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VRV(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与介绍ppt课件

VRV(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与介绍ppt课件

加,可能会造成蒸发、冷凝过 传输特性。
程热交换效率降低)
1980
2340
0
0
需更换润滑油,调整制冷剂 需要提高系统耐压能力 的充灌量及节流元件
29
(6) 冷媒管道系统
管道连接形式
主管道分配主管道分配:分支管后 连接两个分支管的情况
correct
1) 主管道分配只可进行两次 2) 但必须在前三级分支进行
接头相同
当量管道长度小于100米
室外机 RAS- RAS- RAS- RAS- RAS- RAS- RAS型号 224FS 280FS 335FS 400FS 450FS 500FS 560FS
NQ NQ NQ NQ NQ NQ NQ
气管 19.05 22.2 25.4 25.4 28.6 28.6 28.6
容量:2.8kw-14.0kw 特点:电子膨胀阀、温控器、低噪音
RPC
25
室内机安装
最低 5mm
a
暗装
风管 室内
a
28型—71型 270

吊顶
80型—140型 350
天花板内部
a
四面
出风
室内机
248mm
28型—71型 248
室内

假天花板 面板
80型—140型 298
26
(4)室外机(整装一体机)
变频室外机,容 量8-40匹
R22或R410A
分支管
冷媒管,铜管
室内机,容量 1-5匹
23
(2)特点
安装方便 维护费用低 使用灵活 一套系统实现制冷制热 温度控制精度高 机房占地面积小 设备初投资高 低温条件下、制热性能下降
24

多联机空调系统施工图识读精PPT课件

多联机空调系统施工图识读精PPT课件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1. 本工程为某市经济开发区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该建
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64m2。 2. 本专业设计范围内的通风空调设计。
(二)设计依据 本工程设计是依据甲方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建筑专业所提供的建 筑图并遵照暖通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进行。 具体规范为: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2003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006年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2002年版
候梯厅
大空间办公
办公
办公
会客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会客
办公
办公
女卫
陈列室
候梯厅
图书室
管理室
健身房
乒乓球
娱乐室
档案室
水箱设备间
水箱
电梯机房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6
室内机接管流程图
6.4.3 土建施工与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配合
学习内容: 一、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需要土建配合的内容 二、土建施工配合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的措施 三、土建施工与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配合的案例
二、土建施工配合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的措施
➢主机基础应在坚实水泥地面做混凝土基础,基础高度 为200mm。机组应完全水平,保证每点接触均匀。 ➢基础筑在屋顶面时,不需要碎石层,但该混凝土表面 必须敲毛。标准混凝土配合比:水泥1/砂子2/石子4, 并加φ10加强钢筋,水泥砂浆表面找平,基础的沿口应 倒角。 ➢基础周围应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周围的积水。

多联式空调机组PPT课件

多联式空调机组PPT课件

翅片换热器 RXV-V450W/SC2
Φ28.57 Φ28.57
毛细管φ2.2*1.1(内径)*2500共3根
毛细管φ2.5*1.5(内径 )*1500
T三通 (FDF2A)
(FDF2A)
Φ6.35
28.57 过滤器(φ28.6)
低压开关 0.15Mpa复位 0.05Mpa断
贮液器 过滤器(φ28.6)
•17
室外机的安装
❖ 当一个系统有多于两台室外机组合时,建 议系统中的室外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且最大的室外机放在第一分歧管处;
•18
室外机的安装
室外机机组间的配管必须水平放置,中间 连接段不允许有下凹现象;
连接室外机机组间的所有配管不能高于室 外机各出管口高度;
分歧管必须水平安装,误差高度不大于 10°;
•12
室内机的安装
❖ 室内机分歧管注意水平、垂直放置,水平倾 斜角度10°以内。
❖ 冷凝水管: ❖ a)冷凝水管必须保证1/100以上的坡度; ❖ b)冷凝水主管安装通气孔,且排气管口应朝
下,防止灰尘、杂物进入; ❖ c)冷凝水管采用难燃B1级橡塑保温筒保温,
保温厚度通常为10mm以上;
•13
室外机的安装
❖ 先用真空泵从液侧截止阀和表接 头组件处排出系统空气,抽到-1 kgf/cm;
表接头组件
•22
气密性实验
❖ 关闭真空泵,从液侧截止阀和表接头组件处 充入40 kgf/cm2氮气(R22充入30 kgf/cm2 氮气),保压24小时(不可对球阀直接打 压);
❖ 气密性实验结束后,将气侧球阀与低压配管 焊接好(焊接时用湿布包住低压球阀);
•24
冷媒追加量
•25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解析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解析

