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思考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探究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了调研。
一、现状分析1. 人才缺口严重。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人数不足,不能满足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
其中,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更为紧缺。
2. 带教医生不足。
一些基层全科医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渴望很强,但由于缺乏带教医生和优质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导致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3. 工作量大、收入低。
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工作压力较大,医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随之提高,仍然低于其他医疗专业。
二、问题解决方案1.加大招聘力度。
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增加基层全科医生的招聘数量,以填补人才缺口。
2. 建立带教机制。
医疗机构应该积极推动带教制度的建立,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带教医生来基层医疗机构担任指导和培训工作,为全科医生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水平提供支持。
3. 提高待遇。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为基层全科医生提供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四、结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加大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支持,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未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人才缺口严重、带教医生不足和收入低等问题存在。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大招聘力度、建立带教机制和提高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政府和有关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未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作者:蒲佳琪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0期摘要: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制度尚不完善,存在部分问题。
然而,全科医学有着专科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本文主要就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全科医学; 现状;发展;趋势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全科医生人才缺乏,全科医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这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过程很不完善直到1997年,我国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才提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国家才首次将培养全科医生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但在这之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无论是在全科医生的绝对数量还是制度的完善方面都已经遥遥领先。
而相对来说,我国就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部分全科医生水平不高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大多数都是以前的赤脚医生或者乡村医生转化而来,他们文凭多数是中专或者更低文凭,其中有部分人甚至是靠拜师学艺成为医生的,并未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
虽然中国人依靠经验治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经验也的确有些效果。
然而这种大多依靠经验的治疗有时候可能会和疾病谱的转变发生一些冲突。
这时候可能经验就“失灵”了,新的经验积攒可能意味着病人会遇到未知的副作用或者伤害。
除此,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很匮乏,检验设备也很简陋。
甚至有些中医也在不明不白开西药,但他们对西药的药理却知之甚少。
浅谈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张宇;张东华;薄红;张红梅;周晋【摘要】General practition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t is the“gatekeeper”the health of residents, but our general practitioner system started late, development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 article elaborated on China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tatus and mode. W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practitioner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situation.%全科医生是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但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起步较晚,发展仍不完善。
文章通过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和模式的阐述,分析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政策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与发展的对策。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全科医生;现状;培养对策【作者】张宇;张东华;薄红;张红梅;周晋【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3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又称全科医师或家庭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对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一体化的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新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从事以下工作:(1)预防保健;(2)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3)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负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然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队伍又是什么样呢?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缺乏岗位吸引力,基层医生不愿晋升和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全国城镇人口约59379万人,按照全科医生资格与配置要求的最低标准,城市社区需配置近12万名中级及以上全科医生。
目前我国具有全科医学技术资格人员仅占配置需求的9.0%,注册全科专业占配置需求的5.3%,且具备全科医学技术资格或执业注册人员中,排除不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虽然岗位培训人数多,但培训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医生、医士等初级资格人员。
一级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发挥全科医学专业优势的地方。
这些机构迫切需要全科医生,不改变全科医生现状,必将影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实现。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全科医学社区发展很快,上述情况明显改观。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发现,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794人增长至252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
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摘要:本文从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提出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对其建设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全科医学;建设;发展策略1 医疗机构建设全科医疗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文件要求,明确“鼓励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尤其是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医院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
医院作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建设全科医疗科是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1.2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全科医学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同时也是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的过程。
建设全科医疗科,系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服务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1.3培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作为全科医学队伍培养、培训的平台,是区域全科医生培训的关键。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是全科医生培训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主要内容(1)组织管理。
医院责成专门部门负责学科建设项目的申请申报、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业务管理及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审核等。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想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就需要具备更多的医疗资源,全科医生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培养全科医师可以更好的促进医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医院和医学院均需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主动去思考当前的不足,然后分析原因,再针对性进行改进,更好的保证全科医生培养效果。
本文首先对全科医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全科医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全科医生培养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现状;思考我国是当前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社会的发展下,近年来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我国的医疗资源一直处于紧张的形式,一般来说,一个城镇医生收治的患者均在2人以上。
[A1]为了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培养全科医生,可以更好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情况,积极落实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加快建设全科医生队伍,更好的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1.全科医生培养现状全科医生主要是综合性、全面性的医生,其执业范围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慢性病的调理;一般性的应急救护;上门出诊、家庭健康护理、转诊救护服务;健康恢复管理以及政府部门批准的其他诊疗范围,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
不过,我国目前针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时间不长,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
