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垂体微腺瘤是什么病

合集下载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1,生长激素(GH ),其作用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肌肉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其作用是促进状腺激素的合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其作用是促进肾上腺合成糖
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4,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5,催产素(垂体后叶素) 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 6,泌乳素(PRL)和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肿块,T1WI 及 T2WI 呈 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 「束腰征」,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 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
4.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甲状腺功能减低继发垂体增生 ”的疾病,这病其实是我们喉结下的甲状腺“太懒了不 工作”,而垂体只好憋着劲催它,结果自己变得越来越 大;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患者有乏力、便秘、皮肤干 、水肿等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而避免误诊为“垂 体腺瘤”,因为这种情况下做了手术病情不但不缓解, 还会进一步加重!
其它还有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型垂体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FSH和 LH细胞分泌FSH和LH,FSH正常值:120ug/l,LH为40ug/l 。垂体FSH/LH腺瘤时,FSH/LH增高,垂体功能低下时, FSH/LH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 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 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 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 ,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5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 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 醇。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nmol//24h,血皮质醇应 <82.8 nmol/L。

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是什么垂体瘤有很多种,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瘤。

垂体泌乳素瘤的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女性患者的几率会比男性多大。

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垂体内一种细胞不是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

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是稀疏颗粒的单激素分泌性腺瘤。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病程长久者骨质疏松等。

但一般是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均有表现,而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垂体泌乳素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

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微腺瘤一般出现在女性泌乳素腺瘤患者身上,男性的泌乳素腺瘤患者一般就诊年龄会比较大、肿瘤也大、泌乳素水平高和肿瘤侵袭性生长等。

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

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有以下症状:1、如果是生育期的泌乳素患者,主要表现是月经稀少、闭经、不育、雌激素水平低、溢乳、性欲减退、黄体期短、不排卵等。

2、绝经后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唯一症状是性欲减退和溢乳。

3、男性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性欲减退和性功能受损,也会有毛发稀少,睾丸较小等。

部分男性患者也会有泌乳症状。

4、骨质疏松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

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概述•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主要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

•本文将介绍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泌乳素腺瘤。

临床表现•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表现与泌乳素过多相关,常见症状包括:–闭经或月经紊乱;–乳房分泌乳汁;–不孕或不育;–性欲减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常用检查包括:–泌乳素水平检测:正常泌乳素水平一般低于20-25 ng/mL;–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垂体肿瘤。

诊断标准根据《垂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泌乳素腺瘤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有典型临床表现,如闭经、乳汁分泌等;2.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3.排除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如妊娠、垂体功能低下等;4.垂体MRI显示垂体肿瘤。

鉴别诊断•泌乳素腺瘤需及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妊娠时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也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垂体刺激试验进行鉴别。

治疗•对于泌乳素腺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卡莫西汀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鞍切除术。

结论•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及时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对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手术药物治疗疗效对比论文

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手术药物治疗疗效对比论文

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手术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与药物治疗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的疗效对比,探求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8.01-2010.12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女性病例进行研究。

将治疗对象按手术和药物治疗分成两组,分别研究两个治疗组不同因素的疗效,比较疗效差异。

结果采用两组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论手术和药物治疗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就诊者应先做溴隐亭治疗,如患者对药物有严重副作用或不愿长期服药,及药物治疗不理想,并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给予经蝶手术治疗。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型微腺瘤;外科;疗效[中图分类号] r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49-01垂体泌乳素腺瘤(p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垂体肿瘤,人群发病率约为1/10万-7/10万,约占垂体肿瘤的40%-50%[1]。

pp患者中2/3以上为女性,且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2]。

育龄期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或不育等。

目前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三种。

本文主要研究针对手术和药物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不同影响因素,为治疗pp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01-2010.12收治的61例女性pp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资料对象 2008.01-2010.12我院收治的pp女性患者61例,年龄19-38岁,平均26.2±3.5岁。

患者表现月经稀发或闭经61例,月经紊乱时间0.6-5.5年,平均3.1年,溢乳症状61例,伴有头痛患者8例,视力减退5例。

1.2 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泌乳素、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等测定。

25例血清prl>100μg/l,但未超过200μg/ml,36例血清prl超过200μg/ml。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
……
系从垂体前叶生长出来的肿瘤,良性,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

一般均有内分泌功。

过去根据肿瘤细胞染色的特性分为嫌色性、嗜酸性、嗜硷性细胞腺瘤的分类法现已被按细胞的分泌功能分类法所替代。

目前大家都倾向于将垂体腺瘤分为催乳素腺瘤(PRL 瘤),生长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ACTH瘤)等。

肿瘤的直径不到1cm,生长限于鞍内者称为微腺瘤,临床只有内分泌方面的症状,需作血清内分泌素含量测定才能作出确诊。

如肿瘤增大已超越鞍膈者称为大腺瘤,除内分泌症状外尚有可能引起视神经或视郊外叉的压迫症状,表现为视力、视野的影响,其典型者为双颞侧偏盲。

PRL腺瘤的主要表现在女性为闭经、泌乳、不育等。

在男性为性欲减退,阳萎、体重增加,毛发稀少等。

GH腺瘤的主要表现为如在青期前发病者为巨人症,发育期后得病者为肢端肥大症。

ACTH腺瘤的主要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病人有满月脸、水牛背、腹壁及大腿部皮肤紫纹、肥胖、高血压及性功能减退等。

第1 页。

脑垂体囊肿有什么症状?

