出云的轻飘、卷曲和流动的特点。

云的质感给人以柔软的触感,与山石、水流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山水画的静谧与和谐。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还展现出云的氛围。

云在画面中的分布、色彩、明暗对比等都能影响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云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影响画面的节奏和动态感,有的云可以像波浪一样带给观赏者起伏的感觉,有的云可以像山巅一样给观赏者稳重和沉静的感觉。

云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分界和光影效果,可以通过云的明暗变化来塑造画面的氛围和增强艺术表现力。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是运用独特的线条、纹理、质感和氛围等手法,以鲜明的形态和独特的表现力,描绘云的形态、质感和氛围。

云法的运用,使得山水画更富有生动和艺术感,并且能够唤起观赏者对自然之美和神秘之感的体验。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绘画类型,通常以山水为题材,通过艺术家的笔墨描绘自然山水的景色和氛围。

云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山水画中,云的绘画法具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内涵,本文将就中国山水画云的绘画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在中国山水画中,云的绘画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

中国古代画家在绘制云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笔墨的精妙运用,以及对自然的精湛观察,表现出丰富多变的云的形态和氛围。

他们通过运笔的轻重、浓淡、虚实等手法,将云的飘逸和变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山水画云法的独特魅力。

中国山水画云法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云的形态、质感和氛围。

古代中国画家在描绘云的形态上,往往能够通过笔墨的运用,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云的形状,如卷云、堆云、升云、散云等,使得云的形态丰富多变,生动有趣。

同时在表现云的质感上,古代中国画家善于通过笔墨的清浊、干湿、浓淡来描绘云的轻盈飘逸或厚重沉郁,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在氛围的表现上,古代中国画家也擅长通过对山水的搭配和气氛的渲染,使得云的出现更具有意境和神秘感,给人以无限遐想。

中国山水画云法的绘画技巧主要包括用墨、用笔和用手法。

在用墨上,中国古代画家往往善于控制墨的浓淡和水墨的比例,通过淡浓相间的墨色,使云的质感更加真实和生动。

在用笔上,古代中国画家往往能够通过细、粗、柔、硬等不同笔法,勾勒出云的轮廓和纹理,使得云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变。

在用手法上,古代中国画家善于通过笔墨的抚摩、挥洒、渲染等技巧,使得云的质感更加饱满和立体,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除了以上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绘画技巧,中国山水画云法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绘画要点和注意事项。

古代中国画家在绘制云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对云的动态和节奏的把握,展现出云的飘逸和流动感,使得画面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古代中国画家在绘制云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对云的明暗和对比的处理,使得云的形态更加饱满和立体,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通过自然山水景色的描绘来表现出人们内心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在山水画中,云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是山水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的符号之一。

云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很多,主要分为五类:一气、盘亘、遥遥、九曲、着重。

一气是用一笔就能勾勒出云的轮廓和飘逸感,这种表现方式通常使用在上部大片云区的描绘中,以强调云的飘逸感;盘亘是用带角度的笔触来勾勒云的形状,使云显得有坚韧和力量感;遥遥是用简笔勾画出云的飘渺感,表现出云的深远和空旷感;九曲则是指有曲线的云,形似九条龙,给人以动感;着重则是通过用黑色或深灰色来表现云的质感和立体感。

在山水画中,云的表现不仅要具有艺术效果,还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认为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人生的变化,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

比如,云开雾散象征着万物自然的变化和流动;云起风行象征着自然规律的顺应和人类的努力;云卷云舒象征着物事的转变和生命的起伏。

山水画通过表现云的变化和流动,带给观众一种深邃和空灵的感受,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许多山水画家为了表达出云的神秘和飘逸感,经常将云结合山水来表现。

在这样的组合下,云的形状和走向都显得更加自由和灵动,引领着观众进入一种诗意的意境之中。

在中国山水画中,云法的运用不仅是技巧性的问题,它还需要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来进行审美理解。

