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黄波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黄波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黄波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

姓名:黄波

专业班级:通BG121

学号: 6018112106

指导老师:柳明丽

2015年6月28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第1章室内分布系统的概述及发展 (3)

1.1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3)

1.2 室内分布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

1.3室内分布系统的发展趋势 (4)

第2章室内分布系统信源的接入方式 (6)

2.1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 (6)

2.2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 (6)

2.3宏蜂窝作信源接入 (6)

第3章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7)

3.1 工程概况 (7)

3.2 覆盖要求 (7)

3.3 器件选用 (8)

3.4 室内覆盖场强验证 (9)

第 4章施工规范及要求 (10)

4.1 天线的安装 (10)

4.2 馈线的布放 (10)

4.3 馈线与器件的安装 (10)

第5章网络优化流程及方法 (11)

1.网络优化流程。 (11)

2.室分干扰提升优化 (11)

3.直放站干扰整治 (13)

4.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通信用户不断的增加,加上对建筑物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建筑物规模大、质量好,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频繁切换,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特别是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主题。室内覆盖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根据相关资料统计部分地区的室内话务量在总话务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加强室内覆盖对于提高移动通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移动通信;室内分布覆盖;系统容量

引言

室内覆盖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随着移动通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在大中城市的室外地区已经基本可以做到无缝覆盖。为了提高网络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话务量,室内覆盖越来越成为网络优化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移动用户在室内使用手机的机会日益增加,迫切要求提供更好的室内移动通信环境。

室内覆盖,尤其是无线信号的室内覆盖,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对于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寻求性能更优、效果更佳的无线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还需要再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第1章室内分布系统的概述及发展

室内分布系统就是将宏蜂窝站、微蜂窝站或直放站作为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地分配到每一副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可以较全面地解决室内覆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分布系统以及覆盖区域三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1 室内覆盖系统框图

信号源:宏蜂窝、微蜂窝、直放站。

分布系统:主要有射频电缆、无源器件、天线以及接头组成。

覆盖区域:设计要求所要达到的区域。

1.2 室内分布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室内分布系统可分为微蜂窝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微蜂窝系统的优点是信号稳定、可靠,通信质量好;缺点是建设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大,还需支付传输线路的租赁费用。直放站系统的优点是投资省、安装方便快捷,可以很快解决信号弱和盲区问题;缺点是通过定向天线难以获得单一纯净的信号,系统的话音质量相对蜂窝系统较差,且易造成对其他基站的干扰。

室内分布系统也可以分为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无源系统即基站或微蜂窝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接头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副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覆盖区域的底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解决室内信号覆盖的问题。无源天线系统主要由藕合器、合路器、功分器、馈线及天线组成,对基站或微蜂窝提供的RF信号直接由馈线传送到天线发射出去,是一种简单的室内覆盖方式,无源天线系统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基础。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维护简单,信号经过功分器、耦合器和线路衰耗后,到达各个天线处的强度不同,覆盖效果也不尽相同,其原理如下图1-2所示。

无源天线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如下:

(1)藕合器(Coupler),主要用于主干与支路之间功率不平衡分配。

(2)合路器(Combiner),主要对多个载频或信号源进行合路并输出。

(3)功分器(Splitter),主要用于支路连接天线时进行功率分配,通常将一路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者多路输出,一般为能量的等值分配。

(4)馈线(Coaxial),主干一般用7/8"(比1/2"损耗小)电缆,支路一般采用1/2"(损耗比较大)电缆。

(5)天线(Antenna),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

而有源系统的信号经过各级衰耗后,到达末端时可以被放大器放大,达到理想的强度,保证覆盖效果。但是它建设、维护复杂,近端和所有远端设备都需要电源,有源设备易损坏,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如无源系统。

室内分布系统也可分为同轴电缆系统、光纤系统和泄漏电缆系统。同轴电缆是最常用的材料,性能稳定、造价便宜但线路损耗大。大型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通常需要多个干线放大器作信号放大接力。光纤线路损耗小,不加干线放大器也可将信号送到多个区域,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性能稳定可靠,但在近端和远端都要增加光电转换设备,系统造价高,适合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场所。泄漏电缆系统不需要室内天线,在电缆通过的地方,信号即可泄漏出来,完成覆盖。泄漏电缆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方便,但造价高,对电缆的性能要求高,使用较少。

1.3室内分布系统的发展趋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室内覆盖系统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室分系统在未来几年会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有源设备数字化趋势

为减少干放、光端机等有源设备对2G、3G系统的干扰,各室分厂家纷纷推出数字化有源产品,通过对射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取样来减少额外系统噪声的引入,提高设备性能。。另外,有源设备数字化,也为有源设备网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条件,解决了一直困扰各运营商的室分有源设备网管监控的难题。

(2)分布系统光纤化趋势

为解决射频馈线带来的较高的能量损耗问题,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建设理念,室分系统已经逐渐开始向光纤化演进,通过更低损耗的光纤资源作为系统主干,将以往“大功率集中输出”的设计思路转变为“小功率多点输出”的思路,从而实现

了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空间、节约费用的目的。

(3)有源设备多模化趋势

有源设备的数字化还为多套通信系统共用一套有源设备创造了条件。利用数字化的信号取样、集成工艺的逐步提高,以及光纤链路的宽带资源,已有多家室分厂家生产出了能够同时放大多套系统信号的多模远端设备,在简化室分系统结构的同时,也为多家运营商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第2章室内分布系统信源的接入方式

2.1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部分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盲区内的直放站;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单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如图2-1;

图2-1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

2.2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

是以微蜂窝基站作为信号分布系统的信号源,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内,在城市使用较多,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好,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较小,并且有增加容量的作用。

2.3宏蜂窝作信源接入

是以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分布系的信号源。宏蜂窝作信源容量大、覆盖范围广、质量好,是室内分布系统最好的接入方式。但是宏蜂窝成本高,建设周期长。

第3章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3.1 工程概况

车田中学坐落于龙川县车田镇南山山脚下,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校园。里面有个教师办公区由于建筑建的比较封闭加上又是在低层导致办公区里面移动信号弱。现在要以隔离实训楼内的移动微蜂窝基站作信源建一套室内分布系统覆盖一楼的办公区。微蜂窝基站能提供30dB的信源。由于此次覆盖范围较小,所以引入信源就直接通过耦合器接天线进行覆盖。从基站机房到覆盖区约六米的距离。

3.2 覆盖要求

(1)本次设计要求覆盖大楼一楼所有室内及通道;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室内天线EIRP尽量控制在15dBm以内;要求所有覆盖区域手机接收电平不低于-65dBm;

(2)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平面图如下图3-1;

图3-1 分布系统设计平面图

(3)功率设计与传播模型图如下图3-2;

