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长江与黄河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长江与黄河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 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3、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西经20度)和160°E (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9 11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中学地理 长江黄河 教案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 注入海B.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 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2),。 (3)。人文:(1)。(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 平原。“”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长江黄河中考地理复习练习

长江、黄河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黄河与长江的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能都很丰富 B. 都流经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 都是流域区内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D. 都为流域区内重要的运输航道 2.《长江之歌》里有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的是()A. 巴颜喀拉山脉东海 B. 唐古拉山脉渤海 C. 唐古拉山脉东海 D. 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3.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云南省 D. 湖北省 4.图中所示河流的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多峡谷,水流急 B. 多洼地,降水少 C. 多瀑布,河道深 D. “地上河”,少支流 5.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6. 我国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松花江 歌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结合歌词回答7—8题. 7.你认为这条大河最可能是()A. 长江 B. 塔里木河 C. 海河 D. 黑龙江 8.有关这条大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 中下游江阔水深,有“黄金水道”之称 C.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D. 受气候影响,结冰期长 9.关于我国北方甲乙两地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区河流结冰期较短 B. 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 甲地区河流有春、夏两次汛期 D. 乙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 10.读长江(图1)和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的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共同流经的省区有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填代码) (3)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来自________(填上游、中游、下游)的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 (5)长江示意图中的④为________(城市),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6)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7)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上”“中”“下”)游河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长江黄河知识点汇编

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形,山脉,省区,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为什么长江是第一大河 (3)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各河段的特征 (4)主要支流及湖泊北岸,南岸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金沙江河段三峡段; 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 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 3黄金水道 (1)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荆江—问题—原因—措施 湖泊—问题—原因—措施 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7课后题53页 1 2 3 8近年来,长江含沙量不断增多,原因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措施:保护植被,营造水土保持林 对照地图能说出来其基本概况

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1)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流域面积;为什么不是第二大河(3)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的特征。(4)主要支流上,中,下河段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上、中游 (2)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3)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形,气候两个方面)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人为)4“地上河”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 5黄河断流的原因,措施:黄河流域实行水量统一调度,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6黄河各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和凌汛,措施: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草场,禁止过度放牧,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措施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下游:问题地上河,断流和凌汛。下游措施加固黄河大堤,修建水库7、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 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水土保持的主要的主要措施是植树种草。 8、黄河干流比长江干流起到的作用更突出的是灌溉,而长江更突出的是航运。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9黄河的凌汛条件,河段,措施10课后活动58页2,3,4 对照地图说出黄河的支流城市等基本概况 H 1 F E 2 A B C 3 4 G

初中地理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

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长江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入东海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从歌词中的“雪山”、“春潮”、“向东海奔去”,可体会到长江的发源地地势高,春季水量上涨,向东流入海洋。 2.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解析】选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上游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有“水能宝库”之称,流域内有巨大的航运价值,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不结冰。 3.下列省区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A.四川省 B.江西省 C.河南省 D.重庆市 【解析】选C。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河南省不属于长江流经的省区。 4.“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 B.水能资源 C.煤、石油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选B。长江水量大,在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5.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是() A.四川 B.江苏 C.湖北 D.江西 【解析】选D。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因此,江西省兼跨长江的中、下游。 6.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解析】选B。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背诵

1.地球的形状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例证:船由远及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船由近及远正好相反;地球的卫星图片最直观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月食等。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人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目睹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②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华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0°纬线是赤道;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赤道以北(向北增大)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向南增大)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南、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首都伦敦;经度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向东增大)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向西增大)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此

范围内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此范内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小东大西。 4.球的运动 地球绕着地轴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或者24小时。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地球不停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面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为了全球时间的统一,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时区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北京时间”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国际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侧日期少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日期多一天)。 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或者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 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初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梳理

初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梳理 初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梳理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 一、必背知识点 1、长江: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 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 (4)中下游: 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 (4)开发和利用: 上游侧重水能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 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 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2)河流分段: 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 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 (4)中游:

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 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 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 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 (5)下游: 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 流经省区:河南、山东 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后果:经常决口和洪水泛滥 治理措施:继续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6)黄河流域其它生态环境问题:草场退化、断流、凌汛 (7)治黄的根本: 关键是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植树种草)。 7、长江与黄河的共同点: 上游都水能资源丰富;都流经了青海和四川;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二、专项训练 1.读我国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初二地理黄河长江练习题

初二地理黄河练习题 1、源头a_____________发源于1____________山北麓,注入 2 。 2、支流5为 __ ____河6为 _______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3_______4________为界 3、黄河流经省的简称a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f____g____h ____i_____ 4、黄河上游流经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 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大,是黄河______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电站 7 _____ 。中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 级阶梯交界处,已建成的水利枢纽8是___________ 9是_______属于 _________省。 5、利用黄河水灌溉使中游的A________、B__________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的来源是中游流经,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植被,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入河。 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的地区,河道变,坡度变,流速变_____,泥沙大量的沉积,河床逐渐,成为“地上河”。河床升高,被迫一遇暴雨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 8、下游流域面积小,无支流因为: 9、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分别有哪些表现? 上游:中游: 下游: 10、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11、黄河凌汛多发生在____、____河段;水能丰富的河段____、____ 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段_______;易泛滥的河段_______;地上河_________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的概况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的概况 一、选择题 1.著名的虎跳峡位于 A.西藏境内B.青海境内C.四川境内D.云南境内2.有关长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条大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流程最长的河流B.中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C.中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D.中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了三级阶梯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笫二大河③长江中下游以湖口为界,黄河中下游以河口为界④水能资源方面,长江集中在上游河段,黄河集中在上中游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含沙量大有凌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河段有凌汛发生B.②河段水土流失严重 C.③河段水能资源最丰富D.④河段是“黄金水道” 5.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B.长江流量较大,汛期较长 C.两条河流均为外流河 D.两条河流上中下河段治理、利用方向相同 6.我国疆域,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关于图中两河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B.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城市是湖口和旧孟津 C.“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描述的是黄河上游的情景 D.长江被称作“黄金水道”的主要原因是水力资源丰富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7~9题。 7.图中“入海口”的海是指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8.长江上中游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B.水土流失洪涝灾害 C.荒漠化凌汛D.水污染泥石流 9.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C.下游河段D.中上游河段10.有关长江说法正确的是 A.中游、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B.水能主要集中在中游河段 C.上游、中游的分界点是宜宾D.水能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11.关于长江和黄河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凌汛现象发生B.都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C.治理的首要任务都是防洪D.干流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

长江黄河对比知识点

对比长江、黄河 1、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 2、长江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长江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主要支流:长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等 5、长江: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黄河: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黄河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2、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 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4、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5、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河段划分界限: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桃花裕。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 水挟冰块而下水势凶猛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书p49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坝等 长江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A.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 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 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A.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 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 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 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11——15页)

2、 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 以南、北极圈(66.5N O )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 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 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 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 2、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在空白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