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热门图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图
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概念:
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倾角。
正午太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角:
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也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h
地平面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由 太阳直射点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向南北两侧递 减。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 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 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 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 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注意: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侧减异侧加)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所在地区的纬度、确定地方时
例1:110°E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12:40
例2:当济阳(117°E)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 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12:12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α+H=90°
例: 在北纬30°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
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集热板与地
面夹角的为( )
A.6.5°
B.30°
C.53.5°
D.60°
例:北半球夏至日,下列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
1.4.2——热门图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图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Hale Waihona Puke 冬 至、 秋 分夏 至
日 日日
夏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北 回归线及其 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大值,南半 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小值
南、北回归线地区每年直射一次,南、 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直射两次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必须读懂的热门图示】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图
冬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南 回归线及其 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大值,北半 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ppt课件

D、②④
30
课堂测验
4.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B点的区时是( C )
A. 当日6时
B. 当日15时 C. 当日18时 60° D. 当日24时
B A
31
课堂测验
5.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北京时间”
可能是( C )
①当日16时
②当日18时
60°
③次日4时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夏至日 最大, 冬至日 最小 冬至日 最大, 夏至日 最小 太阳直射时 最大
总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
活动:五带划分的界线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27
课堂测验
1.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 )
A. 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 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8
课堂测验
2.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
67°34′
12月22日 冬至日 26°34′
79°26′
65°34′
20
请思考下列现象与正午太阳高 度之间有何关系。
拓展迁移
两楼现之象间:的楼间房距之可间以的用最正小午楼太间阳距高要度求角在的正余午切的值时乘候 以楼后房面的楼高房度的计底算层。的而屋最内小有楼阳间光距进应入该。采那用么当,地最最小 小正楼午间太距阳怎高样度计角算进?行计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点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太阳高度与昼长的时空变化曲线图

常德市七中2019二轮复习太阳高度时空分布曲线图常德市七中 罗 瑾一、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①②③三条折线代表二分日的是_____,代表夏至日的是_____,代表冬至日的是_____。
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年变化)曲线图1、南、北回归线上(43°≤H ≤90°) 2、南、北温带地区(0°〈H <90°) 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3、南、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0°≤H ≤47°)⑤是______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_____4、南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年变化(0°≤H ≤23、5°)⑦是________________⑧是________________5、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6。
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66。
5°≤H ≤90°) (1)北半球热带地区(2)南半球热带地区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随纬度分布曲线图1。
一个回归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 (年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由图可见: (1)赤道上:∑H =23。
5°(2)热带地区:23。
5°≤∑H ≤47°∑H=23、5°+当地纬度(3)温带地区:∑H =2×23、5°=47°h 1 h 2 h 1 h 2(4)寒带地区:23。
5°≤∑H ≤47°∑H=23、5°+当地纬度的余角(5)极点上:∑H=23、5°2、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ZH 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由上图可见:(1)赤道上:ZH=0°(2)热带地区:0°≤Z H 的绝对值≤47°,Z H的绝对值=2×当地纬度(3)温带地区:ZH=2×23、5°=47°(4)寒带地区:23、5°≤ZH≤47°,ZH=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共26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ppt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在 66°34′ 至 90° 之 间 , 每 年 春 分 日 与 秋分日有两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 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6°34′。
(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
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 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 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 低于43°08′。
⑤计算0º (赤道)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66°34 ′ 冬至日:66°34′ 二分日:90° 变化幅度:23°26′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结论归纳
①南北回归线(上)至极圈之间的任意纬线,
其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均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曲线图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离 90°N 直66°射34点´N 越远23,°26正´N午太0°阳2高3°度26´S 。 66°34´S 90°S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题1]:
G
比较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北极地区: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 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 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 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春分 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 中冬至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 内。
(6)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F
答案:G=E>A=B>F>C>D
应用: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ppt 中图版优质课件

北
东
(1)
月 日OP最长。
(2)三个月后,佛坪昼夜长短状况如何?
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什么方向?
▪ 5.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 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 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5.楼间距的求算
太阳高度 越低,楼 距越远
底楼终年采 光条件:太 阳高度最小 时也有光线 照射
(2)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N(度3),0某H°就条相2纬3°差线26多与′少直度射点纬度相差多少
(1)地球上66°总3有4′两条纬线上的正
午太阳高度9角0°相等,并以直射纬线 南北对称分6布6°。34′
23°26′
S 0°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 及应用
• (1).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 • (2).与直射点纬度相差1度,H就相差1度
•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
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
•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影长
以我国为例
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为H,则最小楼间距为:
L=h/tanα
北楼
南楼
h
α
楼间距L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 阳能,应不断调整
6.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与楼 顶平面之间的倾角
的倾角调整
B、如果某地有半年时间影子朝北,半年时间 影子朝南该地为赤道
C、如果某地一年中大部分(超过一半)时间 影子朝北说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
D、如果某地一年中大分(超过一半)时间 影子朝南说明该地一定在南半球。
假如佛坪中学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 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 随季节发生变化。 月 日最短。M处有一棵树, 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读懂的热门图示】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图
冬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南 回归线及其 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大值,北半 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小值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 冬 、 夏 秋 至 分 至 日 日 日
夏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北 回归线及其 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大值,南半 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 小值
南、北回归线地区每年直射一次,南、 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直射两次