在现代山水画作品中,山水画家们不仅仅注重精神上的表达,还注重情感上的传达,通过表现云的飘逸、冲撞、渐次消失、汇成云海等表现手法,向观众传达出一种深沉和内敛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云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画面元素,既是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象征。

山水画家需要通过对云的观察和理解来不断探索和创新云法的表现方式,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各国民族艺术之爱戴。

在中国山水画中,云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常被用来表现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

云亦被画家们所善于运用,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简析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

一、留白法留白法是中国山水画中最为常见的云法之一。

画家在绘制云朵形态时,大量使用留白,使云朵的形态更加自然,充满无限的变化。

当云层的形态较大时,适当的留白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云的虚实程度,强化云的气象万千的特质。

二、流霞法在表现云朵时,有时也需要结合流霞法,来增强云的层次和立体感。

流霞法是将较浓的水墨作为云朵底部,在其上添加淡墨,形成云下的光影效果。

这种方法是表现云部位阴影的一种手法,在日落或傍晚时,流霞法的特别效果更为显著。

三、墨渍法山水画中的云朵往往表现出变幻莫测的特性。

墨渍法的运用正是为了强调云的韵律与变化,更好的塑造出云的神韵。

在画布上加入墨渍,再用细笔进行点、撇、捺等一系列流浪的表现,旨在使云的形体变幻紧密连续,具有更加生动的韵律感。

四、淋法淋法是一种将淡墨灌入湿的张泼纸上,让它随后的自然变化进行调控。

画家在淋法时,需要将墨水分散均匀,避免形成墨渍,达到润色与控制深浅的目的。

通过淋法,可以使云的形态更为自然,形象也更加生动传神。

总而言之,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是表现山水画气象万千的基本技法之一。

留白法、流霞法、墨渍法和淋法等云法,都是山水画家们有意识地运用自然元素,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自然景观,生动表现出自然万物的多样性。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情感。

而中国山水画的云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法,它在山水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氛围和神韵,还能够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法,传达艺术家对于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的云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画家通过对云朵的运用来丰富画面,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

隋唐时期,云法逐渐成为了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们通过描绘各种形态和气势各异的云彩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生气和动感。

中国山水画的云法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宋代山水画家吴道子、范宽等人运用了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了云的姿态和气势,使得云彩在画面中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成为了构成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

他们通过不同的线条运用和墨色渲染来描绘出云的轻重缓急和气势逼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的云法继续得到了发展。

明代画家文征明运用了点染技法来表现云的轻盈和飘逸,他的作品中的云彩多以淡墨点染为主,使得云朵在画面中虚实相间,晕染交融,给人以神秘而凝重的感觉。

清代画家如董其昌、郑板桥等人也在云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表现方式,他们通过不同的墨色和线条运用来表现出云的轻重缓急和变化万千,使得画面更加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中国山水画的云法主要通过线条运用和墨色渲染来表现。

在线条运用上,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线条粗细、长短、曲直来描绘出云的形态和气势。

有的云彩线条柔软曲折,如同飘飘欲仙;有的云彩线条刚劲有力,如同翻腾汹涌。

而在墨色运用上,艺术家们通过淡墨浓墨、晕染点染来表现云的轻重缓急和气势逼真。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的云法得以丰富和广泛的表现,使得云彩在画面中既可以是装饰性的元素,又可以是构成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线条和墨色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的云法还需要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仔细观察和感悟。

只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深入理解和体验,艺术家才能够表现出真实而有力的云彩形态和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沈焱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云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被历代中国山水画家所重视,如宋代的“米氏父子”、当代的陆俨
少等画家,皆以云烟表现为主要风格特征,著称于世。

云作为自然界中无形的,又能被肉眼所见的物质,古往今
来,不乏运用云烟造境之高手。

不同的云烟表现技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

本文以云法为主题,通过
对前人的优秀绘画理论及优秀作品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对云的表现方法进行梳理。

