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
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小说,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提供学习小说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四篇小说的学习中,认识小说、了解小说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2写作

写作实践
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看见一群人摇动着一面面小 红旗,拼命地喊着:“×××,坚持住!……×××,坚 持住……”人群中,我看到班主任和班长站在最前面为我 加油,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眼睛,但我感受得到他们的鼓励 和期盼,此时,混沌的大脑中飘出一句格外清晰的话: “你不能落后,你的身后是整个班级,加油,往前冲!” 这句话支撑着我翻过了心中的那座山,山后的世界豁然开 朗。我一路狂追,最后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写作实践
优秀例文
翻过那座山
巍巍高山,绵延千里,就像漫漫人生路,若要越过人
生之山,只有不断们走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原本
并不紧张的我,当见到其他班的运动员时,手竟变得冰
凉,直冒冷汗,腿也不停地抖着。
随着一声哨响,运动员们踏上跑道,站在起跑线上。
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看到四周的人嘴唇翕动,却什么
写作实践
自古为臣当自省。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渑池会面后, 因忌妒贤臣蔺相如的地位在他之上,而与蔺相如有隙,而后明 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竟负荆请罪, 纵使背部被荆条划伤也不在 乎。廉颇身为大将军仍能自省而改错,与蔺相如成为好朋友,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御秦国虎狼之师。
自古为师当自省。孔夫子有旷世之贤而处乱世之中,然常 言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之师表也, 只有终日自省,见贤思齐,方可改错而育人。
写作实践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 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写作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写作实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一)审题1. 审清题目:以“翻过那座山”为例,明确题目要求,理解”翻过那座山“的含义。
2. 分析材料: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能是文章的主题或立意的提示。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材料可能会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如何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3. 注意限制:题目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体裁、字数等方面做出限制。
例如,《翻过那座山》可能要求你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二)立意1. 确定主题:根据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或者”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提炼观点:根据主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观点可以是”翻过那座山,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或者”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等。
3. 选择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角度。
(三)主题分析1. 主题内涵: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理解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的内涵可能包括”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毅力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主题联系现实: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来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
3. 主题延伸:对主题进行延伸,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探讨如何培养毅力和勇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二、习作指导1.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注意关键词、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提示,确保自己的写作符合题意。
2. 提炼中心思想: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应明确、独特且有深度,能够体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一'写作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在写作训练与交流中,梳理审题立意的思路,提升审题立意能力。
二、评价标准1.审题能找到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变换不同角度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
2.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3.立意时表达的思想有一定深度,能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选取熟悉且能驾驭的素材。
4.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生活蕴含哲理的感悟。
三' 评价任务1.圈画出审题立意的概念及基本要求,说一说审题立意的注意事项。
2.举具体例子说明审题立意的方法,梳理出不同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
3.完成审题立意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评选“立意高手”,并说明依据。
4.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多积累素材。
四、习作任务题目1:《翻过那座山》要求: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题目2:《写给的自己》要求:最是青春年少的年纪,最是肆意潇洒的时光,有太多的梦想等着去实现,也有太多的疑惑等着答案,有哪些话,是你最想告诉自己的?以《写给—的自己》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五' 审题指导《翻过那座山》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
“山”是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方面思考。
2.“山”可以是学习、工作、实践中的某个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狭隘、短视,可以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偏激、懒惰,也可以是意外发生的误解、差错等。
