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试题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试题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试题

1.涂一涂,比一比。

同样多

比少

比多

2.涂一涂,比一比。

同样多

3.

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6分)

()>( )>( )>( )>( ) >( ) 八、数一数,比一比。(8分)。

有()个。有()个。

有()个。有()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17页,练习三中的第3、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4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符号。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使学生获得对数感的经验,对以后统计的题目的理解做准备。 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图片、绒板、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学生准备1—4的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学会运用各种符号。 教学设想: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品的多和少引出数字的大小,再有符号辨别,为以后的简单统计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各数的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听的认真,学得好。 1、出示主题图。

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 2、教师分别出示小猴子、梨、桃和香蕉图。 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3。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4。然后教师依次出示3个桃子、2个香蕉,分别写出3和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3、比较数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https://www.360docs.net/doc/8e87047.html, 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 (1)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3的多少。 师:3和3比较谁多?(一样多) 师:3和3一样多我们就在3和3的中间写等于号。 师:板书:3=3。教师领读:3等于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2)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2的多少。 师:3和2比较谁多?谁少?(3多、2少) 师:教师肯定3比2多。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地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 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地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地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地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 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地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 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地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地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地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精品文档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题目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7 + 0 ○6 + 17 - 1 ○4 - 49 + 0 ○8 - 7 6 - 3 ○3 + 1 5 + 4 ○6 - 0 1 + 2 ○7 + 39 - 2 ○4 - 4 5 + 2 ○4 + 6 9 - 0 ○1 - 09 + 1 ○4 - 28 + 1 ○5 + 4 2 - 2 ○6 + 3 9 - 1 ○6 + 0 2 - 0 ○7 + 18 - 1 ○1 + 4 2 + 0 ○6 - 6 3 + 3 ○8 + 2 5 - 4 ○6 - 49 + 1 ○1 - 07 - 0 ○9 + 0 1 + 1 ○4 - 1 6 + 1 ○4 + 310 - 2 ○4 - 29 + 0 ○4 + 6 7 - 2 ○3 - 2 4 + 2 ○8 - 4 5 + 4 ○5 + 4 4 - 0 ○3 + 6 4 - 1 ○1 + 2 3 - 3 ○3 + 1 5 - 4 ○6 + 2 4 + 6 ○3 - 2 9 + 1 ○3 + 57 - 7 ○6 - 2 1 + 1 ○1 - 0 3 - 3 ○10 + 0 1 + 1 ○9 - 78 + 1 ○9 + 09 - 1 ○4 - 4 2 + 7 ○1 + 8 6 - 3 ○5 - 5 3 + 3 ○9 - 4 4 + 1 ○8 + 28 - 0 ○8 + 1 7 - 4 ○7 + 0 4 - 1 ○1 + 8 4 - 0 ○5 + 58 + 1 ○8 - 6 9 + 1 ○8 + 29 - 6 ○5 - 0 2 + 8 ○8 - 010 - 5 ○2 + 5 6 + 0 ○7 - 4 4 + 3 ○1 + 3 5 - 1 ○9 - 1 4 + 5 ○10 + 0 3 - 1 ○3 - 3 4 + 3 ○2 - 0 2 + 2 ○7 + 29 - 3 ○7 + 2 1 - 1 ○3 + 1 2 - 1 ○5 + 2 6 - 0 ○8 + 19 + 0 ○7 - 6 8 + 1 ○9 + 17 - 0 ○2 - 0 6 + 1 ○3 - 19 - 8 ○8 + 2 6 + 1 ○8 - 2 6 + 2 ○2 + 2 2 - 0 ○3 - 07 + 3 ○5 + 0 6 - 1 ○9 - 0 6 + 2 ○6 - 38 + 0 ○5 + 0 5 - 3 ○3 + 7 6 - 0 ○5 + 29 - 2 ○7 + 07 - 5 ○9 + 1 5 + 2 ○3 - 0 2 + 3 ○3 + 2 4 - 1 ○9 - 4 1 + 8 ○9 - 110 - 6 ○8 + 1 2 + 8 ○7 - 410 + 0 ○6 + 3 2 - 2 ○5 - 1 6 + 4 ○7 + 1 7 - 1 ○9 - 8 3 + 2 ○10 - 7 3 + 1 ○8 + 1 4 - 0 ○4 + 5 10 - 4 ○6 + 2 4 - 1 ○7 + 1 1 - 1 ○7 + 2 4 + 6 ○4 - 3 3 + 2 ○9 + 1 5 - 1 ○2 - 2 3 + 6 ○8 - 8 3 - 3 ○2 + 4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大小1教学设计

