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土牛膝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土牛膝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土牛膝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土牛膝又名野牛膝、杜牛膝。

载《本草图经》。

系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A. longi foLia Mak.粗毛牛膝A.aspera L.的干燥根茎及根。

冬舂间或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硫磺熏后晒干。

也可趁鲜使用。

土牛膝又名野牛膝、杜牛膝。

载《本草图经》。

系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A. longi foLia Mak.粗毛牛膝A.aspera L.的干燥根茎及根。

冬舂间或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硫磺熏后晒干。

也可趁鲜使用。

【炮制方法】1.鲜土牛膝:采挖后去除茎叶及须根,洗净,晾干水汽。

临用捣烂,外敷或取汁用。

2.土牛膝: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或斜切薄片,晒干。

3.炒土牛膝:取净土牛膝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黄色,取出放凉。

4.酒炙土牛膝:取净土牛膝,用黄酒拌匀闷润至吸收完全,置锅内,用火炒干。

土牛膝每100kg,用黄酒10kg。

【饮片性状】土牛膝星类圆形薄片或细长段,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质硬易折断,切面黄棕色,纤维性,有的中空,可见散列的维管束,气微,味微甜。

炒士牛膝形如土牛膝,色深黄,偶有焦斑。

酒炙土牛膝形如土牛膝,略具酒香气。

【炮制作用】土牛膝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肝、肾经。

具有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的功能。

生品破血散瘀,祛湿利尿作用较强,用于妇女经闭癥瘕,风湿疼痛,脚气水肿等。

鲜用性寒凉作用更强,偏于清热解毒,用治淋沥,尿血,痈肿白喉、中耳炎等。

炒后缓和寒凉药性,作用缓和。

酒炙增强活血散瘀作用。

【炮制研究】土牛膝的炮制始见于近代《中药炮炙经验集成》,有净制、切片、洒炙、炒黄等方法。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

载《神农本草经》。

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

载《神农本草经》。

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

【炮制方法】1.玄参《伤寒总病论》:“去芦。

”《圣济总录》:“去苗土,洗净。

”《外科精义》:“去皮锉碎。

”《医宗粹言》:“酒洗去尘土,切片。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残留芦头及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或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2.蒸玄参《雷公炮炙论》:“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干晒。

使用时勿令犯铜……拣去蒲草尽了用之。

”《本草述》:“酒洗去尘土,酒拌蒸切片晒干用。

”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微泡,蒸透,略晾,切薄片,干燥。

3.酒玄参《医学入门》:“酒蒸。

”《医宗粹言》:“酒洗。

”《女科要旨》:“酒浸。

”《增广验方新编》:“酒炒。

”现行,取玄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玄参每100kg.用黄酒10kg。

4.盐玄参取玄参片,加盐水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玄参每100kg.用食盐2kg。

5.黑豆盐水煮玄参取玄参,加黑豆盐水煮后,晾干,去芦切片。

玄参每100kg,用黑豆10kg,食盐1~2kg。

6.油蜜制玄参取麻油、蜂蜜各等分,置容器内混合搅拌罕发白沫,然后倒入净玄参拌匀,闷润,置笼内蒸至内外漆黑发亮为度,取出,切斜片1~1.2mm。

玄参每100kg,用麻油、蜂蜜各6kg,水适量。

【饮片性状】玄参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黑褐色,可见浅棕色放射状短线纹。

质韧。

周边皱缩,灰黄或灰褐色,味微甘稍苦。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专家舒光明告诉我们,目前,我省各品种的药材种植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数药材产地还是单家独户的种植,自行销售,农户们一直是根据经验对中药材进行贮藏和加工,容易造成药材质量的变化,影响药材质量及价格。

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及日常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及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价格,但中药材的贮藏及简单加工也非常重要。

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专家舒光明告诉我们,目前,我省各品种的药材种植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数药材产地还是单家独户的种植,自行销售,农户们一直是根据经验对中药材进行贮藏和加工,容易造成药材质量的变化,影响药材质量及价格。

种子咋贮藏贮藏中药材种子,除常规方法外,药农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贮藏技巧,以确保其发芽率,为下季药材种植做好准备。

一是贮藏中药材种子一定要与其他树木、蔬菜、粮食和草种分开存放,避免混杂。

在贮藏前,要彻底清除其杂草和泥土等杂质。

贮藏房间要进行常规消毒,严防药种受到污染。

二是要控制好水分。

含油类多的药材种子水分要控制在8%-9%,一般种子水分应控制在12%-13%,因为水分过高种子容易霉变。

三是贮藏中药材种子的环境最佳温度应控制在10度左右,温度过高,种子呼吸旺盛,将消耗自身贮藏的营养,降低发芽率。

四是用砖木垫高,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地方贮藏中药种子,不可直接把中药种子放在地面上,以免受潮而影响发芽率。

