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的油田主要以低渗油藏为主,而低渗油藏具有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等特点,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在陕北地区的油田开发过程中,液压裂缝酸化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低渗油藏的渗流能力,提高产出效率。
由于低渗油藏的深部地层较为复杂,传统的酸化技术在深度酸化和降压增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新型酸液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探究增注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的深入探讨,可以有效指导油田实践,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背景介绍】部分的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陕北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该地区的低渗油藏深度酸化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开展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区低渗油藏的开发效率和产量,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酸液体系研发可帮助优化深度酸化工艺,提高酸液的降压能力和增注效果,进一步提升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探究增注方法能够为陕北地区油藏的开发提供更多技术选择,促进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值的提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陕北地区低渗油藏的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为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酸液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全国其他油气开发地区提供经验借鉴,推动我国油气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2. 正文2.1 低渗油藏深度酸化技术低渗油藏深度酸化技术是针对陕北地区低渗透油藏存在的常规酸化技术难以有效提高采收率的问题,通过研究酸液体系、增注方法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深度酸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采用了高浓度酸液体系进行酸化处理,以提高酸液在地层中的渗透性和扩散性。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酸化处理是油田开发和维护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对于陕北低渗油藏的开发而言,酸化处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产方法。
然而,由于陕北低渗油藏存在着地质条件复杂、高渗透低压等特点,对酸液体系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本文针对该问题,对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酸液体系的配方设计针对陕北低渗油藏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酸液体系。
具体配方如下:盐酸:25%硫酸:8%液体酸度:1.5添加剂:0.5%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参考配方,具体配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油藏储层类型、地质条件、酸液反应活性、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二、酸液体系的性能测试为了对新型酸液体系的性能进行测试,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1、腐蚀性测试腐蚀性是酸液处理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使用不锈钢样品从不同温度下进行了腐蚀性测试,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的腐蚀性能较好,可以有效避免管道阻塞和管壁损伤等问题。
2、溶解能力测试合适的溶解能力可以加快深度酸化降压的过程,并提高增注效果。
我们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岩石、沉积物、盐渍物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的溶解能力较强,能够满足陕北低渗油藏的需求。
缓蚀剂的添加可以减轻酸液对管道的腐蚀,同时增强酸液的溶解能力。
我们对添加了缓蚀剂的酸液体系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的缓蚀性能较好,可以降低管道腐蚀速度。
三、酸液体系的应用效果为了验证新型酸液体系的应用效果,我们在陕北一处低渗油藏进行了实际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可以快速深度酸化降压,溶解能力强,注入后的产油效果显著。
四、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酸液体系,对陕北低渗油藏的深度酸化降压增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该酸液体系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能、溶解能力和缓蚀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注入液的增油效果。
随着实验数据的积累,我们相信对这种新型酸液体系的性能优化和应用广泛化将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范文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田开发中,低渗透高温油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油藏的特殊性质,如低渗透性、高温环境等,给油气的开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开采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低渗透高温油藏特点低渗透高温油藏是指地下油层渗透率低、温度高的油气藏。
这类油藏的特点是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
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面临产量递减快、注水困难等问题。
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开采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三、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概述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特定配方的活性水,降低油藏压力、提高注水效率的技术。
活性水中含有特定的化学添加剂,能够改善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
