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与虚词

实词与虚词
实词与虚词

汉语中的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

(一)名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的名称。

表示人的:老师学生

表示事物(具体/抽象)的:山水/ 政治文化

表示时间的: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过去

表示处所的:中国福建远处里屋

表示方位的:上以上之上上面上头上下底下

2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

多数能作定语,例如:这是语文书。

不能作补语。

【在说明时间、籍贯的句子里可做谓语:今天星期三。她北京人。】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人——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除【爸爸、妈妈】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5)有的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如“年年”意即“每一年”。

(二)动词

1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存在、变化、判断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羡慕、希望、讨厌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

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4)判断动词:是(5)使令:让、派、禁止、要求

(6)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7)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

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2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与名词组合)。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或反复,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

【抱——抱抱】【工作——工作工作】

(三)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

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

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迅速、安静

(3)形状:高、矮、大、小、方、圆

☆(4)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2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和定语,多数能够

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很聪明】

(3)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甜-甜甜的漂亮-漂漂亮亮】

(4)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绿油油】

判断以下词语词类:

消失、优秀、存在、雪白、保卫、笔直、政治、勇敢、文化、秋天、聪明、批评、下面、宣传、雪、北京

数词表示数目。分确数、概数和序数

数词的语法功能

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与量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除了数学运算以及某些固定表达法,如“三心二意、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三三两两”、“一是一,二是二”、“六六大顺、九九归一”等,数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也不能重叠。数量的表达

①概数:用相邻数词连用表示概数,如:两三个;

数词后加“把、来、多”表示概数,如:百把本书;

用“左右、上下、许多、好些、若干”等词语表达,如两米左右等。

②分数和倍数

分数既可用于表达数量的增加,也可以用于表达数量的减少。

倍数只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减少。如不能说“成本降低了五倍”

③二、两和俩

第一,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本书”,不说“二本书”,但如果是系数词与位数词连用,则用“二”不用“两”。如“二十二”不说“两十两”。

第二,度量衡量词前,都可以用,但量词“两”之前只能用“二”,在大小度量衡单位连用时,最前面的都可以用,但后面的只能用“二”。如“两米二”

系数词: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零半

位数词:十百千万亿

第三,在序数、小数、分数及数学运算中,用“二”不用“两”。表序数时“两点钟”是一个例外,这里的“两”表示序数。

第四,表虚指时,用“两”不用“二”,如“说两句”、“有两下子”。

第五,“俩”是两个的合音,音liǎ。大致说来凡可以用“两个”的地方都可用“俩”。如“哥儿俩、父子俩、他们俩”等。“俩”常用在名词或代词后面,也可用于名词之前。如“俩学生”。与代词连用时,只能用在代词后面,不能用在代词之前,如“他们俩、咱们俩”。由于“俩”本身已包含了量词“个”,使用时要避免再出现与之搭配的量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表示数量的增加,可以用: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

增加到(为)、增长(到)、上升(到)

表示数量减少,可以用: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

(五)量词

(1)单纯量词

①名量词,用来计量人或事物:个体量词如“个、本、只、条、位、把”;集合量词如“批、群、帮、套、双、付”;类别量词如“种、类、等、级”;度量衡量词如“克、千克、吨、米、厘米”

②时量词:如“年、天、分、分钟、秒”

③动量词:如“趟、次、阵、回、遍、顿”

(2)复合量词

复合量词是两个量词的连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乘关系,常见的有“架次、人次、吨公里、秒立方米”。如“5万人次”可以是1万人每人5次,也可能是5万人每人1次,或者其他人数和次数的积为5万的所有可能性。

另外一类是选择关系,两个量词分别计量不同的事物,常见的有“台套、篇部、件套”等。如“10篇部”意为论“篇”(如文章)和论“部”(如专著)的项目总和为10。

量词的语法功能

量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通常和数词一起组合成量词短语,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数量特征。

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许多”,

如:“个个”“句句”

(六)代词

⑴、人称代词

“您”是“你”的尊称,如“您真有福气。”“您慢走。”“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是偶尔在书面特别是书信中使用,口语里一般说“您几位”。如“让您几位久等了,真对不起!”

