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

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

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 证明地球在自传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1)、实验计划(2)、摆的方向记录表:(3)、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3、“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在为世界所公认。

4、地球的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1、老师在黎明时,分别给我一位远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和一位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朋友各打了一个电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班级姓名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9、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2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复习题(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形成四季变化。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的理论;波兰的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

3、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偏,在南半球向偏。

5、人们以地球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向西180度属。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小时。

6、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或),也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早,晚。

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在旋转。

8、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的天空中。

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的样子。

10、公转就是围绕着转动。

公转一周是。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

四季的形成与、有关。

12、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

13、阳光的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4、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夏季最,季和季适中。

15、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

16、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5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5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5页)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2第四球的识化的象夜极②等西体;交现等观卫节星差周等落升体;科依小周针针方阳轴方公自较比和自昼会夜出有北③位球的中一发,体下测观)季冬北)(归在直③在季是半季是北射直④位春是,是,赤直,位夜极会,现极,置运球短年现,影阳午观,季至是)球线在射处①阳拟模节气四的一示表个图拟因季度约倾,已人关斜轴转、与昼夜成端照没极形光被直的于程公地半的照,的地解现极释解和季是直球南冬斜阳,线回(季是射阳半季斜球北时(季斜阳南夏射球半时北(季是,球;春,阳北时(位的怎节况照太位个、公球页材教图关变不倾地倾轴公球形季四,地有气区一斜直规致导倾始时球为成季反季半南季球以要阳斜光半球点射阳季球季冬,夏半在,阳射球,半射光时夏。

温季以的斜光两热区,道在直秋春的区地上造和的关有中在太,季短,子季中。

不长的地子地在人午的同秋四年为转在球,年星恒置相的视时星不察天约一,旋西太地自,向轴绕转公绕在观能星人远空通据证键球地历视年等星斗动东由时随位星,发的天观一晚在是据公在地的倾地推置中星北子的成也球此密动北这星指着轴时球上延地处星地,在想假围象的生地,动星转旋时极都天他而化始置星:殊个发观夜密动极敦最鲁、次京是黎先明到看个敦东、间京称时的全区所京时五时一,-,个相约五:的前时,黎的东的当比间时,时东市西,时要间城的算东知到越城边面是上。

来就时边着就)逆东是方球由小差的个邻时一线。

属向,属线经线定的天林伦英通个为地准线地们看们图区差的区了差处区晚西早同间明迎同决方球向东自向针反落的与的自象现而自是落的来谁据性的自明历摆傅特保动有认公世,转地为。

己球说以,保方摆移生的与方度地的着:。

在地明科傅理国)表日。

是,而盘着并的摆盘时摆上形一架的摆球明动绕他球心宙于,不太日转体他,宙宇球动球认地点不有说和心动作在他的是球日说点相哪和心》论体名不他出他转绕星地的宇③;时小地形球:要,心了提文天白动转绕辰的③不且中宙球②个地观主说出家天是其地认转球示动太乓乒球动原乒阳电烛用当球验拟模替行器用的情实是假转同阳着球自地不③太球,不②地围动①如交昼能种多的合种替昼产运阳夜黑地的光没白方的太球关动周对阳地现释种象交象交:字学姓------------------------------------------- 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签字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五年级下册4单元复习课件《地球的运动》

五年级下册4单元复习课件《地球的运动》

解题思路:我们自己做的摆,摆线短、摆锤轻,所以摆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摆的方向容易受外界因 素干扰,不能看出因地球自转而造成的摆的方向的偏转。
2.右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四个城市最先
C 迎来黎明的是( )。
A、拉萨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解题思路: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们知道地球的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地区形成了极昼和极夜的现
象。
概念三:我们所认识的科学家
托勒密 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了“地心说” 代表作:《天文学大成》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 代表作:《天体运行论》
傅科 法国物理学家 用“傅科摆”证实地球在自转
贝塞尔 德国天文学家 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证实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小结本单元的学习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


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
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上,这时北半球阳光斜射, 地面上正午时杆影最长, 这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 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此时,我国在农历二十四 节气中所处的节气是冬至。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倾斜有关

春分

夏至


冬至 冬



秋分

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④时:
时区和时差
3月19日21:00
纽约
3月20日10:00
开罗
3月20日4:00
北京
东京
3月20日11:00
东京在东九区,相差一个时区,东京比北京早1个小时,10+1=11,即东京是3月20日11:00。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

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 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自转的时间和速度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 公转轨道和周期
-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 地球公转对一年四季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
- 地球轴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四季交替
4. 月亮的运动
-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月相现象
- 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
5. 总结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如何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行时间计算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与季节的关系
- 月亮的自转、公转和月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地球的运动》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地球的运动》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复习要点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

乒乓球转动,手电筒也绕着乒乓球转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地球。

2、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6、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四季的成因: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对比: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解释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昼夜形成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一半。

3.昼夜交替模拟实验:用乒乓球当地球;蜡烛当太阳。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12.日心说发表300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345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为标准,将地球分成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6产生的现象。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地轴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不会超过南极圈北极圈。

10。

★★ 1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地轴是倾斜的。

3另一端一直照不到太阳。

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4围着太阳转,每24小时自转一周。

著作《天体运行论》。

5.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
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支点<圆心>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B:相关实验
1、日晷测时: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

2、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分为①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②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每个实验须重复做至少三次,取平均数,填好记录表。

最后得出结论是“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自制水钟:学生自备饮料瓶,在瓶盖中间钻一个不大于2mm的圆
孔,灌入300ml的水,垂直倒立在实验架上,下用量筒接水,看接满一定量的水需多少时间,在饮料瓶上做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