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对比

合集下载

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対比(1)

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対比(1)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対比中日饮食文化对比****:**学号:************年级专业及班级:2009级日语班指导老师及职称:吴晓莉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12 年10月目次要旨 (3)キーワード (3)第一章はじめに (4)第二章日本と中国の飲食特徴の対比 (5)2.1中日両国における食材の対比2.1.1 日本料理の食材2.1.2中華料理の食材2.1.3まとめ2.2中日両国における料理の種類の対比2.2.1日本料理の種類2.2.2中華料理の種類2.2.3まとめおわりに (9)参考文献 (10)謝辞 (10)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対比作者:梁珊指導老師:吴晓莉(湖南農業大学外国語学院,長沙410128)要旨きた。

日本は海に囲まれて島からなる島国だ。

こんな地理環境は日本民族の海にしたしみ、自然を愛する食文化を育んだ。

最初に生ものを直接に食べることから、あとの精巧な形式を求める懐石料理まで、和食は自国の民族文化と外来文化が相まって、さらに新しい形式を呈している。

まとめて言えば、日本食文化の多様な特徴は日本民族の特有的な文化を世界の人々に示しているといえる。

最近の国連のリサーチによると、今でも世界の国民で一番長寿なのは日本人だという統計が出ている。

それは、日本の独特的な食文化が国民の健康と長寿を支えているからである。

現在、日本食が健康によい食品としてアメリカ合衆国やヨーロッパなどで好まれ広まった。

このように、和食はからだに優しくておいしい健康食として、今後も益々注目が期待されている。

一方、国内においては、日本型食生活の崩壊が顕著になりつつあり、食事を原因とする生活習慣病などの蔓延が大きな社会問題となっている。

日本国内では伝統的な日本食を重視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キーワード:島国、和食、魚、野菜、健康食中日饮食文化对比学生:梁珊指导老师:吴晓莉(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128)要旨本论文总结与分析了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其中的独特的日本的健康饮食。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2班孙小雪学号:201114530202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滋养了日本文化,在日语结构中溶入了大量中国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语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语文化论文篇1浅探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前言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中日饮食文化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论文摘要:中国饮食与日本饮食,同属东方文明的产物,具有含蓄,优雅的特点。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然而,大和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地缘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这都源于大和民族对人与自然的独特领悟。

本文就从饮食观念、食材、烹饪方式、食器这几个方面作一番比较,从而更好的了解两国文化观念,传统意识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关键词:中日饮食观念、食材、烹饪方式、食器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中国与日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活动,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的传入日本,筷子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并且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待客都非常热情。

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待客力尽地主之宜。

日本人同样也是“不亦乐乎”。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民族特点的差异,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两国的饮食观念大相径庭中国几千年来都秉承“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将饮食文化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相比来说,日本人不太重视饮食文化,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谈及饮食是低下、污秽的,在日本的神话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都与身体部位有关,几千年前更产生了“女体盛”这一典型男尊女卑的餐宴形式,至今依然在京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高级会所出现,所以日本人从深植于根的文化中认为过多的关注饮食是不洁的。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目:学院:东语学院年级: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6月20日摘要如今饮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吃饱的基础上,怎样能吃的美观、有营养、有内涵、有得以传承的文化是我们应该探究的。

自古以来中日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东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即便日本早期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中国,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对中日饮食文化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不管是烹饪方法还是待客方面,甚至小到餐具,中日都有自己的特色。

什么餐配什么样的酒,什么场合对应什么样的礼仪,都有不同的体现。

特别是两国对“饭局”看法更是大相径庭。

关键词中国;日本;饮食文化Abstract,andeatsatisfied,andonthebasisofhowtoeatofbeautiful,havenutrition,content,,thedietcultureasthebasicc ultureoftheneighboringeasterncountriesandtheworld,,butintothehistoricalevolutionofthelong-term,,theJapandietcultureinsomeaspectsarecompared,whetheritbecookingmethodsorentertainguest,andeven smalltotableware,,whatoccasionscorrespondingwhatkindofetiquette,\"dinnerparty\"isverydifferentviews.KeywordChina;Japan;thedietculture目录前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博大精深的悠久区域文化;具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学习中日文化比较课程之后,以及联系自身对此方面的了解,我主要对其中的三大部分很有感触,分别是:中日茶道的差异、中日饮食的差异以及中日婚礼的差异。