关键词:山水画云法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51-02
一、云法种类
云法:即画云的表现技法。

云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被历代画家所重视,画家们通过艺术实践总结出了表现云的诸多绘画样式,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勾云法:以线条勾勒出云的轮廓动与形态。

此画法中,短线多用于体现云的聚积,所以短线刻画之处应多层次密集才能显示出云的厚度,较长的笔线则用来表现云的流动,所以长线刻画之处层次应少为好,以表现出云的轻柔飘忽。

云分为云头与云脚,也可叫做阴阳之分,云头为上则阳,云脚为下则阴,云头刻画之处应笔线较为简单概括,云脚笔线则相反,应较为繁密。

运用勾云法画出的云,不仅富有体积感,也富有韵致。

在使用此云法时,所画线条应具有流动感,富有变化,用笔自然流畅,线条灵动活泼。

此法在工笔山水与写意山水中皆有运用。

(二)染云法:此法与勾云法不同,不以线条为主,而是运用水墨关系烘染出云的变化,表现出云的轻柔与厚重。

在烘染云气的过程中切记不可随意涂画,时刻注意画面中云的形态、大小,应相互呼应,整体不可零碎,表现手法需协调一致。

与此同时笔墨的干湿,浓淡程度也极为重要,亦可采取由淡而浓,还可浓淡兼施。

(三)勾染结合法:顾名思义,此法以勾云法与染云法相结合,运用线条勾勒出云的结构与轮廓,再通过染云表现云的体积与质感。

(四)留白法: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将云的形态、大小巧妙的布设预留在画面中。

(五)干擦:以干笔皴擦山石,渐入虚无,而显云烟。

二、历代名家云法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前人画云,不仅仅只是画出云,更意在表现出不同
条件下云的意态。

如积云、流云、云雾、云海等。

韩拙在《山水纯》中说道:“春云如自鹤,其体闲逸
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暖魂而无定也;秋云如清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
澄墨惨翳亦其玄冥之色,昏寒而深重”。

由此可见,古人
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何等细致深刻。

我们要画好云,还
得要师古人与师造化并重。

以下几位画家在云法上就
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二米”
“二米”指的是宋代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父
子两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派,是我国古代山水画中运
用留白染云法的代表画家。

米氏父子多采用留白染云
法画云,代表作:《翠微深处图》《潇湘奇观图》等。

“米氏云山”有别于传统绘画程式,米芾自谓“信笔
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

在《潇湘奇观图》中可见,这张作品的绘画方式与
传统山水画的勾、皴、染、点不同,作者多以大小错落的
横点点饰出山势的轮廓形状,下疏上密,下淡上浓,笔
法清晰,云气则运用淡墨在留白处进行渲染。

通过这种
山石之间简练的点与云气的面的结合,展现了米氏父
子独特的云法表现风格,并体现出其自身对生活的深
入观察,对山水的寄情,描绘出云气缥缈蒸腾、虚实相
生的独特景象。

(二)龚贤
51
Yi Shu Ping Jian
Yi Shu Ping Jian
明末清初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擅用干擦法染云,代表作:《群峰石潭》等。

龚贤在绘画技法上,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造化。

他以董源、巨然的绘画为基础,以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尤以“二米”的笔墨风韵作为参照,同时通过自身对山水的感受与深入观察,形成了一种浑朴之中富有秀逸的个人风格。

也使其对于云法有着不一般的见解与风格,刻画云烟时,多用干擦法画云,如在《群峰石潭》中,龚先生以干笔皴擦山石,达到渐入虚无的效果,以此法显云烟,从整个画面来说,这种画法使画面整体富有气韵,产生一种空灵之美,所画云烟气韵生动感人。

(三)陆俨少
现代画家,代表作有《云岩飞瀑》等作品。

其作品大多是对古代传统绘画的消化,借鉴与吸收,其作品以云水为其绝诣,笔法飞扬,流转自如。

他认为,学画山水,不能全凭一己白手起家,必须学习传统,但是学到传统之后,不能停留在传统上,还必须化其为自己的东西,化为时代的东西,闯出一条路子来,因此在后期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目。