V2
V3
冷热 转换器
室内机组
3管式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室外机
室内机组
EV0 EV1 EV2 EV3
前言 — 多联机的特点
容量自由组合 8~56 HP 系统简单 设计灵活
室外机位置任意、作用半径大
精确控制室内温度 节能 室内机独立控制、室外机变频 安装简便 可靠性高
前言 — 多联机的现状
良好的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方案
28 20.34 (28~36/12.7~16.3)
35 37.31 (45~54/12.7~15.2)
42 61.84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
冷 量

室外机
Qe
••
Q0
••
室内机(总和, tn)
t0 te t‘
蒸发温度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制冷 能力下降,每℃约3%的容量修正率:
30.0
Test: Start hour: Stop hour:
TEST_12_011217 17-12-2001 15:35:05
17-12-2001 17:11:16
Temperature (°C)
25.0
20.0
15.0 1.4
室温波动严重
1.6
1.8
Test time (Hour)
实验:同上
t_ret_mean_0 t_ret_mean_1 t_ret_mean_2 t_ret_mean_3 t_ret_mean_4 t_ret_mean_outdoor
2.0
实验机组
•5个室内机

空调工程施工项目一多联机系统的施工课件

空调工程施工项目一多联机系统的施工课件

多联机系统的适用范围与优势
适用范围
多联机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 建筑,尤其适用于需要高效节能和舒 适度要求的场所。
优势
多联机系统具有节能环保、舒适度高 、易于维护、低噪音等特点,同时能 够满足不同建筑的需求,提高建筑的 使用价值。
02
空调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现场勘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 解建筑结构、室内外环境以及 相关设施,为后续施工提供基
空调工程施工项目一多联机 系统的施工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多联机系统介绍 • 空调工程施工流程 • 多联机系统的安装技术 • 空调工程的质量控制 • 安全注意事项与环保要求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多联机系统介绍
多联机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多联机系统是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一台或多台室外机连接多 个室内机,实现制冷、制热和通 风等功能。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多联机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未来 ,多联机系统的施工技术将更加成熟,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THANK YOU
04
案例一
某商务大厦多联机系统安装项 目
案例二
某医院多联机系统改造项目
案例三
某大型购物中心多联机系统安 装工程
案例四
某政府办公楼多联机系统升级 项目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一
多联机系统制冷效果不佳
问题二
多联机系统运行噪音过大
问题三
多联机系统安装位置不当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四

多联机空调介绍PPT共28页

多联机空调介绍PPT共28页
多联机空调介绍
多联机空调介绍多联机空调介绍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调工 变频多联机系统 stone 变频多联机系统 室外机 、变频多联机系统简介 室内机 冷媒管 冷凝水管 变频多联机系统组成 通风管道 风口 制冷剂 三、安装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控制系统
风管机 风管式空调机俗称 风管机,由空调连 接风管向室内送风。 风管机解决了挂机 柜机裸露在外面影 向美观的问题,同 时走管长度比普通 家用空调要长,安 装比较灵活。按静 压来分有高中低静 压三种形式
●嵌入机 它外形比较 美观、大方 制冷制热效 果也不错。 常见的有四 面出风嵌入 式、双面出 风嵌入式 单面出风嵌 入式
变频多联机系统组成 冷媒管 冷媒管一般采用紫铜管。它由气管和液管组成,通过 灵活的布置使室外机与室内机相连接。冷媒管道需要 保温。 盘管品 直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工 变频多联机系统 stone
二、变频多联机系统组成 ●室内机 它是一个带蒸发器和循环风机的设备,与目前我 们常见到的分体空调的室内机原理上是相同的 从形式上看,为了满足各种建筑的要求,它做成 了多种形式,主要有落地机、壁挂机、风管机、 嵌入机等。这些室内机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学生犯下的种种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再三强调的内容,似乎就是对牛弹琴,学生并不接受,作为教师免不了指责,为什么多次反复强调的知识到现在还没掌握?细想一下,错误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最直接的反映,

