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韭黄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一、保障产品质量: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避免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韭黄的污染,保证了产品的纯净和安全。

二、保护环境生态: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倡导绿色种植理念,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提倡科学种植方法,提高了韭黄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农民收入: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可提高韭黄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化学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开展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在种子选育、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和采收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过对传统种子材料进行改良选择,培育了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在土壤管理方面,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推广农田有机栽培技术,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提高了土壤的健康状况。

针对韭黄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采用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运用现代灌溉技术,合理控制土壤湿度,提高了韭黄的抗逆性和产量。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中,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有效应用与推广策略分析

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有效应用与推广策略分析

Z a i p e i j i s h u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机果蔬作为目前市场公认的营养食品,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全面的影响。

随着行业市场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也必须更新完善。

未来无公害栽培领域的发展应该坚持以绿色有机为基础,不断改进栽培技术,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当前,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蔬菜种植产业良好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有效实现蔬菜绿色无公害种植十分必要。

目前,要实现蔬菜绿色无公害种植,就要有效应用相关管理技术措施,对蔬菜种植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蔬菜正常生长、蔬菜产量及品质,进而促进蔬菜产业更好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一、无公害蔬菜的概述1、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品中不含国家规定的不准含有的有害物质,其他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蔬菜。

根据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规定,通常将无公害蔬菜分为AA级和A级两个级别。

AA绿色蔬菜。

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绿色蔬菜。

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其余条件与“AA”级绿色食品相同。

2、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特点无公害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蔬菜的栽培环境和品种,这是无公害蔬菜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需要综合应用多项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相结合,不仅需要在种植前选择好蔬菜的品种和蔬菜栽培的环境,还要在种植工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生产,并对产后蔬菜的销售环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以高科技为依托。

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中不仅需要保证蔬菜的无公害性,还应该保证种植技术的科学性,在蔬菜的种植环节合理运用高科技为其服务,以防止在种植过程中因不当的种植手段而对蔬菜种植造成影响。

小拱棚西瓜套种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小拱棚西瓜套种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1 c ~ c 。视苗床情况一般 2 3 c 1 c 5 8 - 天洒 1次水 , 定植前 7天放大 风炼苗 , 提高成活率 。
32 蔬 菜 品种 .
甘 兰品种 : 晚丰、 秋丰 、 丰 ; 白菜品种 育苗技术
4 1 甘 兰育苗 .
4月 中旬露地育苗 , 5月中下旬套种 在西瓜 畦面上 ,每畦套 种 3行 , 行株距 5 ×6 c 6 7 0 0m,6 m 定植 2 0 株 左右。 20
5 西 瓜 定植 、 管理
51 整 地施 肥 .
西瓜 田必须秋翻深耕 , 次年解冻后再耕翻 1 2 。 ~ 次 在秋耕时 67 6 m 施优 质农家肥 8 1 m, ~ 。磷酸二铵 1 k 、 0 g 硫酸 钾 l k 、 5 g 过磷 0
技 术推 广相 关工 作 。
小拱棚西瓜套种 蔬菜成本低 、 用工少 、 经济效 益高 , 是西瓜 早熟栽培 的首选。 小拱棚西瓜可以利 用 4 5 - 月份的温度 , 光照条 件提早栽培 , 比地膜西瓜早上市 2 N 5 。在西瓜生长后期 , 02 天 套
用 4份园田土( 未种过瓜菜的肥土 )4 、 份充分腐熟 的优质农
4 . 播 种 .4 2
2 茬 口选择
西瓜前茬 以玉米 、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好 ,种过西瓜 的重 茬、 豆茬 、 蔬菜茬不宜种植 西瓜 。
3 1 月 5日前后选晴好天气播种 。将营养钵整齐地码放在育 苗池内 , 浇透水 , 待水 渗下后每 l 2 L 用 m 移栽灵对水 3g喷洒 m k 畦面, 药水渗入 土壤 后播种 。每个营养钵放 l粒催好芽 的种子 ,
选 晴好天气晒种 1天。 种子 用 5 c 温水浸种 ( 5c 倒入温水 中要 不断搅拌 )待水温 降到 3 c浸种 1小时 , , 0C 然后用 4 c 甲醛 l 0 Oc 5

关于日光温室建造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化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

关于日光温室建造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化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

