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p i t u i t a r y m i c r o a d e n o m a s w i t h i s o - X a y e r d y n a m i c g a d o i l n i u m - e n h a n c e d M R i m a g —
W E I W e i - w e i , X UW e i - l i a n g , G A NJ / e , L I UP i n , Q I NW e i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o i l o y, g T h e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S h o  ̄ g d o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l a U n i t e r s ,J / n a n 2 5 0 0 0 1 , P. R. C h i n a 2 . D e p a r t m e t n fR o a d o i l o g y , A f d o i t e d n g 如H o s p i t l a fS o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i f n g 2 1 0 0 0 9 , P . R.C hi n a
i n g .M e t h o d s : I s o - l a y e r d y n a mi c g a d o l i n i u m— e n h a n c e d MR i ma g i n g w a s a p p l i e d t o 6 0 p a t i e n t s it w hd o u b f t u l p i t u i t a r y mi c r o a d e n o ma s h i

MR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附36例分析)

MR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附36例分析)
态 增 强 扫 描 技 术应 作 为 诊 断 垂 体 微 腺 瘤 的 常 规 检 查 方 法 。 关 键 词 垂体 ; 腺 瘤 ; 共 振 成 像 ; 强 扫 描 微 磁 增
中图分类号 : 6 11 R 5 .3
垂 体微腺 瘤起 源 于垂体 前 叶 .是 临 床常 见 的鞍
区肿瘤 .一般 根据 临床 症状 和血 中有 关激 素 水平 的 异 常 可作 出初 步诊 断 。MR检 查 的 目的在 于 定 位 诊 断 , 临床 手术 或 刀 治疗 提 供 依 据 。本 研 究 收 为
体 微 腺 瘤 MR资 料 。 果 常规 增 强 组 l 结 6例 , 扫 时 显 示 病 灶 l 例 (88 , 强后 显 示 病 灶 l 平 1 6 .%) 增 3例 ( 1 % )动 态 增 强 组 2 8. 。 3 0例 , 平扫时显示病灶 l 3例 (5 )增强 后 显 示 病 灶 l 6% . 9例 (5 。 9 %) 结论 MR 对 诊 断垂 体 微 腺 瘤 有 较 高 的敏 感 性 , 强 扫 描 , I 增 尤其 是 动
乳 等 内分 泌 症 状 ; 清 泌 乳 素 1 ~ 7 n / l 正 常 < 血 5 2 9 gm ( 2 n / 1 ,2例 高于正 常 。 0 gm ) 3 ‘ 1 . 2检查 方 法 : 用 SE N O US03 T永 磁 C 采 I ME SN V .5 型 开放式 磁共振 。平 扫采用 冠状 位 、 矢状 位 t— 3 — lf d l ti hn序列 和冠状 位 t一s—hn序列 ; l 扫 描参 数 : 2 t ti e TwI
膨 隆 、 体高 径> O 垂 lmm, 向鞍底 突入 , 2例 1例突 向右
集 我 院于 2 0 0 4年 1 2月~ 0 7年 1 20 2月期 间 . 明确 诊 断的3 6例垂 体 微腺 瘤 MR检 查 资料 .回顾 分 析其

