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2精选文档PPT课件
合集下载
09(1)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后汉书· 张让传》注:“翻车,设机车以引水。”
汉 晋 时 期 人 口 变 化 ( 单 位 : 千 万 )
8 6 4 2 0 ÷ Î º © ê Ä Ä « ¶ º õ ê ³ Ä « ¶ º ó Ú º Æ
ý ú È ¹
÷ú Î ½
·® Ç Ø Ê ¼ ¼ Ô 5.96 2.1 5.65 0.78 1.62 6 3.5 6 3 3.5 ð Ï À ã ¸ Ê ¹ Ë
《氾胜之书》,中国 古代最早的农学专著。 原书已佚,石声汉先 生在前人基础上辑得 3 500余字,分101条。
《四民月令》的体裁来自《礼记· 月令》 篇,逐月记载应行之事。后者针对帝王 而作,前者则是为士农工商“四民”所 写,主要是一部供地主家庭使用的日常 生活用书。今仅存3 200余字,有缪启愉 辑本。
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 旁证》一文认为: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并非简单的随想之作,而 是对十六国后期北方弘农、 上洛一带一处坞壁的真实 描写。记中人谓“先世避 秦时乱”,所指实是苻氏 前秦。东晋末年刘裕北伐 关中,其幕僚戴祚随从, 著《西征记》,其中提到 桃源、桃林之类地名。 《桃花源记》的题材,可 能直接或间接源于戴祚等 人的见闻。
西汉帝国全部疆域 14 513 640 500
折合平方公里 6 690 700
非耕作土地 可垦未垦土地
10 252 888 900 4 724 600 3 229 094 700 1 488 000
已垦田地
827 053 600
381 100
(当代计算结果)西汉帝国全部,包括朔 方和西域,总面积应是6 263 120方公里,较 《汉书· 地理志》的“提封田”总面积不过相 差437 880方公里,差距仅仅是7%。这至少 说明这个两千年来无人问津的数字决不是不 负责任胡扯来的;相反地,我们不能不对西 汉行政、边防、驿传、及里程计算、大地估 测等方面的成就肃然起敬。 元始二年的一系列全国性的土地数字虽然是 孤立的数字,但每项都相当合理,各项之间 质量也很相称。内中“提封田”与历史地图 核对之后,证明是相当准确的。可垦而未垦 的土地面积,与今日全国已耕之地相比较, 也决不荒诞离谱。户均、人均垦田之数,亦 与现存西汉讨论农作的文献大体吻合。这些 土地数字,加上全国及各郡国的户口数,是 相当令人惊讶而景仰的,是世界上古文献中 的“奇迹”,是我国的珍贵历史遗产。(何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中国史 必修2 第3讲

把握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货币(交易媒介)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概貌
交通(商品交易渠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农业与手工业发展(商业基础)
商业组织与金融要素(商业要素)
政治与政策:国家统一,重农抑商
是进官一步府发管的隋奴唐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
易展。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
坊既空前, 是繁属 具荣司有空一宋管定元辖技。艺这 水些 平手 的工 工业 匠作 ,坊 又的是各从类事生手产工者业称生为产百的工管,理他者们。
新阶段 明清
汉代丝绸之路
康居
大秦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3.商业城市发展
历代主要城市 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 宋代
黄河流域:长安、洛阳 长江流域:扬州、益州 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 北宋:开封、益州(交子) 南宋:临安
元代: 大都、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中小工商业市镇 大批兴起。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
(2)表现: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运用严密的法律进行经济管理。 汉代:西汉对商人实行重税,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唐代: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和废止,限制市的交易时间,严格管制商人和 市场。
明清: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专卖制度,不断加征商税
(3)影明太响祖告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
的政策。抑商允许商业的存在,但更多的是强调对商人打击以及 国家对商业的控制。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货币(交易媒介)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概貌
交通(商品交易渠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农业与手工业发展(商业基础)
商业组织与金融要素(商业要素)
政治与政策:国家统一,重农抑商
是进官一步府发管的隋奴唐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
易展。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
坊既空前, 是繁属 具荣司有空一宋管定元辖技。艺这 水些 平手 的工 工业 匠作 ,坊 又的是各从类事生手产工者业称生为产百的工管,理他者们。
新阶段 明清
汉代丝绸之路
康居
大秦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3.商业城市发展
历代主要城市 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 宋代
黄河流域:长安、洛阳 长江流域:扬州、益州 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 北宋:开封、益州(交子) 南宋:临安
元代: 大都、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中小工商业市镇 大批兴起。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
(2)表现: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运用严密的法律进行经济管理。 汉代:西汉对商人实行重税,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唐代: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和废止,限制市的交易时间,严格管制商人和 市场。
明清: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专卖制度,不断加征商税
(3)影明太响祖告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
的政策。抑商允许商业的存在,但更多的是强调对商人打击以及 国家对商业的控制。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PPT课件

政策:
防范六国:徙富贵,铸金人,坏城防。 控制地方:直道系统,巡行。 对外扩张:北逐匈奴连缀长城,南服南越。
4-1-2 秦的速亡
: 两年兵役、临时征发、地方杂役。 兴建工程、刑罚严酷、杀人立威。 以军国急政报复六国、凌虐天下。
崩溃: 六国亡秦与亡秦必楚:张楚,破釜,
