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发展林下经济探析——以广西田林县为例

合集下载

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

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

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作者:梁文汇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广西的林下经济产业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果,各地涌现了许多成功的林下经济典型。

为了更好地开发广西的林下经济产业,文章对广西林下经济模式的典型开展了系统调研总结,找出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为各地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典型;建议;广西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65-03AbstractUnderforest economic industry had made a prominent development in Guangxi,successful models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in many places. In order to exploit the industry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Guangxi, the successful models of underforest economic in Guangxi were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technical demands were found,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underforest economy.Key wordsUnderforest economy; Model; Typical; Suggestion; Guangxi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1]。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模式经济分析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模式经济分析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模式经济分析1. 引言集体林区是指由农村居民集体所有并管理的林地。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集体林区林权改革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模式进行经济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的背景和模式2.1 背景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活水平。

过去,集体林区的林权由集体所有和管理,农民个体无法享受林地资源带来的经济收益。

林权改革的出现,为农民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2 模式集体林区林权改革的模式一般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和林地流转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允许农民个体以包产到户或承包经营的方式经营林地。

林地流转制度改革允许农民个体通过租赁或转让的方式流转林地。

3.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1 农民收入增加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可以让农民个体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农民个体可以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和林上经济活动,从而增加收入来源。

另外,林地流转制度改革可以让农民通过租赁或转让林地获得租金或土地转让收入。

3.2 产业结构优化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林下经济和林上经济活动,农民可以发展林木种植、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将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农村经济发展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林下经济和林上经济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包括草药种植、蜂蜜养殖等,林上经济包括木材销售、旅游开发等。

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4. 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模式的经济分析4.1 成本与效益集体林区林权改革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如土地确权测量、林地流转管理等。

但是,通过林权改革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将远远大于成本。

林下经济视域下广西"林改"问题研究

林下经济视域下广西"林改"问题研究



广西 “ 林 改 ”成 效 分析
改 ”试 点 、尤 其 是 2 0 0 9年 “ 林 改 ”正 式 启 动 以来 , 广 西各级党委 政府十分 重视 “ 林 改 ”。 据 笔 者 深 入 钦 州 市钦 北 区和 浦 北 县调 研 了解 到 , 为 了加快 “ 林 改” 进 度 ,两 县 ( 区 )从启 动 “ 林 改 ”开始 ,县 ( 区)、 乡 ( 镇 ) 、村 三 级 均 成 立 由本 级 书记 任 组 长 的 林 改 工 作领导 小组,县 ( 区 )委 多 次 召开 “ 林 改 ” 专 题 会 议 ,做 到党 政 主 要领 导 周周 抓 、分 管领 导 经 常抓 、 乡 镇 领 导 天 天 抓 、 村 干 部 从 早 到 晚抓 , 形 成 “ 三 级
、 , 0 1 . 7 N O . 4
Au g.20 1 3
林下经济视域下广西 “ 林改’ ’问题研究
( 1 . 钦州学院 社科部 ,广西 钦州 5 3 5 0 0 0 ;2 .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 0 0 7 1 5 )
[ 摘 要 ]广 西 “ 林 改” 目标 明确 、领导 重视 、措施到位 ,起 步晚 、进度 快 ,群 众热情 高、发展 势头好 。 “ 林 改” 有 利于广 西林 业经济发挥 比较优 势 、消除发展 障碍 、 改善人 民生活 、 促 进可持 续发展 、 激发农 民林 业生产积极性 。“ 林 改”为广 西林下经 济发展创 造 良好 条件 ,林 下经济 已成为林 业经济发展 的新 亮点 应 当加 大宣传 力度 ,出台实施促 进 林下经 济发 展 的政 策 、措施 ,加 强林 区基础设 施建设 和森林 防火工作 ,加 大龙 头企业扶持 力度 ,加 快社会 服务体 系建设 ,促进 广西林 下经济 的发展 。 [ 关键 词 ]林 下经 济;林业 经济;广西 ; “ 林 改” [ 中图分类号 ] F 3 2 6 . 2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2 7 2 ( 2 0 1 3 ) 0 4 — 0 0 5 4 — 0 4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展。
的富 民产业 。大力 发展林 下经 济 ,是农 村集 体林 权
制度 改革 的深 化 和发展 ,对 于加快 转变经 济发展 方
式 ,促 进现代 林业 建设 ,拓宽 农 民增 收渠 道 ,巩 固 生态 建 设 成 果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2 1 0 1年 ,
广 西林 下经 济产值 达到 2 8 元 ,经济 总量和综 合 2亿
经济 。
1 3 发 展 历 程 .
l .3亿元 , 占 8 2 ;林 下养 殖业 1 1 5 元 , 86 .% 4 .2亿
占 6 . % ;林 下 产 品加 工 5 .4亿元 ,占 2 . %; 21 08 23 林下旅 游 1 . 1 7 0 亿元 , 占 7 5 . %。全 区每公 顷林地 年产值 1 1 .8万元 ,在钦 州 、北 海 一些 林 下 经 济搞 得好 的县 ,平均 每公 顷林 地年 产值 已经 达到 2 6 . ~
Gua gx r v r i we n iwe e o e v e d. Th hif c iv me t , d v l p n d a a s e s i g pr b e n e c e a h e e n s e eo i g a v ntge , xitn o lms a d sr t ge o n e —o e te on my i a xiwe e a ay e ta e isf r u d rf r s c o n Gu ng r n l z d.
1 概 述
1 1 基 本 定 义 .
目前 ,国 内外 还 没 有 统一 的林 下 经济 的定 义 , 但 主 流的观 点认 为 ,林 下经 济可 以分为狭 义 的林 下 经 济 和广义 的林下 经济 。狭义 的林 下经 济是指充 分