图3-2 传播模型图

3.3 器件选用

本次工程中共需天线七副、20dB耦合器3个、15dB耦合器4个,1/2馈线42米。

(1)耦合器

表3-1耦合器的参数

(2) 天线

表3-2 全乡吸顶天线的参数

(3)馈线

为了减少信号在馈线上的损耗本系统采用1/2硬馈线损耗为1dB/10米。

3.4 室内覆盖场强验证

对室内覆盖系统,采用电波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进行,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计算公式为式4-1所示;

Ls(dB)=20lg(4πdf/C)=20lg(4π/C)+20lg(f)+20lg(d)(4-1)其中:d为传输距离,单位为m;f为电波频率,单位为Hz(GSM取900MHz);C为光速,取300000000m/s。

表3-3 普通大楼建材和结构的平均阻挡损耗参考

在T3到其覆盖区域的最远距离不超过十米,按十米算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Ls(dB)=20lg(4πdf/C)=20lg(4×π×10×3)=51.5dB 加上一堵墙的总损耗为;

51.5dB+15dB=66.5dB

天线的的发射功率为9.7dBm;室内手机接收场强为:

9.7dBm-66.5dB=-56.8dBm

-56.8dBm>=-65dBm 故符合要求。

第 4章施工规范及要求

4.1 天线的安装

(1)天线的安装参照天线点位及电缆路由图,安装固定在装修吊顶或天花板上,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平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2)天线要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标识贴上标签,便于日后维护。

(3)注意所有天馈线的高度不低于所在位置的现有最低物体如消防探头等。

4.2 馈线的布放

(1)布放馈缆和馈线时不得损伤绝缘层;线缆的布放必须便于维护,并考虑将来扩容的需要。放线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线缆拉得过紧,不得交叉、扭曲、裂损情况出现。弯曲半径应符合馈线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到相关器件的安装位置。

(2)在铺设线缆时,每条线缆应有明确编号,以便于检查和连接,线缆标签应贴于线缆两端的明显处且不易脱落。

(3)所有馈线均用PVC管保护,主馈线必须良好固定线井中,布放在天花板吊顶内的馈线固定于吊顶内的龙骨架上。线缆布放过程中应就近用扎带、馈线座或馈线夹固定,天花吊顶内部布放的线缆对龙骨铁架固定,没有吊顶处应对墙固定。

(4)馈线从馈线口进入室内之前,要求有一个“滴水弯”,或斜向上走线,以防止雨水沿着馈线渗入室内,“滴水弯”处套管在最低处需开出水孔(防止套管内积水)。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外馈线接头、馈线接地点都必须进行防水密封。

(5)线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尽量靠墙布放,并用线码或馈线夹按要求进行牢固固定,转弯处要使用转弯接头或波纹管等软管连接。

4.3 馈线与器件的安装

(1)馈线的连接头都必须牢固安装,正确使用专用的做头工具,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接头不可有松动,馈线芯及外皮不可有毛刺,拧紧时要固定住下部拧上部,确保接触良好,保持驻波比<1.5以下,并对室外或潮湿区域的接头做防水密封处理。馈线接头与主机/分机、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连接时,必须连接可靠,接头进丝顺畅,距离馈线接头必须保持50mm长的馈线为直出,方可转弯。

(2)馈线太长要锯掉不能盘在器件周围,尽量缩短馈线长度减少损耗。要保证量好馈线长度后再锯掉馈线,做到一次成功,较短的连线要先量好以后再做,不要因为不易连接而打急弯。

第5章网络优化流程及方法

1.网络优化流程。

1.1.天线口功率优化

(1)对设计能够达到要求、而实测覆盖不达标的室分系统进行信源及天馈系统检测,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对覆盖区域内各种网络覆盖指标进行详细测试,综合考虑GSM900、DCS1800、TD、WLAN和4G等多系统共用的需求,合理增加天线密度。

(3)对高层楼宇、展馆、出入口、边缘区域等特殊场景,有针对性地调整天线口功率。

1.2.入户深度覆盖优化

(1)MDAS入户系统:借助五类线入户覆盖。

(2)CATV入户系统:借助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入户覆盖。(3)无线Pico直放站:无线入户系统。入户应用案例:

某市一公寓楼,由于建筑结构原因,平层房内一些区域场强值达不到覆盖要求,部分区域还会占用室外一些基站信号。

为了迅速、可行、有效地解决公寓的弱信号问题,同时在不破坏装修风格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施工工程量,经过与业主沟通,采用MDAS设备进行信号覆盖。MDAS (多业务数字分布式系统)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

从开通前后的测试情况看,开通前,多数区域接收电平在-70dBm以下,且C/I 值很高,覆盖偏弱区域通话质量差,切换频繁;开通后,区域接收电平在-50dBm以上,覆盖范围内通话质量大幅改善,且切换次数明显减少,该区域的测试情况良好。

1.3.高层覆盖优化

(1)高低分层立体分区,容量协同;干扰难以控制的高层区域,采用异频覆盖。(2)高层补弱覆盖,通过调整室外天线上倾角覆盖。

(3)高层小区尽量只切入、不切出,采用底层小区与室外小区切换。

1.4.室内外协同、大容量深度覆盖方案

(1)方案一:采用数字光纤拉远、微波拉远配合美化天线深度覆盖。

(2)方案二:采用多模RRU+WLAN组网方式。

如图3所示,方案二的技术亮点在于:设备支持多模拉远,可实现一网多业务高效覆盖,减少有源设备数量,降低物业协调难度,降低建设及运维成本。

2.室分干扰提升优化

根据现网情况,系统存在的干扰主要有:网外的干扰、有源设备干扰、互调干扰

等。对干扰超标小区进行排查,结合干扰现象和统计数据按上述干扰类型分类,定位后实施整治工作。

2.1 干扰排查流程

(1)查看后台

统计数据,初步判断干扰类型;

(2)进行CQT/DT测试,缩小问题范围;

(3)利用频谱仪、交调仪等测试仪器,对直放站、干放等有源设备及电桥、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进行测试。

2.2.网内互调干扰整治

(1)干扰现象及原因

上行干扰随下行发射功率增加而增加,排查过程中以倍数功率(20w、10w、5w依次递减)调整信源发射功率并测试上行干扰值。当通过功率较小时,互调不明显,比如话务闲时;当通过功率较大时,互调会较明显,比如信源口功率高、话务量大时。原因如下:

信源出口及天馈主干线路中无源器件互调指标差,导致上行干扰,该情况主要出现于室分系统中。根据在网集采室分元件检测情况来看,信源出口电桥、合路器、功分器及耦合器互调指标合格率很低。