“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专指女性,书面语中有时表示男女兼有时用“他(她)们”或“她(他)们”,是不规范的。

⑵、疑问代词谁什么为什么

⑶、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主要以“这、那”为基础构成,可分为两组: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

注意:代词有时并不确指某个人或事,如:

“你一言,我一语”,“谁同意,谁就去”。

(七)副词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意义。有些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表示程度的:很最极挺越发格外稍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的:都总仅仅单单一齐一律只

表示时间、频率的:已经常常就要立刻顿时

始终永远赶紧仍然再三重新

表肯定、否定的:必须不必没别是否

表情态、方式的:大肆肆意亲自猛然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索性简直可难怪幸亏反倒反正明明未免不妨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做状语,有些副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

光书就有十箱。

程度副词一般不修饰动词,如“很去”。

四、反馈练习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①我很高兴。

②所有人一律都不能离开。

③我们常常忘记过去。

④我最喜欢画画。

⑤我们立刻出发。

⑥他猛然回头。

⑦我们反正要离开的。

(八)介词

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做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

表时间的: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于在沿着

表方式、方法、依据的:按按照依本着经过据根据以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了为着

表对象的:对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把将

表比较的:比

表排除的:除了

介词的语法功能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宾结构)。

介词短语主要做状语,有时可做补语。

有时介词可以兼做动词。

(九)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连接词语或分句

如:因为……所以;虽然(尽管虽)……但是;不但……而且;与其……不如;无论……都;不是……而是;不是……就是;或者;倘若;纵然;除非;即使;假如;因此;因而;只要;不过;然而;以至、以免、免得等等。

(十)助词

1.结构助词,表示词语间的结构关系:“的”、“地”、“得”。

“的”主要用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前边的修饰语是后边中心语的定语,如:“远大的志向”、“工作的需要”;还可以同词或词组构成“的”字词组,如:“送牛奶的”、“这本书是我的”

“地”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前边的修饰语是状语,如:“慢慢地喝”、“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得”连接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标志其后的成分是它前边中心语的补语,如:“讲得清楚”、“好得很”。

2.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某一过程中所处的情况:“着”、“了”、“过”。

“着”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看着书”;或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还在持续,如:“灯亮着”。“了”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已完成,如:“记住了两千单词”;或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有了某种性质,如:“枫叶红了的时候”。

“过”用在动词后边表示曾经有过某种动作,如:“写过小说”;或用在形容词后边表示曾经有过某种性状,如:“艰苦过几年”。

3.语气助词

单音节的:的、了、吧、吗、呢、啊、呵、呀、哇、哪、哟、呗、啦、喽、么、呐、咧

双音节的:罢了、而已

语气词是只能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末尾的虚词,是现代汉语中语气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汉语的语气主要借助于语调、语气副词和语气词来表达。

4.比况助词,表示比喻,主要有:“似的”、“一样”、“一般”、“般”、“样”。

比况助词经常同动词“像”配合着使用,如:“孩子们像野马似的跑着”;也单独用,如:“燕子似的飞过”、“花园般的校园”。

5.被动助词:直接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被动,如:“他们班被称为雷锋班”、“车子被骑走了”句中的“被”;“车子给骑走了”句中的“给”。

6.强调助词,表示强调,如:“连他都不认识这个字”句中的“连”。

7.表数助词,有用在指人的名词、代词、词组的后边表示多数的“们”,如:“同学们”;

有用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的“把”、“来”,如:“五里来路”、“千把人”;

有用在数词或数量词组前边表示序数的“初”、“第”,如:“初三”、“第六十一个”

8.来自文言的助词“所”,有些“所”字词组是名词性的,如:“所见”;“所闻”;有的“所”字词组作定语修饰名词,这个被修饰的名词在意念上是“所”字词组里的动词的受事,如:“所讨论的问题”;“所”还经常同介词“被”、“为”配合使用,构成“被……所”、“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如:“为生活所迫”;“被金钱所诱惑”。

十一语气词

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分为:询问语气、陈述语气、祈使或感叹语气

十二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的词。叹词的独立性很强,主要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或者单独成句。

如:唉!又输了。

哎呀,你放开手吧。

五、总结

六、课后练习:实词虚词的误用问题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A他几天没睡好觉,昨天吃了药,一连睡眠了十二个小时

B甲乙两个足球队比赛,甲队很优势,最后轻易地

战胜了乙队

睡眠是名词,误用为动词。

优势是名词,前面不能受副词修饰

有优势

C他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我们的友谊。

是动词,不作宾语,误用为名词

谣言

D虽然他的专业是流体力学,单他对计算机/化学

很钻研,所以这方面的成绩也很大。

钻研是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努力钻研

注:动词误用为名词形容词

E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

是形容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充满

F这本书,精装本与平装本定价悬殊十元多

是形容词,不是动词,不能带宾语

相差

注: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2、数词、量词使用不当

(1 )上学期他有二门功课考得不好。

(2)开市人民代表大会时,他们俩个人又在一个小组里讨论。

(3)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4)王耀棠厂长的表率作用激发了全厂工人的劳动热情,产量一下子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5)赵家坡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

