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2张PPT)

③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④生物圈连接地球内、外部圈层。
外部
概念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水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不规则的 圈层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其他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换分依据,说明 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与特征。 【任务驱动】 ①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的方法都有哪些? ②结合教材21页,比较“横波”与“纵波”的异同。 ③结合教材,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 ④结合教材图1.26与文字资料,概括地球内部各圈 层的特征(位置、物质构成、厚度等)。 ⑤什么是岩石圈,描述其所在的范围。 【思考-探究】 ①“岩石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吗? ②尝试绘制地球的内圈圈层结构示意图。
0 33
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12 15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图
Q4:在地震波波速 图中,E、F中代表 的地震波分别是?
Q5:结合“地震波波 速图”描述横波和纵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 程中波度的变化,并 在图中找出波速明显 变化的面,结合不连 续面画出地球内部的 圈层结构示意图。
【任务驱动】 ①地球的外部主要有哪些圈层构成? ②地球外部的每个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征是怎样的? ③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④请用示意图表达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关系。 ⑤岩石圈是外部圈层吗? ⑥什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④生物圈连接地球内、外部圈层。
外部
概念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水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不规则的 圈层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其他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换分依据,说明 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与特征。 【任务驱动】 ①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的方法都有哪些? ②结合教材21页,比较“横波”与“纵波”的异同。 ③结合教材,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 ④结合教材图1.26与文字资料,概括地球内部各圈 层的特征(位置、物质构成、厚度等)。 ⑤什么是岩石圈,描述其所在的范围。 【思考-探究】 ①“岩石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吗? ②尝试绘制地球的内圈圈层结构示意图。
0 33
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12 15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图
Q4:在地震波波速 图中,E、F中代表 的地震波分别是?
Q5:结合“地震波波 速图”描述横波和纵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 程中波度的变化,并 在图中找出波速明显 变化的面,结合不连 续面画出地球内部的 圈层结构示意图。
【任务驱动】 ①地球的外部主要有哪些圈层构成? ②地球外部的每个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征是怎样的? ③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④请用示意图表达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关系。 ⑤岩石圈是外部圈层吗? ⑥什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第四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能够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及依据地震波
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
说明地球结构的特点。
情境导入:
【人类能实现地心旅游吗?】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平均厚度33km,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青藏高原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深度为地下33km-2900km,占地球总 体积的80%。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但没有在顶部。
A.地壳和地核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练习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
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冰雪所属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 4.图示地球圈层中( )
C.水圈
D.岩石圈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思考: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各圈层起到哪些作用? 各圈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包裹着地球,可以 调节温度,提供氧气,形成雨、雪、风、云等复 杂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第一章第四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能够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及依据地震波
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
说明地球结构的特点。
情境导入:
【人类能实现地心旅游吗?】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平均厚度33km,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青藏高原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深度为地下33km-2900km,占地球总 体积的80%。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但没有在顶部。
A.地壳和地核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练习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
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冰雪所属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 4.图示地球圈层中( )
C.水圈
D.岩石圈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思考: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各圈层起到哪些作用? 各圈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包裹着地球,可以 调节温度,提供氧气,形成雨、雪、风、云等复 杂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质课件

地壳平均厚度:17 km
06
莫霍界面深度分析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浅,该地位 于哪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深,该地位 于哪里?
……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小组讨论: 第一个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在多少千米处? 横波和纵波通过这个面波速有何变化?
02
33km
莫霍界面
• “莫霍界面”
•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
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 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 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 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 的“表皮”。
1.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呢?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地壳(Crust)
•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莫霍界面以外。
• 地壳厚薄不一
04
……
……
地壳 Asthenosphere, crust and lithosphere
地壳厚度
•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 •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
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最厚达70 千米
06
莫霍界面深度分析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浅,该地位 于哪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深,该地位 于哪里?
……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小组讨论: 第一个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在多少千米处? 横波和纵波通过这个面波速有何变化?
