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秒表时间研究

合集下载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秒表时间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A.作业时间B.宽放时间C.定额时间D.非定额时间2、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性重复观察,并测定工时消耗的方法是()。

A.秒表测时B.作业测定C.工作抽样D.工作评比3、通过一定方法,用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时间的方法是()。

A.统计测定B.估工测定C.抽样测定D.作业测定4、对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重复观察,并测定其工时的方法是()。

A.作业测定B.秒表测时C.工作抽样D.工作评比5、将实测作业实际调整为正常作业时间的方法是()。

A.作业测定B.秒表测时C.工作抽样D.工作评比6、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A.作业时间B.宽放时间C.定额时间D.标准时间7、为执行基本作业而进行的各项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为()。

A.辅助时间B.基本作业时间C.作业时间D.宽放时间8、工作班开始和结束于清扫工作地、收拾和整理工具的时间为()。

A.准备与结束时间B.作业时间C.作业宽放时间D.个人需要与休息时间9、从观察记录开始就启动秒表,在每个作业要素结束时记下结束时刻,直至作业结束停止秒表的记时为()。

A.连续测时法B.反复记时法C.循环记时法D.抽样记时法二、多项选择题1、组成标准时间的定额时间应包括()。

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作业宽放时间D.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E.准备与结束时间2、作业测定的直接法包括()。

A.测时B.工作评比C.工作抽样D.标准资料法E.预定时间标准3、以下各项活动属于辅助作业的有()。

A.测量工作B.填写工作票C.准备专用工具D.装卸工件E.操作机床三、判断题1、用秒表测时法制定标准时间,需要由工作抽样提供工时宽放率数据。

2、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标准时间构成》国家标准。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1.2 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
秒表时间研究是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抽样调查是一 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 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的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为研究对象,在一段 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观测次数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 者的作业,然后以此为依据计算该作业的标准时间。由于观 测的时间是限定的,而且是连续观察的,所以是密集性抽样。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3.3 确定观测次数
(2) d2值法。
若要求观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 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2
n
40R / X
d2
2
40Rn
n
d2 Xi
i 1
R是级差;d2是以观测次数为基础的一个系数, 可查表7-6得 ;n’为应进行观测的次数;n为试观测 次数。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如果是为了工作改 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 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表7-8。例如,一个作业 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
表 7-8 观测次数确定标准
作业周期 /min
观测次数
0.1 0.25 0.5 0.75 1.0 2.0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3.3 确定观测次数
表 7-6 d2值系数表
n d2
n d2
n d2
2
1.128
8
2.847
14
3.407
3
1.693
9
2.970
15
3.472

时间研究秒表法

时间研究秒表法

作业周期 时间 (S)
6
15 30 45 60 120 260 450 900
观测次数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观测次数除了可从上表查得外;还可用公式计算
1当允许误差为±5%;置信度可靠度为95%时
40 n
N
xi2 (
xi)2
2
xi
2当允许误差为±10%;置信度可靠度为95%时
第七章直接时间研究秒表法
§7 1 概述 §7 2 劳动定额 §7 3 秒表法的特点及所用工具 §7 4 秒表法的步骤 §7 5 评定 §7 6 标准时间的制定
§7 1时间研究概述
1 时间研究的定义:
•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 适 当 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 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5标准资料法;6工
作抽样法
§7 3 秒表法的特点及所用工具
秒表法——测时法
又称时间研究 直接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或密集抽 样时间研究 就是用计时工具来实际测量完成一件工作 所需的时间 一秒表法的特点
其特点是:
1 以作业要素作为时间观测的单元; 2 每一个作业要素都要观测若干次;在剔除异常值后求其平均 值作为其观测值;
若允xi许7误差5 为6±5%8 ;置7信度6 可7靠度6 为965%7时 65
观测次x数i2 为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429
40 n
N
xi2 (
xi)2
2
xi
4010429652 2 25(次)
65
因事先试观测了10次;故还需观测15次
5 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