多联机空调设计交流ppt课件

多联机空调设计交流ppt课件



5
5
商用分体N系
RAS-50HNQ

20


RAS-50HNQ

20


5
5

10
10
RAS-125HNQ

50


20
15
RAS-112-160FSVN2Q
120
30
VAM mini
300
RAS-224-335FSVN2Q
125
40

30
30

50
40
注:*1为室外机特殊设计时的值,标准室外机为300m。 *2为室外机特殊设计时的值,标准室外机为40m。 *3*4*5为模块机连接的室内机台数小于推荐连接室内机台数的值,当其大于推荐值时*3*4*5的值分别为300m,40m,30m.
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取决于室外机的冷量、室内机的总 冷量这两者的较小者,对多联机可配到50%~130%要有 正确的理解; 多联机可以配到130%,并不是说整个系统 可以达到130%的制冷量,整个系统基本上还是按照100% 或多一点在出力。
虽然家用中央空调同时使用率一般不会太高,但考虑 到最不利天气情况以及机器回油,压缩机使用寿命的原因, 配比率一定不要过大,100%- 110%为宜,不能超过 115%。
注:3,4,5HP的机器,一定要不要超配,最好100%。
(二)冷媒管道的设计
1 当室内、外机之间的冷媒管道较长时,阻力损失加大,吸气管压降增大, 导致系统出力及性能系数的下降,因此应精心考虑室外机的位置及管道 井的位置,尽量缩短管道长度。
2 冷媒管道采用难燃B1级橡塑保温材料保温,其导热系数不大于 0.035W/(m.K),保温厚度为:铜管直径d≤φ12.7时,δ=15mm; d≥φ15.88时,δ=20mm。室外冷媒管道保温厚度增加10mm,外缠稀松 布,外涂3层防晒漆。

空调系统设计方法ppt课件

空调系统设计方法ppt课件

朝向差别 地域差别 分布差别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湿负荷
人体散湿量 新风带入的湿量 液面或者湿表面的散
湿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热负荷计算
采暖热负荷计算
空调热负荷计算(附 加新风加热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三、空调冷负荷估算
作为方案设计和初步 设计的参考
举例
过程设计
充分考虑非满负荷运 行的工况
措施:冷负荷考虑分 析,设备节能分析, 设备匹配选型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内 容
建筑围护结构 外窗辐射照明 人体散热 照明散热 设备散热 实物物料散热 新风散热 伴随散热的潜热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估算
水容量的2~3%选择
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
统膨胀水箱的容积为2~4立方。
.
六、末端设备的选择
1、风机盘管的选择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参数:制冷(热)量和送风量,故有风机盘管的选择
有如下两种方法:
(1)根据房间循环风量选: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和房间换气次数三者的乘积即为 房间的循环风量。利用循环风量对应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卧式离心泵
.
立式离心泵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3、水泵选择的步骤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公式
Q(kW)
L(m3/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_ret_mean_0 t_ret_mean_1 t_ret_mean_2 t_ret_mean_3 t_ret_mean_4 t_ret_mean_outdoor
等效长度 30m 50m 80m 100m 120m 150m 制冷 t℃ 2.2 3.6 5.8 7.3 8.8 11
0.93 0.89 0.83 0.78 0.74 0.68 制 热 0.99 0.99 0.97 0.97 0.96 0.95
18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耗
EER 1.9 ~ 2.4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制冷量(kW)13 Nhomakorabea作用域 — 性能系数
Tex
压缩机r
室外机
Tsu,1
Tsu,2
气液分离器
高压气管 换热器
实验机组
•5个室内机
液管
CH Pgas Tgas,0
CH PLiq EV1 Tliq,0
Pgas
50% < 部分负荷< 60%
15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流动阻力
R22 吸气管阻力
铜管OD mm 18
t=0.04℃/m p=731 pa/m
5.84 kW ( 7.0m/s)
1.8
t tLQQ
22 10.31 (14~21/11.7~16.1)
28 20.34 (28~36/12.7~16.3)
3
前言 — 多联机的分类
单冷型 热泵型 热回收型 一部分房间供冷
同时一部分房间供热
2管制系统 3管制系统
4
2管式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V1
V4
EV1 EV2 EV3
V2
V3
室外机
冷热 转换器
室内机组
5
3管式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室外机
室内机组
EV0 EV1 EV2 EV3
6
前言 — 多联机的特点
容量自由组合 8~56 HP 系统简单 设计灵活
室外机位置任意、作用半径大
精确控制室内温度 节能 室内机独立控制、室外机变频 安装简便 可靠性高
7
前言 — 多联机的现状
良好的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方案
几乎誉为可以一统天下 但是:
多联机的发展历程才20年,一定存在 诸 多不明的问题,需要提出加以讨论
漫谈多联机
• 前言 • 多联机系统的作用域 • 多联机系统的合理设计 • 多联机组尚需提高 • 结束语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漫谈多联机
前言
24
设计要点
20
室内机寻优
室外机寻优
15


