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_V3.0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突出物以及屋顶装饰等。
6
4交通要素模型
4
6
1道路 按照道路宽度、车道数、位置分布等特点及复杂程度分为以下几类: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
路等。
6 4
2地面上轨道交通 主要指铁路、轻轨等。
4
CH/I"9015—2012
6
4
3桥梁 包括高架路、车行桥和人行桥等。
6
4
4道路附属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路沿、植被隔离带和栅栏等。
6
5水系要素模型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可由水面、河床、码头、河堤、
护栏、防洪墙(堤)等几部分构成。
6
6植被要素模型 包括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行道树和绿地,以及公园、社区、庭院种植的景观植物。
6
7场地模型 对除建筑物、交通、水系、植被之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所占场地进行建模,具体包括:高于地面的露
台、下沉式广场、露天体育场、施工地、内部道路、空地等。
6
8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 ………………………………---…………………
n¨M均加n毖船驰拍盯
CH/T 9015—2012
刖
昌
cH/T 901 5
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
201
规范》和cH/T
9017
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
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CH/T 9015—2012
目
次
前言………………………………………………………………・・ l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规定……………………---……………………………・・ 6三维模型表现方式及内容…………………………-…………・ 7三维模型表达…………………………………………………・・ 8产品类级-……………………………………………………・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理要素不同等级模型表达参考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建筑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水系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2.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项目标准V1.0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 年7 月前言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 号),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 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等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5.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本标准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负责管理,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高普路1029 号二楼;邮政编码:510663)。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缩略语 (2)2.1 术语 (2)2.2 缩略语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CIM 分级规定 (3)3.3 CIM 分类规定 (5)4 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 (7)4.1 CIM 数据构成 (7)4.2 要素分类编码 (10)4.3 CIM 数据内容与结构 (11)5 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12)5.1 数据入库 (12)5.2 数据更新 (12)5.3 数据共享与服务 (13)附录 A 时空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内容及结构 (15)附录 B 资源调查与登记数据内容及结构 (28)附录 C 规划管控数据内容及结构 (41)附录 D 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内容及结构 (46)附录 E 公共专题数据内容及结构 (56)附录 F 物联网感知数据内容及结构 (66)本标准用词说明 (74)引用标准名录 (75)条文说明 (77)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 and Acronyms (2)2.1Term (2)2.2Acronyms (2)3Basic Requirement (3)3.1General Provisions (3)3.2CIM Grade Requirements (3)3.3CIM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5)4CIM Data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7)4.1Composition of CIM Data (7)4.2Classification Codes of Elements (10)4.3CIM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11)5CIM Data Storage, Update and Sharing (12)5.1Data Storage (12)5.2Data Update (12)5.3Data Sharing and Services (13)Appendix A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3D Model of Space-time Basis (15)Appendix B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gistration Data (28)Appendix C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lanning and Control D ata (41)Appendix D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46)Appendix 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Thematic Data (56)Appendix F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oT Aware Data (66)Explan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7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75)Addition:Explannation of Provision (77)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的分级分类、构成、内容与结构、入库更新与共享应用,指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和跨部门的共享应用,制定本标准。
珠海城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

附件2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统一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三维建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等工作。
3.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JJ/T 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城市规划报建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
本规范中的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主要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植被模型、规划控制数据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数据内容。
2.建筑模型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3.地形模型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植被模型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植被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5.规划控制数据模型依据规划控制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限高、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消防车道、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6.其他模型依据地面附属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面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7.纹理经过正射纠正和统一匀光处理的用于表示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
8.纹理分辨率纹理表现细节程度的单位,通常用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长度来表示。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解析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
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包括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两部分,其中,图形数据处理分为二维矢量图形处理和三维模型制作,栅格处理分为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
当前,GIS领域已有完善的DLG、DOM处理工具和流程,并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讨论三维模型的制作。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1)模型坐标系具有统一的三维地理坐标是建造大规模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的基础。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以国家1:2000和1:500地形图为基础,以使该系统能与其他GIS和测量系统兼容。