贮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

五是千万不要用塑料袋密封中药材种子。

因为塑料不透气,种子被迫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失去发芽率。

六是不要把中药材种子与农药、化肥一齐存放,不可受到烟气熏蒸。

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贮藏方法,一般常用的种子贮藏方法有生石灰贮藏法、木炭贮藏法、暖水瓶贮藏法、冷藏贮藏法。

生石灰贮藏法选用干燥、封闭的陶瓷容器,放置于室内干燥阴凉处。

将中药材种子用薄牛皮纸包好、扎紧,分层环排于容器内四周,再把适量的生石灰装入纱布袋,放入种子中间,不要和种子直接接触,装满后密封坛口。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炮制学煨法:面粉煨法,纸煨法。

一、面粉煨法将药物以湿面片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的方法称为面粉煨法,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温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稍晾倒入(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免于滑肠,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增加,固肠止泻的作用增强;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对肠道的刺激作用,鞣质增多,增强收敛之性,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二、纸煨法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的方法称为纸煨法。

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地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者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纸煨生姜,取鲜姜片用草纸包好,清水润湿,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生姜煨后挥发油减少了约20%,改变了性质,辛散之力不及生姜,而温中止呕之力则较生姜为胜,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缓和了发散作用,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的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的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 ,绝大多数均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

其目的是使药材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与贮存。

中药的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的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 ,绝大多数均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

其目的是使药材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与贮存。

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多种,由于药材类别的不同或相同药材因产地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差异。

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于干燥。

3、熏、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熏、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4、去壳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果实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或先去壳取出种子而后晒干。

5、熏有些药材为保持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等。

6、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需堆放起来发热、”回潮”,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挥散,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有利干燥。

这种方法称发汗”。

7、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根据药材的性质不同,常用干燥的方法有晒干、烘干、阴干或冷冻干燥。

8、撞有些药材为了除去须根、泥沙、粗皮等,在经干燥后将药材装入特制的撞笼在麻袋中进行撞击加工。

9、揉搓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皮肉分离或空枯,为丁使其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

如党参、麦冬等。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青礞石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青礞石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青礞石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青礞石又名礞石。

载《嘉祐本草》。

系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Lapischloritio全年均可采。

采挖后,除去泥砂和杂石。

青礞石又名礞石。

载《嘉祐本草》。

系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Lapischloritio全年均可采。

采挖后,除去泥砂和杂石。

【炮制方法】1.青礞石《嘉祐本草》:“研为细粉。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泥土,砸碎或研成粗粉。

2.煅青礞石(1)明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炭火烧一伏时。

”《丹溪心法》:“煅。

”《医学入门》:“入盐泥固济罐内,火煅一日细研。

”《车经逢原》:“煅过,杵细水飞。

”现行,取净青礞石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

或取整块直接煅烧亦可。

(2)硝煅《圣济总录》:“礞石、硝石各一份,二味同研匀细,熔作汁,用皂角子三枚,旋旋入烟绝为度,放冷研。

”《本草品汇精要》:“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圆济,晒干。

火煅红,上有金星透出为度。

候冷,研为极细末。

”《本草蒙筌》:“欲辨真假,须依法制。

敲碎小颗粒,贮倾银罐中,搀半焰硝,盐泥固济,武火煅一炷香,取出色若雌黄,质脆易擂方为不假,成末以水飞细,入药作散为丸。

”《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坚细、击开有白星点点者为贵。

修治以大坩埚一个,用礞石四两,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匀,炭火十五斤蔟定,煅至消尽,星黄如麸金。

取出研极细,水飞数次,晒干,再乳万匝。

”《医宗金鉴》:“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

”现行,取净礞石小块,加等量火硝混匀,置耐火容器内,加盖,武火加热,煅至烟尽,取出放凉,水飞细粉。

【饮片性状】青礞石为不规则的扁片,大小不一,褐黑色或绿墨色或灰色或灰绿色。

粹粒绿黑色(黑云母)或灰绿色(绿泥石化云母),具玻璃样光泽,断面呈片状,可见闪闪发亮的星点,无臭,味淡。

煅青礞石呈粉末状,青黄绿色,质软,光泽消失。

硝煅青礞石呈金黄色,轻打可碎,部分呈块状,稍有火硝气。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香附又名地荸荠、莎草根、三棱草根。

载《本草纲目》。

系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香附又名地荸荠、莎草根、三棱草根。

载《本草纲目》。

系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炮制方法】1.香附《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内捣。

”《传信适用方》:“去皮毛,用水煮一时久,细切,焙干。

”《本草纲目》:“凡采得连苗暴干,以火燎去苗及毛,用时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

”《炮炙大法》:“去毛,以水洗净,拣去砂石,于石臼内捣去皮。

”《串雅内编》:“以长流水浸三日,擦去皮。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成绿豆大粒块,或润透切薄片,干燥。

