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三线建设主持稿

德阳三线建设主持稿德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德阳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主要从德阳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德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承担着国家的重要军工任务,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军工产业逐渐式微,德阳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
为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德阳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了三线城市建设的目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措施,推动城市发展。
二、现状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德阳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城市道路、水电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德阳市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德阳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城市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国家“三线城市”政策的不断深化,德阳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德阳市还将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
此外,德阳市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城市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德阳市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未来,德阳市将继续秉承“三线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阳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德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多变量协整关系研究

内生 产总 值 G D P代 表 , 用I l 、 I 2 、 I 3代 表第一 、 二、 三产业 产
值, 选取 的样本 区间为 1 9 8 3 -2 0 1 2年 , 数据来 自《 德 阳统 计
业增长更加迅猛 。
为消 除时间序 列 G D P 、 I 1 、 I 2和 I 3回归后产生 的异方差性和 多重共线性而 又不 改变 原来 的协 整关 系 , 分别对其取 自然对 数, 分别用 L N G D P G、 L N I 1 、 L N I 2和 L N I 3表示 , 而D L N G D P 、
引言
德 阳位 于 成 都 平 原 东 北 部 , 不仅 是 中 国重 大 技 术 装 备 制
对 中国整体 、 浙江 、 甘肃和河北 的产业 结构域经济增 长的关
系 进行 了相 关 研 究 。
近年来 , 德 阳市 G D P连创新 高 , 一举 跃 居 四川 省第 = 二 _
造业 基地 , 也是全国惟一 的“ 联合 国清洁技术与再 生能源装
元, i产结构 比例为 5 2 . 1: 3 2 . 8: 1 5 . 1 。在此期 间, 其第 一产 业所 占比重逐渐下 降, 第二 、 三产业 比重有所上升。 到了 1 9 9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5
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 而第二产业 开始 发力 , 显示 出强劲 的增 长势头 , 尤其是在 “ 成德绵 ” 经济 圈成立之后 , 德 阳的第二 产
D L N I 1 、 D L N I 2和 D L N I 3 表示其一阶差分 , D D L N G D P 、 D D N L I 1 、 D D L N I 2和 D D L N I 3表示其二阶差分 。本 文选用E v i e w s 6 . 0软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fs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姓名:方顺学号: 1212060013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2008---2012----2014)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
德阳是四川有名的工业和经济强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各具特色,并且有着丰富博大的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想必大家也比较清楚不陌生了,故这里也不再重提。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积淀下面就由我来归纳德阳产业的发展,简称:“二,四,十二,十”二:两大精品,国际,国家重点行业:重装,能源。
四:四大重点支柱优势行业:机械,化工,食品,材料。
十二:服装,医药,生物,汽车,家俱,电子零部件,矿业,现代商贸物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特色旅游,职教。
十二:服装,医药,生物,汽车,家俱,电子零部件,矿业,现代商贸物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特色旅游,职教。
第一产业德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棉、油、猪、蚕、菸的生产基地。
已建成蔬菜、生猪、家禽、食用菌、药材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和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成了绿科蔬菜、火花米、旌晶食品、明阳种子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
形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有与安徽凤阳同时搞包产到户的广汉金鱼乡,有率先在全国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镇。
随着改革的深入,旌阳区八角井镇、绵竹市汉旺镇等一批“中国乡镇之星”又先后涌现出来,成为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
县域经济发达,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德阳连续几年占居 4 席。
四川省 200 强乡(镇)中,德阳占 51 个。
德阳市行政区划

德阳市行政区划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城市之一。
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德阳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为584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83.8万人。
德阳市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德阳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德阳就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德阳属于川东节度使安禄山的势力范围。
宋朝时期,德阳成为川东路安抚使的治所。
元朝时期,德阳成为四川行省的治所。
明朝时期,德阳成为四川布政使司的治所。
清朝时期,德阳成为四川布政使司的直辖州。
民国时期,德阳成为四川省的省会之一。
1949年以后,德阳市成为四川省的地级市,行政区划也随之调整。
二、德阳市行政区划的现状德阳市下辖6个区、2个县,分别是: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
其中,旌阳区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德阳市的中心城区。
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是德阳市的副中心城区,是德阳市的主要工业区。
罗江区、中江县、罗江县是德阳市的农业区和生态区。
德阳市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各区县之间的功能区划明确,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德阳市行政区划的特点1. 区县功能分工明确德阳市的6个区、2个县之间的功能分工明确,各区县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旌阳区是德阳市的中心城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业中心。
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是德阳市的主要工业区,是城市的重要产业基地。
罗江区、中江县、罗江县是德阳市的农业区和生态区,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2. 区县之间交通便利德阳市的6个区、2个县之间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都十分发达。
德阳市拥有成都至重庆高速公路、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成绵乐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
德阳市还拥有多条铁路干线和支线,包括成昆铁路、成渝铁路、南昌至重庆铁路等,连接全国各地。
德阳市还拥有德阳机场和广汉机场,航线覆盖全国各地。
德阳家乡的变化