为使三维模型能够顺利、正确地导入数据库,所有坐标都应基于统一的坐标系。
(2)模型的基本单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采用采用平面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因此模型建造也应以米为基本单位,按实际地物的实际尺寸建模,尺寸精度根据该模型所处的LOD级别而定。
(3)模型的制作三维数字地图主要用于表现城市外观风貌,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应只对室外可见部分建模,在制作过程中,应在保持地物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面片数量。
对这部分的内容,应有详细的规范,并提供¾验指标(如圆柱的边数、球的段数设置等)。
(4)模型定位参考点每个模型必须有用于定位的参考点。
定位参考点是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Ô点,用于精确定位模型的空间位置,这对于引用三维场景中相同或类似的地物非常有用(如:电杆、路灯、交通灯等)。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建模规定:模型的定位点为地形图上该地物外接矩形的中心,纵向为模型最低点。
(5)模型的高度模型的高度,尤其是建筑物高度,根据不同细节程度模型的表现需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体块模型、基础模型的建立,可根据现有二维GIS数据(如:楼层数)确定建筑物及其他要素的高度;质量要求较高的模型,可采用航片立体相对、激光测高仪或LiDAR确定建筑物及其分段部位的高度;精细模型从建筑设计图或施工图获得。
(6)样条曲线∕面的使用样条曲线∕面能用较少的参数细腻地表现连续表面,但转化为通用格式(如3DS)后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因此模型的制作尽量不采用样条曲线∕面,或者在使用后将其转化为折线,而后进行曲线∕面优化。
(完整版)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转)

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总则为了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为规范廊坊市报建单位项目方案三维数据的提交,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范围本规范适用建筑新建方案、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三维模型制作及项目周边现状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
方案三维模型是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图包含内容一致。
空间参照系要求建成的方案三维模型场景空间参照系必须与系统中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维模型总体要求1.1制作软件: 3ds max91.2 模型单位: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制作且模型坐标必须定位准确,不得存在闪面及漏面现象,模型的scale值为1。
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一致。
(整数部分:X坐标6位,Y坐标7位,小数点后保留3-6位)1.3 模型要求:能够完整反映出三维模型的外观及楼体上的的附属结构,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数据量和材质数,做到数据的精简(单体建筑物模型面数控制在2500以内)。
三维模型具体要求2.1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坐标必须定位准确)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2材质和贴图2.2.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2.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2.2.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
例如:32x32,64x128等。
但图片的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
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2.2.4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
和功能要求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新工具。
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基础:规定了CIM数据的基础要素,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质量等。
2. 数据模型:规定了CIM数据的模型要素,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
3. 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定了CIM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要求,包括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共享协议等。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定了CIM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删除等。
5. 功能要求:规定了CIM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等。
该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以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及质量检验

发展趋势
随着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将更加注重数 据的互操作性、实时性和智能化
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技术与挑战
关键技术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索引、三维 可视化与渲染、三维空间分析等方面。
面临挑战
在制定和实施三维地理信息标准过程中,需要面对数据采集与处理难度大、数据 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更新换代快等挑战。同时,还需要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共 享与互通的问题,以及提高公众对三维地理信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生态环境评估
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为生态保护 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管理
整合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如自然 保护区管理、生态补偿等。
灾害监测与预警领域应用
灾害监测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获取灾害发生的位置、范 围和程度等信息。
的研究。
质量检验工具开发进展
02
介绍质量检验工具的开发过程、功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
效果。
三维地理信息质量提升成果
03
展示通过标准制定和质量检验工具应用所带来的三维地理信息
质量提升成果,包括数据精度提高、错误率降低等方面。
02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概述
标准定义及分类
标准定义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是指对三维地 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 、传输、应用等方面所制定的统 一规范和技术要求。
对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及质量检验过程中产 生的质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点。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评估改进效果并调整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 南京市规划局测绘标准NJCHXXX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2-31 发布 2015-01-01 实施南京市规划局发布南京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目录1范围 (1)2编制原则 (1)2.1 先进性 (1)2.2 可操作性 (1)2.3 扩展性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1)4术语和定义 (2)5缩略语 (3)6基本规定 (4)6.1 空间参考系 (4)6.2 时间参考系 (4)6.3 建模单元划分 (4)6.4 数据格式 (4)6.5 模型数学精度 (4)7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 (5)7.1 模型内容 (6)7.2 表现方式 (6)7.3 模型分级 (7)7.4 模型精细度 (7)7.5 模型属性规定 (13)7.6 元数据要求 (16)8要素分类编码 (17)8.1 建模单元编码 (17)8.2 模型要素编码 (18)9成果数据库 (21)9.1 对象化粒度 (21)9.2 区划级数据表结构 (21)9.3 编制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22)9.4 建模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22)9.5 对象级数据表结构 (23)10成果提交 (24)10.1 成果清单 (24)10.2 成果组织方式 (24)前言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表现方式、分级、编码体系、属性结构、数据库及成果要求等内容.具体内容是:1.范围;2.编制原则;3.规范性引用文件;4.术语和定义;5.缩略语;6.基本规定;7.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8.要素分类编码;9.成果数据库;10.成果提交。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 1.1—2009。
本标准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管理。