2.醋香附《活幼心书》:“醋浸一七(日),慢火煮干,再焙。

”《万氏女科》:“醋浸三日,焙。

”《本草述》:“醋洗七次,培干,研。

”现行,取香附粒或片加入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香附碎块或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或取净香附加稀释米醋,煮至基本吸尽后,再蒸5h,然后经闷、晾处理后切片,干燥。

3.香附炭《普济方》:“烧存性。

”《济阴纲目》:“去毛,炒焦黑存性,为末。

”现行,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干燥。

4.酒香附《朱氏集验方》:“酒炒。

”《本草述》:“用醇酒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淘净,晒,捣,微焙,为末。

”现行,取香附碎块或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香附每100kg,用黄酒20kg。

5.四制香附《仁术便览》:“有酒浸,泔浸,童便浸,盐水浸之别,当炒。

”《万氏女科》:“酒醋盐童便各浸三日,焙研。

”《万病回春》:“四两醋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酒浸,四两汤浸,各浸一宿焙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采集后,除了少数供新鲜药用外,绝大部分种类都要进行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不仅可以防止药材霉烂变质和有效成分散失,而且便于仓储、调拨、运输和有效使用。

中药材采集后,除了少数供新鲜药用外,绝大部分种类都要进行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不仅可以防止药材霉烂变质和有效成分散失,而且便于仓储、调拨、运输和有效使用。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及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差异,现将一般常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洪同行参考。

一、根茎类药材。

此类药材采挖后,一般只须洗净泥土,除去非药用部分,如须根、芦头等,然后分大小,趁鲜切片、切块、切段、晒干或烘干即可,如丹参、白芷、前胡、葛根、柴胡、防已、虎杖、牛膝、漏芦、射干等。

对一些肉质性、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百部、天冬、薤白等,干燥前先用沸水略烫一下,然后再切片晒,就易干燥。

有些药材如桔梗、半夏须趁鲜刮去外皮再晒干。

明党参、北沙参应先入沸水烫一下,再刮去外皮,洗净晒干。

对于含浆汁丰富、淀粉多的何首乌、生地、黄精、天麻等类药材,采收后洗净,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晒干或烘干。

此外,有些药材需进行特殊产地加工,如浙贝母采收后,要擦破鳞茎外皮,加石灰吸出内部水分才易干燥;白芍先要经沸水煮一下,去皮,再通过反复“发汗”晾晒,才能完全干燥;元胡采收后先分大小,置箩筐中擦去外皮,洗净,沥干后转入沸水中煮至内心黄色,晒干,才能保证药材的色泽及质量要求。

二、皮类药材。

一般在采集后,趁鲜切成适合配方大小的块片,晒干即可。

但有些
品种采收后应先除去栓皮,如黄柏、椿树皮、刮丹皮等。

厚朴、杜仲先应入沸水中微烫,取出堆放,让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渴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切成丝、块丁或卷成简状,晒干或烘干。

三、花类药材。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此类药材采摘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低温迅速烘干,如玫瑰花、旋复花、金银花、野菊花等。

四、叶、草类药材。

此类药材采收后,可趁鲜切成丝、段或扎成一定重量及大小的捆把晒干,如枇杷叶、石楠叶、仙楠叶、仙鹤草、老鹤草、凤尾草等。

对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荆芥、薄荷、藿香等,宜阴干,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

五、果实、籽仁类药材。

一般采摘后,直接干燥即可,但也有的需经过烘烤、烟熏等加工过程。

如乌梅,采摘后分档,用火烘或焙干,然后闷2-3天,使其色变黑。

杏仁应先除去果肉及果核,取出籽仁,晒干。

山茱萸采摘后,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捞出,捏出籽仁,然后将果肉洗净晒干。

宣木瓜采摘后,趁鲜纵剖两瓣,置笼屉蒸10-20分钟取出,切面向上反复晾晒至干。

六、动物委药材。

此类药材多数捕捉后,用沸水烫死,然后晒干即可,如斑螫、蝼蛄、土鳖虫等。

全蝎用10%食盐水煮几分钟,捞起阴干。

蜈蚣用两端较尖的竹片插入头尾部晒干,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蛤蚧捕获后,击毙,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勿用水洗),用竹片将身体及四肢撑开,然后用白纸条缠尾并用其血粘贴在竹片上,以防尾部干后脱落,然后用微火烘干,两只合成一对。

总而言之,药材采收后,应迅速加工,干燥,避免霉烂变质。

对植物类药材,采收后尽可能趁鲜加工成饮片,以减少重复加工时浪费药材和损失有效成分。

药材干燥应掌握适宜的温度,一般含甙类和生物碱类药物应在50~60℃的温度下干燥,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类应在70~90℃的温度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干燥温度
一般不宜超过35℃,过高易造成挥发油散失。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