天馈线路工艺差导致互调指标差进而造成上行干扰。

(2)解决思路

在器件优化方面,目前仅能对有源设备进行有效的性能监控,保障室内分布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对于无源器件的运行情况正常与否不能从远程监控,这是日常维护和优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通常只能采用以下现场检查和分段测试等相对呆板的方法:1)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电桥)的检查用扎带、固定件牢固固定,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

接头用黑色胶布做密封处理;

每个无源器件都要贴上标签,标明编号的标志。

2)天线安装要求及验收规范

若为挂墙式天线,必须牢固安装于墙上,保证天线垂直美观,布局合理,平稳牢固,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若为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板或天花吊顶下,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3)驻波比测试要求

本着“从整体到局部”的思想,查找问题根源:

【整体分布系统】使用驻波比测试仪测试整个分布系统的驻波比(所有设备连接好,干放加电),在信号源的输入口测试,要求驻波比小于1.5;

【局部分布系统】使用驻波比测试仪测试每一层分布系统的驻波比(包含天线、馈线、无源设备),要求驻波比小于1.5;

【馈线】使用驻波比测试仪测试每一条馈线和接头(去掉天线,远端接50欧姆的负载)的驻波比与馈线长度,要求驻波比小于1.5;

【天线】使用驻波比测试仪测试每一根天线(在一个较空旷的空间)的驻波比,要求驻波比小于1.5,同时对各天线的功率进行测试,确保功率分布均衡;

【干放】对重点干放进行测试,检查工作状态,排查器件故障;

【上下行平衡】对链路上下行进行平衡测试,及时发现不平衡的位置点。

3.直放站干扰整治

(1)干扰现象及原因

模拟直放站在发生自激等故障时,将产生强烈干扰,影响区域较大,表现为宽带干扰,不随时间和话务量变化,具有通常系统外干扰的特征。

模拟直放站是早期网络建设普遍采用的扩展基站覆盖距离的有效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同频中继放大),施主天线和用户天线没有足够的隔离度,形成自激,从而影响了施主基站的正常工作。另外部分模拟设备其实际互调指标远远小于规范要求,如果功率开得很大,其互调分量很大,非常容易对附近的基站形成干扰。

(2)解决措施

对当前干扰基站下挂的模拟直放站(含室分干放)进行摸底排查,排查模拟直放站干扰。

城区逐步实施模拟无线直放站设备退网,视覆盖区重点程度、话务要求及传输建设周期推荐引入如下信源替换:分布式基站>数字光纤拉远>数字微波拉远>数字无线。

某地模拟光纤直放站处理前采用频谱仪测试,系统底噪值为-80.54dBm;采用数字光纤拉远替换模拟直放站后,系统底噪值为-105.00dBm。

4.总结

鉴于目前室内分布站点存在问题较多,本文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类,并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根据统计结果来看,50%以上的站点均存在覆盖不达标的情况,而其他一些指标不达标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于覆盖弱所引起的,因此目前室内分布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覆盖场强不达标。由于设计不合理,有源设备的输出功率偏小,当加上合路后馈线损耗大,可能会导致覆盖效果不理想;同时,如使用的对接头、馈线等施工工艺方面存在问题,会加大链路的衰耗,造成弱覆盖。因此解决这类问题要从方案设计、主机输出功率、施工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

(2)从测试数据来看,数据业务不达标,部分站点是由于信号场强弱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有源设备干扰引起的。正确调测与合理使用直放站系统,是解决有源设备干扰的关键。

(3)值得注意的是互调干扰问题。集采“以价格为指导”的模式,导致激烈竞争,

价格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了产品质量,部分关键指标不达标,对网络质量的下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无线优化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室分网络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斌杰.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网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Z]. 2011.2

[3] [1]陆健贤移动通信分布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3.

[4] 张传福.CDMA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 魏红.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6] 戴源. 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7] 张平. CDMA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8] 曾庆珠移动通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9] 韩斌杰.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祈玉生现代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试行) 2015-1-12发布2015-1-12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1 总则 (4) 2 验收原则及范围 (4) 2.1验收原则和依据 (4) 2.2验收内容和范围 (5) 3 系统组成 (5) 3.1室内覆盖系统组成 (5) 3.2多系统合路 (6) 4 工程验收前检查 (6) 4.1环境检查 (6) 4.2设备及器材检查 (6) 5 施工要求 (7) 5.1电缆走道(或槽道)安装 (7) 5.2线缆布放 (7) 5.3泄漏电缆布放 (9) 5.4光纤布放 (9) 5.5电源检查 (10) 5.6防雷接地 (11) 5.7有源器件安装 (12) 5.8无源器件安装 (13) 5.10GPS天馈线安装 (14) 5.11标签 (15) 6 工程初验 (16) 6.1初验要求 (16) 6.2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 (17) 6.3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 (17) 6.4各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18) 6.5初验资料移交 (25) 7 工程终验 (25) 7.1竣工技术文件 (25) 7.2验收要求 (26) 8 附件 (26) 8.1安装电缆走道(或槽道)检验表 (27) 8.2线缆布放检验表 (28)

8.3有源器件安装检验表 (32) 8.4无源器件安装检验表 (33) 8.5天线安装检验表 (34) 8.6GPS天馈系统安装检验表 (36) 8.7标签检验项目表 (37)

前言 本规范的编制目的是通过标准化验收要求,满足室内分布系统网络建设和工程验收的需要,规范验收流程和验收内容,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明确了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网络建设和工程验收的内容: ?验收的原则及依据 ?验收的内容及范围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及各分部工程的建设和验收 本规范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维护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维护部、研发中心、北京分公司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综合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WCDMA综合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1、前言 3G的魅力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一般都发生在舒适的室内环境中,这些业务功能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3 G时代60%-70%的数据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如欧美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统计显示室内移动电话话务量约占总话务量的1/3;日本NTT DoCoMo的调查发现3G用户的室内使用量占到了70%,而室外使用量只有30%。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是建设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室外信号通过有线方式引入到室内,再通过小型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从而提高室内覆盖水平。3G时代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弱区,解决建筑物内部信号杂乱造成的通话质量差,分担室内话务量改善网络拥塞,也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WCDMA是3G三大主流技术之一,W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将是未来的一个热点,本文将重点探讨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问题。 射频综合室内分布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源、天馈信号分布系统。由于CDMA制式是自干扰系统,所以室内外系统规划、设计与2G系统有很大不同。对于WCDMA系统,室外宏蜂窝主要是下行容量受限即功率受限。而室内分布系统则是上行容量受限,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WCDMA室外宏基站基本为一发二收,可以有效提高上行接收灵敏度,而室内分布系统无接收分集导致上行受限;二是室内过多的天线也导致干扰增大,影响了系统容量。 下面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链路预算 在进行链路预算时,首先是链路模型的选择,室内传播模型主要有以下5种:衰减因子模型、Motley经验公式、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及射线跟踪模型。