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认识符号“>”“<”“=”,理解其含义。 教学用具 小猴吃水果的情境图,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1. 有3只小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面玩耍,还带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玩累了,它们准备吃东西了。其中一只小猴说:我还没有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呢,你怎么就开始吃了呀? 那到底有几种水果呢?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才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呢?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摆。 2. 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3. 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4. 用教具摆成教材上的图。 问:有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3=3” (1)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请你们看一看:有几只猴子和几个桃子?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一只猴子对一个桃子。 (2)每只猴子能吃上一个桃子,桃子一个也没多,那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等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板书:3=3,然后熟读这个式子。 2. 教学3>2 (1)吃完桃子,猴子又准备吃香蕉了。有几只猴子和几根香蕉呢? (2)每只猴子能吃到一根香蕉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有3只猴子,2根香蕉,第1只猴子吃1根香蕉,第2只猴子吃1根香蕉,第3只猴子想吃香蕉的时候,香蕉已经没有了,第3只猴子没吃到香蕉。猴子的只数比香蕉的根数要多。也就是3比2多。) 指名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3比2多,3比2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3>2,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3)看一看“>”,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大于号还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教学生读3>2。指名读,齐读。 3. 教学“3<4” 方法同“3>2”。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 区分“>”、“<”和“=” (1)我们认识了“>”、“<”和“=”,怎样记住它们呢?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方法记。 (我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尖尖角对着小一些的数,大开口对着大一些的数,等号是两根一样长的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比大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情景故事“小猴分水果”:今天,小猴皮皮过生日,听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师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师:小猴子也有这样的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板书课题:比大小(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 3.教学“<”(猴和香蕉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用手势比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K12学习】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

北京一年级上册比大小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练习题

————————————————————————————————作者:————————————————————————————————日期:

北京版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 练习一 1.在□内填数,在○内填“>”,“<”,“=”。 2. 3.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 > ><

4. 4 2 5 4 2 3 5. 在○内填“>”,“<”,“=”。 3○2 4○5 2○1 4○4 1○3 5○4 5○2 5○5 4○2 8○5 7○9 10○7 9○0 6○6 1○8 6.填上合适的数 2> 7< 3= 10< 4> □<2 9>□ 6=□ □+3=5 7.在○内填“>”,“<”,“=”。 15○10 11○5 13○16 16○14 14○18 10○10 13○18 17○0 8.在○内填“>”,“<”,“=”。 6+8 8+6 16-5 10 5+9 15 7 6+3 5+2 10-3 8○3+5 9- 3 9 11+4 15 14+4 11+2 9.在○内填“>”,“<”,“=”。 8+2○8-2 9 11 6 + 2 8 10-4 4 9 +8 16 7○7-2 10.想一想,填一填 2< <5, 里可以填( ) > <> <> <