02
33km
莫霍界面
• “莫霍界面”
•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
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 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 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 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 的“表皮”。
1.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呢?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地壳(Crust)
•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莫霍界面以外。
• 地壳厚薄不一
04
……
……
地壳 Asthenosphere, crust and lithosphere
地壳厚度
•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 •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
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最厚达70 千米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地球的圈层的结构(共29张PPT)

思考题
莫霍界面
地壳
1 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地幔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导航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 幔为界,厚度为3400多千 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 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 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 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深度 /km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 是地球 表面一层薄薄的、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 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圈层结构》参考课件1

C.位于软流层以上 D.没有生命存在
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几个部分?
划分为3个部分,即地表至地下约 17千米处、地下约17千米至地下约 2900千米处、地下约2900千米以 下。
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地壳 地幔 地核 外核 地核 内核
两个不连续面, 将地球内部分 三层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
·生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 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 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 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四大圈层关系
大气圈
二氧
氧
化碳
气
等气
等
体、
气
降水
体
生物圈
岩石圈
矿物质 水
水圈
课堂小结
内部圈层
地球的 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不连续界面
地壳、地幔、地核
大气圈及其特点 水圈及其特点
生物圈及其特点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 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必修一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_图文

地核
里三圈,外三圈,中间夹着岩石圈。
大气圈 外部 圈层 水 圈
生物圈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2. 岩浆可能发源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大气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②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③
2.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石油 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塔里木、胜利 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下图所示四 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 的是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
2900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地壳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那家美
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
界面 霍 莫 地幔
厚 度
大陆地壳:33千米 大洋地壳:6千米
平均地壳:17千米
地壳厚度差异:
1、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
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过450km;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km
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和横波
上下颠簸
左右颠簸
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有什么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很剧烈,没有左右摆。 他们都是实话,说明地震波的哪些特点?
结论一:纵波与横波都同时存在 横波(S波)是指振动方向与地震传播方向
相垂直的波;(左右摇摆同时向上或向下)
纵波(P波)是指振动方向与地震传播方向 一致的波;(上下振动着向上或向下传播)
结论二: 纵波比横波传导速度快,所以P波先到达地面.
结论三:
A
16
填空题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横波F 纵波。 (2)E和F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大陆地面下 35千米处速度明显加 快,说明这里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M叫 莫霍。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和F波的变化表现为E 消失,F 下,降说明这里存在另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G叫 古登。堡面 (4)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 地壳,M和G之间为 ,地G幔以下为 。地核
岩石圈范围大于地壳;
A
14
板书总结: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圈层;
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二、地震波;图
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纵波P 横波S
固、液、气三态 固态
较快(9-13KM/S) 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 较慢(4-8KM/S) 质而变化
三、内部圈层的划定及特征;图 地壳
地幔
地核
总
1、陆壳33KM;洋壳7KM;海岸 带为平均17KM;
21.(10分)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A
17
读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回答。
(1)图中曲线Ⅰ、Ⅱ中表示横波传播速度变化的 是___Ⅱ___。它经过M面时,波速的变化情况突是然消_失__
M面的名称是 _古_登_堡__面_, 距地表约_2_900
千米。M面以下
的圈层名称
叫_地__核___层。
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大 生
气 物
圈
壳
地
地
水
地
圈
水圈
壳
圈
幔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A 也叫同心圈层。
4
体验过山崩地裂吗?
见过火山喷发吗? 感受过地震活动吗?
请欣赏图片!
A
5
感知地下圈层:试想像地下深处有种什么强大的力量在作用?
A
6
探究二:关于地下圈层,人们如何去 探索它们呢?
(2)A~C2 所代表的圈层中,全部由岩石组成的是_A_____;
软流层所在圈层是_B_1____;其物质接近液态的 是_C_1____,判断理由是A_该通_过层__固横_体波_介完。质全消失,而横波只18能
谢谢!
A
19
地幔层内部C处:速度均快速上升,1000米开始出现增速减小; 结论:在1000KM处有上、下地幔的界面.