-
01
经济
02
环境
03
文化
04
交通
德阳家乡的变化
德阳的变化很大,下面从 #经济 # 环境 #文化 #交通 #人民生活 几
个方面介绍
1
章节 PART
经济
经济
德阳市,古称"旌城",四川省 辖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
部,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 过渡地带。德阳于1983年建市, 现辖旌阳、罗江、广汉、什邡、 绵竹、中江6个县级市,1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 个县。幅员面积5911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382.69万人
程扩建任务
2011年5月5日正式通航 启用以来,已累计开通 北京、上海、广州等航
线20余条次
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近 4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近2000吨
飞机起降近4万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XXX
··· ···
德阳农业发达,素有"天府粮 仓"之称。旌(旌阳)多(多扶) 平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为 四川省重要粮、棉、油、猪、 蚕、菸的生产基地,旱涝保收, 自古就有"膏腴之地"之称
2
章节 PART
环境
环境
Annual work summary
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约15. 3 -17. 7℃,年平均降水 量823 - 914. 5毫米;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由于地理 位置南北差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较高
德阳市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德阳市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成渝经济区边缘,是川东北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加大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农业种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德阳市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方面,不断推广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增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德阳市加强了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猪、羊等畜牧业生产。
同时,加强了畜禽饲料生产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应用,提高了畜禽饲养效益,保障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再次,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
德阳市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产品销售。
同时,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推了农产品销售。
最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德阳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德阳市农业生产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在未来,德阳市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德阳酒店行业报告

德阳酒店行业报告一、概述。
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也是成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德阳酒店行业也迅速壮大。
本报告将对德阳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二、发展现状。
1. 酒店数量,截至目前,德阳市共有各类酒店近300家,其中星级酒店约20家,快捷酒店约50家,经济型酒店约230家。
2. 酒店分布,德阳市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同时在景点周边和交通枢纽也有分布。
3. 酒店服务,德阳市酒店服务水平整体较高,大部分酒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有保障。
三、市场规模。
1. 客源市场,德阳市酒店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商务出差、旅游观光和会议活动。
2. 市场需求,随着德阳市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酒店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3. 市场收入,德阳市酒店市场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四、竞争格局。
1. 酒店品牌,德阳市酒店市场主要以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本地知名酒店品牌为主。
2. 竞争优势,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服务优势在德阳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而本地知名酒店品牌则凭借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和适应性优势。
3. 竞争策略,酒店在竞争中主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宣传和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
五、未来发展趋势。
1. 品牌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将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服务升级,酒店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3. 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酒店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提升客户体验和管理效率。
六、结语。
德阳酒店行业作为当地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
酒店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为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

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作者:文杰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08期编者按:三十载德阳的发展亮点纷呈,对此我们选取县域经济、工业产业、开发区建设、灾后重建四个突出点进行逐一品评。
荣誉榜★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区)★11年跻身“十强县”★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背景介绍旌阳区隶属德阳市,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南靠广汉市。
旌阳区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30年来,旌阳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级经济综合实力极大增强。
在四川省连续17年的“十强县”评比中,有11年跻身“十强县”行列,20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第6名。
2012年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市第六。
到2016年,旌阳区将在全省提前四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亮点经济总量:30年增长89.9倍经过30年的大力发展,旌阳区经济总量空前扩大。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0亿元,比1983年增长89.9倍。
位居全省第11位。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大关,达到51725元,比1983年增长83.1倍。
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长156.0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汽、东电、二重、得阳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国家级经济技术经开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能力增强。
2012年,旌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6.7亿元,比1983年增长156倍,年均增长14.5%,装备工业占旌阳区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64.3平方公里旌阳区城市功能不断强化,1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旌东、亭江城市新区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到2012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64.3平方公里。
其中,绿化覆盖面积25.6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析表,见表二。
表2德阳市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德阳市的三次产业的全国增长份额均为正值,说明德阳市三次产业均为四川省的增长部门,且三次产业按全区GDP平均增长率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德阳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j)顺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由表1计算得到德阳市相对于四川省经济增长率(L)为:0.97,说明德阳市经济增长率略慢于四川省经济增长率;德阳市产业结构效果指数(W)为:1.0153,这反映了德阳市产业结构的基础比较好,若区域结构偏离分量Pij→∞,W>1,说明德阳市总体经济结构较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区域经济中朝阳的、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不高;德阳市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为0.9113,说明德阳市产业中总的增长势头不大,部门竞争力较弱,产业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次产业偏离分量PDij顺序为第二、三、一,总偏离份额为320.94亿元,其中由于产业结构具有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377.42亿元,而竞争力带来区域经济的负增长,并且三次产业竞争力份额中二、三产业均为负值,说明德阳市的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方面竞争力较弱,尚有待提高。在偏离-份额分析法中,区域竞争力份额Dij是个十分复杂的因素,其受到除了产业结构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例如区位条件、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区域基础设施状况、科技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应加大力度提德阳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统计年鉴》
〔2〕崔功豪,魏清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