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眩晕)

脑病科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眩晕)
脑病科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眩晕)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

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

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精品文档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模板

附件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1年5月到2011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82例,完成81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8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76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例(93.8%),针灸治疗65例(80.3%),推拿治疗41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例(28.4%),康复治疗81例(100%),内科基础治疗79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

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与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与其她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就是急性期还就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与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她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医病证部分》 。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 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 (ZYYXH/T18-2008)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心脑病科优势病种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心脑病科 陆 良 县 中 医 院 心 脑 病 科

目录 一、2010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二、2011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三、2012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四、2013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五、2014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六、2010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七、2011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八、2012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九、2013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十、2014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一、2010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难点分析: 1.眩晕症治法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治疗方法技巧也各不相 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2.药物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对药物选择的不同,导致临床 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眩晕症急性期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治疗 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眩晕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 疗方法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期中的一个原因。 5.部分高龄的眩晕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虽然口服降压药物 血压控制平稳,但眩晕症状应用综合治疗仍改善不显。 优化方案: 1.综合治疗的统一性尽快落实。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 色以针灸治疗为基础,规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法差异。保证治疗方法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的特色方法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2.针灸治疗同样需要统一规化,。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

附件3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治疗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脂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眩晕病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西医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患者。一、头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 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参照诊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诊疗方案 (四)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TCD 编码:BNG070)和脑血管供血不足(ICD-10 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6)头颅影像学检查(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等。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头颅MRI、颈椎DR片、胸部DR片、腹部B超、颈动脉B超)(七)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2.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穴位注射治疗,(2)穴位贴敷治疗,(3)中药盐包外敷治疗(4)耳穴压豆(5)针灸治疗(6)中医推拿治疗(7)耳穴压豆 (八)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 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心脑病科优势病种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心脑病科优势病种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心脑病科 目 录 一、2010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二、2011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三、2012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四、2013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五、2014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六、2010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七、2011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八、2012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九、2013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十、2014年中风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 一、2010年眩晕病难点分析及优化方案难点分析: 1. 眩晕症治法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治疗方法技巧也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2. 药物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对药物选择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陆良县中医院心 脑病科

3.部分眩晕症急性期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治疗 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眩晕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 治疗方法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期中的一个原因。5.部分高龄的眩晕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虽然口服降压药 物血压控制平稳,但眩晕症状应用综合治疗仍改善不显。 优化方案: 1.综合治疗的统一性尽快落实。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 特色以针灸治疗为基础,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法差异。保证治疗方法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的特色方法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2.针灸治疗同样需要统一规范化,。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 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3.强调以中医治疗为主,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服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以及我院研制的眩晕1号方、眩晕2号方实现长期的治理。提高患者。 附:眩晕1号(川芎白术防风荆芥白芷黄芪等)眩晕2号(川芎白芷水蛭地龙黄芪等)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从2015年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监测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经全院医务人员的配合及努力,各项指标均较前提高。现将2017年上半年(1-6月)工作总结如下: 1. 进入不稳定型心绞痛路径患者总数达31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7.4天,较前半年9.5天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7362元降至5241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3162元降至后半年2218元,平均检查费用由2761元降至2101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2000 4000600080001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药品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检查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2.进入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患者总数达13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6.78天,较前半年4.64有所增加。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8623元增加至8817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4439元降至后半年4211元,平均检查费用由前半年2287元增加至2985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平均药品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 (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 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脑病科优势病种(2018修订版)

脑病科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5)脑CT或MRI提示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经络 (1)风阳上扰: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入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 (1) 痰热腑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总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两分,共20分)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正确的是:( ) A、术前1小时使用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一次 C、术中用血大于1500ml追加一次 D、C+D E、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两分,共40分) 1、临床路径是指、及,针对某个或,以为基础,以提高和保障为目的,所制定的有顺序和要求的、的,以减少及,使患者获

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H81.10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 准: 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 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 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6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上亢证 痰湿中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按标准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6?80岁,病程不限。 3 、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常规检查项目 专科常规检查; 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脑病科发展规划

脑病科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 脑病专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 - ) 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脑病科是以治疗脑病为主的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被评为“石家庄市重点中医专科”,我科总体发展方向是建立起集急救、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以治疗中风脑病为基础的、中医特色突出的脑病专业化科室,提高在我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特制定—脑病科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总体目标 经过5年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脑病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过硬、医德高尚、具有团结拼搏精神的技术队伍。不断开拓发展中医特色疗法,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建设,形成突出的中医专科特色,临床疗效显著,社会效益明显,使脑病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点学科。 二、专科的现状与分析 (一)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科自搬入新病房楼以来,设立独立脑病专科病房、专科门诊,以中风、眩晕、头痛为优势病种,以头皮针抽提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技术、头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失语技术为特色疗法,对中风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方法。专科注重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现已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当前专科医师共有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