[VIP专享]NT-CQT与室内分布系统(IBS)优化工作流程

CQT and Inbuilding System Optimisation Work Process 通信质量拨打测试(CQT)与室内分布系统(IBS)优化工作流程 1.Introduction 简介 This document outlines the CQT and Inbuilding Systems optimisation procedure for the CMCC network in Xi’an. 本文件概述了西安移动通信公司的CQT 与室内分布系统优化工作流程。 The CQT Methodology defined by the CMCC HQ is to benchmark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as perceived by customers inside a building. 由CMCC总部所制定的CQT测试方法主要是用来评估室内用户可感知的网络的性能。 The CQT process/result itself is somewhat subjective and is not a basis fo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due to the lack of samples and engineering data. CQT的测试过程/结果本身由于缺乏客观的工程数据和足够的采样,并非基于对网络 性能的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主观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To ensure its success, the CQT for a building should be performed after the surrounding or in building cells have been thoroughly optimised. 为保证CQT测试的成功,对某一楼内的CQT测试应该在对其楼内或者其周围小区的全面优化之后进行。 The optimisation procedure outline here is to ensure an acceptable level of network performance inside buildings where there are dedicated IBS providing dominant coverage. 本用户流程是为了保证主要由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覆盖的建筑物内的网络性能能达到 一个可以令人接受的水平。 For buildings where coverage is provided by Macro cells, apply normal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对于那些已被宏小区覆盖的建筑物内的网络性能,适用常规的优化流程。 2.Candidate Buildings 候选建筑 In con-junction with CMCC, select a certain number of buildings per month for optimization/CQT. The resource scheduling should be balanced that with Drive Test work loads. 移动通信公司每月选定一定数目的建筑物(CQT候选点)供进行的CQT测试和优化, 确定需调查的CQT候选点时,应注意其测试和优化工作量要与路测的工作量相平衡、合理搭配。

室分建设流程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总体可以分为勘测、设计、施工、开通测试四个阶段

室内覆盖选点原则 第一、选择室内信号覆盖不好、又有人流量的建筑物作为室内覆盖选点的对象。 第二、对城区内的高层建筑进行室内覆盖,如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楼等。就目前的网络优化手段而言,对于高层空间的无线干扰及乒乓切换效应,没有其它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分析宏蜂窝话务情况、划定高话务区域,然后在高话务区域寻找话务热点建筑,利用室内覆盖系统吸收建筑物内的话务,从而缓解宏蜂窝容量方面的压力。如城区中心人流量大的商场、酒店、医院等不论信号覆盖情况如何,均应考虑进行室内覆盖。 勘测 勘测是由技术人员对建筑物内的无线信号进行测试,确定工程选点。勘测是整个工程的发起阶段。 一、勘测前准备工作: 1、确认勘测是否得到运营商和业主的许可; 2、了解勘测点周围基站分布情况、位置情况; 3、向用户、业主索取被测建筑的平面图以及相关地形、结构资料,如业主最终无法提供,勘测人员必须绘制详尽的平面图或立面图,或者用相机拍摄建筑物的消防走线图; 4、现场勘测前,要仔细研究被测建筑物图纸,尽量从图纸上搞清建筑结构; 5、了解勘测点的覆盖要求,如覆盖范围及覆盖等级等。 二、测试工具配置: 1、测试手机; 2、电脑; 3、测试软件:TEMS,鼎力等(软件可选,但必须能提供路测轨迹图); 4、测距仪,卷尺; 5、GPS定位系统; 6、照相机 三、勘测要求: 1、勘测设计前必须有建设单位签发的业主联系函、设计委托函; 2、设计单位必须提供详细的勘察设计计划; 3、勘测过程必须由监理公司监督; 4、勘测后承建单位必须形成勘测纪要 四、勘测内容及无线数据分析:

110922_附件1:室分系统验收及交维流程

室分系统验收及交维流程 随着室分系统的建设完成,开始转入维护阶段。此过程需要一个交维的手续。如下: 一、由室分系统施工厂家提供以下资料: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变 更说明、项目完成情况说明。 1、设计图纸由设计院在完成对站点的查堪后完成图纸的输 出,设计方案经由网规网优中相关人员审核通过后,交由 室分施工厂家。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并需网规网 优相关片区负责人在施工图纸上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后方 可进行施工。(由设计院在海丝梦网流程提交设计方案, 以便留档备查,在方案审核通过后施工单位把方案打印出 来经由片区网优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才开始按确认的图纸 施工进场) 设计方案要求:设计院人员应按照网规网优中心提出需覆 盖的区域,到现场勘察,不考虑各种工程施工因素,按规 范标准输出最佳覆盖方案。 2、竣工图纸由室分厂家在完成整体方案的施工结束后提供 室分分布系统的实际施工图纸。 3、变更说明: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因某些不可抗拒因素而需进 行覆盖方案的变更。此部分由施工单位提出并经由网规网 优人员、设计院人员签字确认。(片区项目负责人对变更

方案进行评估,不同意项目变更时,工程施工单位又无法 按原设计方案施工,在这种情形下需把变更说明提交由网 规网优中心经理审批。) 4、项目完成情况说明:由施工单位对工程整体项目进行一个 完整的描述主要包括施工完成情况,是否有那些楼层未施 工,开通测试报告,描述各个RRU、干放、AP、耦合器 的放置位置及从哪里接电,隐蔽工程说明。 二、交维申请 1.由工程部门在室分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完成对整个室分系统 所有天线及其他指标的测试(相关表格详见5.附件),后发起交维申请。 2.网规网优中心在接到交维申请后,在工程部门提供测试数据的基 础上,由网优人员评估确认整个室分覆盖的重要区域(例如领导办公室、人流密集区域、特殊需求区域等等),并至少对这些重要区域进行抽测及室分系统整体覆盖情况评估,如发现问题发回工程部门整改并重测数据,三次抽测不通过不予交维,同时后续日常维护测试工作以网优人员确定的重要区域测试为主(相关表格详见5.附件)。 3.维护单位在接到交维申请后,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设备安装工艺 及整体施工情况进行评估(相关表格详见5.附件)。 网优及维护单位评估整体覆盖情况,有问题的进行整改,在整改完成后由工程部门再次发起交维申请。