田林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田林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田林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1 田林县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1.1 林地资源现状1.1.1 林地资源结构(1)林地资源总量根据2011年《田林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以及田林县林地规划落界成果,田林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总面积553121.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99701.7公顷,占90.34%,非林地53420.0公顷,占9.66%。

森林覆盖率为75.74%,绿化率为78.46%,林地利用率79.26%。

(2)林地类型结构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88216.2公顷,占77.69%;疏林地面积1171.6公顷,占0.23%;灌木林地面积45743.0公顷,占9.15%;未成林地22543.2公顷,占4.51%;无立木林地面积31262.8公顷,占6.26%;宜林地面积10067.3公顷,占2.01%;林业辅助生产林地面积697.6公顷,占0.14%。

(3)有林地面积结构(4)林地权属结构林地按照所有权的不同分为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

集体林地面积436855.9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87.42%;国有林地面积为62845.8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2.58%。

1.1.2 森林资源结构全县森林面积为418914.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3.83%;森林蓄积15688420.9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的99.91%。

(1)林木起源结构有林地按照林木起源的不同分为天林然、人工林。

天然林面积为27618.6公顷,占47.24%;人工林面积30846.5公顷,占52.76%。

(2)林木权属结构国有林木面积56345.6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3.45%;集体林木面积362569.2公顷,占森林面积的86.55%。

(3)林种结构在商品林地中,用材林面积233356.6公顷,占62.78%;经济林面积85927.0公顷,占23.12%;薪炭林面积15568.4公顷,占4.19%;其它林地的面积36864.7公顷,占9.92%。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范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范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摘要林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林业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当前,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提升林业经济竞争力、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如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及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1. 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实践的推进,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总体而言,林权制度改革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合理•林权认定和登记制度不够规范•林权纠纷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2.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规范林业管理和保护要加强林业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推进林地分类管理,以有效保护林地资源。

(2)加强林权的认定和登记要建立完善的林权认定和登记制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的权证登记和管理机构,提高林权保护和纠纷处理的效率。

(3)建立林权保障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林权保障机制,包括完善的林业保险、补偿制度、损失赔偿等措施,确保全社会共同分享林业经济带来的收益。

二、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林业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 发展林业产业化要发展产业化经济,做大做强木材、竹材、果品等林产品的加工业、销售业和服务业,增加林业产业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林业领域。