地核内部D处:纵波在5000米处有异常变化,速度稍上升;
结论:5000KM处有内外地核的界面,一般认为是铁镍核
外核融熔,内核为固态金属球A.
12
归纳:四条界线
B35KM A17KM E1000KM D2900KM
7KM
17KM
35KM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莫霍面不连续分布: A
11
地球的圈层界线与地震波有何关系?
地壳
C
莫霍面
B
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
D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在B处:S波消失,P波快速下降,说明此处有一特殊界面; 结论:2900KM处有古登堡面,外地核为融熔状态.
纵波可穿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经过固体;
活动:如何展示这根弹簧才能表A达纵波与横波?1)
分类
能经过的物质 状态
传播速度
划分内部圈 层依据
纵波P 固、液、气
三态
横波S 固态
较快(9-13KM/S) 较慢(4-8KM/S)
两种波的性 质(波速等) 会随着深度 增加,所通 过的物质不 同而变化
讨论:医生如何诊断病人的身体?
实验:判断我的纸盒中是什么物体?(纸团、硬币) 结论:
人们有时可以用声音或光线来感知不可见的东 西。对于地下深处6000多米的地方,可以用地震波 来探测。
A
7
探究三:地震波有什么类型?什么特征?
地震传 播方向
分组讨论:某一次地震时一个处于房屋外的人描述说会先 上下跳动,再左右摆动? 而一个正捕鱼的渔夫则说他只是感觉到水面上下振动
体 特 征
2、莫霍面以上部分; 3、岩石圈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1、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2、上地幔分为顶部、上部和下部; 3、岩浆所在的软流层在上部;
1、分为内核 和处核;
2、一般认为 是铁镍核;
A
15
四、软流层和岩石圈;
练习题:
D 1.图5-4是某地发生的地震所测量的结果,该地可能是( )
A.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 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 C.南极点附近 D.印度尼西亚的瓜哇岛
A
9
据图讨论:地球的圈层界线与地震波有何关系?
在A处:横波和纵波向下传播速度均发生突变 结论:地下平均厚度17KM处出现一个不连续的界面, 命名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A
A
10
归纳:地壳分类及特征差异
讨论:各地地壳厚度是否相同? 厚度不相同:陆壳35KM;洋壳7KM;海岸带为平均17KM;
壳地
C7KM
F5000KM
A
13
讨论地壳与岩石圈关系:
B岩石圈 A层软流层
已知:软流层在地下约250KM至地下400KM处(上地幔上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物质处于高度融熔状况;
问题:地壳圈层和岩石圈层如何区分?
结论:地壳分布在莫霍面以上的层次;
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A
1
探究一:地球有哪些圈层?
讨论:看以下两幅景观图,能想到哪些圈层 ?
结论: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层
A
2
问题:俗话说上天有路,入地无门; 下图中你能看到地下哪些层次?
结论:内部有地壳、地A幔、地核三层
3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含: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
2.地球的内部圈层
结论一:纵波与横波都同时存在 横波(S波)是指振动方向与地震传播方向
相垂直的波;(左右摇摆同时向上或向下)
纵波(P波)是指振动方向与地震传播方向 一致的波;(上下振动着向上或向下传播)
结论二: 纵波比横波传导速度快,所以P波先到达地面.
结论三:
A
16
填空题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横波F 纵波。 (2)E和F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大陆地面下 35千米处速度明显加 快,说明这里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M叫 莫霍。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和F波的变化表现为E 消失,F 下,降说明这里存在另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G叫 古登。堡面 (4)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 地壳,M和G之间为 ,地G幔以下为 。地核
岩石圈范围大于地壳;
A
14
板书总结: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圈层;
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二、地震波;图
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纵波P 横波S
固、液、气三态 固态
较快(9-13KM/S) 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 较慢(4-8KM/S) 质而变化
三、内部圈层的划定及特征;图 地壳
地幔
地核
总
1、陆壳33KM;洋壳7KM;海岸 带为平均17KM;
21.(10分)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A
17
读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回答。
(1)图中曲线Ⅰ、Ⅱ中表示横波传播速度变化的 是___Ⅱ___。它经过M面时,波速的变化情况突是然消_失__
M面的名称是 _古_登_堡__面_, 距地表约_2_900
千米。M面以下
的圈层名称
叫_地__核___层。
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大 生
气 物
圈
壳
地
地
水
地
圈
水圈
壳
圈
幔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A 也叫同心圈层。
4
体验过山崩地裂吗?