2+3○4-1 8-6○9-3 4+6○9-2 2+6○8 4+3○2+ 7-5○6+1 3+6○9-1 5+2○4+2 5+1○4+1 6-2○7-1 5+3○7+1 4+1○8-3 4+4○5-0 10-1○9 8+2○8+1 7-1○6-2 5-1○3+1 9-3○2+7 7-6○9-7 8-2○2+5 5-3○6-3 5-1○6-2 1+3○4-2 10+0○10-0 9-1○7+1 8+2○5+5 6-1○7-3 3+1○5-2 6-1○7-1 3+4○1+6 8-7○5-2 4+2○3+3 9-6○3 5+0○5-0 2+7○1+8 5+3○10-7 5-2○1+2 8-2○8-3 3+5○6-2 10-2○10-1 5○3+6 6+2○7+1 4-3○4-4 8-5○9-3 5-2○10-7 2+2○8-3 5+3○10-3 9-3○10-4 6+2○7-2 8-2○9-4 10-3○5+3 4+5○3+7 2+1○1+3 8-5○1+2 7-6○2-1 6+2○3+5 3+3○4+4 3+4○5-3 9-7○3-1 5+4○4+5 10-2○8 7-3○2+3 6-0○7-1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本教学设计由提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书第14~15页的主题图。) %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3、2。教师同时板书。) [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1 "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1、知道相等。 ;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20-11__14+218-15__18-812+8__6-410+2__10-4 16+3__4-2 17-5__7-53+10__6+1316-11__17-820-10__7+8 4+13__7+3 12+3__9+912+3__10+83+5__7+119-3__3+6 18-7__4+3 18-8__20-155+3__8+92+12__18-2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16-9__5+1419-6__10-6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18-4__4+47+5__5+118+6__18-4 8-6__12-8 10-7__14+518-8__3+102+4__15-6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19-14__10+44+7__8-2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11-7__6+1416-7__11+22+5__3+3 4+5__8+7 9+8__20-138-3__7+134+16__10+57-4__10-7 11+3__6+8 2+18__12-35+7__2+1710-5__19-48+2__11-4 8+2__12+2 6-2__17+218-14__8+26+14__6+82+6__4+16 9-7__13-5 3+17__7+118+9__3+1316-9__3+16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2+13__18-122+12__12+7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4+5__13-913-7__7+7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15-4__6+313-9__10+79+3__3+15 7+10__19-8 7-3__10+917-11__2+1410-4__8+9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11+5__9-512-6__2+8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2+11__11-77+6__11+3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10-2__4+919-16__18-4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13+6__6+116+10__13-65-2__20-15 18-13__19-8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江池小学李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2.开火车从1数到100 3.填空

(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4.在○里填上“>”、“<”或“=” 14○14 18○15 19○20 9○1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填表。 指导学生打开书33页看例7,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教师巡视,个别辅导。(2)分组讨论,你从表里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学生小组内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有序地观察。如:横看、竖看、斜看等。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排列规律。如: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第④点,教师可让学生具体举例说明谁比谁大,并追问:你们还能看出哪个数比哪一个数大?(通过观察数目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比较大小做好准备。) (3)看数目表找数。

①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第8行第5个数呢?你发现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第6行第3个数是多少?第7行第3个数呢? ②5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你发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64和66中间的数是多少?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 ③同桌互相提问。 2.39页做一做 3.教学例8 (1)教学例8左题。 ①指名学生述图意。板书:2523 ②讨论:25和23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已经有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25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23是2个十和3个一组成,所以25>23;或者根据数数时25在23后面, (2)教学例8右题。 ①出示计数器比较,同桌互相说说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汇报结果,指名板演。 3.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4.34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49后面的一个数是() (2)5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3)比90小1的数是()

一年级数学下册_数的顺序与比大小专题训练

数的比大小、计算 加减法 公式: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一、加减法的理解 53+()= 96 25+()= 62 45+()=56 ()+13=33 ( )+15=42 70=( )+23 38-( )=26 ( )-19=37 79-( )=54 68-( )=26 ( )-35=67 24=( )-54 二、加减法的运用 1、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5,一个加数是12,它们的和是多少? 3、一个加数是7,一个加数是8,和是多少? 4、两个加数是和是14,其中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5、减数是6,被减数是18,差是多少? 6、被减数是19,减数是7,差是多少? 7、减数是7,差是19,被减数是多少? 8、两个加数的和是47,一个加数是29,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9、被减数是78,差是23,减数是多少? 数的认识与运用 一、根据百数图填数。

