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秸秆资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00字)-word范文模板 (17页)
秸秆资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索研究Utilization and research of straw resources学生姓名:张伟旭学生学号:10150212专业班级:材料化学1002指导教师:张福胜职称:教授起止日期:2014.2.24—2014.3.15吉林化工学院Jil in In stitute of Chemical Tech no logy1•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来源:教师科研课题名称: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索研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超过18亿亩,每年因农业生产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 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可达7亿吨[1,2]。
农村占有大部分秸秆资源,但由于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以及农作物分布比较分散,农村的秸秆利用率很低,主要是还是直接燃烧、供牲畜食用或者被丢弃,造成了资源浪费[2,5]。
由于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长此以往会对地方的空气质量和大气造成直接影响,并且直接燃烧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秸秆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⑷图1-1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图1-2玉米秸秆被丢弃至河道产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以及水、土地、生物质等自然资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己成为人类共识,其中温室气体效应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正深刻影响着21世纪全球的发展。
鉴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了紧迫的课题。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己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将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成的乙醇汽油,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能有效降低尾气污染,推广和使用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更是不二选择。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学号:报告人:专业学位(类别):研究方向(领域):所在学院:校内导师:教授校外导师:高级工程师报告时间:2013年7月**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1立题依据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农业生产副产品。
由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等问题,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据报道,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秸秆还田的数量很大[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的秸秆有近20种,而且数量巨大(每年都有6~7亿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能源的改善,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
尤其是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无组织地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约为150g/kg,氮、磷、钾、钙、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也相当丰富[2]。
秸秆还田可以以草养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秸秆还田,在现代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及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因素。
作物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4]。
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并综合采用少耕、免耕,选用良种、平衡施肥、防治病虫害、模式化栽培等多项配套农艺措施,以不同形式将秸秆还田,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
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秸秆资源毕业论文

第1章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渴求日益膨胀。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许多人预测,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1,2],同时,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3]。如果不努力去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使得人类不得不开始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能就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4-7]。
秸秆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是农业、资源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煤等燃料步入千家万户,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除了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部分被以堆积、焚烧等形式浪费,如图1-1秸秆被乱堆积在河流,尤其是农业主产区的秸秆发生了大面积资源的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增加,更严重的是影响公路和民航交通安全,如图1-2焚烧秸秆引起的交通事故,而且焚烧秸秆往往殃及田间路边的树木,被烤焦落叶甚至被烧死,如图1-3焚烧秸秆引起的山林大火,土壤表层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3],如图1-4焚烧秸秆引起的严重污染。如果将它们转化成气体或液体燃料(如酒精、气体燃料、柴油等),不但可以缓解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因此,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燃料乙醇产品的生产,将是我国开发秸秆资源的主流方向之一,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生物制废弃资源,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需求。
开题报告