范 区进 行示 范 。综合示 范 结果 和补 充新 的研 究结 果 。 断充实 完善 各项 技术 规 程 。 不
3 .产 业化运 作 模 式 的确 立 在 示范 区 ,
作 为 日光温室蔬菜生 产大省 , 山东 的地理 、 根据 气侯条件和农 民的投 入水平 ,尽快研究制定符 合 山东实际和农 民需 要的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标 准, 事关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大计 , 意义重大。 20 年 , 业部 提 出在 全 国实 施无 公 害 01 农
研 究结 果进 行集 成组装 ,形成 技术 规 程在示
项 目的过 程 中(95 20 )项 目组虽 研究设 19 -00 , 计了 山东 I、 Ⅲ、 Ⅱ、 Ⅳ型 日光温 室及其结构参 数 。由于对新型 日 温室结构和采光保温性能 光
的测试 和观察分析年限 尚短 , 数据不足 , 故未能 制定 山东新型 日光温 室的建造技术标准 。 但是 。
力指标 、 透明和不透 明覆盖物 的性能指标要求 .
以及 日光温室建造的环境 、 方位 、 间距 、 施工程序
年 两茬 番 茄 ,每 茬 6 67m 产 8 0 k 6 . z 0 g目 0
标 产量 。每茬 氮 肥 的 推茬 施肥 量 每 667m2 6.
为 3k 0 g左 右 , 比 农 民 习 惯 施 肥 量 减 少 3. %。 1 6 而不影 响 产量 。 2
三 、 究结 果 研
下, 开展 日光 温室蔬菜无公 害生产关键技 术的 研究 , 为巩 固和发展 山东 日光温室蔬 菜的产 成 业优 势 , 提高 蔬菜产 品质量 和安 全卫 生水平 , 确保 农 民持续 增收 的重 大任务 ,也 是全 面推
进 山东蔬 菜产 业升 级 的重要技 术支 撑 。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提供无公害蔬菜,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处理:
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消毒和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指南进行处理。

种子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它们不受病毒和害虫的影响。

3. 灌溉和排水: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浪费。

同时,确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4. 害虫和病害控制:
采用无公害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 生长环境管理:
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收获和包装:
在蔬菜成熟后,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收获标准进行收割,并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 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以下步骤:
1.产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
土地块,并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并使用经过登记的
蔬菜种子和种苗。

3.整地与施肥: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
公斤,并配施适量化肥。

4.播种与育苗:根据蔬菜的生育期和茬口安排,合理确定播种期。

对于需要移栽的蔬
菜,如大白菜、萝卜等,可采用塑料盘或营养土进行育苗。

5.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浇水和
施肥应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中耕和除草可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6.采收与贮藏:蔬菜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并采用适当的贮藏方式进行保鲜。

对于不同
种类的蔬菜,采收和贮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7.生产档案:应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包括生产地点、土壤和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农
药、化肥等)使用情况、田间管理措施、产品流向等内容。

生产档案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

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

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

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蔬菜种植按照AA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种植,并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增加蔬菜产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从周年生产均衡供应考虑,以淡季供应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安排茬口。

(1)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质、土壤以及工业的“三废”污染),防止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的污染,对于酸雨也应有所预防。

基地的建设还必须综合考虑周围其它污染源,要求距离公路主干线50〜100m以外,基地要相对集中成片,便于规模化生产。

地下水位控制在80cm左右。

②无公害蔬菜基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1所列的限值。

③无公害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本章第三节所列浓度值。

④无公害蔬菜基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本章第三节所列的浓度值。

⑤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基地,要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达标后才能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①农业防治a、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危害、商品性好的高产优质品种。

大力开发天然新型无公害蔬菜,如:野生蔬菜、芽苗菜等。

引进推广新品种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植物检疫的有关法规。

b、合理轮作、间作、套种。

防止同类蔬菜连作,实行水旱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 增强抗逆性;提倡与葱蒜类蔬菜间作套种,减少病虫害发生,到达不用或少用农药。

C、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播种期,避开病虫为害高峰期。

苗期加强肥、水、光、温和通风管理,降低床内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培育壮苗并及时定植,定植前要炼苗。

d、土壤耕作及时清园,采用深耕、夏炕、冬冻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推广高垄窄畦栽培,“三沟”(畦沟、腰沟、围沟)配套,防止田间积水。

e、植株调整合理密植,搞好植株调整,利于通风透光;及时清除老、病、虫叶、病残株、虫蛀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条件。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茎用芥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茎用芥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茎用芥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根用芥菜(大头菜)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旭辰无公害根用芥菜(大头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079蔬菜作物种子NY/T496肥料使用准则通则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根用芥菜(大头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生产技术措施4.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把握四条基本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病虫、抗旱,种子质量严格按GB8079蔬菜作物种子标准,品种为本地根用芥菜(大头菜)等品种。

4.2主要生产技术4.2.1播种4.2.1.1种子处理:薄晒种子一天,用10%盐水选种,取下沉饱满种子,清水洗净,阴干播种。

4.2.1.2播种时间: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中下旬。

4.2.2育苗4.2.2.1苗田面积:苗田面积与移栽大田面积按1:6落实。

4.2.2.2播种量:移栽田每亩需种100克,直播田每亩需种500克。

4.2.2.3苗田整地与施肥:苗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25公斤作底肥深施,整地要做到田平、土碎、草净、沟深。