“翻过”的意思可以是超过、克服、消灭、战胜、消除、克制、征服等。
因此,翻过那座山的意义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见等。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再从多个角度罗列材料,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作为写作题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分析材料,准确把握写作任务。
2.根据演讲对象、演讲目的进行构思。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置往届中考作文失败的情境,求助学生,最大可能激发其参与度。
二、如何读懂材料1.是一道什么样的作文题呢?请大家将材料齐读一遍。
2.学生解读:作为一个作文材料,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提示:从命题意图、写作任务及要求等角度进行解读)(1)学生自由审题,自由发言(2)提供比较支架,抓住重点内容审题我们跟随语文老师一起走过了三年精彩的语文之旅,在这条语文之路上,我们目睹了别样的风景,体验了独特的人生。
在中学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准备举行一场“我与语文"主题演讲赛。
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写一篇演讲词,记叙你的语文生话,体现你的深度思考,表达你的独特看法,抒发你的真实情感。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提供细读支架,把握命题意图,确定文章立意①“拳拳赤子心,悠悠语文人。
”温儒敏先生带领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编审修订了全国初中语文教材。
②今天,考场上的你是这套新教材的首批学习者。
③最近,温老师准备举行一场“我与语文"主题演讲赛。
④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写一篇演讲词,记叙你的语文生话,体现你的深度思考,表达你的独特看法,抒发你的真实情感。
明确审题结论:写作任务:写一篇演讲词写作内容:分享自己语文生活中有关教材方面的独特体验,使听众(更多同学)在语文的美、语文的价值等方面产生共鸣或有更深刻地体会。
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写作要求:①②③④3.小结审题方法(1)分层理解材料各部分的内容。
(如果材料是完整的故事,则将故事分层;若材料为多则组合,则单独分析每一则的主要内容) (2)分析联想,探究各层间的联系,揣摩命题意图。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用心撷取生活事,以小见大立意深——《作文立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3.学会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道理,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难点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教学分析本节课聚焦于作文写作的第二步——立意,帮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学会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进行立意,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
创新设计1.教师点拨。
通过点拨式提问、引导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
2.课堂讨论。
通过比较不同立意的高低,明确立意的方向。
3.学生练习。
将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强化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01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点评:不能体现“藏”,但基本符合题意)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点评:符合题意,但缺乏新意)师:苍郁的群山,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点评:准、精、深)02教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千古文章意为高"更是足以说明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要想在考场上写出“吸睛”的作文,必须要角度新颖、立意高远。
明确:简单地说,意就是一篇文章的写作中心,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目标导学二:立意三字诀——“真、思、明"真:情感真实明确:立意,离不开联想。
2024九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2单元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匹配版】

步骤:
(1)分析、归纳材料的基本意义。可以通过找议论性 语句,或根据材料中故事的因果关系由果溯因,由因追果, 或是挖掘材料间的异同点所传达出的共同道理。
(2)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析材料的意义,在各种层面 上与所积累的材料相结合,得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认识, 选定其中一个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正向思考,也可 以逆向思考,可以兼顾二者辩证思考,还可以发散思维。
“世界”→“生活”“环境”等 “痛”→“灾难”“困境”“挫折”“失败”等
“吻我”→“给我”“我遇上了”等 “要我”→“要求我”“我应该”等 “报之”→“回报”
“歌”→“乐观”“积极”“感激”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对本题题意的理解需要认识到“痛吻” 在人生中的价值,这样就会自然地落脚到 “报之以歌”的态度上。
要求:①自定题目,自主立意。②不少于600字。
材料分析:
对象
观点
猫头鹰
因自己叫声不被这里的人喜欢(环境不好), 决定搬到别的地方(改变环境)
斑鸠
猫头鹰不改变叫声(自己不变),别的地方的 人不喜欢(结果不变)
猫头鹰能改变自己的叫声(自己变),别的地 方的人才喜欢(结果改变)
审题立意: 道理一 对于自己某些重大的缺点或问题,必须
(3)揭示题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 之间的明确关系和隐含关系。
比如《忘不了那双眼》这个题目,从词语结构而言, 是动宾短语:宾语“那双眼”已经明确规定了本次作文的 写作对象,即刻画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是“眼”,同时 要体现“眼”的具体特征,如忧郁、深情、严厉、慈爱等; 而动词“忘不了”就是写作的重点,即本次作文的题眼, 换言之不仅要交代忘不了的原因,还要抒发忘不了的情感 或者给“我”带来的影响。当然,“忘不了那双眼”可以 由“我”来讲述,也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表达,文章只要符 合以上三个要素,均可视为题意正确。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审题立意标题解读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一、概念导入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二、自读教材,理解内涵和要求1.生默读教材P42的文字,总结归纳“审题”和“立意”的内涵。
预设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2.明确审题立意的要求和方法。
三、组织活动,析出要点活动一:看一看——作文题有哪些题型及共同特征?[例1]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花样年华,青春飞扬。
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