室内分布系统试题 答案

室内分布系统考试 单位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以下器件中属于有源器件的是(C ) A.耦合器 B.功分器 C.干线放大器 D.合路器 2.在800-2500 MHz时,三功分器的最大插入损耗是多少? (B ) A.-≤ B.-≤ C.-≤ D.-≤ 3.在800-2500 MHz时,6dB耦合器直通端的最大插入损耗是多少?(B ) A.-≤2dB B.-≤ C.-≤ D.-≤ 4.在室内分布系统中,楼层的覆盖一般用什么类型的天线?(A )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天线 C.八木天线 D.抛物面天线 5.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电梯的覆盖一般用什么类型的天线?(B )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天线 C.八木天线 D.抛物面天线 6.在满足覆盖质量要求和投资预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干放的使用数量,干放不可串联使用,并联 使用时每个信号源单元所带干放不超过(C ) A.3台 B.4台 C.5台 D.6台 7.在1900 MHz时,1/2馈线每百米损耗为( C ) A. 6 dB B.7 dB C.11 dB D.12 dB 8.在地铁、隧道等一些陕长的环境中,一般采用什么电缆进行覆盖。(C )

A.1/2馈线 B.7/8馈线 C.泄漏电缆 D.1/2软馈线 9.目前建设的室内分布系统中,要求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支持频段范围为( A ) A.800—2500MHz B.800—2200MHz C.1710—2200MHz D.1710—2500MHz 10.室内分布系统布线要求中,驻波比应小于( A ) A. B. C. 14 D. 11.综合室内分布系统中,CDMA/3G/WLAN系统不可共用的器件是( A ) A.干线放大器 B.合路器 C.功分器 D.室内天线 12. 1 W等于多少dBm( C ) A.20dBm B.27dBm C.30dBm D.33dBm 13.以下设备标注中,哪个表示耦合器?( B ) A.PS n-mF B.T n-mF C.CB n-mF D.ANT n-mF 14.Sitemaster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测试( C ) A.天线口功率B.光路时延C.驻波比D.直放站增益 15.话音质量等级(MOS)的主观判断分为几个等级( C ) A.2; B.4; C.5; D. 6 16.在室内分布系统中,要求信源和干放的输入输出及天线口功率与设计值误差在( B ) A.±1dB B.±2dB; C.±; D.±3dB; 17.在室内分布系统中,要求有源设备接地地阻值为( B ) A.<3欧姆 B.<5欧姆 C.<10欧姆 D.<15欧姆 18.以下直放站中,哪种是需要在LOS(视线连接)条件应用的?( D ) A.同频直放站

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及优化分析

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及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5:29.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郑鹏城 [导读] 摘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室内网络覆盖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问题,各大运用商通过网络规划等方式解决了室内外存在的网络通信问题。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室内网络覆盖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问题,各大运用商通过网络规划等方式解决了室内外存在的网络通信问题。当前,更大运营上将工作重点不断放在了室内网络的深度覆盖。部分建筑物的结构具有独特性,建筑物内部的移动信号很容易被屏蔽。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建筑进行无线室内系统的构建,通过分布式系统的模式来实现室内信号传输的优化。基于此,笔者对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具体应用和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系统应用;系统优化 引言: 当前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建筑物都具备集成化的功能,其对于通信的需求也正逐步提升。确保室内信号分布和信号覆盖的质量,是建设移动通信过程中的重点。室内无线分布系统主要通过使用无线光纤建设,在城市中大部分的建筑物中有着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建筑、停车场或者高铁站等场所,都应用了该系统。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在移动信号的全覆盖优化方面,室内无线分布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可将信号覆盖面拓宽到最大程度。 1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要素 1.1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 通常情况下,无线室内分布系统主要通过使用蜂窝技术建设起来,从而可获取到更清晰的信号来源。该系统主要是采用无线接入的操作模式。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不同类型的大型建筑物中均有使用。另外,为了避免在通信过程中出现盲区问题,部分地区的室外站通过直放站的方式来引入室外信号。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使用直放站的方式更具灵活性、便捷性,而且还可有效消除移动通信中存在的相关缺陷。分布无线室内通信主要包含三部分:光缆设备、信号源与接收系统。信号源系统包括微蜂窝基站、宏蜂窝基站、直放站。在室内系统中,应当布置光端机、电端机、光缆设备和同轴电缆等。室内要配备相应的信号接收系统,系统中主要包括天线、干线放大器、功分器和耦合器等部分。 1.2无线室内分布系统要素 为了更好的保障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分布更加均匀,首先应该明确使用网络的用户,由于通信网络信号的质量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测量移动通信信号的质量。针对长期的室内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保障通信信号能够全面的覆盖室内,这就应该测试室内的网络通信质量,分析室内信号源的流量,进而将信号源的储存流量能够确定下来。 2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具体应用 2.1密集小区建设中的应用 住宅区为建筑密集区,且人口相对集中,网络信号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幅值波动现象频繁,因此对于通信建设有着很高的挑战性,难度大,同时该地区对于通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考虑到这种情况,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一方面,充分利用直放站应用程序,争取选择在中央建设区域安置源基地。同时,为了确保移动通信质量,还应在源基站机房中设置主单元。另一方面,最好选择在多个不同的建筑物中安装光纤传输扩展单元;为了节省房间号码,需将多个建筑中的集中源设备都安装在一个房间,此举还有利于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此外,为了实现覆盖天线的有效分布,不同建筑物均要充分利用细同轴电缆,可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监控水平[1]。总而言之,这不仅实现了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同时还能解决相关问题,比如:降低电磁干扰问题等。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安装的过程中,该施工方案体现出了较大的简便性和灵活性,在系统监管和调试方面也很方便。 2.2大型场馆建设中的应用 大型场馆的空置性和密集性都很高,因此该场馆对于通信容量有着很高的要求。通信系统的类型不同,其设置的信息覆盖范围也各不相同,其维护工作总量也有所差别。若在大型场馆中设计分布式的室内无线通信,以上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在前期,可快速高效地完成系统的安装,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此外,分布式系统设有网络监控,对于后期通信调试极其方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光纤传输的单元应布置到会场内部的各个区域。在对布置进行优化后,将多个通信设备安置在同一个房间中,不仅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同时还节约了场馆空间[2]。对于扩展单元而言,分配覆盖天线应采用同轴电缆的方式,进而实现对远程单元的有效访问。一般来说,整个建筑区域都要覆盖信号源,技术人员通过适当的调整输入主单元信号,以保证网络管理的实效性和后期维护,并有效降低分布式系统的总体成本。 2.3综合性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在针对综合性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散射的电磁辐射对建筑会造成干扰影响,必须要予以充分考虑,并且对手术室电磁辐射的干扰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从而确保医疗设备的运行质量。建设中可应用直放站应用程序,在建筑中央建筑统一安置源基地;并且在原基站机房中安置主单元,然后在不同的建筑物单元中安置光纤传输扩展单元。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或者细同轴传输线的远程访问单元扩展单元而言,要确保远程访问设备周围区域使用的有线电视分配覆盖细同轴天线连接[3]。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中,比如:手术室或一些存有医疗设备的重要机房,必须确保无线光纤分布系统使用完整的监测系统。 3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 如果要确保室内信号的稳定性,就应当确保室内每个区域信号的稳定性。其主要思路:在组网融合的前提下,通过光纤传输的模式实现对系统的改造,以解决室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比如空间信道阻塞等。例如,在布置分布式的室内无线系统之时,需要布置好源基地,并在主建筑物的附近进行,针对源基站机房而言,一般都在主单元的内部。与此同时,建筑内各单元均需要做好光纤传输的设置,其不仅有利于节省中心楼内部空间,还为建筑内部的管理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综合性建筑一般包含了拓展及远程访问单元,其传输途径可通过较细的同轴电缆实现。无线通信直放站通常都设置了小规模电源的装置,室内的地板同天线都要求设计成低功率的输出。通过优化后,在室内通信中可同时运用多条天线,因此在特殊的辐射环境中非常适用。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和优化,不仅可改善建筑物中的信号覆盖情况,同时无需增加额外的资源[4]。通过对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应用,有利于运营商改善电磁环境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在现有通信资源