回顾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这个时期,我国首次将全科医生的概念引入到临床医疗事业发展中,也是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启蒙[1]。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开展了一项有关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通过一系列宽泛的采访、探索,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由于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复杂性,通常需要综合运用政策、培训、和引导方面的多项措施来解决。
而且,一般情况下,全科医生队伍需要整合精神卫生、医疗卫生、药物治疗、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服务,以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其次,按照目前培训情况,各地实施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部分地区只提供初级的培训,而其他地区则分别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细分领域提供多项培训。
因此,有必要改进培训体系,以保证培训质量。
再者,现行的激励机制可能偏离了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可能无法支付额外的费用,同时不能有效地激励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
因此,应合理设计和调整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活动。
最后,本次调查也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多数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但是由于技术匮乏、资金短缺以及人员紧张等原因,这些队伍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
因此,应建立实施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长期机制,OMI持续稳定推进队伍建设进程,以保障群众的健康权益。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培训体系,合理调整激励机制,以及建立实施长期机制,以确保群众的健康权益。
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展望

E-mail:zgqkyx@·2267··特稿·【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医改实施1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在全球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与重视医疗品质的浪潮中,全科医学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全科医生成为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约有全科医生30万人,2018年的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2.22人,基本达到了“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但与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相比,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能否加快培养大批合格全科医生,已经成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瓶颈问题。
本文以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全科人力发展的尚存问题,重点对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城乡人力资源差异、全科医学学术研究等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综合性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敬请关注。
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展望杨辉1,韩建军2,许岩丽2【摘要】 新医改10年,是中国全科人力发展的积极探索和迅猛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数量不断增长,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
本文以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历程和现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中国全科人力发展的尚存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作者认为,全科人力资源的功能定位、全科医生质量和绩效管理、城乡和地区间的全科人力数量和质量差距、全科医学师资结构以及医学和教育双能力、全科医学学科和学术建设、全科人力发展及服务的质量和创新,是接下来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重点关注方面。
从医学早期教育开始全科培训,以综合维度的需要为计划和培训导向,贯穿医学本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培训、持续职业发展各阶段,规划全科医学教育的蓝图和路径,充分重视和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支持全科师资和导师培养,是中国全科人力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与思考
关键词全科医生建设社区医疗改革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多,如何提升全科医生的服务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不断的加强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
本文综合数年来在全科服务团队岗位上担任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有关全科医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加强全科医生“勤、谨、精”的教育,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综合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注意加强全科医生责任感的培养,不断学习其他先进地区和团队的经验。
达到原则和灵活的统一,严肃和严谨的统一,建设过程有意识引导全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素质、服务水平及沟通能力。
现谈些看法和思考。
全科团队医生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人员素质
全科医生作为团队的中坚力量,管理者有责任、有意识的在团队中引导培养一个“勤、谨、精”的工作氛围,在社区服务中需要注意加强全科医生的思想教育,逐步引导全科医生的工作重点放在“勤、谨、精”上,“勤”,即全科医生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要做到服务不偷懒,勤钻研业务技术,积极探索全科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来适应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工作的需要,一切工作要围绕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目标,来做好、做细工作。
“谨”,即全科医生在服务工作中,要注意谦虚谨慎,耐心细致,细心地在社区开展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注意
发挥整个全科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的加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耐心地向社区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团队医务人员应争取在地方政府,基层干部支持下一起做好解释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以完善和改进。
“精”,即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不但业务只是要“精”,更重要的是与社区居民,居委干部的沟通要“精”,即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果敢的工作作风,熟练的医疗操作技术,对能预见的和对不能预见的疾病异常情况,能独立的做好急救处理、并且在急救的基础上,积极联系转院治疗。
全科医生工作规范的建设
全科医生作为一个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必然会在工作中遭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惑,对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来说,首先全科医生自己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全科医生必然会遇见许多事和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有不讲理的人和暂时不能处理的事,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在工作中都要表现出沉着、稳重、客观、良好的精神状态,稳妥的处理,切忌未经思考发表意见。
在工作中不能以自己的处事方式,情感,心理,兴趣,言行举止,生活等标准来衡量你服务的社区居民,对于服务工作中目前政策尚不明了,尚未开展的服务项目,不要以自己的想法贸然回答,应积极应对,必要时可以在全科团队会议上提出,或联系有关部门给与妥善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向居民解释清楚,这样才能达到原则和灵活的统一,严肃和严谨统一,坦诚和慎言相结合,形
成一个最佳规范的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社区卫生改革的健康的发展
全科团队管理者的在团队建设工作中的思考
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不但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者。
一个好的团队长不是单纯的“传声筒”,在领导布置任务后要学会分析、合理安排、做到人尽其才和协调能力,在充分领悟领导意图的基础上,注意发挥集体智慧,把各项工作做好,以“信任”为前提,平时要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团队全科医生的工作灵感、创意、长处、短处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加以分析和总结,综合各方面的工作要求,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在团队服务工作中倡导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探索、尽早发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工作的难点、热点和瓶颈问题,运用集体智慧加以解决,有针对性改进服务内容,方式和理念,从而达到提升团队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将团队的管理更趋人性化、为建设一个和谐团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整个团队在工作时就减少了推诿,扯皮和许多不确定因素了,使得全科医生在开展工作时能有条不紊,服务有序,想方设法地服务好社区居民。
提升全科医生的心理素质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全科医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着两个明显的心理倾向:①渴望成为工作中的成功者;②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工作能里评价过高,现实工作中成绩却不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你的工作重点是不要单纯去改变这种心
理倾向,而是要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将所有的全科医生都视为成功者,综合分析,合理分配工作,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并制定好工作指标,考核管理方法,逐步提升所有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
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成为成功者,这也是一个合格团队管理者必不可少的工作思路。
加强全科医生的责任感,主动服务于民
在社区工作中,不断要加强全科医生工作责任感的教育,使每一位全科医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中重要的棋子,必须要让医疗卫生改革这盘棋走活,走好。
团队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教育和学习,注意把工作中好的案例,其他地区、团队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改进和创新,使之在全科团队中形成一个既规范又有新意创新的工作法,以优质的服务理念,个性化的服务方式,鼓励全科团队医生在加强工作责任感的同时,学习先进团队的经验,结合自己团队居民的特点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原则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合理的服务需求。
一名成功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既要有团队管理者的引导,又要有敢于放手、创新、分析、整合的能力,在工作中注意集整个团队的智慧,有目的地引导全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素质、服务水平、沟通能力、团结一致才能下好这盘医疗改革的棋,而每一位全科医生就是一枚棋子,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把这盘棋走好、走活。
相信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通过辛勤的工作,医疗卫生改革工作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