四、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研究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油藏压力,减小原油的流动阻力;二是通过活性水中的化学添加剂,改善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三是通过增注活性水,提高注水效率,从而增加油气的采收率。
这些机理的共同作用,使得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五、实施方法与效果评估1. 实施方法: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首先需要进行储层评价和配方设计,确定合适的活性水配方和注入量。
然后进行现场试验,通过注入活性水来降低油藏压力、提高注水效率。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注入效果和安全性问题。
2. 效果评估:通过对注入前后储层物性、产量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估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的效果。
一般来说,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同时,还需要对注入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估,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陕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地之一,但该地区的油田多为低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
为提高陕北低渗油藏的采收率,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的研发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的意义陕北地区的油藏多为低渗油藏,钻井一般深度较大,井底压力高,增注困难。
针对该问题,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应运而生。
该项技术通过注入含酸液体系,使油藏岩心表面产生溶解反应,促使岩石溶解,形成孔隙,增大渗透率,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该技术对于提高低渗油藏的采收率,优化注采工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的研发现状1. 酸液体系的种类及其适用性目前,针对陕北低渗油藏的深度酸化降压增注,常用的酸液体系有盐酸、硝酸、磷酸等。
这些酸液体系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盐酸适用于碳酸盐岩的溶解,硝酸适用于侵蚀石灰石、石膏等,磷酸则适用于侵蚀沉积岩等。
还可以通过配制复配酸液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侵蚀能力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需求。
2. 酸液体系的配方设计及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需求,研究人员对酸液体系进行了配方设计和优化。
通过分析油藏岩石成分和结构、温度、地层压力等因素,确定最佳的酸液体系配方。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地质勘探技术,优化酸液体系的配方和使用方案,以提高侵蚀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3. 酸液体系的性能测试及应用效果评估在酸液体系的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
测试内容包括酸液体系的侵蚀能力、稳定性、适用性等性能指标,评估内容包括酸液体系对油藏的增注效果、产量提升效果、注采工艺优化效果等。
通过测试和评估,可以验证酸液体系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其在实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低渗透油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实验研究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2)研究现状与进展(3)研究目的和任务二、理论基础(1)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开发挑战(2)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应用(3)降压增注技术原理综述三、实验设计与方法(1)实验对象及样品制备(2)实验设备和工具(3)实验方案及流程(4)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单一剂体系的降压增注效果(2)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剂型的对比试验(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五、结论与展望(1)降压增注实验的主要结论(2)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3)研究工作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附:参考文献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量逐年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油田的产油率都会逐渐降低,尤其是低渗透油田,它们的油层渗透率低、地层压力小、油藏厚度窄等特点使得传统采油技术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降低开采成本,石油工业迫切需要开发创新的措施和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水驱力不足、沉积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含硫高等。
因此,开发高附加值的降压增注技术是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的必由之路,其已经成为油田增油的重要方向之一。
降压增注技术是指使用人为的插层介质改变井内流动环境,降低油藏压力,控制过流方向,增加油层挤出、调节流体分布,提高采油、强化采收量的期望,又称为“辅助开采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善油层内流动环境,扩大可开采面积和提高采收率,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采油。
在油田降压增注技术中,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常用的增油剂。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岩石三相接触面上形成的稳定吸附,可以改变油水的界面张力,提高油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得原本无法采出的残余油得到增采。
双子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降压增注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增油产业中。