动态增强MRI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增强MRI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3 讨 论
满月脸及皮肤紫纹 2例 。垂体激素 检查:催乳素 P L增高 2 R O 例 ,P L腺瘤平均 为 l. m l L R 4 4n o / ;生长激素 G H增 高 8例 。术
后病理分型 :催乳素型 1 ,生长激素型 8例,促 甲状 腺激 2例 素型 2 ,生长激素型 3例,促 性腺激素型 2例 ,多激 素混合 例 型微腺瘤 3 。 例 动态增强 M I扫拙 方法 :采用 P i i . R h lp I 5 T双梯度 M R
社交的恐怖中解 脱出来,像健康人一样快乐生活 。 参考 文献
【】森a f马,主编. 1 L_ 神经症的实质 与治疗 【】 j 京:人 民卫 M.匕
生 出版 社 , 1 9 . —1 。 2 8 9 0
【】 中华 医学会精 神科 分会. 2 中国精 神 障碍分类 与诊 断标准
【】 济南: 山东科技 出版社 ,2 、 1 M. 0 】 18—1 9 0 1.
深入研究 ,提高对社交恐怖症 的治疗 效果。
采用森 田疗法治疗 社交恐怖症 ,就 是让患者 重视现 实生 活,通过实际生活获得健康 的体验 ,肩 发患者从现 在开始, 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以获得正常的社交 ,同时让患者领悟情 绪 和 生理功能不可能 由自己的力量所左右 , 而行动可 由 自己的意 志支配 , 即通过行动改变患者的社交恐怖症 , 最终促使 患者 从
例 ,阳性率 9 . 3 %。结论 动态增 强 MRI 3 检查有诊断率高,定位明确的优点 ,应作为垂体微腺 瘤首选的影像 学诊断方法。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3 7— 文 章编 号 :10 — 0 9 (0 8 - 0 3 0 0 5 0 1 2 0 )4 0 6 - 2 T E D n ,T / E 5 / O S - y ) R T 3 0 l ,3 个层 面 , 扫描 平面 与垂 体 柄 平

垂体微腺瘤36例MRI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分析

垂体微腺瘤36例MRI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分析
者 为 大 腺 瘤 J 。
使 用 开放 式 永 磁 磁 共 振 仪 进 行 M RI 动态 扫描。 头颅 线圈, 自 旋 回波 ( S E ) 序 列 成像 , 常规行垂体平扫, 包 括 轴 位 T1 WI 、 T 2 WI , 矢状 位 TI WI , 冠 状 位Tl wI , 层厚 3 mm, 层 间 距0 . 5 mm。 所有 患 者 首 先 接 受 常 规 M RI 扫描。 采 用 矢 位 状 扫描 时, 扫 描 平 面 要 与长 轴 例 扫 描 时 扫 描 面 要 垂 直 于 垂 体 的长 轴 。 增 强 扫 描 要 在 常 规 扫 描 的
高 的情 况 。 所 有患 者 都 要 接 受 相 应 的NRI 动态扫描, 有8 例 患 者 接 3讨 论
受延迟扫面。
1 . 2扫 描 方 法
垂 体 微 腺 瘤 是 一 种 比较 常 见 的鞍 区 病 变 , 多发于女性 【 2 】 。 占
原 发 性 颅 内肿 瘤 的 1 0 %~ l 5 %, 占鞍 区 肿 瘤 1 / 3 — 1 / 2 。 垂 体 腺 瘤 多 起 源 于 垂 体 前 叶, 系脑外肿瘤 。 依 据 肿 瘤 的大 小 , 将 垂 体 腺 瘤 分 为微 腺 瘤 与 大 腺 瘤 。 直径 < 1 0 mm者 称 为 微 腺 瘤 , 直径 > l 0 mm
者 中男性 患者 有 2 例, 女 性 患 者有 3 4 例; 年 龄在 1 5 ~ 5 6 岁之 间, 平 均 及T 2 WI 状态下都是等信号。 8 例 患 者 的垂 体 高度 受 到 改 变 , 8 例 患 年龄 为 3 6 . 2 3 岁; 患者的病程 4 个月~ 2 年; 临床症状主要有 : 月经 不 者 出现 冠状 位 置 垂 体 上 缘 不 对 称 以及 膨 胀 , 5 例 患者 的垂 体 柄 出 调、 过度肥胖 、 闭经 以及 身 体 四肢 过 度 肥 胖 等 。 这些患者中1 O 例 患 现偏移向健侧 , 2 例患者出现鞍底骨质局部下 陷。 在平 扫中有3 1 例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检出率为65.8%,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检出率为94.7%,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

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

延时扫描,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特异性较差,导致漏诊发生,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在尸检病例中占6.1%~27.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诊断方法,而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扫描具有更佳的临床检出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2]。