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2人,熟悉脑血管病专业知识。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完成科研课题两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专科负责人介绍: 专科学术带头人:李建桥副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医学院。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会员,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中风病方面经验丰富。 专科科主任:贾进辉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脑病科主任,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多年,熟悉掌握脑血管病的新动向、新技术,主持脑病科工作多年,在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造诣较深。 (三)专科特色技术 专科治疗方法有传统的针刺、拔罐、耳穴贴敷、穴位注射及艾灸、中药敷贴等非药物疗法;现代康复技术有神经康复治疗仪、气压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中频脉冲电疗、超声激光治疗等。以头皮针抽提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技术、头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失语技术为专科特色疗法,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效果显著。 三、预期目标 1. 专科门诊量15950人次,收治专科住院病人890人次,并逐年提高。专科门诊中医治疗率90%以上,争取到,初步形成有影响的专科规模,专科住院人次达到1300人次,中医治疗率维持在90%以上。 2. 加强优势病种建设,形成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逐步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doc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诊断标准。 证侯分型:风痰上扰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上炎型;痰瘀阻窍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 (三)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TCD-1编码:BNG070)和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疾病编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住院后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住院后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肾动脉彩超,肾上腺CT,颈动脉彩超等。 (六)选择用药。 1.降压药:常规CCB+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利尿剂、a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3.中药方剂选用方面辨证用方 (1)风痰上扰型;;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阴虚阳亢型;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3)肝火上炎型: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4)痰瘀阻窍型;推荐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6)肾精不足型:推荐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4.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泡脚、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七)出院标准。 1.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胸闷)缓解或消失。 2.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波动平稳。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脑出血、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优势病种试题

神经内科优势病种测试题A 一.填空(每空5分,共40分) 1.头痛,中医又称----------------.、-------------------、-----------------。相当于西医学的------------------、---------------------- -、-------------------------- 。 2..肝肾亏虚型头痛的治法为----------------------,代表方剂为------------------------,常用中成药有-------------------、---------------------。 3.头痛的非药物疗法主要有-------------------、--------------------、-------------------、-------------------。 4.肝阳上亢型头痛针刺疗法用--------------法,常选穴位有-------------、-----------------、-----------------、---------------。 5.肝肾阴虚型头痛针刺疗法用------------法,常选穴位有---------------、---------------、---------------、---------------------。 6.缺血性中风病,上肢功能障碍,针刺疗法常选穴位有-------------、------------------、---------------------、-----------------、-------------------------。 7.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以内为急性期,发病----------以内为恢复期,发病-------以上为后遗症期。 8.缺血性中风病常与-------------------、------------------------进行鉴别诊断。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头痛的诊断流程? 2.痰浊上扰型头痛的主症、治法、代表方药及中成药如何应用? 3.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主症、治法、代表方药?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气血亏虚型头痛的主症、治法、代表方药? 6.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型的主症、治法、代表方药? 神经内科优势病种测试题B 一.填空(每空5分,共40分) 1.头痛应与--------------、-----------------进行鉴别诊断。 2.根据证类诊断标准,头痛可分为-------------------、-------------------、---------------------、--------------------------、------------------------五型。 3.痰浊上扰型头痛针刺疗法用-----------------法,常选穴位有--------------、---------------、------------------、-------------、-----------------------。 4.气血亏虚型头痛针刺疗法用-------------------------------。 5.眩晕根据症候分类科分为-----------------、--------------------、-------------------、--------------------四型。 6.眩晕针灸治疗常选用穴位有-----------------、------------------、------------------、--------------------。 7.缺血性中风病根据症候分类科分为----------------------、-------------------------、------------------------、---------------------------、-------------------------------五型。 8.缺血性中风病风痰阻络型的治则为---------------------------,代表方剂为--------------------------。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缺血性中风病的诊断流程?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所以我

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2011年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实施总结 我院骨科自2009年以来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题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 结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我们内科 2 组从 2015 年 1 月到 2015年 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 68例,平均住院日 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治疗的 68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穴位敷帖 44 例(65%),针灸治疗 28 例(%),穴位注射16 例(%),浴足 14 例(%),刮痧 7 例(%),中药外洗 6 例 (%),中药灌肠 6 例(%)。 (二)应用情况分析 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 治疗方法能 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2.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3.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只有针灸在医保范围内,其他的中医特色医疗如拔罐、刮痧等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治疗的 68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64 例(%),体征改善 59 例(%),理化指标改善61 例(%);临床总有效率 %。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的评价和次症身重,心慌胸痛,腰膝酸软,头胀耳鸣的评价。 (2)对血压疗效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