本研究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低渗透油田的降压增注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刘晶【摘要】针对传统酸液体系反应速度快、酸化半径小和酸化有效期短等缺点,结合文东油田实际情况,研制了高温缓速、深部穿透的缓速酸主体酸配方,并优化筛选得到酸化液添加剂配方.岩心流动试验表明,该缓速酸使天然岩心的渗透率由0.26×10-3 μm2提高至0.47×10-3 μm2.与纳米聚硅体系复合制备HS-L/WFS复合降压增注体系,解决注水过程中黏土水化膨胀问题,大幅延长酸化有效期.已成功实施16井次,施工工艺成功率100%,累计增油量1 395.4 t,取得了良好的酸化增注效果.【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6(017)002【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缓速酸;纳米聚硅增注体系【作者】刘晶【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原油田有卫81、濮城沙三、文13东、文82、文88、卫42、卫43等7个特低渗透开发单元,平均渗透率6.34×10-3 μm2,采出程度仅占中原油田总产出的很小部分。
其中,文13东平均孔隙度15.4%~18.7%,渗透率小于5.00×10-3 μm2,注水压力37~41 MPa。
特低渗储层存在物性差,近井地带严重污染,污染半径大,不易解堵等问题,多数注水井在接近油藏破裂压力下仍达不到配注要求,严重制约储层的开发,导致大量特低渗透储层未得到充分启动。
因此,研究开发适用于特低渗储层的酸化增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研制了高温缓速、深部穿透的缓速酸主体酸配方,并优化筛选得到酸化液添加剂配方。
1.1 仪器JH-Ⅲ型高温高压岩心流动实验仪,荆州市创联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型台式干燥箱,濮阳龙兴石油仪器厂;XMTD-4000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FA1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公司;JK99B型全自动表界面张力仪,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陕北地区是中国油气资源的主要产区之一,但这里的油气藏多为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较大。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手段。
随着油价的上涨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一、研发背景陕北地区的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大,目前,采用常规的压裂、水平井等技术虽然可以提高产能,但效果有限。
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对于陕北地区的低渗透油藏十分重要。
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产手段,可以改善低渗透油藏的产能。
二、技术原理酸化是指通过酸浸侵蚀,改善孔隙结构,降低油藏的渗透压,从而增加产液渗流面积和有效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
但陕北地区的低渗透油藏层厚、孔隙度小、粘度大,采用传统的酸化处理往往效果不佳。
所以,深度酸化技术是在常规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酸化工艺,提高酸液的渗透性,确保酸液可以充分侵蚀原油层,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
降压是指通过减缓产能下降速度,延缓水驱、气驱产能下降的过程。
通过降低地层渗透压,增加渗流面积,改善油藏产能。
在深度酸化降压增注工艺中,降压是保证酸液能够有效渗入原油层的关键步骤。
增注是指向油层中注入酸化剂,改善孔隙结构,提高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和产能。
选择合适的酸液体系对于增注工艺至关重要,不但能提高酸液的渗透能力,还能防止酸液对井壁的侵蚀,保证注入的酸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深度酸化降压增注技术通过酸化、降压和增注三个步骤,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产技术。
三、技术研发1. 酸液体系研发在深度酸化降压增注工艺中,酸液体系的选择对于工艺的成功至关重要。
传统的酸液体系通常采用盐酸、盐酸胍、盐酸胍气体、盐酸酸胺等。
但对于陕北地区的低渗透油藏来说,传统的酸液体系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需要研发一种适合陕北地区低渗透油藏的酸液体系,以提高酸液的渗透能力,保证酸液能够充分侵蚀原油层。
中低渗稠油油藏降压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低渗稠油油藏降压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中低渗稠油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约为1~10mD),油粘度较大(25~500mPa·s)的油藏。
由于渗透率低,地层流动能力差,产能较低。
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油藏的采收率。
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降压注汽技术。
降压注汽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油藏中注入高压热蒸汽或高压饱和蒸汽,使油藏温度升高、油粘度降低,同时产生蒸汽驱作用,促进油藏油水分离,增加采收率。
该技术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注汽压力、注汽量、注汽时间、注汽间隔等。
注汽压力是影响注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注汽压力越高,渗透率越大,蒸汽驱作用越强,可提高采收率。
但过高的注汽压力会导致渗透率增大过快,从而引起早期水淹。
因此,注汽压力应根据油藏性质和水文条件选取合适的数值。
注汽量也是影响注汽效果的重要因素。
注汽量太小,驱油效果不显著;注汽量过大,则会导致保压效果不佳,同时耗电量和成本也会增大。
因此,注汽量应根据油藏的特性和水力条件适当控制。
注汽时间是指在一个注汽周期中,注汽时间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注汽时间应达到足够的时间才能使蒸汽达到油层中心,同时要考虑注汽时间过长,可能造成部分油层中出现过高的负压和过早的水淹。
注汽间隔是指两次注汽之间的时间间隔。
随着注汽次数的增加,油藏温度升高,粘度降低,采收率逐渐增加。
但过于频繁的注汽,不仅增加了能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油层的过早水淹。
因此,注汽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中低渗稠油油藏降压注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该技术不仅能提高采收率,还能提高油田生产率,改善油田经济效益。
因此,该技术在未来的油田开发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 编号 :6 30 4 ( 0 ) 20 5 -4 17 -6 X 2 1 0 -0 20 1
低 渗 透 油 田酸 化 降 压 增 注 技 术 研 究 与 应 用
张顶学, 廖锐 全 , 慧 杨
( 江 大 学 石 油 工 程 学 院 , 北 荆 州 44 2 ) 长 湖 30 3
摘要 : 对低 渗透 油藏低 孔 、 渗 的储 层特征 导致 注水过 程 中注水 压力上升 较快 、 注严重 的 问题 , 针 低 欠 开展 了酸化 降压增 注的 应用研 究 , 并优 选 出了一种 水 井降压增 注的 酸液体 系. 先根据地 层特征 对 首 酸液 的要 求和岩 心溶蚀 实验选 出有机 缓速 酸和 盐酸作 为 主体 液 , 此 基础 上根 据 实验优 选 了防水 在
黏土稳 定 剂 Q 一Ⅱ + %E T . 过酸 化 流动 模 拟 实验 对该 酸 液体 系进 行 了评价 并 与土 酸进 行 J 2 D A” 通
了对比 , 结果表 明该酸 液体 系具有很好 的缓 速性 能 , 能够 达到 深部 酸 化 的 目的. 矿场 试验 取 得 了很
好 的效果 , 注水 压力从 1 P 6 M a降到 6 0~ . a 日注水量从 2~ 达到 4 . 9 8MP , 8m 0m .
快, 注水井 欠 注较为严 重.