1.2.1国内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机化工作者在引进国外农业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开发出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和整株还田的机械化技术和各种机具。目前,大量应用的多是完成单一粉碎作业的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如‘IGX一2型旋耕灭茬机,4JQ一20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FGL- 140型秸秆还田旋耕机。虽然秸秆还田机械种类较多,但是对它们的理论研究甚少,技术多半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致使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比较盲目,对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配置与选择缺乏较充分的理论和试验依据。我国的秸秆还川机具除己有的卧式粉碎机外,近年来又开发了以灭茬为主的立式圆盘切割粉碎机。成熟的机型主要有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生产的4Q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和栾城第二机械厂生产的4F系列秸秆粉碎机。现有机具性能基本能够满足农艺要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秸秆还田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成熟度不高。例如,‘常用的正转旋耕机灭茬不彻底,碎土率低,秸秆不能充分掩埋和覆盖,不能较好地实现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1980年之前大田里使用的旋耕机主要是正转旋耕机。近年来,随着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季节己形成由南向北的收割态势,反转旋耕机作为其主要配套耕作机具得到了迅速发展。反转旋耕机耕作时,旋耕刀从沟底向地表切割土壤,消耗功耗较小,同时土块和留茬通过刀轴上方向后方抛出,撞击旋耕机后方的栅栏后,留茬在栅栏内落地,小土块通过栅栏间隙覆盖在留茬上,形成耕后埋茬的土壤。但反转旋耕机刀辊前方奎土严重,缠草多,造成旋耕刀重复切削,功率消耗也很大,农民反映配套拖拉机冒“黑烟”,其打茬能力也不理想,许多大的根茬仍留在耕层里。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建议论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建议论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建议论文作物秸秆乃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废弃物”,通过农艺技术将其变废为宝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2015年8月,根据《关于开展秸秆资源利用和草产品加工调研工作的通知》(黔农草通[2015]15号)文件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具体如下:1基本情况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径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
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
县境内大部分海拨在600~800m,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年日照时数1086.3h,年降雨量1250~1400mm,无霜期320d。
全县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委员会,1477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2.95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8.6%。
全县国土面积1600.85km2,其中林地面积113858.9hm2,耕地面积8408.02hm2,耕地属典型的林区农业耕地。
2调研目的调研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全县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主要品种、秸秆加工利用率和利用方式,根据秸秆利用现状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合理化建议。
3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现状3.1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5.5万亩左右,年产生农作物秸秆8.97万t(折干),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每年秸秆产量3.97万t;玉米种植面积2.8万亩,秸秆产量0.87万t;油菜籽种植面积6.51万亩,秸秆产量0.73万t;豆类、薯类、菜类等种植面积6.89万亩,秸秆产量3.4万t。
3.2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目前,全县水稻秸秆约有0.79万t通过晒干打垛作为牲畜冬春饲草过腹还田或畜舍垫料发酵还田,有1.58万t收割时切碎还田,1.0万t直接还田,0.6万t被焚烧处理。
秸秆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秸秆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各种生物质能源中,秸秆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农作物副产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利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1. 分析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分布情况;2. 探讨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方式;3. 评价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经济效益;4. 提出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推广建议。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案例研究,了解秸秆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2. 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民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态度和认知程度;3. 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秸秆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潜力;4. 实地考察:走访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和利用方式。
四、研究内容1. 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分析(1)秸秆资源分布情况;(2)各地区秸秆资源的利用状况。
2. 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方式(1)秸秆发电;(2)秸秆生物质颗粒生产;(3)秸秆生物质燃气利用。
3.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1)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成本测算;(2)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收益分析。
4.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推广建议(1)政策推动;(2)环保意识培养;(3)技术研发。
五、预期成果1. 发表研究论文: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提交相关期刊发表;2. 提出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向政府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3. 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代表,就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个月):收集资料、编制调查问卷;2. 第二阶段(2-3个月):开展实地调查、进行统计分析;3. 第三阶段(3-4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4. 第四阶段(1-2个月):发表论文、提出政策建议。
七、经费预算1. 调查问卷费用:5000元;2. 实地考察费用:10000元;3. 研究报告撰写费用:8000元;4. 其他支出:2000元。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养分,是一种优秀的有机肥料。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着将秸秆焚烧或者直接埋放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因此,开展秸秆还田研究,将秸秆转化为一种有价值的肥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隔茬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对土壤肥力和气候环境的要求较高。