现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5±10.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泌乳、闭经、月经不调、不孕以及Cushing 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泌乳素均>40 ng/ml。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F e b . 2 01 3
V0 I . 3 9 No .1






2 0 1 3年 2月
J OUR NAL OF MO DE RN CL I NI C AL ME DI C I NE
第3 9卷
第 l期
[ 文章编 号 ] 1 6 7 3—1 5 5 7 ( 2 0 1 3 ) 0 1 — 0 0 6 6— 0 2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d a t a i n 53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i t u i t a r y a d e n o ma c o n f i r m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Co nc l us i o n: Ha n d p u s h h a l f—do s e d y n a mi c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i n p i t u i t a r y mi c r o a d e n o ma d e t e c t i o n ha v e a g o o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ic f i t y,c a n b e u s e d a s t he f i r s t c h o i c e o f i ma g i n g e x a mi n a t i o n me t ho d.
[ Ke y wo r d s ] p i t u i t a r y m i c r o a d e n o ma ; MR I ; d i a g n o s i s 垂 体微 腺瘤是 指直 径 ≤1 0 m l n并 局 限于鞍 内的垂 疗 后复 查 内分 泌 结 果 正 常 的 3 4例 。5 3例 中 : 女 4 9 例, 男 4例 ; 年龄 1 9~ 4 5岁 , 平均 3 1岁 。患 者 临床 表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护理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护理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护理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和护理。

方法59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结果59例患者,静脉穿刺处均无渗漏,无药物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都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

结论高压注射器正确的使用和护理,可给核磁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带来更为精确的诊断,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值得应用推广。

标签:高压注射器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护理MRI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最重要的成像手段,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受颅底骨质的影响,且能多轴位成像,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但不同的扫描方法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准确率差异较大,而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检出率最为显著[1]。

在增强过程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注射速度及精度,确保了成像质量。

本组对59例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行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垂体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59例。

59例都是女性,年龄13~48岁,平均32.8岁。

临床症状为头痛、月经紊乱或不孕、溢乳,实验室检查显示泌乳素增高,经临床治疗3~6个月无效,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来检查的患者。

1.2 设备使用美国GE SIGNA ECHOSPEED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颅线圈,SPECTRISMR专用的MRI高压注射器,150cm Y形连接管,21G蝶形头皮针和静脉留针,5mL注射器,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理盐水及其它静脉注射用品。

1.3 方法1.3.1 常规准备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手术史,如安有心脏起搏器及金属支架、昏迷及心肺功能极差的患者禁止做此项检查。

协助患者去掉身上所有可能影响检查的物品,如手机、假牙、项链、磁卡、钥匙、硬币及打火机等。

签订注射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1.3.2 心理护理首先解除患者恐惧心理,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增强信心,使其勇敢接受检查。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作者:梁庆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摘要】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垂体微腺瘤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垂体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月至3年。

月经紊乱者40例,其中28例合并头昏、头痛,5例有四肢乏力,50例有泌乳素增高。

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垂体大小正常或较饱满,微腺瘤病灶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有轻度强化,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

结论 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可以多方位成像,图像直观,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是垂体微腺瘤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核磁共振扫描机;图像处理MRI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Liang Qing-le.Guangxi Yulin City, Radiology Dept of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Guangxi 53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ituitary MRI.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4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cases, 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 All patients were Philips 1.5T MRI scanner, scan, pituitary plain and dynamic enhanced MRI.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mixed, the basic course are one month to 3 years. Menstrual disorders in 40 patients, including 28 cases with dizziness, headache, 5 patients had limb weakness, 50 patients with prolactin increased. Pituitary MRI showed normal pituitary size or less ful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icro-adenoma lesions no enhancement, mild enhancement delayed scan, the lesions after drug treatment may shrink or disappear. Conclusion MRI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 has high sensitivity, high accuracy,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that can be multi-dimensional imaging, visual images, direct show lesion size, shape, is commonly used pituitary imaging diagnostic method for clinical help.【Key words】 Pituitary ade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chine; image processing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垂体腺瘤,多有分泌功能,因很早出现内分泌功能异常故在肿瘤很小时即被发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作者:刘枫贾爱英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33期
【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 48例患者均先行平扫,再行动态增强扫描。