鸿门。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韩信、江东。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PPT课件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2-1-1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 漫长的序幕
❖ 旧石器:第四纪百万年,打制石器,采猎为主。 ❖ 新石器:全新世一万年,磨制石器,农牧出现。
❖ 中国旧石器:
❖ 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晚期智人的详细序列。 ❖ 石片小石器传统:洞穴刮削器与旷野砍砸器。
❖ 体制典范
❖ 武力和制度为后盾融合敌我,维持久远。 ❖ 巫觋、祭祀发达实落后,礼乐成熟可法。
3-1 -1 春秋:内外压力
王权衰微
安定:成周强大基地与晋郑得力辅佐。 混战:郑以强辅崛起,自为礼乐征伐。 加剧:大国越吞并越强,王室为小国。 维持:同族、不失德,各国利用工具。
华夷之争
被发左衽,束发右衽,断发文身。 戎狄趁东迁入山区、国间,为心腹之患。 楚土著文化优于戎狄,以大国北上吞并。
❖ 冲突:
❖ 炎黄传说对应新石器后期英雄部族的冲突融合。 ❖ 宁可信其无;文献类推與文明缺环。
2-2-1 夏:考古与文献的距离
传说与记载
治水、禅让、世袭、中兴、暴亡的序列。 中原以西的血缘集团,敌对东夷且迁移不定。
考古
争论焦点:古史纪年与本土起源的关键证据。 仰韶龙山为华夏来源,夏必在其上层。 二里头、王城岗、陶寺地层吻合,器物突出。
防范六国:徙富贵,铸金人,坏城防。 控制地方:直道系统,巡行。 对外扩张:北逐匈奴连缀长城,南服南越。
4-1-2 秦的速亡
: 两年兵役、临时征发、地方杂役。 兴建工程、刑罚严酷、杀人立威。 以军国急政报复六国、凌虐天下。
崩溃: 六国亡秦与亡秦必楚:张楚,破釜,
鸿门。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韩信、江东。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PPT课件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2-1-1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 漫长的序幕
❖ 旧石器:第四纪百万年,打制石器,采猎为主。 ❖ 新石器:全新世一万年,磨制石器,农牧出现。
❖ 中国旧石器:
❖ 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晚期智人的详细序列。 ❖ 石片小石器传统:洞穴刮削器与旷野砍砸器。
❖ 体制典范
❖ 武力和制度为后盾融合敌我,维持久远。 ❖ 巫觋、祭祀发达实落后,礼乐成熟可法。
3-1 -1 春秋:内外压力
王权衰微
安定:成周强大基地与晋郑得力辅佐。 混战:郑以强辅崛起,自为礼乐征伐。 加剧:大国越吞并越强,王室为小国。 维持:同族、不失德,各国利用工具。
华夷之争
被发左衽,束发右衽,断发文身。 戎狄趁东迁入山区、国间,为心腹之患。 楚土著文化优于戎狄,以大国北上吞并。
❖ 冲突:
❖ 炎黄传说对应新石器后期英雄部族的冲突融合。 ❖ 宁可信其无;文献类推與文明缺环。
2-2-1 夏:考古与文献的距离
传说与记载
治水、禅让、世袭、中兴、暴亡的序列。 中原以西的血缘集团,敌对东夷且迁移不定。
考古
争论焦点:古史纪年与本土起源的关键证据。 仰韶龙山为华夏来源,夏必在其上层。 二里头、王城岗、陶寺地层吻合,器物突出。
09(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秦…除井田,民得买卖,…或耕豪 民之田,见税什五.……汉兴,循 佃 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农 宁成…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
役使数千家.数年,…致产数千金. (史记酷吏列传)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 雇 耕,何富贵也?" (史记陈涉 世家) 梁鸿……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 农 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 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 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后汉书逸民列传)
——《南史王僧达传》
自宋氏失御,礼教凋衰,衣 冠之族日失其序,姻娅沦杂, 罔计厮庶.……风闻东海王 源,嫁女于富阳满氏(璋 之).源虽人品庸陋,胄实 参华.……而托姻结,唯利 是求,玷辱流辈,莫此为 甚.……窃寻璋之姓族,士 庶莫辨,…王,满联姻,实 骇物听.……臣等参议,请 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 身. ——沈约《奏弹王源》
王
魏晋之玄学…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魏晋之玄学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物之本体. 以寡御众 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 以寡御众, 物之本体.…以寡御众,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而游于物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外.……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 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谈,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
经 济
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 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
成。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思 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
想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
小题验知
内容
“永宁元年,掸国 (今缅甸东北 )王雍由调复 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 ……自言我 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 秦。 ”
“从加那调州 (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 加拉湾西岸 )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 ,乃入秦,大秦国也。 ”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 趾(今越南北部 )七郡外夷比 (邻),又有水道
小题验知
显性 三国(公元220 ~280 年)、两晋(公元266 ~ 时空 420 年)、南北朝(公元420 ~589 年) 隐性
出处 《后汉书
》
《吴时外 国传 》
《魏略 》
隐性 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 时空 篆、隶书、汉赋、造纸术
深化认知
“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 治理权力
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 的“合法
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 来源”