然而,由于灌溉不足和水分蒸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受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从而提高隔茬冬小麦的抗性生理水平和减轻环境污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3)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形态和分布的影响;(4)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 研究方法(1)实验田选取:在我国北方地区选择典型的隔墙冬小麦种植地块作为研究对象。
(2)实验设计:根据秸秆还田与否以及秸秆施用量的不同,将实验田划分为4组处理组和1组对照组。
(3)实验数据测定:在隔茬冬小麦生长期间,对每组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监测和测定,包括产量和品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根系形态和分布以及土壤肥力等方面的指标。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索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毕业论文

3.秸秆饲料利用现状与加工应用……………………………………………………………4
3.1秸秆饲料利用现状………………………………………………………………5
3.2秸秆的加工处理方法………………………………………………………………5
3.3秸秆饲料在动物上的应用…………………………………………………………6
2.2.7秸秆可变生物油
将木屑、稻壳、玉米秆与棉花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变废为宝,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其中木屑产油率达60%以上,秸秆产油率达50%以上,生物油热值16~18MJ/kg。这项成果已经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已指日可待。
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2.2.4秸秆发电
目前我国秸秆直燃发电的基本情况:据介绍,目前用于直燃发电的秸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黄色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等草木类农作物秸秆,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为满足锅炉燃烧发热量,保证单位时间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规定的体积和重量后输送至炉膛燃烧;还有一类为灰色秸秆,主要是棉花秸秆、大豆秸秆、树枝、木材下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需破碎加工后输送至炉膛燃烧;第三类是为提高燃烧值压缩为一定体积的颗粒的秸秆。在加工处理上,黄色秸秆的操作难度最大。
2.2.2秸秆还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秸秆资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00字)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索研究Utilization and research of straw resources学生姓名:张伟旭学生学号: 10150212专业班级:材料化学1002指导教师:张福胜职称:教授起止日期:201X.2.24 ─ 201X.3.15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1.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来源:教师科研课题名称: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索研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超过18亿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可达7亿吨[1,2]。
农村占有大部分秸秆资源,但由于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以及农作物分布比较分散,农村的秸秆利用率很低,供牲畜食用或者被丢弃,造成了资源浪费[2,5]。
由于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长此以往会对地方的空气质量和大气造成直接影响,并且直接燃烧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秸秆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4]图1-1 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图1-2 玉米秸秆被丢弃至河道产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以及水、土地、生物质等自然资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己成为人类共识,其中温室气体效应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正深刻影响着21世纪全球的发展。
鉴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了紧迫的课题。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己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将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成的乙醇汽油,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能有效降低尾气污染,推广和使用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更是不二选择。
现阶段,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大规模生产都是以糖质和淀粉质农作物如甘蔗、糖蜜、木薯、玉米为原料。
在我国,则主要以玉米、陈化的小麦和稻谷为原料。
据有关报道,一般常见秸秆,其纤维素含量约为30%到40%,半纤维素的含量在25%到35%,另外还有一定量的木质素[6],此外秸秆也有很高的热能价值,营养价值等。
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
实际上,秸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于解决我国秸秆焚烧、“三农”问题和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原料具有现实意义,并对我国未来能源、材料、发酵、乃至整个化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2]。
2.农作物秸秆资源概述2.1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内涵2.1.1秸秆的定义《辞海》[7]解释:秸:农作物的茎杆。
如麦秸、豆秸。
杆:禾本科植物的茎。
《现代汉语词典》[7]解释:秸秆是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百度百科》[8]中秸秆定义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
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9]中给出了“秸秆”明确的定义,它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籽粒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农作物副产品,不包括农作物地下部分”。
图2-1 玉米秸秆图2-2 小麦秸秆图2-3 甘薯藤蔓图2-4 芝麻油料2.1.2资源的定义《辞海》[7]认为:“资源是资财的来源,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
”从词义上看,中文里最早对“资源”解释为“资财之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英文里的“资源” 一词为resource,它是由re和source组成,前缀re含有“再”的意思,source表示来源。
由于人们的研究领域和研宄角度的差别,对资源概念的理解也不同。
通常对资源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有用物质即资源,无用物质即非资源。