二、 比一比。 1. 请给合适的答案画√。 56元 比足球便宜多了 比足球贵多了 玩具熊的价钱 飞机的价钱 2. 填空。 ⑴ 在24、71、68、75、100中,( )比68少得多,( )比68多得多,( )比71多一些,71比( )多一些。 ⑵ 在66、82、35、43中,( )最接近40,( )比80多一些,50比( )多得多,比( )多一些。 三、在括号里填入“>”“<”或“=”。 37( )50 17( )19 3( )30 99( )98 39( )80-40 28+2( )29 3+40+3( )50 69( )80-20 50-40( )70+20 40+8( )20+30 90-17( )90-7 67-7( )58+2 四 、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 79 > < 52 53+4 > 25+9 > 45+ <56 32+ < 41 57- > 46 73+9 > < 61-7 16+ < 50 26+( )<33 ( )+15<42 70>( )+23 ( )里最小能填几? 18+( )>26 ( )+19>37 79<( )+54 练习题 一、 根据第一个表格中的规律填空 二、 我会选。 1. 61比( )多得多。 A .19 B. 63 C.60 D.97 2. ( )比75多得多。 A. 70 B. 45 C. 100 D.80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基本信息 课题认识等于(=)、大于(>)、小于(<) 作者及工作单位 XXX 江西省赣州市XXXXX中心小学数学二班 教材分析 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比较扎实,但个别同学存在学习态度及方法问题,有待指导与提高。另外,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1、让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并且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能在5分钟内完成10题练习,准确率达90%。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意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借助直观教具,使学生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实践应用 拓展深化1、出示两个文具盒,说 明里面装的都是铅笔。 问:你知道哪个里的铅 笔多吗? 说明:要知道哪个 多,就要数一数各有多 少,再比一比。(揭示课 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主题图。 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参加 了比赛?每队中各有多 少成员?根据生答,出 示各种动物的头像图。 2、教学“=” 指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图 像。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4、小熊队比松鼠队 少,3比5少。读读、 写写。 1、比一比、填一填。 2、填一填、读一读。 3、填一填、说一 说。 认识>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练习题

一、在里填>、<或= 5 5 1 3 3 2 2 5 2 0 1 3 4 1 2 4 0 2 5 4 5 0 4 5 二、在□填上合适的数。 3>□4<□5>□4>□ 3 =□2>□ 4 =□□<4 □<3 □>2 □>1 □>3 □<4 □=□: □<1 □>1 □= 4 □>□□>4 □<2 □<□□<5 3<□□= 3 2>□□>0 □>□5=□ 一、在里填>、<或= 5 5 1 3 3 2 2 5 2 0 1 3 4 1 2 4 0 2 5 4 5 0 4 5 # 二、在□填上合适的数。 3>□4<□5>□4>□ 3 =□2>□ 4 =□□<4 □<3 □>2 □>1 □>3 □<4 □=□□<1 □>1 □= 4 □>□□>4 □<2 □<□

□<5 3<□□= 3 2>□□>0 □>□5=□二、在□填上合适的数。 3>□4<□5>□4>□ 3 =□2>□ 4 =□□<4 □<3 □>2 □>1 □>3 □<4 □=□□<1 □>1 □= 4 □>□□>4 □<2 □<□~ □<5 3<□□= 3 2>□□>0 □>□5=□ 一、在里填>、<或= 5 5 1 3 3 2 2 5 2 0 1 3 4 1 2 4 0 2 5 4 5 0 4 5 \ 二、在□填上合适的数。 3>□4<□5>□4>□ 3 =□2>□ 4 =□□<4 □<3 □>2 □>1 □>3 □<4 □=□□<1 □>1 □= 4 □>□□>4 □<2 □<□□<5 3<□□= 3 2>□□>0 □>□5=□ 一、在里填>、<或= 5 5 1 3 3 2 2 5 2 0 1 3

4 1 2 4 0 2 5 4 5 0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