本标准编写单位、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南京市规划局参编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编写说明1、本标准是在充分研究《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和《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两个标准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武汉、深圳、重庆、宁波、厦门等),结合南京市三维建模需求(特别是南京市规划局的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2、关于比例尺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是通过比例尺(或精度)来划分细节层次,是二维测绘的思维模式,它解决的是外轮廓底座细节程度,用于描述地形模型比较合适,作为地方标准,不宜使用。
本标准弱化比例尺分级概念,直接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依据,为便与操作,在精度控制上采用了较差的方式。
3、关于细节层次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4级细节层次,但分级定义有差别。
本标准也采用4级层次,将第1级定义为“超精细级”,这在以上两个标准中是没有的,主要为满足行业上对地物单体继续细分的要求。
本标准1-4级模型精细度均高于以上两个标准。
4、关于编码问题:由于不同行业有自己的编码体系,且体系、位数都不一致,为了能使本标准可以涵盖,使用了4位“模型类型码”来统一,而不考虑行业编码的分级层次,大类码,小类码等。
本标准设计的编码体系中的顺序码解决对象化的问题。
5、本标准在考虑普适性基础上,着重描述了面向规划应用的约定(考虑了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报建业务需求),并为其它行业的自定义扩展(包括类型的扩展和属性的扩展)明确了基本原则。
引言为了统一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定义、格式、组织、编码、入库及更新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各种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支持,推进虚拟城市建设,以适应南京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南京地方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作为南京市地方测绘技术系列标准之一。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分级、表现方式、编码体系、属性结构及数据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生产、建库和更新,是南京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2 编制原则2.1 先进性本标准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年的相关三维数据标准为依据,兼顾南京市规划管理、地下管线等应用需求,与南京市相关标准兼容。
2.2 可操作性本标准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满足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表现和应用的双重需要,为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建库提供依据。
2.3 扩展性本标准的分类、编码、属性定义具有可扩展性,不同行业可依据需求在本标准基础上扩展建模对象、建模要求、对象编码、属性定义等内容。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1.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2010年11月;2.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2012年10月;3.CH/T 9016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2012年10月;4.CH/T 901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2012年10月;5.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2005年4月;6.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2014年12月;7.南京市管线数据标准2014年12月;8.南京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审批数字报建规定2010年9月;9.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2013年12月。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地理要素 geographic feature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显示世界现象的表达。
4.2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地理信息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
4.3 地形模型 terrain model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4 建筑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building feature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5 交通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raffic feature依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的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6 水系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hydrological feature依据水系测量数据或水文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江、河、湖、海、渠道、池塘及其附属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7 植被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vegetable feature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人工绿地、花圃花坛、带状绿化树等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8 场地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square依据场地区域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除建筑、交通、水系、植被所占地面以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场地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4.9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pipeline and underground spatial facilities feature依据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管线、地质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4.10 其他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other feature指地形图要素中除地形、建(构)筑物、交通、水系、植被、管线、地下空间以外的要素。
4.11 几何模型 geometrical model用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元素描述现实世界,形成的建模对象的几何形态。
4.12 纹理 texture反映地理要素(不含地形)表面纹理和色泽特征的贴图影像。
4.13 细节层次 level of detail针对一个建模对象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分辨率。
4.14 建模单元 modeling unit按管理和应用需要将建模区域划分成的若干个单元,是三维模型制作和数据管理的基础。
4.15 三维模型生产库 three-dimetional prudoct model database用于存放原始三维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原始三维模型数据是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成果数据,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用于日常的数据生产及数据更新管理。
4.16 三维模型表现库three-dimetional cache model database存放用于三维平台软件表现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三维模型表现数据一般受所采用的三维平台的约束,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满足特定三维平台对模型表现的要求,需要对生产库中的模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格式转换、模型烘焙、分层、分块和切片。
4.17 瓦片tile将制定范围的三维场景要素按照指定尺寸和制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列的矩形数据,一般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或真正射影像图)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覆盖空间上的连片范围。
4.18 元数据 metadata元数据是指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和发布信息。
4.19 扩展属性 extended attribute扩展属性包含基本扩展属性和要素扩展属性。
基本扩展属性是要素公共的扩展属性,实现要素的符号化和更新管理,一般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要素扩展属性是要素需要关联的属性。
4.2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5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b)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c)TDOM 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d)LOD 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e)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