一、中日茶道的差异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

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

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

品茶之四大特色是: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中国茶是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

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

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茶文化作为大唐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饮誉世界。

茶也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习俗。

茶对于人类来说,—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

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现在,冷冷的天气,然后就应该捧杯茶,虽然普通人不是很懂品茗,但是喝着茶很舒适,喝茶还能醒神,工作学习之余,喝杯茶,舒坦。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

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

中日の食文化の比较

中日の食文化の比较

第三節食材選択
日本料理食材の選択:一般的に米や野菜、豆類などの農作物、海産物などがよく使われる。

素材に手を余り加えず、素材本来の味と香りを引き立たせる素朴な調理法が尊重される傾向が強い。

特徴的な味付け方法は、昆布・魚・椎茸からとっただしをベースに味噌や醤油を用いる。

中華料理の食材の選択の中、有名な高級料理として選んだ材料は、燕の巣、フカひれ、クマの手のひら、鹿の尾、虎の骨、猿の脳などがある。

中日料理の材料を見ると、日本の場合、昔は動・植物の種類が少ないので、海産物の料理が多い。

中国では動物や植物の種類が多くて、また少数民族の影響で、いろいろな動物や植物を料理にする。

だから中国人は何でも食べると言われる。

それは両国の特産物の違いと異民族に影響されたのが原因である。

第四節調味料
日本料理の調味料は塩、酢、味噌、ネギ、シソ、唐辛子、だし、乾燥昆布、干し椎茸、鰹節、煮干、胡椒、ソース、マヨネーズ、マーガリン、乳製品(牛乳、コンデンスミルク、バター、チーズ)カレー粉として調合され売られている香辛料などがある。

中華料理の調味料は非常に多くて、常に使われる調味料は醤油、トウガラシ、胡椒、山椒、味の素、片栗粉、酢、白砂糖、酒、生姜、ニンニク、ごま油などがある。

両国が使う材料を見ると、日本料理は調味料の味が薄く、料理する時にあまり多く調味料を入れないで、食材本来の香りを重視する。

中国料理は調味料の味が濃く、主に調味料の味として、食材本来の味を隠すため多めに使う。

それは両国の人の料理に対する観念の違いであり、習慣や味覚の違いが原因である。

《中国饮食文化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对比分析报告(3100字)》

《中国饮食文化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对比分析报告(3100字)》

中国饮食文化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对比分析报告摘要自古以来,中日饮食文化关系密切,日本文化发根于中国,饮食文化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之后又受到大和民族精神的熏陶,日本的饮食文化开始发生演变,才形成了今天的日本饮食文化,其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比如烹饪方法、食材、餐桌礼仪等。

本文主要对两国的饮食文化进行分别介绍,明确二者的区别,从而以此作为研究中日文化差异的突破口,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关键词:中国日本饮食文化比较分析目录1 绪论 (1)2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1)2.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 (1)2.2中国饮食烹调特色 (1)2.3中国八大菜系 (2)3日本饮食文化概述 (2)3.1日本传统料理的发展史 (2)3.2日本传统料理的烹调特色 (2)3.3日本特色菜系 (3)4 结论 (3)1.绪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代东汉鉴真东渡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传入日本以来,两国间一直有着长时期的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的友好基础植根于两国在人们对生活文化相互理解,特别是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再加上两国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宗教思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国饮食文化正在慢慢演变,目前已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两国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有利于研究两国的文化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两国饮食文化形成的认识,提升两国民族文化精神,促进两国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

2.中国饮食文化概述2.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燧人氏”时期的“石烹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满汉全席”,中国饮食文化史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不断丰富。

我国饮食文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和现代五个阶段,形成于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了近20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