室内分布系统优化解决方案分析

室内分布系统优化解决方案分析 【摘要】移动通信室分优化对于提升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G/3G共址室分系统存在的覆盖、干扰、外泄、容量、室内外协同、2G/3G互操作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并结合西宁室分优化处理经验,提出系统的室分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优化干扰2G/3G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6- [Abstract]Mobile communication chamber optimizatio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network quality and customer perception. The problems of coverage,interference,leakage,capacity,indoor and outdoor collaboration,2G/3G interoperability based on 2G/3G co-site chamber system are analyzed,and the solutions to different problem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mber optimization experiences of Xining branch,the systematic chamber optimization solut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interference 2G/3G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物拔地而起,人们对于室内通信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室内通信网络,提高室分投资效益比,成为网络优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弱覆盖、干扰、外泄、容量等室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青海西宁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室分优化工作为例,力图通过系统经济可行的优化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全套)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一)---总要求 1.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均按GSM900和GSM1800双频共用系统设计。 2.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应充分利用信号源的功率资源,优先选择纯 无源方式;如因覆盖面积过大,必须采用有源馈电方式时,应尽量减少干线放大器的使用数量,以减少噪声的引入与积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除原有光分布系统扩容工程外,原则上不采用光分布方式。 3.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要仔细勘察楼宇的结构布局,了解该地点 的总体话务量及话务分布,按楼层,分区域对当前室内信号场强进行测试,尤其注意测量临窗等边缘地带的场强,并进行模拟发射测试,结合室内射频信号的传播特性及设计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天线的型号、数量、位置和输出功率,以及所覆盖的范围,通过上下楼层天线的对称交叉布放,保证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及边缘场强,使本系统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使系统性价比达到最高。 4.集成商应在与楼主签订协议后方能安排勘察,并提供该楼宇物业 或相关部门出具的建筑面积证明。 5.集成商在安排勘察前应确定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的安装机房,并 掌握此覆盖系统的信号源概况(包括设备类型、结构及传输方式等)。 6.集成商与设计所进行现场勘察时,应提供包括设计说明、系统图、 分布图、设备清单在内的全部设计草案。

7.设计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对集成商设计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并 填写基站要素表。 8.集成商在收到修改意见后三日内,将修改完毕的全套设计方案, 以书面及电子版形式,交至设计所,经设计所工程师确认无误后,签开工报告。 9.集成商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如遇不可抗 力因素,应及时向设计所反馈修改方案,经设计所确认后,集成商方可按修改后方案进行施工。 10.设计所拥有本设计要求的解释权,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 要求进行变更。

室内分布优化方案的设计思路

室内分布优化方案的设计思路随着通信行业快速发展,通常大部分话务量是数据话务量产生于室内,为增强室内的信号的深度覆盖,同时分担室外大网的话务量负荷,联通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的室内分布建设,室内分布站点的覆盖优化及性能提升逐渐成为全网优化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室内分布优化方案的设计思路,欢迎阅读了解。 内分布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产生故障的节点较多,因此室内分布系统的KPI指标会比大网系统差,严重影响了全网指标的考核。室内分布问题主要集中在信号覆盖、干扰、设备故障等方面。 室内分布问题点收集及分析 室内分布问题点的收集主要来源于网络侧分析和用户投诉。网络侧分析可分为KPI指标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两个方面,通过KPI指标分析定位出室内分布问题载扇及其问题类型,通过用户分析可以分析出某问题小区某问题类型的用户话单详情,通过这两种分析手段,可以为用户回访和现场测试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 干扰问题优化 因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系统较为复杂,有的分布系统夹杂干放、直放站等有源器件,因此很容因引起RSRP偏高的问题;又因为室内系统无分集接收,因此RSRP偏高更影响无

线信号的反向性能,造成话务的接入、切换、保持性能指标偏差。所以对室内分布系统的RSRP偏高的优化理所当然应优先解决。常见的引起RSRP偏高的原因和解决思路如下。 (1)信号同频干扰 这种问题在室内分布系统中较为少见,通常通过断开平层天馈来确定问题范围,然后通过扫频测试来解决。 (2)天馈工艺差 通常室内分布天馈系统,特别是信源侧的第一级天馈系统工艺对RSRP影响较大,在制作馈线头过程中毛刺过多或受潮进水等,在大功率输入时容易引起局部微放电造成频谱扩张,最终导致RSRP过高现象。因此需对天馈系统进行工艺检查,杜绝不合格工艺现象。 (3)有源器件底噪过高 室内天馈系统中作为信源信号的中继放大的有源器件会对系统引入新的噪声。因此在优化时应杜绝有源系统的串接行为以减少反向噪声;同时要控制有源器件数量;还要控制和调节好反向增益,使得前反向保持平衡的同时,反向噪声抬升最小。 (4)无源器件性能劣化 较差的无源器件经不住功放较高的峰值功率冲击容易损坏,其互调、隔离度、带外抑制性能均不能达到多载波系统的要求,从而导致反向RSRP抬升。建议对室内分布系统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

一、前言: 本丛书的编制目的,是通过标准化建设管理,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实现中国铁塔“快速具备新建能力”的目标,打造技术最好、成本最低、项目管理能力最强、素质能力最高的专业队伍。 本手册介绍了大型场馆、交通枢纽、地铁、大型建筑物等场景的建设方案,明确了上述各场景建设的如下内容: ?各类场景的覆盖范围及目标;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手册供建设维护序列人员参考使用,不作为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施工的依据。 建设维护部 2014年11月 I