酸化 处理 是水 井增 注 的重要 技 术 措施 之 一 . 多 年来砂 岩油藏 常用 土 酸酸 化 , 对 砂岩 及 其 胶结 物 其
依据 对酸 液 的要求 , 酸液进 行 了筛 选优化 . 对 采
等有很 强 的溶 蚀能 力 , 且反 应速 度快 , 效成 分主要 有 消耗在 近井地 带 , 致 成 功率 低 , 效 期 短. 导 有 因此 要
Fi . Th l to s i e we n i e r c a e so g2 e r a i n h p b t e nt r a il t n i n e
锁 剂、 土稳 定 剂 、 蚀 剂 、 离子稳 定 剂 等 酸 液 添 加 剂 及 其 体 积 分 数 , 而 确 定 该 酸 液 配方 为 黏 缓 铁 从
“ %HC + % 有机 缓速 酸 +1 F +2 聚 合 醇 +( % ~2 ) 蚀 剂 H J +( . % ~1 ) 8 18 %H B % 1 % 缓 S —l 0 5 %
张顶学等 : 渗透 油田酸化 降压 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
一 5 一 3
效 地提 高酸液 的穿 透距 离 , 解除 远井地 带 堵塞 . 最终 选择 性能 较好 的 6作 为增 注 的主体 液.
\
槲
缝
J 体积分数 / I X %
图 2 JX 含 量 与 界 面 张 力 关 系 I
复合有 机酸 总体溶蚀 率不 低 , 反应速 度较慢 , 且 可有
收 稿 日期 : 001 —8 2 1—21 基 金项 目 : 北 省 高 等学 校 优 秀 中青 年 团 队计 划 项 日( 号 :20 0 ) 湖 编 T 0 83
作者简介 : 张顶学(9 5 ) 男 , 17 一 , 副教授 , 士 , 博 主要从事石油 工程方面 的研究. — a : x7 3 13 cn E m i z 7 7 @ 6 .o ld
想 提高 低渗 透砂岩 油 藏酸 化 的效果 , 该 使 用反 应 应
速度缓 慢 、 活性酸穿 透 深 度 大且 对 储层 污 染 小 的 酸
用 不 同的酸液成 分组 合 成 6种 酸液 体 系 , 对岩 屑 进 行溶 蚀 实验. 6种配 方 的主体组分 分别 为 :
1 1 2% H C1 3 HF + %
5 2 H18 1 % C + %有机 缓速酸 6 %H 1 8 8 C + %有机缓 速 酸 +1 H B 4 % 3 F
1 酸化 增 注 液体 系
1 1 低 渗透 水井酸 化增 注酸 液体 系的要 求 .
根 据实验 绘制 出不 同酸液配 方对 岩屑 的溶 蚀率
随时 间的变化 曲线 , 图 1 示 . 图 中可知 5 、 如 所 从 6 低 渗透储 层物 性特点 要求研 发 的酸化解 堵液 应
在反 应后不 形成新 的酸 渣 沉 淀而 重 新 污染 地层 ; ④ 酸 液添加 剂具有 较好黏 土 防膨 能力 . 1 2 岩心 溶蚀 实验 .
流 过程 中存在启 动 压力 梯度 ¨ . J另外 其 黏 土矿 物 一
般 含量较 高 , 水容 易 膨 胀 , 塞地 层 孔道 . 遇 堵 随着 注 水 不断推 进 , 流 阻 力 迅 速 增 加 , 水 压 力 上 升 较 渗 注
2 1 年 3月 01 第 2 第 2期 6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n l f i n S i uU i ri ( aua S in eE io ) o r a o X hy n es y N trl c c dt n a o v t e i
Ma .201 r 1 Vo _ 6 No 2 l2 .
关键 词 : 渗透 油 田; 低 注水 井 ; 深部 酸化 ; 降压增 注
中图分类 号 : E 5 . T 372 文献标 识码 : A
低渗 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藏 由于其 低孔 、 低渗 的特点 , 流体 在渗
具有 如下性 质才 可能 取 得 较好 增 注 效果 : 应 具备 ① 较 高的孑 隙溶蚀 能力 ; 应具 备较 高的穿 透能力 , L ② 活 性 酸液作 用距 离应较传 统酸 液大 ; 酸敏感 性弱 , ③ 应
2 1 2% H C1 3 1 2% HC1+3% H3 4+ 1 H F BF %
液体 系 4. 制 出 一 种 有 机 缓 速 酸 , 反 应 速 度 。研 其
慢, 特别 适合 于低渗 透砂岩 油藏 的深部 处理 .
4 2 l %HC + % 醋酸 + %H B 4+1 H l5 3 F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