脑垂体囊肿有什么症状?

脑垂体囊肿有什么症状?脑垂体囊肿也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我们都知道脑垂体对人体的内分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脑垂体囊肿,往往会带来一些内分泌异常的症状,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一.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表现不同(1)泌乳素(PRL)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给生活带来严重的负担。

(2)生长激素(GH)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皮肤紫纹。

(4)促甲状腺激素(TSH)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等女性一般表现为月经紊乱、不育等。

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6)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二.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较小时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多为双颞侧偏盲。

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

三.颅内高压症状如果肿瘤很大或者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可以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四.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疾病名催乳素瘤英文名prolactinoma

疾病名催乳素瘤英文名prolactinoma

【疾病名】催乳素瘤【英文名】prolactinoma【缩写】【别名】prolactin-producing tumor;催乳素分泌瘤;泌乳素瘤【ICD号】D35.2【概述】催乳素瘤是指垂体分泌PRL的肿瘤,在垂体功能性(有分泌性)肿瘤中发生率占首位。

典型泌乳素瘤的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及垂体可有占位性改变。

泌乳素瘤(prolactinoma)和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常见的下丘脑-垂体疾病。

泌乳素瘤是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女性居多,男性少见。

在垂体腺瘤中泌乳素瘤占50%~55%。

120例生前并无垂体疾病症状的尸检报告发现27%的人有垂体微腺瘤,无年龄、性别差异。

虽然生前大多数人并无内分泌紊乱的表现,但这些微腺瘤经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有41%属泌乳素瘤。

临床上有症状的泌乳素微腺瘤一般不会长成大腺瘤,血泌乳素(PRL)浓度升高也不明显,甚至可以下降。

部分腺瘤有侵袭性,以后出现腺瘤增大及血PRL增高,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流行病学】以前几组大系列非选择性连续尸检结果,垂体腺瘤的发病率非常高。

20世纪70年代后的报道为8.5%~27.0%,一般在20%左右。

这些垂体腺瘤生前多无临床症状,谓之“无功能性腺瘤”,基本上都是微腺瘤,光镜下50%是嫌色细胞瘤。

临床上明显的垂体腺瘤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估计为0.02%~0.25%。

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开展以来,以前诊断为嫌色细胞瘤的临床病例中40%~70%为PRL 瘤,临床诊断的垂体PRL瘤,其中2/3是微腺瘤。

泌乳素瘤(prolactinoma)和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常见的下丘脑-垂体疾病。

泌乳素瘤是高泌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在垂体腺瘤中占50%~55%,女性居多,男性少见。

临床上,育龄妇女PRL瘤发病率最高,30多岁时为男性的14.5倍,进入绝经期后,男女间的发病率迅速缩小。

妊娠使原有的PRL瘤明显增大,可致头痛、视交叉压迫和动眼神经麻痹,且约10%的垂体PRL瘤是在妊娠后发生的。

什么是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

什么是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
导语:如果育龄期女性出现各种形式的月经紊乱,继而有闭经、不育或泌乳,须警惕脑垂体泌乳素瘤。

脑垂体瘤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泌乳素瘤,占垂体瘤的80%-85%。

女性患者比男性多5倍。

什么是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
什么是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

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PRL 瘤最常见约占50-55%,其次为GH 瘤20-23%,ACTH 瘤5-8%,TSH 瘤与LH/FSH 瘤较少见。

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

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癌。

垂体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 )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不孕(育)
、高泌乳素血症及垂体占位性病变。

有临床症状的泌乳素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乳素垂体微腺瘤是什么病
泌乳素垂体微腺瘤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他是一种女
性得的比较多的疾病,一般的症状就是停经,不来月经,大多都是去了医院查了以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病的,这个病不需要开刀,保守治疗就可以了,但是治疗的效果和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不是今天治疗明天就能好的,所以想知道泌乳素垂体微腺瘤是什么病?
泌乳素瘤(prolactinoma,PRL瘤)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人显著比男性多,国外报道育龄妇女是男性的14.5倍。

女性病人PRL微腺瘤占2/3,大腺瘤占1/3。

女性PRL腺瘤主要
以PRL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闭经、泌乳、不孕为临床特征。

对于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

你提
到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

1.服用溴隐亭的效果不是线性的,不是说用了多少量就一定下降多少比例。

泌乳素本身是波动的与压力劳累程度有关,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与药物抑制剂量和对药物敏感程度不同有关。

2.一次两片没有问题,一般推荐是餐中服用以减少不适,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就不一定强求。

因为你的PRL数值还是比较高的没有达到药物抑制的理想效果,所以应该与医生讨论是否增加剂量或者换药。

3.泌乳素没有降到25~30以下,但只要有排卵(表现为月经)就有怀孕的希望。

如果怀孕应注意泌乳素的控制,否则容易造成胎停。

泌乳素垂体微腺瘤是可以治好的,关键是要有耐心,一开始吃药的效果会比较好,一下子就有了改善,但是到后面的疗效会越来越慢,不会一下子好很多,这就需要病人的耐心治疗了,还需要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毕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