2. 推进林业扶贫和生态补偿通过推进林业扶贫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促进贫困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3. 推进林业现代化要不断推进林业现代化,以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为导向,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从规范林业管理和保护、加强林权的认定和登记、建立林权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范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范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前言林业是全国性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其他产业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也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但是,由于林权制度不健全,林业发展存在一些障碍,如土地承包问题、群众参与度低、监管不到位、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成为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多年,虽然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林权制度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制度设计不合理,林权归属不明,导致权益纷争问题频发;三是群众参与度低,无法有效保护林资源。

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林权制度改革是保障林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的根本保障。

其次,林权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最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决策意识和参与度,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措施制定统一的林权归属制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是制定统一的林权归属制度。

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林权归属不明,林权纠纷频发,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制定统一的林权归属制度,能够保障各方权益,提高林权的合法性和保障性,降低林权纠纷的发生率,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基础设施是保障林业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

因此,需要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具体来说,要加大对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森林防火、防虫害、防洪的建设,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资力度。

推广林木流转模式林木流转是指通过支付租金、出售股份等方式,将私人林地流转给农民、企业或其他组织进行经营管理。

林木流转具有优秀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能够提高林木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林木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能够促进林木的种植和经营管理,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效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风险管理的思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风险管理的思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风险管理的思考作者:汤普斯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 文章在对广西部分市、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运用商业保险具有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对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由于没有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农民发展林下经济风险转移渠道狭窄,因而影响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升级等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引入商业保险,帮助林民分散、转移经营风险等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林下经济;风险管理;商业保险[作者简介] 汤普斯,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2-0036-0004一、前言林权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森林资源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

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唯一的合法权属凭证,是维护经营单位和林农合法权利的主要依据。

集体林权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林地的承保期为70年,承保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明晰产权;二是勘界发证;三是放活经营权;四是落实处置权;五是保障收益权;六是落实责任。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众多专家、学者就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农发展致富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所谓“林下经济”是指在有树木的林地下,利用林木的空间开展种植、养殖、旅游及相关加工,在有限的林地里延长产业链,提高林地产出率。