在他的作品中,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前无古人,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

他的勾云之法打破传统画云方法,一变传统“大勾云”“小勾云”之法,打破此法所作芝头之状,用不规则而缭绕屈曲之线条,来表现云的阴背之处;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纹之线条画云的阳面,或在山之腰,或在山之顶,首尾相属袂带顾盼连绵不断。

陆先生还认为,传统山水画点线之外,唯有用块者,其创为墨块之法,与点线相同,以破其平。

因此在其作品中,例如《云烟飞瀑》墨块亦可作云雾边缘,结合留白与勾云之法,使画面虚白处云烟缭绕,丰富复杂,变化既多,气象万千。

通过以简练的长线勾云描水,以墨块作为衬托,起落有致,得飞动之势。

陆俨少先生在绘画技法上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表现风格,也便于后人对其山水画有更多的认识和创新参照。

(四)贾又福
当代著名画家,代表作:《云涌》《云之歌》《云山之舞》。

贾又福先生以太行山河北段嶂石岩的风景作为山水画写生创作基地,他经常到此地体验生活,对景写生,感悟自然精神所暗含拨打与壮美,从中归纳出与其相适应的笔墨方式。

他不仅从事山水画创作,也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

虽然他的作品大多用以表现太行的雄伟,铜墙铁壁,但是对于柔美的云,贾先生也别有一番见解。

他认为,在云的处理上,应千变万化,与古人不同,可把云当做山,当做潮一样,云就不仅仅只是自然的云了,更多的是个人情怀和精神寄托的方式。

所以其云法也并不单一。

在《云涌》中,贾先生用鲜艳的橙红色画云,以皴染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云在涌动时的层层叠叠,在这张作品中,云的“涌”的态势与动感被展现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而在《云之歌》与《云山之舞》中,贾先生则通过大泼墨与大泼彩化迹成云,墨与彩之间的自然渗化,形成的肌理效果正如云的无边无际。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贾又福先生对云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及表现形式,将自然的生命形态隐含在浓郁的笔墨之中。

(五)毕继民
当代著名画家。

擅用水墨一笔画云法画云,一笔之中水墨兼融,浓淡相宜,注重水与墨在笔锋中的妙合,一挥而就。

代表作:《云漫奇峰雾满溪》《观云图》等。

毕继民先生的作品以安徽查济作为写生创作基地,以查济特有的雨后气象作为创作题材,开创了独特的云烟表现体系。

在其绘画创作过程中,云气占据着重要地位,放大了虚的部分,强化了隐与现的关系。

毕先生对画面进行整体严谨的山石树木布势与深入的刻画后,将山水画构成元素之一的云气合理布设在画面之中,气韵天成,有别于古人和今人,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毕继民先生笔下的云自然流畅,变化无穷,其云烟形式给人以虚灵之美,也给人以“有”与“无”的审美享受。

在《云漫奇峰雾满溪》中,这些特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毕先生乐于山水之间的美好情怀。

三、结语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并非一朝一夕练就,更何况云气这一缥缈的事物,因此刻画云气绝不是易事。

大自然千变万化,云气形态各异,瞬息万变。

想画好云,不仅需要对自然有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也需要我们在绘画技法上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对于云法的掌握,不仅是一个量的积累,更是一个质的认识。

文中所列举的这些画云高手,他们能将云气刻画的如此深邃,除了他们对古人的传统绘画技法有深入的研究与修炼,也饱含了他们的情感在笔墨中的具体呈现。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9.
[3]徐复观.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4]宗白华.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吴宪生,王经春.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6]旷小津.漫谈山水画烟云的变迁和美学意义[J].文苑纵横, 2011,(03).
[7]余开亮.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J].中州学刊,2017, (09).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