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最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姜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学习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据《资治通鉴》记载“扬州富庶甲天下”,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学法指导(理清思路):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

明确:其一、知人论世;其二、诵读吟咏;其三、整体把握;其四、重点词句赏析。

三、知人论世:

1、作者: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布衣终生。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震耀一世。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21岁的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3、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

稍长。内容上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词韵上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四、齐读小序,回答问题:

问题1、概括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缘由及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问题2、黍离之悲典故: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黍、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怆然、悲: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切、伤感、深沉的。

五、学生诵读:

诵读指导: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注意小序提示的感情基调。

2、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3、注意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4、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悲切伤感之情。我们在诵读的同时,思考词中是如何表现这悲切伤感之情的。

六、词作赏析:

1、“序”里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说明今昔发生了巨变,而且这一巨变使得词人满怀悲伤。那么,扬州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今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破败荒凉的景象,在词的正文中,作者有没有描绘?)——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红药徒生)等。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上片中哪个词可以用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讨论交流后,梳理成板书。)

明确: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下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明确:“惊”字,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

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样的景象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城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红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