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运用商业保险具有的功能,探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起来 , 中支 持林 下 经 济 发展 。县 政府 明确表 集
示, 对发展林 下经 济 达到 一定 规 模 的 乡镇 给予 适 当
资金 补助 , 为林下 经 济发 展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组 织保 障和财力 支持 ; 此 同时 , 县 各 乡镇 立 足实 际 , 与 全 支 持林下 经济发展 , 如利周 乡 出台《 利周 乡林下 经济发 展奖惩 办法 》明确规定对 每个新 建并 达到一 定规模 , 的林下 经济项 目给予 2 0 元 以上 的资金扶 持 , 00 以此
倍多 , 单靠 十分 有 限 的 耕地 生 产 粮 食 、 加 收 入 已 增 经 不现 实 。随着 2 度 以上 坡耕 地和 不宜 耕种 地 块 5
的全部 退耕 , 地 面 积将 进 一 步 扩 大 , 地 优 势 更 林 林 加 明显 , 展林 下经 济有 巨大 的空 间优势 。 发
( ) 候 条 件 适 宜 二 气
由于缺 乏专业 的行 业协 会 , 养殖 和种 植户 的市
场信 息不灵 通 , 种 养 品种 选 择 上存 在 盲 目性 , 在 在 产 品经 营 中 , 多数 只能坐 等外 地经 销商 上 门 收购 大 或市 场零 售 , 益 得 不 到较 好 保 障 , 众 “ 难 ” 效 群 卖 现
象还 没有得 到根 本解 决 。
可 以把单一 林业 引 向复合 林业 , 形成 “ 期 有绿 , 长 短 期有利 , 以短养 长 , 短结 合” 长 的林业 可 持续 发展 之
经调查 , 田林 县 一些农 户对 发展 林 下经 济 热情
很 高 , 由于缺 乏启 动资金 , 但 发展之 初就 受 到 限制 , 而 现有 的一些 养 殖 、 植 户 , 种 由于 得不 到必 要 的 资 金支 持 , 做大规 模 、 在 拉长 链条 方 面也 是 止 步不 前 , 致使 全县 林下 经济 发展 缺乏 后劲 。
( ) 众认 识 有 偏 差 四 群
田林县 海 拔 在 1 O 7 0米 之 间 , 暖 亚 热 带 4~ O 属 季风 气 候 , 平 均 降 雨 量 6 6 年 2 mm, 均 日照 时 数 年 25 7 0小 时 , 霜期 2 0天 。这 种 条 件 非 常 适 宜 发 无 7 展 林 下经济 。
不 强 。三是管 理技 术水 平不 高 , 由于技 能 培训 与 服 务 指导跟 不上 , 农户 在种 养过 程 中缺乏 科学 种 养 技 术 和管理 方 法 , 成 病 虫 害 发 生率 较 高 , 使 种 养 造 致 成 本过 大 , 济效 益不 高 。 经 这些 问题 如不 能得 到妥 善解决 , 田林 县林 下 经 济将 很难 实 现更 大的发 展 。
县财政 每年拿 出 20万元贴 息 , 持林 下经 济发展 , 0 支 为林下经 济的发展提供 了政策 支持 ; 同时 , 要求 各部
是 生产标 准化 程度 低 , 如油茶 林 下种 植 灵芝
基地, 因没有 菌棒 生 产 企业 , 农 户 均 自行 制 作 与 各
扩繁, 不仅 菌 棒 成本 高 , 而且 质 量 无 保 证 。二 是 市
中 共桂 林市 委党校 学报 经 济理 论
第 2期
21 0 1年 6目
不够 , 缺乏科 技 支撑 , 致使 种 养 成 本 高 、 益 差 , 效 不
能适应 市场 需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场组 织化 程度低 三 市
间优势 。全 县有 耕 地 8 5万 亩 , 均 3 3 人 . 5亩 ; 地 林 面积有 5 6万 亩 , 8 人均 2 3亩 , 人 均耕 地 面积 的 6 是
激发群众 的积极性 , 大做强林下产业 经济 。 做 ( ) 术条件 成 熟 , 五 技 本地 经验 丰 富 多年来 , 田林 县 群 众 有 利 用 林下 空 间 , 展 种 发
二 、 由林 县 林 下 经 济发 展 优 势分 析
( ) 地 资源丰 富 一 林
田林 县 总 面 积 5 7 5 7平 方 公 里 , 人 口 2 总 5万
人 , 广西 人均 拥 有林 地 面 积 最 多 的 县 , 中全 县 是 其
适 宜发 展林 下经 济面积 达 到 1 6万亩 , 且 绝大 部 0 并
( ) 业 化 经 营 水 平 低 六 产

路; 随着种 养项 目的实施 , 以有效 地改 良土壤 , 可 促
进树 木生长 。
( ) 策 环 境 优 势 四 政
为促进林下 经 济发 展 , 田林 县 委县 政 府 明确提
出将把林下 经济 作 为调 整农 业 结 构 、 加农 民收入 增 的有效途径 和新的经济增 长点来 抓 , 三年 时间 内 , 在
不解 放 , 吃 亏 、 赔 本 , 首 畏 尾 , 发 展 林 下 经 怕 怕 畏 对 济 持怀疑 观望 态度 。
( ) 金 制 约 因素 大 五 资
充 分利 用林 下土 地资 源和 林荫 空 间 , 在林 下 种
植 药材 、 卉等 经 济 作 物 和发 展 食 用 菌 、 殖 家 禽 花 养 等 , 大大 提高 林 地 综 合 经 济效 益 ; 会 发展 林 下 经 济
( ) 较 效 益 优 势 三 比
目前 , 大多数 农 户认为 林下 种养 与普 通 种养 没 什 么两样 , 甚至 还 不 如 普通 种 养 ; 分 农 户 对 林 下 部
经济 发展 模式 、 持 方 式 和优 惠政 策 等 认 识 模 糊 , 扶
存在 等 、 、 靠 要思 想 , 缺乏 参 与 热 情 ; 的农 户 思 想 有
场 组织化 程度 低 , 因缺 乏 行 业协 会 组 织 , 有 形 成 没 订单 农业 , 各农 户单 兵作 战 、 自产 自销 , 场竞 争 力 市
门把发展 林 下 经 济 与 农 业 开 发 、 构 调 整 、 牧 养 结 畜
殖、 蔬菜种 植 、 贫 开发 、 扶 科技 推 广 等项 目资 金 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