4.2.2.4浇水保墒:播种后,若遇干旱,要浇足水分,再用少量稻草覆盖保墒,确保种子出苗。

4.2.2.5追肥:根用芥菜(大头菜)出苗至四片真叶期,若遇干旱时间长,土壤干燥,每亩苗用低浓度腐熟人粪尿500kg泼浇一次。

4.2.2.6间苗定苗:第一片真叶时,间苗标准是苗不挤苗;第2—3片真叶时,间苗要叶不搭叶;第五-六片真叶时定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一、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概念依据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蔬菜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售,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

商品蔬菜中的有害物指农药残留、硝酸盐、“三废”等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

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意义1 、实行标准化生产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蔬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有:农药、化肥、工业“三废(气、水、渣)”及蔬菜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中被人工合成的防腐剂、色素等污染。

农药残留对人和高等动物导致急、慢性中毒,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毒害。

人类摄入的73 —92% 的硝态氮来源于蔬菜。

硝态氮还原为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将血红蛋白中的铁氧化为高铁,使其无法形成运转氧的铁血红蛋白,抑制氧的运载,使人患铁血红蛋白症。

它与胺类物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工业三废(气、水、渣)污染水体、大气、土壤,使蔬菜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

主要有SO 2、氟化物、氯气、酸雨、铅、铬等。

2、实行标准化生产可增加农民收入。

在目前的形势下,蔬菜要生存、要发展,只有靠质量过得硬、叫得响的名牌。

蔬菜标准化生产将全面改善蔬菜品质、提高内在和外观质量,促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成为驰名中外的名牌或品牌。

品牌的创立,质量的提高,也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价格。

蔬菜按标准进行生产,也利于农民节约投资,防止农药、化肥的大量无效投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蔬菜标准化,就是抓住了市场,提高蔬菜效益、节约了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3、蔬菜标准化生产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目前,农业部已在全国实施“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 计划,着手建立和实行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全国各省市也都采取措施,实行农产品市场检验和准入制度,以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从国际市场看,我们的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已屡见不鲜。

因此,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4、蔬菜标准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蔬菜标准化生产可防止农药、化肥的大量无效使用,污染环境。

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破坏土壤结构,土壤盐渍化及过量使用N肥造成的硝酸盐污染环境,化肥进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

大量使用农药导致杀死天敌,害虫抗药性增加,污染环境。

三、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条什良好的地块,要远离污染源,不受“三废”、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要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特别是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地。

表1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表2 灌溉水质量指标表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四、无公害蔬菜生产栽培技术1、茬口:提倡轮作,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切忌连作。

2、品种: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3、种子消毒:种子暴晒后必须用温汤、药剂侵种或拌种。

4、场地消毒:消除前茬作物残株后,对育苗盘、钵、基质、育苗室以及温室进行彻底消毒。

5、育苗: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利用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培育无病壮苗,适时移栽。

6、管理:中耕除草,消除残枝病叶,并及时整枝、吊蔓、摘心、打权及疏花疏果。

保护地栽培加强光照和温、湿度的管理,创造适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如:增强光照,加强通风降湿,适当提高夜温,适时浇水防旱,采用CO2施肥、滴灌等。

7、推广使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是利用生物菌种将农作物秸杆腐烂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并释放出热能,实现作物秸杆中矿质元素的循环再利用。

在大棚蔬菜上应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提高地温3-4 C,气温2-3 C,提高大棚内CO2浓度2-4 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作用,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30% 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50% 以上,利于生产绿色蔬菜。

五、无公害蔬菜肥水管理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应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

其基本思路足以有机肥为主,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用微肥,提倡施用蔬菜专用肥、生物肥和复合肥,重施基肥,少施、早施追肥,收获前20 天不施氮肥。

1、允许使用的肥料:1)充分腐熟、经无害化处理(50 —55 C高温发酵5 —7 天,杀死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除去有害气体和有害有机酸,达到卫生标准)的各种农家肥料。

堆肥:以各类秸杆、落叶、杂草为主要原料并与人、畜粪便和少量泥土混合堆制经好气性微生物分解而成。

厩肥:以各种畜禽粪尿为主与秸杆等垫料堆积并经微生物作用而成。

沼气肥:在密封的沼气池内有机物在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制取沼气后的副产品:沼液、沼渣。

绿肥:以新鲜植物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经沤堆后的肥料。

作物秸杆肥:以玉米秆、麦秸等直接还田的肥料。

泥肥:未经污染的河泥、溏泥、湖泥等经嫌气微生物分解而成。

饼肥:各种含油分较多的种子经压榨去油后的残渣制成的肥料。

2)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论证及生产许可、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