室外机

kW
10
3室内机
5
0
CB A
室内机
-5
0
5
10
15
20
p23 p12 蒸发温度 ℃
p
25
30
25
设计要点
系统布局要思考
需要考虑室内机和室外机 的相对位置关系
26
设计要点
制冷模式 —室外机在下部 上升高压液体管需克服重力损失
防止液体闪发
制热模式 — 室外机在上部
35 37.31 (45~54/12.7~15.2)
42 61.84
16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
冷 量

室外机
Qe
••
Q0
••
室内机(总和, tn)
t0 te t‘
蒸发温度
17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制冷 能力下降,每℃约3%的容量修正率:
Tgas,1
低压气管
PHi g h ,g a s
Pl i q
PLow,gas
CCHH
PLiq EV2 Tliq,1
Pgas
Tgas,2
CH PLiq EV3 Tliq,2
Pgas
Tgas,3
CH
PLiq EV4 Tliq,3
Pgas
Tgas,4
P Liq EV5 Tliq,4
室内机0 室内机1 室内机2
25
30
20
漫谈多联机
提高设计水平
21
设计要点
作用半径适当
控制吸气管阻力损失
22
设计要点
优化匹配
合理确定室内外机容量
23
制 冷 量
kW
冷量不足
0
5
10
15
20
设计要点
室内机寻优
室外机寻优
室外机
3”
3室内机
-5
0
3’ 2”
C B A 室内机
2’
1
5
10
15
20
蒸p2发3 温p度12 ℃
p
25
30
10
作用域 —
50m 管路承压 电子膨胀阀匹配
问题
制冷工况
(室外机在上)
lg p
40、150m
蒸发温度不同
吸气压力降低
排气温度上升
h
11
作用域 —
15、50m 液体闪发
冷凝压力保证
问题
制热工况
(室外机在上)
lg p
150m 高压气冷凝
h
12
作用域 — 性能系数
样本 (配管等效7.5m)
EER(W/W)
•制冷剂:R407c •3管热回收型系统 •作用半径约40m
室内机3 室内机4
地点:列日大学
14
COP
作用域 — 性能系数
试验:室外温度 负荷 COP基本不变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5
20
25
30
35
40
室外温度 ℃
30% < 部分负荷 < 50%
部分负荷 = 50%
高差越大 要求压缩机排气压力越高
27
设计要点
••高压液体远距离传输 可能出现沿程闪发和液体回流
••膨胀阀的容量 要考虑室内机在任何位置都有良
好调节特性
28
设计要点
各房间空气参数 应相差不大
否则:适应低参数 增加能耗
29
漫谈多联机
提高机组系统水平
30
系统控制问题
VRF test bench Evolution of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s.
lg p
流动阻力
吸气压力下降、过热增加
h
系统EER相应下降,每℃约3% 19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20
15
制 冷 量
kW
10
O
5
0
0
室外机 M
3” 3’ 2”
3室内机
E C B A 室内机
2’ 1
5
10
15
20
p23 蒸p发12温度 ℃
p
配管阻力的影响
室外机:吸气压力降低 制冷量减小
室内机:蒸发温度提高 制冷量减小
30.0
Test: Start hour: Stop hour:
TEST_12_011217 17-12-2001 15:35:05
17-12-2001 17:11:16
Temperature (°C)
25.0
20.0
15.0 1.4
室温波动严重
1.6
1.8
Test time (Hour)
实验:同上
多联机运行特性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 验研 究,其仿真研究才刚刚起步
提出以下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并 在实践中逐步回答并加以解决
8
漫谈多联机
系统作用域
9
作用域 — 作用范围
实际配管长度 100~150m
等效配管长度 115~175m
总体高度差
50m
室内机间高差 15m 30?
第一分支至最远 4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