目录 一、常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1) 1.1室内分布系统主要器件 (1) 1.2无源分布系统 (3) 1.3有源分布系统 (4) 1.4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5) 二、室内分布系统场景建设方案 (6) 2.1网络制式及频率 (6) 2.2各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 (7) 2.3多系统共建典型方案 (9) 2.4大型场馆 (11) 2.4.1 场景特点及覆盖目标 (11) 2.4.2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12) 2.4.3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15) 2.4.4 重点关注的内容 (16) 2.5交通枢纽 (17) 2.5.1 场景特点及覆盖目标 (17) 2.5.2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18) 2.5.3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22) II

2.5.4 重点关注的内容 (23) 2.6地铁 (24) 2.6.1 场景特点及覆盖目标 (24) 2.6.2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25) 2.6.3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28) 2.6.4 重点关注的内容 (29) 2.7大型建筑物 (30) 2.7.1 场景特点及覆盖目标 (30) 2.7.2 主要的室分系统建设方式 (31) 2.7.3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35) 2.7.4 重点关注的内容 (36) 2.7.5 造价分析 (37) 2.8典型案例 (38) 2.8.1 项目概况 (38) 2.8.2 组网方案 (40) 2.8.3 小区划分 (41) 2.8.4 干扰分析 (45) 2.8.5 系统扩展性 (48) 2.8.6 其它注意事项 (49) III

室分优化技术方案

室分优化技术方案 概述 室分网络深度覆盖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讲求的是方法,因此 从宏观上来说,一套行之有效的优化流程必不可少。 ?系统性:自上而下,从整体到局部,有重有次 ?整体性:施工图,KPI指标,分区域,分阶段实施优化 ?相关性:多个单位合作,现场测试,结合话务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地理信息,道路覆盖情况,边制定方案,边实施优化。 从微观上来说,点线面结合全网铺开,不同场景不同方式现场高密度普查测试,现场整改,后台系统优化实施结合。 基础信息收集->场景分类->分场景进行现场测试->优化方案制定整改实施->复测->效果评估 实施过程 测试优化方案制定->优化整改实施->效果评估->保障优化->质保 测试优化方案制定 (一)基础数据收集 投诉信息,室分施工设计图,工参信息(包括BSC号、LAC 号、基站号、Cell_id、载频数、硬件配置、经纬度),物业,地理环境等相关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文档中。这份数据库文档为后续性能指标分析、最差小区分析,投诉解决等工作提供分析依据。 (二)室分优化场景分类 室分优化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以建筑物类型为导向和以室分实际存在问题为导向。由于一般情况下室分存在的问题都是通过实际测试才能发现,并考虑到室分优化工作的可执行性和后续工作的持续性,室分优化工作以建筑物类型作为场景划分的依据,这里所说的场景即为建筑物类型。

测试场景总体分6大类,见表1: 表1- 室分场景类型 表2- 室分测试区域分类 (三)现场测试方法原则 结合客户投诉情况,按照重要区域、热点区域、一般区域的原则及次序 ?党政机关、三星级以上酒店、高档住宅区、重要公共场所及其他高业务量等重要热点区域 ?保障居民住宅、写字楼、商场等较低业务量区域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为做好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总部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及工程管理制定指导意见如下: 一、项目实施范围 各省分公司要聚焦重点室分场景承接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需求,承接范围应严格按照《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2014〕586号)中明确的室分建设场景,重点关注其中站点规模大、三家共享的项目。 1. 以地铁、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交通类重点场所、大型场馆、党政机关等建筑楼宇类重点场所的共享建设为重点,多业主共同使用的商住楼中城市地标性建筑、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甲级写字楼优先考虑。 2.大型商场(超市、聚类市场)、三甲医院、餐饮娱乐场所、高校校园、重要隧道等已确定三方均有建设需求或两家以上运营企业有建设需求,另一家有潜在共享需求的站点可考虑承接。 3.除以上场景外,其他场景一般不主动建设,如开发商(业主)提供配套资金,且满足三家共享需求,视具体情况考虑建设。

二、实施要求 1. 分工界面:根据工信部和国资委[2014]586号文件,铁塔公司与各电信运营企业的分工界面以POI输入端口为界。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便于统一协调,应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就工程内容具体协商。 (1)信源、GPS及其连接器件、GPS馈线由各电信运营企业提供,铁塔公司统一组织实施。信源至大楼外传输接入点的管道及光缆由电信运营企业自行负责。 (2)BBU与RRU之间的光纤、光缆可由铁塔公司代为布放,光纤、光缆及辅助材料由电信运营企业提供。 (3)地铁、高铁隧道内光缆、泄露电缆由铁塔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 造价控制:在保证设备、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成本,原则上新建单平米成本(不含信源)不超过现有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共建的成本上限,室内分布系统双缆方案造价(含电源配套建设,不含机房、协调费和钢管等非常规材料费用)不超过总部现行指导价。 3. 覆盖需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铁塔〔2015〕10号)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配合各运营企业,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4. 方案选择: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

教学楼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教学楼室内分布系统设 计方案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09级通信工程专业 河北师大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CDMA室内分布系统 设计方案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建设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09级通信工程专业 2012年6 月

目录 一.工程站点概述 (3) 1.自然环境描述 (3) 2.设计目标 (4) 3.站点位置及周围基站分布图 (4) 二.现场电磁环境测试分析 (5) 1.现场测试描述 (5) 2.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一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5) 3.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二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7) 4.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三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9) 5.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四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11) 6.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五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13) 7.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公教楼E座六楼CDMA网络测试扫描图及统计分析(CDMA工程适用) (15)

8.测试结论 (17) 三.本方案说明 (17) 1.容量分析 (17) 2.覆盖区域描述 (18) 3.有源设备使用 (18) 4.边缘场强预测 (18) 5.分区及切换带的设置 (19) 6.泄漏及渗透控制 (19) 7.室分有源设备网管 (20) 四.设备安装说明 (20) 五.工程规模和工程预算(以当期招标合同为准) (21) 六.电磁辐射防护 (22) 七.附图 (24) 1.拓扑图 (24) 2.原理图: (25) 3.设备安装平面图 (28)