归零法 累计测时法 累计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测时 连续测时法 连续测时法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剔除异常值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由于一些外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来因素的影响, 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 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 准差法。 准差法。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所谓正常时间则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 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评比
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 正常速度 )作一想像的比较 作一想像的比较
LOGO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
X= 21 σ =2
管制上限: + × 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 - × 管制下限:2l-(3×2)=15
超出管制 上限,要剔除 上限 要剔除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误差界限法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 % 的公式如下(误差为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 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 ,可靠度为 %);
100分法 分法 观测时间18s,你的评比为 你的评比为133 观测时间 你的评比为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熟练 超佳 调整系数 身体部位 足踏 两手 6 2 5 5 优
努力
平准化法 平准化法
良 平均
工作环境 可
一致性 欠佳
客观评比 2
实际值
评比系数K =
预定时间标准 ×100% 相同单元实测平均时间
LOGO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12
(1)误差界限法 ❖ 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其平均数
与标准差,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 的次数。
13
若要求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之间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 %以内,并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n
n
2
40
n
n Xi2 ( Xi )2
i 1
i1
n
Xi
i 1
40
20
4.测时 常用测时方法:
(1)连续测时法 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 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 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 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21
(2)归零测时法 ❖ 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
37
4)延迟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即并非由操作者本 人所能控制的中断。如班组长布置任务、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误等考虑的 宽放。具体包括以下3种。 操作宽放。是指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的 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如工人到仓库领料、刃磨工具、清洁机器、 周程检查等。 机器干扰宽放。机器干扰表现为操作工正在一台机器上工作时,另 一台机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从而产生了迟延。 偶发宽放。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迟延时间。如打扫卫生, 维护机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断,后者如填写生产日报,停 工待料,停电停水等。
标准偏差为
n
2
Xi X
i1
n
正常值为 X 3之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偏 差上限为 X 3 ,偏差下限为 X 3 ,在上限与下 限之间均视为正常值,凡不在这个区域内的数值即异 常值,应予以剔除。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的层次
PTS
时间 研究 标 准 资 料 法
工作层次
第一阶次:动作。作业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工 作 抽 样

如伸手、握取等。 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如:伸手抓取零件、放置物件等。 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 成,只能由一人来同时完成。如:伸手抓取工 件在夹具上定位,拆卸加工完成品(从伸手到 放置为止)。 第四阶次:制程。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 业的串连。如:钻孔、装配、焊接等。
时间研究表是指记录、汇总与分析时间研究观测数据 的各种表格,如时间研究记录表、时间研究研究汇总表、 时间研究分析表等,前者用于现场观测过程,后者用于办 公室。 • 时间研究记录表要记载与时间研究有关的所有详细资 料及每单元的时间及评比资料。表7-1列示了一种时间研 究记录表形式。如果作业时间短而循环进行时,利用表72所示的表格式样比较方便。几种时间研究表也可以合成 为一张表。表7-3、表7-4是常用的较详细的时间研究表格, 其正面(表7-3)为记录一切有关当时实际状况的资料, 研究表的反面(表7-4)为现场记录之用。
7.3
• • • • • •
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 2.作业分解的原则
(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 辨认的起点和终点。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6)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
7.3
• • • • • • • •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

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

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A Study on Stopwatch Timing Methods)引言在现代社会,时间管理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挑战。

尤其对于需要高效完成任务的学生和专业运动员而言,准确计量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秒表作为一种常见时间计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通过对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高时间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秒表原理1.1 机械秒表原理机械秒表是传统的计时器,采用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计量。

其原理基于悬挂系统、齿轮系统和指针组成的复杂结构。

当启动秒表时,悬挂系统会将指针固定在某一初始位置,然后由齿轮系统驱动指针进行旋转。

当停止秒表时,悬挂系统会使指针停止,并显示计时结果。

1.2 电子秒表原理电子秒表是通过电子元器件来实现时间的计量。

它采用内部振荡器发出特定的脉冲信号,通过计数器来记录脉冲的数量,然后将其转换为所需的时间单位。

电子秒表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竞技、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二、秒表时间研究方法2.1 计时法计时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时间的过程来完成计时的一种方法。

在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中,学生们通常需要进行计时法的实践操作,以便熟悉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计时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秒表的指针和数字显示的变化,从而学会如何准确计量时间。

2.2 分析法分析法是通过对计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来评估时间和速度的一种方法。

学生们可以使用分析法来比较不同运动员的成绩、探究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改进时间管理的策略等。

通过对秒表时间的记录和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应用。

2.3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验证和研究时间相关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可以设计各种实验来研究时间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他们可以设计跑步实验来研究不同距离和速度对时间的影响,或者设计专注力实验来研究时间感知的变化等。

(完整版)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点

(完整版)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点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公司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种类?各有什么特色?(一)失散型制造公司:( 1)车间任务型生产: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公司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施一般按机群方式部署。

( 2)流水线型生产: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②生产按节拍进行,各个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同样的作业内容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用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施)数比值相等④工艺过程是关闭的。

(二)流程型制造公司:流程型制造是指经过关于一些原资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后形成新形状或新资料的生产方式。

(三)重入失散型制造公司:重入型制造是指产品或部件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机器(起码一台)重复加工两次以上。

(四)服务型公司:一定认为人们供给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努力使顾客满意。

2、公司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浪费严重,无效力动广泛存在,现场环境较差。

3、生产率从实质上讲反应的是什么?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①按期或迅速评论各样投入资源或生产因素的变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立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拟订适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目标,保证公司或其余组织的可连续发展。

②合理确立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易相应的评论指标系统及调控系统,拟订有效提升现有生产率水平、不停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较好或满意的产出。

③为公司或组织的诊疗剖析成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供给必需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阻碍,确立需优先改良的领域和方向。

④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家产部门或地域、国家层次中不一样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经过规范而详细的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并简单被人们所接受的提升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举措,以提升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

⑤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派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共同有序,进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