(6 )工厂通知,今天下午30岁以下的人去松花江修堤,30岁以上的人仍在工厂做工。

3、副词误用

(1)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员工。

(2)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3)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4)现在六点五十五分了,快要音乐会开始了。

正:现在六点五十五分了,音乐会快要开始了。

(5)来中国以前,我没有会说汉语。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实词虚词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8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教师版) 【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1:单个实词语境式考查 【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答案】D 【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含贬义。 【专家点评】在语言环境中推敲、甄别单个实词的使用,它没有了近义实词分辨时的比照物,语境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题时务必结合词语义与语境需要去认真琢磨。 考点2:近义实词比较式考查 【例题】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 B.瞬间效力从属 C.瞬间效劳归属 D.时间效力归属 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D.也躬行发挥 【答案】B 【解析】“也”表示并列,“更”表示递进;本句中要突出方永刚是“行者”,所以用“更”。“躬身”,①自身,②亲自;“躬行”,亲自实行。本句中显然要用动词,所以用“躬行”。“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本句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属于“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选“发挥”。 【专家点评】将实词与虚词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从而使题目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是一种考

必修一实词虚词

虚词整理 一.于 1.向,对,对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贪于财货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在……方面,从……中常痛于骨髓 3.在,从,到,介词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 4.比长于臣。 5,与是连用,表连接,连词于是项伯复夜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6.复音虚词,“于是”,在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二.之 1.的,助词,结构助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今日之事何如 未有封侯之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与燕督亢之地图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为变徵之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左手把秦王之袖, 北蛮夷之鄙人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 是寡人之过也 2.代词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许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与之同命 立而饮之 天下皆叛之 公为我献之 闻大王有意督 亦去之 故听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珍宝尽有之 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杀之 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为之奈何 置之坐上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公从之。 愿得谒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子犯请击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为之奈何? 子犯请击之 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闻之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实词虚词用法

顺便介绍15种虚词的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二、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实词和虚词

词性知识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少数不能带宾语,如,游行、示威、出发、休息。 2动词能与副词组合,但多数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如“非常喜欢”,“十分讨厌”,’很应该”,“十分愿意”。可以说,“不走、再来”。但不能说:太走,太来。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拿着书,窗户关着,是进行时。看了三次,吃完了饭,是完成时,去过兰州,经历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5 助动词常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表示意愿、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我们一定(要)实现四化,天气(应该)暖和了,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助动词后面不带名词。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和会是一般动词。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如:干下去,干起来。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 5多、少、多少、许多、好些、全等表示不定数量的词也是形容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也可做状语、补语。如:红太阳、 1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2 心情格外(舒畅) 3 你坐下来,(慢慢)说。 4 她说得(慢)。 5 这个(好看)。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纯洁队伍是使队伍纯洁的意思。端正、纯洁都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脸,花了眼,都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或变化,也应该看做动词。3大多数形容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太死板,非常正确”等。 有一些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如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阴阴,黑油油。以及其他复杂的形式,如:黑不溜秋,黑咕隆咚等。

初中常用160实词和虚词

初中常用160实词和虚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150个实词虚词

上海2010年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实词和虚词

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 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 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 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 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 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 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 (二)代词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 代词类别 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 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 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 (三)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 动词类别 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 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 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 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

⑤判断动词:是 (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 形容词类别 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 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 (五)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数词类别 ①基数:一、二、十、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十、千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二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约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六)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这点那点、这种那种、这个那个)。 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即每个每条的意思) 量词类别 ①名量词(物量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 ②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吃一口 二、虚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①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②一般不能和名词结合。 副词类别 ①程度副词:很、最、极、太、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 点儿、稍、稍微、几乎、略微、过于、尤其 ②范围副词:都、全、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净、光、一齐、一概、一律、 单单、就