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一切人类需要的自然物和房屋、设备、生产资料性商品等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的物质,还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及知识信息资源。
从资源的广义定义上,资源是动态的,它依赖于人的成就和行为而相应地扩大或缩小,不能同人类需要和能力相分离,是一个可变的历史范畴[10]。
而狭义上的资源通常指“自然资源”。
《辞海》[7]中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都属于自然资源,它们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的场所。
这个定义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概括了各种自然资源。
但确切地说应该还包括其他具有空间特征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资源下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的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美国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说:“资源是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综上所述,狭义的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11]。
2.1.3秸秆资源的内涵从资源的定义上讲,农作物秸秆属于“资源”范畴。
至今,少有学者对“秸秆资源"给予比较明确的内涵,如毕于运等[12]曾在相关研究中将秸秆资源定义为“在现实社会、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秸秆总产量”,即秸秆成为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农业生产大国,许多农作物的总产量已居世界前列,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秆的生产量也相应增加,各种来源广泛、数量巨大的作物秸秆资源在我国已成为一类极其丰富并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
但是,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如果不合理利用,不仅浪费资源,甚至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若利用合理,则变废为宝,减少了其他资源的使用,实现秸秆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循环农业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补贴激励政策,包括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消耗秸秆提供专项财政补贴;对使用秸秆生产电力、热力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等,这些政策对促进秸秆循环农业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秸秆资源是指在现实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秸秆总产量,它是中国种植业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新型能源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201X 年7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2.2农作物秸秆资源分类目前,农作物秸秆可分为两大类:黄色秸秆和灰色秸秆。
黄色秸秆主要包括麦稻、稻草、玉米秆等,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13]灰色秸秆主要包括棉花稻、树枝、木材下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具有密度相对较大、来源相对分散等特点[14]。
2.3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特性2.3.1可再生性农作物秸秆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它是伴随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再生,资源丰富,可定期再生,保证永续利用。
2.3.2低污染性农作物秸秆资源的S、N含量低,平均含S量为3.8%。
,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在农作物秸秆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02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02达到碳平衡,具有C0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贡献。
2.4.3密度低占地面积大农作物秸秆资源密度低,收集费工费时,打捆后密度一般也在300kg/m3以下,比较经济的运输密度在400~600 kg/m3以上[15]。
使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企业为维持其正常运转,必须要有一定的贮存量,故需要较大的存贮场占用土地。
2.4.4分散、即地保存性差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堆放在田间、农户自家门前,分布较零散,对其高效的收贮运带来较大困难。
农作物秸秆资源收获后未晾晒,仍处于后鲜期,含水量较高,在打捆、堆垛后极易燃、易霉,需要对其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
2.4.5季节性强农作物秸秆资源收获期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夏、秋收季节,由于农民为抢农时播种,使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收集工作具有强季节性,使得收集劳动力强度很大。
若未能及时将其收集和贮运,随意堆放在田间、路边和河道边,会对河道造成水体污染。
畜牧业的发展[22-23]。
印度就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结构。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约73% 的肉类由草转化而来,澳大利亚的占90%,我国的仅占6%~8%[24]。
我国将秸秆作为饲料的使用率只占小部分,其原因是由于秸秆粗糙坚硬,适口性和营养都较差,动物咀嚼也困难,因此开发合理的秸秆饲料很有前景。
3.1.3秸秆纤维利用秸秆纤维含有天然纤维素,与麻类比较,其强度高、身长小、回潮率大、吸湿放湿快、纤维粗硬、尤其生物降解性好。
在相同纤维夹持长度下,秸秆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小于亚麻纤维[25]。
由于秸秆纤维以上优势,防草膜、育种床、果树栽培基等,保护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安全自然降解。
美国研制出一种生物降解地毯,主要由椰壳纤维和稻草、麦秸等混合制成,用以育种或水土保持。
普通地面、斜坡、干湿态地均能使用这种材料[26]。
我国也已成功研制生产草纤维地膜,原料主要是麦秸、稻草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
这种草纤维膜增温保温,保墒保肥,拉伸强度比聚乙烯地膜大,用后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吸收,无毒无害[27]。
并且秸秆可作盆花基质材料,在基质中起到固定根系,固定水肥作用,同时透气、可降解,所以也可作为降解花盆[28]。
3.1.4秸秆培养基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
玉米秸秆含一定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后,经热蒸、消毒、发酵、化学处理后,作为食用菌( 毛木耳、香菇等) 的栽培基质。
平均生产1 kg 食用菌消耗秸秆1kg 左右。
国内外利用秸秆作为培养基生产的食用菌种类已近30 种。
我国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前列[29-30]。
秸秆作为单细胞蛋白和木糖醇的培养基。
微生物利用秸秆作为培养基可以获得营养价值很高的单细胞蛋白( SCP) ,而且成本低,农作物废料或工业有机物[31]。
3.2工业方面3.2.1制浆造纸造纸原料的紧张以及新原料的开发及加工工艺的发展,使造纸行业日益注重廉价的代用原料,尤其是中低档造纸厂,已逐渐开发利用稻草、麦秸和玉米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