商品有机肥:以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商品肥。

腐植酸类肥料:以草炭、褐煤、风化煤为原料生产的腐植酸类肥料。

微生物肥料:以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的活性微生物制剂,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通过微生物活动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或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根据微生物肥料对改善植物营养元素的不同,分为五类,使用时根据蔬菜种类不同,加以选用微生物复合肥以固氮类细菌、活化钾细菌、活化磷细菌三类有益细菌共生体系,互不拮抗,能提高土壤营养供应水平, 成本低、效益高、增产度大。

固氮菌肥能在土壤和作物根际固定氮素,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适宜叶菜类和豆类蔬菜。

根瘤菌肥能改善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适宜豆类蔬菜。

磷细菌肥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磷,改善磷素营养,如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剂等。

磷酸盐菌肥能把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磷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如磷酸盐细菌、其他解盐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肥可以使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下降30 —50% ,重金属下降9—26.9% ,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且不污染环境,可使蔬菜增产 5.8 —15% ,投入/产出为1:15。

有机复合肥:如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加入适量的锌、锰、硼等微量元素制成的肥料。

无机(矿质)肥料:矿物经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养分呈无机盐形态的肥料。

包括矿物钾肥和硫酸钾;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粉状硫肥(限在碱性土壤使用),石灰石(限在酸性土壤使用)。

叶面肥料:指含有Cu、Fe、Mn 、Zn 、B、Mo 等微量元素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如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植酸、藻酸、氨基酸、维生素、糖、醋等配制的肥料。

注意:叶面肥料中不得含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或化学肥料。

在蔬菜生长期内可喷 2 —3次,最后一次必须在收获前20 天停用。

有机无机肥:有机和无机肥通过机械混合或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

提倡使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生物肥料,不仅补充了土壤有机质,还改变了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区系,一些病原菌受到抑制,使病害明显减少。

3)可以使用掺合肥:即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腐殖酸肥中掺入一定比例化肥,并经机械混合而成的肥。

2、施肥方法:1)氮肥应选用碳酸氢铵、尿素、磷酸二铵,禁止掺合硝态氮肥,无机氮:有机氮不超1:1 。

2)氮肥宜早施,后期少施,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必须在采收前30 天停用3 )应控制氮肥用量,一般一亩地控制在标准氮(N 2O5)30kg 以内。

高肥菜地禁用氮肥,氮肥最好深施后并盖土12 —15cm ,可减缓硝化作用。

4)冬春季菜地少用氮肥,原因是地温低,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下降,易发生硝酸盐积累。

5 )采用配方施肥,推广复合肥,氮、磷、钾配合使用。

大力提倡使用惠满丰、促丰宝液肥(它们含有多种氨基酸、类黄腐酸、氮、磷、钾、微量元素及数十种植物化学成分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能增加植株的抗逆性,改善品质,增产10 —50% ,可有效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

提倡采用涂层尿素、长效碳铵、控制缓效肥料、包裹农药肥料等。

3、以下肥料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和生物肥料;硝态氮肥、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或无机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六、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科学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生物活体农药、生物源农药、生物激素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将病虫为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阀值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目的。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严禁用未核准登记的农药,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1、农业防治:利用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技术来消灭、避免、或减轻病虫害的方法。

1)选育(用)抗病、虫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

2)选用无病虫种子或对种子进行物理消毒(温汤浸种,磷酸三钠浸种等)。

3)严格进行场地(苗床、定植田)无害化消毒(清除病残体后用物理法消毒)。

4)合理进行轮作、间作、套种等。

5)嫁接换根,培育壮苗,增强自身抗逆性。

6)及时深翻土地、晒土,起垄栽培,使部分病菌、虫死亡。

7)产后及时清园,减少病原菌,产中及时消毁病残体。

8)适期播种,使生长期避开不良气候、季节。

9)加强环境调控,合理追肥浇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适时通风降湿;有机肥料必须腐熟,防止N 肥过多(N 肥过多,组织柔嫩,抗病、虫力差)。

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

2、物理防治:1)利用防虫网:一般用聚乙烯为原料,寿命在 5 年以上。

常用22—24 目(每英寸内的孔数)。

2)黄板诱杀,银灰色膜驱避蚜虫、白粉虱等。

3)温汤浸种,高温闷棚。

4)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诱杀蛾类、甲虫、直翅目害虫。

黑光灯发出以3650 埃为主的紫外光,对害虫引诱力最强。

5 )糖醋诱杀:田间蛾类成虫发生盛期可用糖:醋:酒:水按6:3:1:10 的比例配合并加入敌百虫来诱杀成虫。

诱杀地蛆成虫可用糖:醋:水按1:1:2.5 的比例配合,并在每1 升药液中加入50 —100g 敌百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