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 君,即民受制于君。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但 制约机制 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 的设计 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 行约束和规范
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 特
12(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 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 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 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 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 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 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 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 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 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 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 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
燕云十六州
谋国而贻天 燕 宣化 云 下之大患, 延庆 密云 十 斯为天下之 顺义 大同 六 罪人,而有 . 北京 蓟州 蔚 州 差等焉.… 蔚州 应县 朔州 涿州 祸及万世, 则万世之罪 人,自生民 河间 以来,唯桑 维翰当之.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其计定矣, 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从其策, 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於 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於狂 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 穷,人胥为夷.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九
族子(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 天宝十年至西海.(代宗)宝应初,因 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 《通典》卷191《边防典七》
中国通史课件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谋 , 当 今 争 于 气 力 。 上 古 竞 于 道 德 , 中 世 逐 韩 非 于 子 智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 文、武之道尽矣!
赵武灵王推行的军事改革,推 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 志着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骑战 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 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骑射的发 展,马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 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 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 赵武灵王,三家分晋后赵国 文化交流。由此我们可以说, 的第6代国君,前325年至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导致了中原 299年在位。战国时期雄才大 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族的文化融 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行 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 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 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
朋
第四节 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中国通史课件

唐朝盛世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 宗之后唐玄宗的一场 政变,结束了武周逼 迫唐高宗内禅的政治 。
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建立的时期, 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将中国与 中亚、欧洲联系在一 起,产生了丝绸之路 对外贸易。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金国攻占汴京的事 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 治变革。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 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
03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对 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之一,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传统的一支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佛家文化: 佛家文化的兴起与传 播,对中国文化及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2
中世纪的中国
中世纪的中国
唐朝盛世: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特色。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元代统一中国: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 明朝和清朝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特点。 近现代的中国
科技发展: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艺术繁 荣。
南宋终结与元朝建立: 元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
元代统一中 国
蒙古征服: 蒙古人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宋政权。
蒙元文化: 元代的文化生活充满变革,明朝的舍利珠顶葬 形式,分别是由宋朝经禅宗渗入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