见过火山喷发吗? 感受过地震活动吗?
请欣赏图片!
A
5
感知地下圈层:试想像地下深处有种什么强大的力量在作用?
A
6
探究二:关于地下圈层,人们如何去 探索它们呢?
(2)A~C2 所代表的圈层中,全部由岩石组成的是_A_____;
软流层所在圈层是_B_1____;其物质接近液态的 是_C_1____,判断理由是A_该通_过层__固横_体波_介完。质全消失,而横波只18能
谢谢!
A
19
地幔层内部C处:速度均快速上升,1000米开始出现增速减小; 结论:在1000KM处有上、下地幔的界面.
地核内部D处:纵波在5000米处有异常变化,速度稍上升;
结论:5000KM处有内外地核的界面,一般认为是铁镍核
外核融熔,内核为固态金属球A.
12
归纳:四条界线
B35KM A17KM E1000KM D2900KM
7KM
17KM
35KM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莫霍面不连续分布: A
11
地球的圈层界线与地震波有何关系?
地壳
C
莫霍面
B
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
D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在B处:S波消失,P波快速下降,说明此处有一特殊界面; 结论:2900KM处有古登堡面,外地核为融熔状态.
纵波可穿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经过固体;
活动:如何展示这根弹簧才能表A达纵波与横波?1)
分类
能经过的物质 状态
传播速度
划分内部圈 层依据
纵波P 固、液、气
三态
横波S 固态
较快(9-13KM/S) 较慢(4-8KM/S)
两种波的性 质(波速等) 会随着深度 增加,所通 过的物质不 同而变化
讨论:医生如何诊断病人的身体?
实验:判断我的纸盒中是什么物体?(纸团、硬币) 结论:
人们有时可以用声音或光线来感知不可见的东 西。对于地下深处6000多米的地方,可以用地震波 来探测。
A
7
探究三:地震波有什么类型?什么特征?
地震传 播方向
分组讨论:某一次地震时一个处于房屋外的人描述说会先 上下跳动,再左右摆动? 而一个正捕鱼的渔夫则说他只是感觉到水面上下振动
体 特 征
2、莫霍面以上部分; 3、岩石圈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1、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2、上地幔分为顶部、上部和下部; 3、岩浆所在的软流层在上部;
1、分为内核 和处核;
2、一般认为 是铁镍核;
A
15
四、软流层和岩石圈;
练习题:
D 1.图5-4是某地发生的地震所测量的结果,该地可能是( )
A.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 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 C.南极点附近 D.印度尼西亚的瓜哇岛
A
9
据图讨论:地球的圈层界线与地震波有何关系?
在A处:横波和纵波向下传播速度均发生突变 结论:地下平均厚度17KM处出现一个不连续的界面, 命名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A
A
10
归纳:地壳分类及特征差异
讨论:各地地壳厚度是否相同? 厚度不相同:陆壳35KM;洋壳7KM;海岸带为平均17KM;
壳地
C7KM
F5000KM
A
13
讨论地壳与岩石圈关系:
B岩石圈 A层软流层
已知:软流层在地下约250KM至地下400KM处(上地幔上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物质处于高度融熔状况;
问题:地壳圈层和岩石圈层如何区分?
结论:地壳分布在莫霍面以上的层次;
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A
1
探究一:地球有哪些圈层?
讨论:看以下两幅景观图,能想到哪些圈层 ?
结论: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层
A
2
问题:俗话说上天有路,入地无门; 下图中你能看到地下哪些层次?
结论:内部有地壳、地A幔、地核三层
3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含: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
2.地球的内部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