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pdf

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 一.电信建设部预分配站点、集成商及监理,生成《厂家、楼宇、负责人对应 关系表》 二.公司物业部协调员与站点所在物业达成协议,签订物业协议(施工合同) 1.商谈机房位置 2.施工材料放置(仓库) 3.施工进出场时间,施工周期 4.机房配套设施问题(电源,地排) 三.设计员现场查勘,出具详细测试报告提交给电信片区维护组审核(电信组 织相关单位现场查勘复核测试报告),确定建设方案并出具设计方案 1.提交测试报告给片区维护组审核、会审; 2.片区维护组组织优化组、接入维护中心、设计院、集成商现场复核测试 数据,确定覆盖目标和建设方式,并在《室内分布系统勘察表》上共同 签字确认 3.在复测完成后3天内提交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由设计院审核(2天内完成) 通过后提交片区维护组,片区维护组审核无问题后分发给技术组、优化 组,由技术组组织各相关班组、单位进行设计会审,会审通过后各方需 在《设计方案审核表》上签字确认,如审核不通过,集成商需在2天内 提交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并由片区维护组牵头完成确认。 四.现场督导制定施工方案(参照局方的时间安排),并向电信片区维护组提交《开工报告》进行审核 五.现场督导向电信片区维护组提交料单审核,开具领料申请表 六.现场督导组织施工队领料并进场施工安装 1、安全施工、物业协调、卫生维持 2、材料整齐摆放 3、按图施工,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浪费损坏 4、线缆布放、各种器件、天线安装工艺质量监管(不定时抽查) 七.现场督导在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程自检 验收主要内容 1、施工量及用料审核(以用料表为基础) 2、缆线布放工艺检查 3、无源器件安装工艺检查 4、RRU及有源器件安装工艺检查 5、天线安装工艺检查 6、室内分布系统驻波比测试(如基站出口测试低于1.4(800M-2.5G),不需测试分层驻波,通过楼层天线下功率进行表征,但平层功率必须达标,如不符合

室内分布建设流程

3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技术要求 3.1系统技术指标 GSM网络设计技术指标 (1)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为0.015Erl;人均手机占有率以15%计。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2%; (3)干扰保护比: 同频干扰保护比:C/I≥12dB(不开跳频) C/I≥9dB(开跳频) 邻频干扰保护比: 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6dB 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38dB (4)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8%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5)无线覆盖边缘场强:95%的区域室内≥-80dBm,室外10米以外≤-90dBm; (6)对于电梯、停车场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85dBm; (7)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8)统计指标:掉话率≤1.2%,呼叫建立成功率≥94%,切换成功率≥94%。 (9)无线射频调制方式 采用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BT=0.3,调制系数为1.35。 CDMA网络设计技术指标 (1)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时为0.015Erl;人均手机占有率以5%计。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2%; (3)前向/反向业务信道误帧率:FER=1% (4)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8%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5)无线覆盖边缘场强:95%的区域室内≥-82dBm, EC/IO≥-6;室外10米以外≤-90dBm;(6)对于电梯、停车场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87dBm,EC/IO≥-9; (7)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8)统计指标:掉话率≤1.5%,呼叫建立成功率≥94%,切换成功率≥94%。 (9)小区负荷最大为50%,此时单载波承载忙时话务按照15ERL计。

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学习资料

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 设流程

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 一.电信建设部预分配站点、集成商及监理,生成《厂家、楼宇、负责人对应 关系表》 二.公司物业部协调员与站点所在物业达成协议,签订物业协议(施工合 同) 1.商谈机房位置 2.施工材料放置(仓库) 3.施工进出场时间,施工周期 4.机房配套设施问题(电源,地排) 三.设计员现场查勘,出具详细测试报告提交给电信片区维护组审核(电信 组织相关单位现场查勘复核测试报告),确定建设方案并出具设计方案 1.提交测试报告给片区维护组审核、会审; 2.片区维护组组织优化组、接入维护中心、设计院、集成商现场复核测试数 据,确定覆盖目标和建设方式,并在《室内分布系统勘察表》上共同签字确认 3.在复测完成后3天内提交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由设计院审核(2天内完 成)通过后提交片区维护组,片区维护组审核无问题后分发给技术组、优化组,由技术组组织各相关班组、单位进行设计会审,会审通过后各方需在《设计方案审核表》上签字确认,如审核不通过,集成商需在2天内提交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并由片区维护组牵头完成确认。 四.现场督导制定施工方案(参照局方的时间安排),并向电信片区维护组 提交《开工报告》进行审核

五.现场督导向电信片区维护组提交料单审核,开具领料申请表 六.现场督导组织施工队领料并进场施工安装 1安全施工、物业协调、卫生维持 2、材料整齐摆放 3、按图施工,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浪费损坏 4、线缆布放、各种器件、天线安装工艺质量监管(不定时抽查) 七.现场督导在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程自检 验收主要内容 1、施工量及用料审核(以用料表为基础) 2、缆线布放工艺检查 3、无源器件安装工艺检查 4、R RL及有源器件安装工艺检查 5、天线安装工艺检查 6、室内分布系统驻波比测试(如基站出口测试低于 1.4 (800M-2.5G),不需测试分层驻波,通过楼层天线下功率进行表征,但平层功率必须达标,如不符合要求,进行分层驻波补测) 7、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每层楼1个天线抽测)使用手机测试,覆盖区域内功率电平高于-80dBm窗边EC/IO大于-8,取效果最差的一组数据。 & 1X语音业务DT测试(全楼测试) 9、1X语音业务CQT M试(每层楼最少4个测试点:楼房四个面都必须测到) 10、室内分布系统干线放大器测试(每个干放必须测试)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室内分布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公共部分 工程概况:见附件册具体标段 编制依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的招标文件。 四川移动公司ISO9000标准化验收规范 四川移动公司室内覆盖工程安装实施细则和验收规范 四川移动直放站工程安装实施和验收规范 中移网[2000]605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997年10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通信定员》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T102-1997) 我单位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及施工经验 根据工程规模指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见附件册具体标段 4.1 项目组织结构 4.1.1项目经理部的设置计划

4.1.2施工人员的构成与分工:见附件册具体标段 4.1.3项目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安排、劳力组织调配、工期安排、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协调、生产安全、材料筹供等工作,全面实施项目管理。督促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安排好施工队的工作,随时调度平衡施工力量,保证工程进度。 2、市场谈楼人员:负责站点的选择;负责与移动的合同管理人员沟通合同签订方面的问题;负责移动与站点管理方的合作协议签订;负责施工中的协调等工作。 3、工程师:负责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设计变更配合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处理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等工作。 4、施工队长:负责对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保障按图施工和施工进度;负责施工质量,对施工材料、工具等进行保管和分配。 5、物流主管:负责对施工的物料、工具供应和管理 6、质量检测员:根据移动公司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检查工程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负责对材料(包括:馈线、器件等)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的检验;对施工机具、仪器仪表、工具等实施有效期、完好率的质量检(效)验。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不能使用,此项检查时,邀请安全员配合。 7、安全员:根据国家安全施工的相关规范,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以保障安全生产;作好各施工队的安全岗位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并做好记录,随时准备接受上级安全检查;检查督促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在高空作业,爬杆、搬运等工作中,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生产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施工原则,及时填写事故报告。 4.2 工程施工协调计划 见附件册具体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