分析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

结果 48例均呈阳性结果,其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 5例垂体形态正常,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

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很敏感,是检出垂体微腺瘤极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3.059
直径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0~2014年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6个月~2年。

出现泌乳、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症状3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6例,肢端肥大症状2例,出现头痛复视4例。

血液化验泌乳素增高35例,均>30 ng/ml,促生长素升高7例,促甲状腺素升高6例。

本组病例γ刀治疗35例复查磁共振明显好转, 10例药物治疗6个月~1年,复查泌乳素明显降低,手术病例证实7例。

1. 2 设备和检查技术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头部正交线圈,平扫TSE/T1WI
T2WI矢状位、冠状位,主要技术参数, T2WI/TSE:TR 3000 ms;TE120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6次。

T1WI/TSE:TR550 ms;TE15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 6次。

动态增强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为马根维显,用药剂量0.1 mmol/kg,注射速度1.5 ml/s,5层3 mm层厚包括全垂体,设20个动态期,扫描参数:TR 419 ms;TE 10 ms;FOV 180 mm;RFOV 80%;deg 90°。

2 结果
4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呈点状、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均
MR表现:30例呈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 15例呈等T1长T2信号, 3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动态增强:由于垂体组织无血脑屏障,因此,垂体微腺瘤与垂体在增强后强化速度上明显不同。

动态增强早期,垂体首先明显强化,垂体微腺瘤强化速度较慢,因此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

增强扫描后期,垂体微腺瘤强化逐渐达到高峰,而与垂体强化幅度达成一致,此时垂体微腺瘤难以发现。

因此发现垂体微腺瘤的关键是很好地把握垂体与垂体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

本组病例中, 35例微腺瘤在动态增强中呈低信号, 40例在动态增强扫描90~140 s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信号对比度高。

3 讨论
垂体微腺瘤好发于女性,占颅内肿瘤的10%~15%,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

首发症状为泌乳、头痛,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相结合。

MRI 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最高。

MRI诊断微腺瘤直接征象是垂体内发现异常信号[2],间接征象是垂体上缘隆起、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限性下陷。

以冠状位显示最佳。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是发现和确诊垂体微腺瘤的最可靠方法。

但就MRI而言,因受扫描方法、肿瘤种类及设备功能影响,诊断垂体微腺瘤准确性差异很大。

本组病例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 5例垂体形态正常,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

垂体血供比较复杂,垂体前叶由垂体门脉系统供血,后叶由颈内动脉分支供血。

垂体微腺瘤供血也来源于垂体门脉系统,但肿瘤血管通透性与正常垂体有差异,肿瘤血流缓慢,因此,动态增强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差异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重要依据[3]。

因此推注造影剂后早期肿瘤强化缓慢低于垂体强化幅度,后期造影剂进入肿瘤内,与垂体信号差别减小,但有证据证明少数垂体微腺瘤由颈内动脉直接供血,故动脉早期强化,表现为高信号。

有学者认为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多为140~210 s,而正常垂体强化高峰早于微腺瘤35 s,两者最高对比度在动态扫描105 s时。

有学者认为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对比在145~300 s 之间最高。

李新军[4]认为直径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尽管平扫未发现垂体内异常信号,垂体形态显示正常,为明确诊断,实行垂体动态增强检查很有必要,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尹建华,肖新兰,袁爱梅,等.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2(4):296-299.
[2] 史智勇,祚波,李文波.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1):66-67.
[3] 刘兰祥,刘德丰,崔玉杰.动态增强MRI定量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1):22-23.
[4] 李新军.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4):64-65.
[收稿日期:2015-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