实词和虚词练习

实词和虚词练习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现代的人能够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②葬礼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热闹,老人的身后却多了一份,老人本来就是寂寞的。 ③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A.掩盖清静截然 B.掩饰清静截然 C.掩饰清净迥然 D.掩盖清净迥然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台湾当局的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联大对此无理要求予以拒绝。 ②他不但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著名律师朱妙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学习,让社会百家。 A.唆使捉摸教正 B.支使琢磨校正C.支使捉摸校正 D.唆使琢磨教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领导干部理应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 ____ 民情。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能够______疾病。 A.曲解体恤祛除 B.曲解体察驱除 C.误解体察祛除 D.误解体恤驱除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经济政策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来调整,要用税收的杠杆增进不同利益团体间的________。 (2)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为了适合时代的需求,每个人必须持续学习。 (3)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内容,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___ __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和谐中止篡改 C.和睦中止篡改 B.和睦终止窜改 D.和谐终止窜改 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思佳同志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后一直在湖南师范大学。 ②大学生们学习紧张,经常发生丢三落四的现象,因而遗失随处可见。 ③咱们认真一下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A.就教启示核计 B.执教启事合计 C.就教启事合计 D.执教启示核计 6.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今年一定要利用假期,到国外去阔别已久的爷爷奶奶。 ②我再次:让大家购买这本资料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③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A.探望申明束缚 B.看望声明束缚 C.看望声明禁锢 D.探望申明禁锢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______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②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_____的结果。 ③日本《朝日新闻》曾以《森喜朗改善日印关系旨在牵制中国》为题分析说,日本改善与印度的关系的背后蕴藏着日本政府和自民党中国的意图。 A.真实完备遏制 B.真实完善遏制 C.如实完备牵制 D.如实完善牵制

师说的重点实词虚词和语法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师 1. 名词,老师。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无常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修饰“道”) 2. 作动词用,学习。例如: “吾师道也”。 3. 姓。例如: “师襄” 出 1. 动词,产生,发生。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 2.动词,超过。例如: “其出人也远矣。” 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1. 人称代词,代人,他。例如: “吾从而师之”。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例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 3.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的。例如: “古之学者”。 “童子之师”。 4.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如: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傅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 结构助词,宾语提到动词前的标志。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其 副词,表示推测关系的语气,大概,恐怕是。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 乎 1. 语气助词,表示反诘或推测语气,相当于“呢”或“吧”。例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诘,呢。) “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吧。) 2. 介词,表示时间或比较,相当于“在”或“比”。例如: “生乎吾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表比较,比。) 于 1.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向,从,在。例如: “耻学于师。”(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从、在) 2. 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例如: “于其身也。” 3. 介词,表示比较,比。例如: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定稿版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 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 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 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 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 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 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 来、去、上、下、进、出、上去、过去、起,它们往往 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 来、"。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 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 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 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 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 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 一、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 上下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 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 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 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 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 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 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 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 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 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 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 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实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4.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为什么? (1)词语的组合能力(2)句法功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3)词形变化 1.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大多数是自由形式,可以单说,可以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叹词、拟声词、区别词六类 2.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大多数是黏着形式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成句造句时必须同实词组合连用。/ 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类 3.而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它就只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神通,不能口达的虚词)起修饰或者说明作用~~~ 2、现代汉语副词到底是虚词还是实词?有哪些学者提出它是实词?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它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不一,之所以有这些分歧及不 同见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1981年,姚麟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讲了副词两边分的情况: 就意义来说,有的副词,如「将要」、「马上」,比较实在;有的副词,如「难道」、 「竟」,就不那么实在。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基本成分,多数只能 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虚词里 …… 凡是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如动宾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等)的词都是 实词,不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的词都是虚词。而所有的副词都可以跟动词或 者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如「马上出发」、「十分迅速」。因此,副词就被看作实 词。 近年来有些著作,如胡裕树1993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中写到: 依照我们上述划分虚实的标准,副词自然该归入实词。这样处理至少有两点好处: 第一,标准简单明确,容易掌握;第二,让代词专代实词,比较合理。 黄伯荣、廖序东1991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副词的语法特征归纳为三点:(一) 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补语; (二)只有「不、没 有、也许」等少数副词是可以单说的;(三)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些可以将 复句紧缩成单句。简言之,也是把副词归于实词。 正由于副词内部相当庞大复杂,既有表示性能、程度、情态、方式的,也有表示时 间、范围、关联、语气的,还有肯定与否定的等多种不同情形。因此,副词的归类 问题,有人认为它是虚词,也有人认为它是实词。我觉得,各不相同的观点都是出 于各不相同的分析方法,但都不会影响我们继续高频率的正常使用副词。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跟老师学习将副词归于虚词了。甚至于在目前的普通话教学 中仍然要依材施教,将副词划归在虚词类别里。但是,现在我通过再学习,重新认 识了副词,对以前已变得模糊的旧观念发生动摇了,对副词有了新的认识。如今, 我也认为是应该将副词归纳于实词类,因为这样分是目前所见较为稳妥和最为适 宜的。不仅仅是因为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结论。我认为副词最主要 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可做句子的状语成分,其实单凭这种特性就已经决定了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去、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 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 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 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 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 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 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 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 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 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 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 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 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 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 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 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 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 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 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 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 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 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 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 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 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 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 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 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 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 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 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 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 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 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 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 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 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