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事局转发市人事局关于杭州市新世纪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人事局转发市人事局关于杭州市新世纪人才工程实施

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才流动

【发文字号】杭政办[2001]3号

【发布部门】杭州市人事局

【发布日期】2001.02.19

【实施日期】2001.02.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废止264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杭州市人事局转发市人事局关于杭州市新世纪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2001]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人事局《关于杭州市新世纪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加速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各级政府要把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加大对人

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各级人事、教育、科技、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各地还要积极开展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人才意识,为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00一年二月十九日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为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特提出实施杭州市新世纪人才工程的意见。

一、“九五”人才工作回顾和“十五”基本思路

“九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以实施“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为龙头,不断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表现是:

1、人才总量增长较快。到199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已达44.28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已达34.15万人,与“八五”期末相比,分别增长24.5%和46.9%;与“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相比,分别超过9.9% 和15.4%。1999年末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各类人才719人,专业技术人员555人,与“八五”期末相比,分别增长20.9%和42.5%。

2、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1999年底,本市公务员总数为3.2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公务员总数比例比“八五”期末提高了3.2个百分点。“九五”期间本市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及各种学历教育的达6.3万人次,其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职称层次稳步提高,年龄结构不断改善。据对本市国有单位统计,1999年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为6036人,比“八五”末净增972人,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比例比“八五”期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40岁以下人员的比重由“八五”末的

2.8%提高到1999年底的12%。

4、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逐步提高。本市国有单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的结构比例,“八五”期末为16.9∶26.4∶56.7,1999年末为

19.7∶29.7∶50.6,中专及以下学历比重明显下降,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5、专业技术人员分布渐趋合理。全市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稳定,素质明显提高;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人员增加较快;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明显增长,1999年末比“八五”期末增长17%,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我市人才总量的增长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队伍整体素

质还不高,结构还不尽合理。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通过实施新

世纪人才工程,创造一个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

好环境,使杭州成为海内外各类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向往之地和创业天堂。实施杭州

市新世纪人才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

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建设以“两港三区”为重

点的“天堂硅谷”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及“结构优化、开放带动、科

教兴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整政策,增加

投入,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

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全国先进行列的人

才队伍,把杭州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之一。

二、“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根据我市五年发展目标,通过培育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杭州特点的人才培养和

引进机制,建立一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人才新优势,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具体目标

为:

1、人才总量目标。要建立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宏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到200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64.4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达51.4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7%左右。全市每万人口中的人才数量达到1022人。

2、人才素质目标。要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队伍和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务员队伍。到2005年,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居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带头人、科技骨干和优秀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同时在本市整体人才队伍中,使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达到25%左右,高级职称人员的比重达到6%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达到95%以上,年培训率达到40%以上。

3、人才配置目标。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产业间的人才资源结构,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稳定和发展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改善第二产业人才专业结构,增加新兴第三产业人才数量,重点开发信息、金融、旅游、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到2005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分别由1999年末的1.8%、30.0%和68.2%调整为1.7%、28.3%和70%。

4、人才效益目标。“知识生产率”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05年,全市每百万GDP中所使用的人才数由“九五”期末的3.61人降低到3人以下。

三、工作重点

1、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并实施新世纪“131”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即培养100名45岁左右的在国内或省内领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00名40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骨干。“131”人才培养计划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

2、加大“两高一青”人才引进力度。平均每年引进毕业生和在职科技骨干2万名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