一人,一事,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生奠基。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例2]2019年包头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
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
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课
【学习内容】
教材:《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审题立意。
2.进行写作实践。
【学习过程】
一、理解审题立意
1.阅读图书中的《剪不断的思念》,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扣住了题目中的哪些信息?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答案示例:
《剪不断的思念》紧扣题目中的“剪”与“思念”,全文立意由此而展开,围绕母亲的“那把剪刀”,通过回忆母亲剪纸花、用花样子换糖、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等内容,表达对母亲“剪不断的思念”,情感真挚深沉。
2.阅读教材,说说对“审题立意”的理解。
答案示例: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怎样审题立意
1.阅读教材,思考:审题和立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示例: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要求。
还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立意时,要做到立意明确,思想健康。
同时要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
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可使立意新颖。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多个主题,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自己又能够驾驭的主题,再进行构思、写作。
2.阅读图书中的同题学生习作《翻过那座山》,说说小作者是怎样审题立意的。
答案示例:
陈淑娴的《翻过那座山》,写“我”与爸爸妈妈在夏日爬山的经过,“那座山”一语双关,既指“我”爬上顶峰的蒙山,更喻指“我”克服的困难。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审题清楚;文章体现了“战胜了怯懦”的主题,立意深刻。
孙嘉启的《翻过那座山》,写“我”与妈妈之间产生隔膜,“横亘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在妈妈爱的陪伴下,“我”深受感动,“那座我曾以为难以逾越的高山已经坍塌”。
文章以“山”比喻母子间的隔膜,以消除两代人的隔膜来照应题目,做到了“认真审题,恰当立意”。
3.阅读下面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
提示:(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2)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答案示例: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材料涉及猫头鹰和环境的关系的问题。
其实人也是这样,我们有时候会不适应环境,怎么办?我们应当首先找到不被环境接受的症结所在,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措施无非有三: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换一个环境。
当改变不了环境时,不妨改变自己;不想改变自己时,就换一个环境;换环境也不能解决问题的话,
那只能改变自己!
参考拟题角度:(1)让自己适应环境;(2)让自己和环境同行;(3)三十六计,走为上策;(4)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三、写作实践
从以下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1.从上面寓言故事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1)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这些主题。
(2)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并拟定题目。
(3)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范文示例:
猫头鹰的故事
张培婷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了斑鸠。
斑鸠问它:“你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也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
一个小小的女孩儿,坐在当风口的台阶上,读着这个故事。
冰冷的风吹着,打在她的脸上,手背上,脚脖子上,她缩在宽大的校服里,多么娇小啊!
她,是一名六年级的普通学生。
习惯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接受父母的疼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乖宝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过得犹如噩梦!
有一天,她迟到了。
当她到班里的时候,便感受到了诡异的气氛,她看到班里大半的人都盯着她,她害怕了,但她不好意思问这是因为什么。
于是,下课后她便向一个相熟的女孩询问,然而那个女孩什么都没说,其他人也像是达成了共识,都开始回避她了。
过了几天,他们开始指责她有些高傲,她很生气,因为她不觉得自己高傲,便
去和他们理论、辩解,很快,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大家对她的冷漠让她开始顺从那些人的意见。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始指责她不该出风头去竞争毕业晚会主持人,明明谁谁都比她强,她想了想,她不知道谁谁是不是比她强,但她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了,于是她也就不去了。
从冬天到夏天,她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他们的意见她都接受了,可是她还是没有朋友。
看着为了迎接毕业,热热闹闹写着留言、合影留念的他们,“这是一群奇怪的人?难道我才是奇怪的人?”她心里想着。
她趴在课桌上望着窗外,艳阳高照,蝉声异常喧嚣,她的心里却如黄叶落地,很是荒凉。
学期终于结束,当初她找的那个女孩给她发了一条消息:对不起,那时你的成绩突飞猛进,老师公开表扬你特别突出,他们觉得你威胁到了他们,就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你……真的对不起。
她终于明白:猫头鹰尝试着改变了自己的叫声,然而,人们还是讨厌它。
原来人们讨厌的并不是它的叫声,而是来自它的威胁。
【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
“以果溯因法”是提炼主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大部分同学都从猫头鹰搬到东方照样被讨厌的原因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本文作者却从这里的人惧怕猫头鹰的叫声的原因入手提炼主题:“人们厌恶你,不一定是因为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而是因为自己出类拔萃。
”本文的故事也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生活,使立意站住了脚,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2.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中的含义。
“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范文示例:见图书中的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