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诗文(2016版 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必背(精选60篇)

高中古诗词必背(精选60篇)高中古诗词必背的有哪些?下面一起看看高中古诗词必背(精选60篇)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016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重点词语注释、初中古诗文意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早起)夜寐(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

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背古诗,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语文网一直陪伴您。
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2016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2016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初中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最新完整版必背72篇高中古诗文(含注音、翻译,值得收藏)

最新完整版必背72篇高中古诗文(含注音、翻译,值得收藏)展开全文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 “朝闻道”“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焉” “质胜文则野” “士不可不弘毅” “譬如为山” “知者不惑”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 “小子何莫学夫《诗》” “君子食无求饱”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
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章》)【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

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高中语文古诗词怎么背?整分联背诵法: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诗词和文言文(2016年)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诗词和文言文(2016年)一,文言文二十一篇: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
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也:助词,表停顿)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三、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元丰五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览。
清凉的江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我端起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吟唱《月出》中的诗句、“窈窕”的篇章。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
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我们像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却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多么飘然恍惚,又像脱离尘世,超然独立,飞升成为神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时候,酒喝得很欢畅,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破月光下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心中的美人啊,她却在天边遥远的那一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那箫声呜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低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那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连接盘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繁茂的样子,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沿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代的盖世英雄,可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端着酒杯互相劝饮。
把蜉蝣一般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挽着仙人飞升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我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只好把感慨通过洞箫的余响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译文: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明月的道理吗?江水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滚滚东流,但始终不曾流走;月亮不断地那样时圆时缺,但它最终并没有消损或增长。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这样,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